- 在吃苦的年紀,做拼命努力的自己
- 駱美辰
- 1670字
- 2019-08-23 19:17:03
當你拒絕成為大多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變得與眾不同,然而人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都要從他人那里尋求認同感,當一個人成為大多數人眼中的另類,那么他還能堅定不移地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不管別人怎么說或者怎么看嗎?也許很多人暫時能夠做到特立獨行,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說起來也許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卻很難。當你拒絕成為大多數,你就要面臨人生中很多的流言蜚語,也要面臨他人不解的目光,當你拒絕成為人生中的大多數,你會因此而變得孤獨。甚至不知道如何展開自己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與眾不同,大概就是男大不當婚,女大不當嫁。這是因為現代社會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且高層次的文化教育也讓人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追求,因此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單身。在沒有遇到對的人之前,他們不愿意委曲求全,盲目地投入婚姻之中,從本質上這也其實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然而偏偏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不相干的陌生人,看到他們就會指指點點,覺得他們似乎因為不結婚就成了怪物。當你拒絕成為大多數,你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始終坦然地堅持自己呢?
佳佳已經30歲時,還沒有戀愛。每當提起佳佳的婚姻大事,父母總是非常著急,恨不得當天就能解決佳佳的終身大事,把佳佳嫁出去。但佳佳對此總是很淡然,她對愛情有著自己的憧憬,也不愿意因為倉促而委屈自己,為此她總是對父母說:“我一定會等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我就算自己一個人度過這一生,也依然逍遙自在。”面對佳佳的回答父母總是感到很無奈。轉眼之間,又幾年過去了,佳佳已經到人生中的第三個本命年。已經36歲的佳佳讓父母再也無法忍受,他們給佳佳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之內不結婚,那么老兩口就要游走天涯,再也不回到佳佳的身邊。盡管佳佳知道父母說的都是氣話,但是她也不想讓父母做出過激的舉動,尤其是看到身邊的女性朋友都已經結婚生子,有的都有了二胎,佳佳也有些著急。她從堅定的不婚主義者變成恨嫁女,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時間都用于相親了。
再有親戚朋友給佳佳介紹相親對象,佳佳從不拒絕,除了上班的時間,她把其他時間都用來相親,而且不管相親對象如何,她都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可錯過一個的心態,全部親自去見。她似乎迫不及待想要遇到自己今生的緣分,有時佳佳甚至要趕場好幾個相親約會。為此,她感到心力憔悴。在進行了幾十場相親之后,佳佳最終泄氣了。她告訴自己:“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絕對完美的男人,也沒有最適合我的那個人。我就不要過于苛刻了,找一個差不多的人把婚結了就完美了。”就這樣。佳佳在堅守了十幾年之后,終于繳械投降,和一個不讓她討厭的男人結婚了。這樣倉促的結婚使得佳佳婚后的生活后患無窮,她與那個男人之間根本沒有深入的了解對方,突然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彼此之間總是矛盾重重。才半年過去,佳佳就不得不選擇離婚,獨自回到了悠哉悠哉的單身生活。這讓佳佳覺得很自在,看到佳佳的處境,親戚朋友們再也不催著她結婚了。父母也想明白了,總是安慰佳佳:“不要著急,慢慢等總會遇到合適你的人。上一次的婚姻就是因為太著急了,所以才遭遇失敗。哪怕你一輩子不結婚,爸爸媽媽也陪在你的身邊,放心吧!”
在這個事例中,作為單身主義的佳佳總是引起民憤,不管是七大姑八大姨還是身邊的鄰居、朋友、同事,或者只是不相干的陌生人,看到她三十多歲了還形只影單,都對她指手畫腳、戳戳點點。然而在經歷了半年的短暫婚姻之后,佳佳離婚變成了單身,大家卻不再對佳佳指指點點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嗎,人們能夠接受一個單身離婚的女人,卻不能接受一個為了等待愛情而堅持獨身的女人。佳佳最終沒有抵得過世俗的眼光,選擇了倉促的結婚,也讓自己理所當然、名正言順地成為離異女性,成為世人眼中更正常的人。
一個人要想拒絕成為大多數人的樣子,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強的信念,否則世俗的力量就會讓他妥協。實際上,每個人都應該是人生的主宰,不要讓自己的人生任由別人品評,而要堅信自己的選擇就是正確的。歸根結底,他人哪怕再怎么設身處地,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我們的處境,所以與其向他人妥協,不如堅持做最真實、最美好的自己,這樣才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