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課 狐女人心

〔清〕紀曉嵐

題解

紀曉嵐久歷官場,對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均感觸極深。晚年傾心寫作《閱微草堂筆記》,常借妖狐鬼怪渲染脈脈溫情,可說是對人間社會的諷刺,亦可說是期待與勸諭。

人物故事

紀曉嵐(1724—1805):名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歷官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等。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卒后謚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工詩及駢文,長于考證訓詁之學。晚年所作《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極具影響的筆記小說。

主課文

馮平宇言:有張四喜者,家貧傭作。流轉至萬全山中,遇翁嫗留治圃圃(p?):種植菜蔬、草木的園子。。愛其勤苦,以女贅贅(zhuì):招女婿。男性上門就婚于女家或改為女家姓稱為“贅婿”。對男家來說,出去當贅婿稱為“出贅”。對女家來說,招女婿稱為“招贅”。之。越數歲,翁嫗嫗(yù):年老婦人。言往塞外省長女,四喜亦挈婦他適。

久而漸覺其為狐,恥與異類偶,伺其獨立,潛彎弧射之,中左股。狐女以手拔矢,一躍直至四喜前,持矢數之曰:“君太負心,殊使人恨!雖然,他狐媚人,茍且野合耳。我則父母所命,以禮結婚,有夫婦之義焉。三綱所系,不敢仇君;君既見棄,亦不敢強住聒聒(guō):絮絮叨叨使人心煩。君。”握四喜之手痛哭,逾數刻,乃蹶蹶(juě):尥蹶子liào juě zi,狐、狼、馬等用后腿向后踢。然逝。

四喜歸,越數載,病死,無棺以斂。狐女忽自外哭入,拜謁姑舅,具述始末,且曰:“兒未嫁,故敢來也。”其母感之,詈詈(lì):責罵。四喜無良。狐女俯不語。鄰婦不平,亦助之詈。狐女瞋視曰:“父母詈兒,無不可者。汝奈何對人之婦,詈人之夫!”振衣竟出,莫知所往。

去后,于四喜尸旁得白金五兩,因得成葬。后四喜父母貧困,往往于盎盎(àng):古代盆類器皿,腹大口小。中篋篋(qiè):古代箱類器物。內無意得錢米,蓋亦狐女所致也。皆謂此狐非惟形化人,心亦化人矣。或又謂狐雖知禮,不至此,殆平宇故撰此事,以愧人之不如者。姚安公曰:“平宇雖村叟,而立心篤實,平生無一字虛妄。與之談,訥訥不出口,非能造作語言者也。”

盧觀察癹(bá)吉言,茌平茌(chí)平:縣名,位于今山東省內。有夫婦相繼死,遺一子,甫甫(f?):剛剛。周歲。兄嫂咸不顧恤,餓將死。忽少婦排門入,抱兒于懷,詈其兄嫂曰:“爾弟夫婦尸骨未寒,汝等何忍心至此,不如以兒付我,猶可覓一生活處也”。挈挈(qiè):抱、提、牽。兒竟出,莫知所終。鄰里咸目睹之,有知其事者曰:“其弟在日,常昵一狐女。竟或不忘舊情,來視遺孤乎?”是亦張四喜婦之亞也。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

參考譯文

馮平宇告訴我說:有個人名叫張四喜,家貧,打工為生。流轉到萬全山中,被一對老夫婦收留,為其料理菜園。老夫婦愛其勤勞肯吃苦,就把女兒嫁給他,招他入贅。幾年后,老夫婦說要去塞外看望大女兒,四喜也帶著妻子離開。

時間久了,張四喜逐漸發現妻子是個狐貍精,感到與異類為配偶很羞恥,趁她單獨站在某處,偷偷地彎弓,射中其左腿。狐女拔出箭,跳到四喜面前,用箭指著他說:“你太無情了,讓人十分痛恨。盡管這樣,別的狐貍媚人,都是茍且野合的。我則是受父母之命,依禮成婚的,咱們有夫婦之義。因受三綱約束,不愿復仇;你既然嫌棄我,我也不愿糾纏不休,招你討厭。”說完抓住四喜的手痛哭,過了一會兒,后腿痛苦蹶地,然后就不見了。

四喜回到家中,幾年后生病辭世,窮得無錢殮葬。忽然,狐女從外面哭到家中,拜見公婆,詳細訴說婚姻經歷。又說:“媳婦未再嫁,所以敢來探望。”四喜的母親非常感動,痛罵四喜沒有良心。狐女俯首不語。有一個鄰婦感到不平,也跟著罵四喜。狐女很不高興地對她說:“父母罵兒子,沒什么不可以的。你怎能當著我的面,罵我的丈夫!”怒沖沖地拂衣就走,不知去向。

狐女去后,四喜遺體旁邊出現白金五兩,正好用作葬資。后來四喜父母一直貧困,常常在箱子或盆盎中意外發現錢米,大約也是狐女所施。聽者都說狐女不但身形化為人,心靈也已化作人了。有人又說,狐精即使知禮,恐怕到不了這種地步,很可能是平宇故意編造一個故事,用來羞辱那些連狐女都不如的人。姚安公說:“平宇是個鄉下老漢,心性樸實、忠厚,平生不說虛妄話。跟他交談他出言遲鈍,不是能編造故事的人啊。”

觀察使盧癹吉說:茌平縣有對夫婦相繼辭世,遺下一孩子,剛滿周歲。死者的兄嫂都不憐恤,不管不顧,孩子快要被餓死了。忽然一位少婦推門而入,把小孩抱在懷里,罵死者的兄嫂說:“你們弟弟夫婦的尸骨未寒,你們竟然如此狠心!不如把孩子交給我,還可為他找到一條活路。”她抱著孩子離開,不知所向。鄰里們全都目睹此事。有知情者說:“他弟弟在世時,時常和一個狐女交往。估計那狐女不忘舊情,特來照料孤兒吧?”這位狐女同張四喜的妻子很相似。

賞析與寫作指導 以狐諭世

文中兩狐女,善良、溫婉、守禮、多情。張四喜妻子不懷舊怨,甚有胸懷。雖被張四喜拋棄,可在他死后,狐女還是到場送喪。當鄰人數落張四喜拋妻之罪時,她卻站起來維護前夫,對鄰人說:“汝奈何對人之婦,詈人之夫!”她作法送來金錢,解決安葬前夫費用問題。后來一直為張四喜父母提供生活保障。

中國古代文學素有寓言勸世傳統。本文即是以狐女品性德行,倡導人間溫情。世人以“心亦化人”稱贊狐女,作者則巧妙點出,他塑造一個“有仁有義有溫情”的狐女形象,目的在于“以愧人之不如者”。

《閱微草堂筆記》寫了1000多個各自獨立的小故事,其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勸人守禮為善。

延伸知識 古代筆記可有大學問

中國古代文人,寫作了大量筆記。明清兩代,寫筆記成為文人時尚。曾國藩在京為官時,曾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記錄茶余偶談一則。這些文人談資積累起來,就成了《閱微草堂筆記》《庸閑齋筆記》等鴻篇巨制。這些筆記作品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

所謂筆記,就是隨手記下的經歷、故事、感想、傳聞等,強調的是其隨意性,與斟酌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詞歌賦創作形成對比。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筆記逐漸形成了它源遠流長的傳統,千古流芳的作品層出不窮。

像劉義慶《世說新語》、陳其元《庸閑齋筆記》、梁恭辰《北東園筆錄》、顧張思《土風錄》、清佚名《咸同將相錄》、明佚名《國初禮賢錄》、朱國禎《涌幢小品》等,都是很有史料價值的佳作。

有的筆記偏重于讀書感悟與發現,如洪邁《容齋隨筆》、顧炎武《日知錄》、王夫之《讀通鑒論》、王念孫《讀書雜志》等,都是研究性、感想性筆記,很有學術價值和思想價值。

還有一類創作性的筆記,像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蒲松齡《聊齋志異》、袁枚《子不語》等,雖然寫作者常常強調筆記作品的隨意性,實際上每個筆記作者都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帶著抒發感慨、諷喻世情、滋潤人心的強大動力,苦心經營之。所以,大多數筆記都可以當作勸世寓言、醒世警言來讀。

筆記的地位不如經史那么高,名氣自然也小一些,但其內涵和文化價值是值得重視的。大多數筆記都內容豐富,文筆樸實,生僻字少,句法單純。對初學文言文的人來說,多讀筆記,是輕松提高閱讀能力的好辦法。

這里特向習者推薦陳其元《庸閑齋筆記》、梁恭辰《北東園筆錄》、清佚名《咸同將相錄》、明佚名《國初禮賢錄》、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袁枚《子不語》等,這幾種筆記作品,語言最淺易,文筆也很好,讀起來很有趣。

副課文 紀曉嵐上朝靴筒失火

河間紀文達(曉嵐)公,酷嗜淡巴菰(gū),頃刻不能離,其煙房(煙袋)最大,人呼為“紀大煙袋”。

一日當直,正吸煙,忽聞召見,亟將煙袋插入靴筒中。趨入,奏對良久,火熾于襪,痛甚,不覺嗚咽流涕。上驚問之,則對曰:“臣靴筒內走水。”蓋北人謂失火為“走水”也。乃急揮之出,比至門外脫靴,則煙焰蓬勃,肌膚焦灼矣。

先是,公行路甚疾,南昌彭文勤相國戲呼為“神行太保”,比遭此厄,不良于行者累日,相國又嘲之為“李鐵拐”云。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卷五》

思考與訓練

1.文中“三綱所系,不敢仇君”是何意?“三綱”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嫂咸不顧恤”與狐女“來視遺孤”,作者基于什么樣的現實感受,才會這樣安排情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副課文《紀曉嵐上朝靴筒失火》中這句話:“一日當直,正吸煙,忽聞召見,亟將煙袋插入靴筒中。趨入,奏對良久,火熾于襪,痛甚,不覺嗚咽流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博乐市| 环江| 穆棱市| 龙里县| 收藏| 盐城市| 沾益县| 南郑县| 土默特左旗| 秭归县| 凤山县| 孝昌县| 民和| 任丘市| 卢氏县| 石林| 涿鹿县| 桃园市| 普宁市| 德钦县| 巴里| 卓资县| 嘉峪关市| 搜索| 靖江市| 全州县| 清镇市| 江津市| 聊城市| 南溪县| 吴忠市| 灵宝市| 新昌县| 叶城县| 安岳县| 巴里| 雷波县| 屏边| 集安市|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