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內容
1.包裝方式
這是最后交付給客戶的包裝方式要求,一般可根據產品特性選擇紙箱包裝或一般紙類包裝,還可由客戶選擇,特別是要進行長途運輸的印品,更要注意包裝方式的安全性選擇。
2.工單發送部門
施工單對一件印品來說,是一個工作指導書,與此有關的部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通常生產管理部門是制定整個工藝流程的中樞機構,包括各部門分段完成的時間、材料采購何時到位、印品的設計工作何時完成、何時開機印刷、印后加工部何時收件、何時出貨、質檢部在重要的時間段及時檢測等。各部門應該參照的工藝標準、各工序工作量的計算,甚至有些需要發外加工的工作流程如何與本企業對接,都要做一個合理的安排。各部門在遇到有關質量與時間上的問題時,都要與生產管理部門溝通,以便及時處理而不影響整個工作流程。
(2)設計部分是最耗時的部分,盡管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印前工作效率,但目前印前工作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能夠熟練操作的技術人員比例不高,使得廣告公司及印刷企業的設計部難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軟、硬件所提供的便捷方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對設計部分的要求應盡量明晰。哪些是重要的且必須做到的操作,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內容應很明確,如果樣樣東西都做到事無巨細,則有可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
如今計算機拼大版軟件的應用,節省了手工拼版的大部分時間,快捷、精準,消除了手工拼版的諸多弊端。但我們很多計算機操作員不懂拼版工藝技巧,因此,如果我們的生產管理部門或者工藝設計部門,將拼版草圖交由計算機制作人員完成,或者給員工的培訓機會多一點,讓每一個操作員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也會極大地提高制作的工作進度。拼版工作是印刷版面內容確定的基礎,又是印后模切加工的主要內容,還是印刷品印前加工工序基本完成后,轉交至下工序加工的重要環節。
3.印刷部門
印刷部門應當了解到印件安排的上機時間并做相應的準備工作:紙的調整、油墨的調節、由誰印刷跟色(即由誰說了算)。印刷機的許多工作是環環相扣的,紙沒有到位或調濕時間不夠,都有可能影響正常的工作安排。印刷跟色工作,有時跟單員說了不算,無論是客戶還是生產管理者,具體由誰簽樣開印,都要在開機前明確。
4.印后加工部門
印后加工是最繁雜也最容易出一些小問題的地方,其繁雜程度視印后加工的程序多少而定。如果是騎馬訂書刊,只有折頁、配頁、上機訂簡單三步解決問題,但膠裝的工序就要復雜一點,而精裝書卻要復雜得多,復雜的內容又分為封面印后加工和內頁加工,以及上封面的最后工作,跟單就要求每一個關鍵步驟都要小心看護,一旦發現異樣,就應及時與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以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對跟單員的溝通能力有相應要求,出現問題不可一味指責,把問題的責任推來推去,重要的是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不再發生同類問題的措施,以便盡快解決。
5.倉庫
倉庫一般承擔兩類功能:首先是存儲承印材料,例如紙、油墨、印機輔料及配件等;其次就是印刷品的成品存儲。客戶到倉庫去提貨,完成最后的交接手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跟單到此處與客戶交接完畢已經算是基本完成了跟單流程。客戶的反饋意見,跟單員還應及時記錄,并在合適的時間反饋到生產部門,以便企業進一步改進相關工作程序。
6.質檢部門
質檢部門是跟單員最好的工作指導師,在跟單員還不掌握工藝檢測標準的情況下,多與質檢員探討質量標準,對工作的提高很有益處。跟單員在跟單過程中一是把握時間概念,二是把握質量概念。其實有點類似于生產管理者的監控攝像頭,對生產的每一步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但攝像頭對于工作細節均無能為力,而跟單員卻要靈活得多。
7.采購部門
跟單員一般很少與采購人員以及財務人員有什么關系,跟單員只有在印刷物質直接影響到生產進度時,才向生產管理部門反饋與交流,跟單員不是拿著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決不能以管理者的姿態對生產一線的員工吆五喝六,即使發現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跟單員只有反饋的職責,沒有指責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