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包企業管理案例100答
- 劉鐵夫
- 1425字
- 2020-04-22 16:49:36
序言
中國印刷:管理升級更重于技術升級
——為劉鐵夫同志新書作序
作為一個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的老年人,我是幸運的、榮幸的。為什么這樣講?因為我作為一名印刷行業的從業人員,親身經歷了新中國印刷從創建到發展、到成為全球第三大印刷加工基地的整個變化過程,是新中國印刷行業建設發展過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中國印刷行業,能夠有這樣經歷的人不多,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趕上中國印刷行業前三十年的發展,這個自不必說,很多與我同時代的人,包括很多我的老同事、老領導,他們為中國印刷行業的發展奮斗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但是最終卻沒有看到中國印刷行業的騰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我說我自己是幸運的,榮幸的。
也正是因為經歷了新中國印刷行業發展的整個過程,讓我對中國印刷行業發展的思路有了更多的思考。
新中國印刷發展的前三十年,印刷行業更多是依附于出版行業而存在的。那時候,包裝印刷在國內很少,絕大多數印刷企業是出版印刷企業,印刷企業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各種書籍、刊物的出版。在這個前提下,印刷企業的經營幾乎不被提起,在某個歷史階段,提經營甚至是反動的,會被戴上“唯生產力論”的大帽子加以批判。
那個時期,印刷企業管理工作的好壞,不是從企業發展、企業經營方面去考量,而是從是否能夠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計劃,是否能夠滿足宣傳的需要,政治上是否可靠等方面去考量的。那個階段,我們的印刷企業不能說沒有管理,實際是有管理的,但是這種管理和國際上獲得普遍認可的管理是不一樣的,是片面化的管理。
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思維上的束縛得到了解脫,中國也開始和國際交往,一些國際普適的理論和價值觀開始進入中國,中國的印刷行業也在改革開放之后,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新中國印刷的這后三十年發展,成就了中國印刷發展歷史上的一段輝煌。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印刷企業的裝備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如果說新中國印刷前三十年,我們的裝備和國際先進水平根本無法相比的話,那么在新中國印刷發展的后三十年,我們的裝備水平已經基本和世界最先進的水平旗鼓相當了。但是,正如最新出臺的中國印刷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我們現在還只是印刷大國而不是印刷強國,在這“大”與“強”之間,差距體現在哪里?就體現在企業的規模化上,體現在企業的管理水平上,體現在企業的生存與創新能力上。甚至可以這樣講,對于目前的中國印刷行業來說,管理水平的升級,遠比技術升級更為重要。
同時,管理也需要創新,我們需要在不斷的探索中,解決各種新出現的管理問題,發現新的管理方法,摸索新的管理模式。對于中國印刷行業來說,管理水平的提升任重而道遠。
我以前和劉鐵夫同志并不熟悉,但是聽過劉競同志的介紹,特別是看到劉鐵夫先生的新書《印包企業管理案例100答》的介紹、目錄和樣章之后,我還是欣然接受了邀請,為劉鐵夫同志的新書作序。我覺得這本書是劉鐵夫同志在自己從事印刷企業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這不僅僅是經驗的積累,也是理論的升華。這樣理論結合實踐、深入淺出的著作,是最符合印刷企業的管理實際的,也有助于推動我們印刷企業的管理再上新臺階。
其實嚴格地講,這不是一個序,我更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表達我對印刷企業實現管理升級的一種期許,也希望印刷行業有更多像劉鐵夫同志這樣對印刷企業的管理有思考、有建樹的年輕人,你們是中國印刷行業未來發展的棟梁,是中國印刷行業發展的希望所在。
最后,祝劉鐵夫同志事業有成,也希望你能夠有更多的著作與業界分享。
2011年8月1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