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就懂:膠印領機實戰手冊
- 莫國新
- 5579字
- 2020-04-22 16:48:20
1.6 收紙裝置
當印刷單元完成作業后,印張就進入收紙裝置。收紙裝置的作用是從最后一組壓印裝置上接住印張,將印張平穩地傳遞到收紙臺上。在傳遞過程中,應滿足不撕破、不污損、收紙齊整等基本要求。同時,為了加快油墨的干燥過程,防止印品上下粘連,還要在收紙過程中增加對印品進行噴粉或烘干的處理。
收紙裝置是單張紙膠印機上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實現完美印刷的重要環節。相對于前面幾大裝置來講,該裝置比較簡單,主要有收紙鏈條、收紙吸風輪、紙張整形器、齊紙機構、壓紙吹風管和吹風扇、取紙叉桿等。乍看起來,似乎都比較容易掌握,沒有多少深義。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遠非如此,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恰恰有很多,諸如收紙鏈條牙不接紙、收紙不齊整、產品圖文劃傷等。因此,我們在使用和調節過程中,同樣需要小心謹慎、認真對待,切實做好每一項細節性的工作,才能正確地操作好收紙裝置,努力把好產品質量的最后一道關。
1.6.1 收紙鏈條

圖1-30 收紙鏈條
(1)要經常對收紙鏈條勤加觀察,如圖1-30所示,其表面是否有油脂,顯得比較濕潤。如果顯得比較干燥,則證明該鏈條缺油,應當及時加油。我發現有些做進口機器的操作者,總是片面地認為進口機器的自動化程度高、性能可靠,機器本身會根據收紙鏈條的運轉次數自動加油,不用多管。其實,抱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自動潤滑系統雖然好,但要有適合的機油、適宜的環境等才能可靠工作。如果因為我們的車間環境溫度太高、粉塵太大、機油黏度不夠、油眼被堵死、長期使用紅外烘干加熱系統等都會造成收紙鏈條不同程度的缺油。比如:經常使用紅外烘干加熱,會促進鏈條油的揮發、干結、氧化,就必須要增加潤滑的次數。因此,我們千萬不能過于迷信機器的自動化,而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多加分析和觀察,寧可多加一次油,絕不能缺油。
(2)收紙鏈條不能調得過松或過緊。如果太松,會影響收紙牙排開、閉牙時間的穩定性,并產生噪聲;如果太緊,會增加機器的轉動阻力,造成相關零件(鏈輪牙盤、鏈條滾套)的加速磨損,并伴有比較刺耳的響聲。那么,如何判斷收紙鏈條的松緊程度呢?一般認為:操作者應先點動機器,讓任意一檔收紙牙排置于壓紙風扇的下方,然后用雙手來回拉動牙排,以感覺到收紙牙排稍有一些晃動為佳。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寧可讓鏈條略微松一點,也絕對不能繃得太緊,因為后者比前者的危害可能會更大。
(3)機器經過長期使用,收紙鏈條的各個部位都會被無孔不入的粉塵污染,那些粉塵和潤滑油混合在一起,形成厚厚的油泥,肯定會對鏈條的潤滑產生不利影響,必須注意清潔。而且在做清潔工作時,不能僅僅局限于用毛刷撣撣灰塵,而要定期用煤油對收紙鏈條滾輪套和導軌進行徹底清洗并加油。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收紙鏈條的潤滑一定要保持良好,最大限度地減少收紙鏈條的磨損。
1.6.2 收紙吸風減速輪和紙張整形器
收紙吸風減速輪的作用是將紙張的運行速度有效降低,有利于將紙張下落并被理齊;紙張整形器是針對卷曲的紙張,從紙的背面用吸氣吸住,使紙張作相反方向的變形,從而將卷曲的紙張拉直拉平。從字面上看,這兩句話應當不難理解,似乎只要了解這兩個機構的作用,就可以很好地掌握運用。但在實踐中卻不是這么簡單,我常發現有一些機臺的收紙有很大問題,如圖1-31所示。

圖1-31 紙張收不齊
該產品紙張為80g/m2的膠版紙,版面圖文非常簡單,按常理來說,即使機器再差,印刷下來的產品也不可能這么亂七八糟的,紙尾也不可能如此卷曲,出現這種故障真讓人想不通。我經過一番認真的查看,發現問題就出在紙張整形器和收紙吸風輪上。對于這么簡單的產品,該領機卻錯誤地使用了紙張整形器,收紙吸風輪的吸氣量也開到最大位置,結果把本來較為平整的紙張吸得卷曲起來。當我幫他關閉了紙張整形器,減少了收紙吸風輪的吸氣量后,紙張立即就變得十分平服,收下來的紙堆也都齊齊整整,印刷速度也從6000張/時提高到12000張/時。
這就說明,紙張整形器的使用、收紙吸風輪吸氣量大小的調整對于印刷來說十分重要,操作者不僅要有細心、耐心和責任心,還要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就經驗方面來講,主要是依據紙張的種類、厚度和墨量的多少來確定,并和收紙鏈輪上的開牙凸輪、理紙機構、托紙吹風及壓紙吹風扇等部件配合起來調整使用,如圖1-32所示。對于表面十分光亮的紙張、單面印完后再打反印刷的產品,需特別注意吸氣輪對印品背面圖文的拖傷。如發現有拖傷,應該將吸氣量減小,或將單個吸風輪做左右移動,移到紙張的空白區域。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既要滿足收紙整齊的需要,又不能影響機臺的產量和質量。

圖1-32 收紙張部位的風量調節旋鈕
1.6.3 壓紙風扇、吹風桿、放紙時間控制凸輪
在收紙臺板的上方有多排壓紙風扇和三根壓紙吹風桿,它們可以共同向紙張加壓,促使紙張平穩地落向收紙臺。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紙張落下的具體情況來靈活調節壓紙風扇的轉速、壓紙吹風桿風量的大小和控制凸輪放紙時間的早晚。對于這方面的調節,的確沒有任何具體的數據可供參考,完全憑借操作者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單獨或整體進行多方面的各項調節。如果調節不當,會對產品質量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使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化為烏有。操作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因長期使用,壓紙風扇可能會被不斷堆積的噴粉或意外出現的小紙屑卡住而無法轉動;吹風桿上的吹風孔可能被堵塞而無法吹氣等,需要注意觀察和清理。
(2)壓紙風扇、吹風桿、放紙時間控制凸輪以及和收紙吸風輪的調節,需相互配合起來,做靈活調整。
(3)對收紙而言,卡紙、吸墨量小的紙張容易調整;薄紙、吸墨量大的紙張難以調整。印刷速度越快,紙張的克重越大,那么其前沖慣性就會越大。所以,當我們在調節壓紙風量、收紙吸風輪的轉速、控制開牙凸輪放紙時間時,首先要控制機器的印刷速度,要先慢后快,根據紙張落下來的具體情況、具體特點,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細心地加以觀察和分析,有的放矢地進行調節,一點點地把收紙調穩、調順。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尤其要經常關注這么一種現象:如果放紙太早,下落的紙張就只能依靠自身的慣性,緊貼著下一張紙的表面向前滑行到擋紙桿,但由于油墨還未干燥,就會擦傷下面印張的圖文。如果放紙太晚,紙張就會被收紙鏈條叼牙帶飛上去,假如該機器收紙上方的保險杠不靈敏的話,不斷飛上去的亂紙就會造成設備的損壞。我們就曾經發生過一起這樣的事故,損失了一萬多元。
當然,即使我們已經完全正確地操作了收紙裝置,印刷下來的紙張可能也不一定完全收好、收齊。為此,也許有人感到奇怪,實際上這牽涉到一些更為復雜的深層次原因,操作者必須具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夠妥善解決。根據經驗,當紙張實在收不齊、收不穩定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
(1)紙張本身帶有靜電。具體表現為收紙下落時不穩定,同時會伴有收紙吸風輪沒有吸住紙張發出的“嗤嗤”聲;抽取樣張時,會明顯感覺到上下兩張紙存在吸引力,不易分開。遇有這種情況,一般很難快速解決,只有消除靜電,才能把紙張收齊。因此,要先打開機器上的靜電消除裝置,再在機器及紙堆的周圍大量噴灑水分,以迅速增加空氣濕度,促進靜電離子的釋放。這樣,收紙情況就會漸漸好轉起來。
(2)墨層厚度較大,噴粉量不夠,上下印張有一些粘黏的情況,造成收紙不齊。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在157g/m2以下的銅版紙、輕涂紙中。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十多年前的一次質量事故:當時印刷的是一滿版大紅油墨的電池商標,采用的紙張是80g/m2單面銅版紙,我在調節收紙裝置時,發現印下來的產品總是收不齊,搞了一陣子后,實在沒有辦法,就只好繼續印刷。當印完后,拖出產品一翻看,才發現由于噴粉量不夠,產品全部粘臟,堆壓在下面的產品的情況就更為嚴重,基本報廢了。通過這一次的教訓,我總結出這樣的經驗:當產品墨層較厚、紙張不易干燥時,不斷落下來的紙張就會和紙堆上的紙張粘貼在一起,齊紙機構不管怎么撞紙,也不可能把紙張撞齊,所以,一旦發現收紙不齊時,就要立即想到噴粉量是否足夠?印品是否有粘臟的可能?只要小心檢查,就能及時發現問題,把損失降到最低。
(3)在印刷過程中,版面用水量太大,而且又不均勻,由于紙張吸收了過多的水分,加劇了纖維的膨脹,使紙張變得既異常松軟且又卷曲不平,給收紙裝置帶來很大的難度。有些機長在印刷書刊產品時,為了防止印版帶臟,總喜歡把水量開大一點,機器開快一點,至于收紙稍微亂一點就不管了,這種做法自然會增加后道工序的工作量。
(4)印刷壓力過大,紙張從橡皮布上的剝離力就增大,引起紙張的過度卷曲,造成收紙困難。
1.6.4 噴粉的使用和控制

圖1-33 噴粉裝置
噴粉裝置本是一套獨立的機構,但由于其安裝在收紙部分的下方,工作過程也和收紙裝置息息相關,所以,暫且把它也看成是收紙裝置的組成部分,如圖1-33所示。
噴粉的作用是防止印品背面蹭臟。由于膠印中使用的普通快干油墨的干燥過程比較長,一般需要4~6小時才能干透。如果沒有噴粉,印品在堆放過程中就會上下粘臟,引發產品質量事故。因此,在目前的膠印生產過程中還離不開噴粉。我們必須要利用噴粉細微顆粒的支撐作用,擴大印品之間的間距,加大空氣的滲入程度,加快油墨的氧化結膜干燥,確保印品不再粘臟。
噴粉的作用雖然很大,但離不開我們在印刷中的正確使用,否則,就會給產品帶來危害。首先,噴粉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損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其次,過量的噴粉會影響產品的光澤,并對覆膜、上光等印后加工工序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會造成產品報廢。因此,千萬別以為噴粉的使用很簡單,其中有若干細節性問題值得我們大家積極研究和探討。當我們在操作噴粉裝置時,需要注意或調節的工作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1)噴粉有植物粉和礦物粉兩種。由于礦物粉對人體的危害大,且對產品的光澤度影響較大,所以最好選用植物粉。
(2)噴粉易吸濕,在保管和使用中需保持干燥。
(3)噴粉顆粒粗細的選擇。在使用噴粉前,應注意查看噴粉袋子上的說明,目數越大,顆粒就越粗。對于高檔的樣本、畫冊、書刊封面等產品來講,由于其采用的紙張比較光滑,可選用較細的噴粉,且有利于印后上光、覆膜的加工。對于十分粗糙的、不易干燥的紙張,可選用目數較粗的噴粉,因為該噴粉顆粒粗,可以在紙張之間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更有效地防止油墨蹭臟。總體上來講,薄紙應選用顆粒較細的噴粉,厚卡紙應選用顆粒較粗的噴粉。
(4)噴粉起始工作時間控制。在海德堡CD102機型中,操作者可以通過CP2000操作系統進入噴粉菜單來調節。具體做法是:點動機器,使收紙牙排剛好位于噴粉嘴的下方,此時機器的度數就是設定噴粉起始工作時間的度數(一旦確定,一般不用再調整)。
(5)噴粉范圍的設置。首先要根據印品的寬度來調節安裝在收紙鏈輪上的控制凸輪,以確定噴粉的縱向長度,如圖1-34所示。然后再根據印品的長度,在噴粉裝置上直接撥動手柄或設定相應數值來調節噴粉的橫向長度。經過這樣一系列的調整,可以盡量減小噴粉的總用量,減少對機器的污染。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機長由于不會或不注重這方面的調節,不根據產品規格大小,來合理調節噴粉范圍的大小,長期使噴粉無謂地亂噴,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對人的健康、機器的維護和保養,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圖1-34 收紙鏈輪上的噴粉控制凸輪
(6)噴粉用量的確定。究竟如何確定噴粉的用量,是個較難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誰都不能也不可能給出一個具體的數據。噴粉量既不能過少,又不能過多,只能是依靠操作者的不斷摸索和經驗積累來確定。
依我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必須要綜合考慮以下諸多方面的因素。
(1)產品墨層的厚度。墨層越厚,產品越有可能粘臟,噴粉用量就要越大,反之則越小。
(2)紙堆的高度。紙堆的高度越高,紙張之間的空隙越小,印張上的墨膜表層和后一印張的分子結合力越大,越容易引起印品的背面蹭臟,那么噴粉用量就要注意加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印品的上半部分沒有蹭臟現象,而下半部分卻有蹭臟現象,且越往下面越嚴重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有條件的印刷廠也可以采用專門的晾架,把產品層層隔開,以降低紙堆高度,防止背面蹭臟。
(3)紙張的性質。一般來說,紙張表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就越有利于油墨的滲透和氧化結膜干燥,噴粉用量就可以減少,甚至不用。反之則要加大噴粉用量。但是,表面粗糙的藝術紙、亞粉銅版紙、偏酸性的紙、帶有極性相反靜電的紙、本身含水量較大的紙、表面不夠平整的紙等都不利于油墨的干燥,噴粉用量應該要適當加大。對此,我們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勤于檢查,防止產品有粘臟現象。
(4)油墨的性質。不同類型的油墨,其連接料和顏料的成分、比例不同,干燥的速度不同,噴粉用量也就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印刷過程中,經常會根據產品的需要,來臨時調整油墨的印刷適性,在油墨中加入一些調墨油或去黏劑,以降低油墨的黏度和黏性,這會導致油墨本身的內聚力下降,延長油墨的干燥時間,增加產品背面蹭臟的風險。因此,噴粉用量也就要酌情加大。
(5)潤版液的pH值。潤版液的pH值越小,油墨的乳化情況越嚴重,就越容易使油墨不能及時干燥,噴粉用量也要酌情加大。
(6)印刷的速度。印刷機的速度越快,壓印時間就越短,油墨對紙張的滲透時間就越短,同時,落在紙面上的噴粉也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噴粉的用量就要酌情加大;反之,就可減小。所以,我們如果在承印一些印數不多的高檔畫冊、樣本、封面時,由于這類產品采用的紙張、油墨性能都很好,只要適當降低印刷速度,就可以減少噴粉用量,或干脆不用噴粉也沒有問題。

圖1-35 噴粉回收裝置
(7)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噴粉對產品質量、設備運行和生產環境的污染,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建議各印刷廠家購置一臺噴粉回收裝置,安裝在收紙鏈條蓋板的上方,如圖1-35所示。
我們多年的使用實踐證明:該裝置的操作非常簡便,可以直接和各機臺的噴粉裝置聯動工作,有效回收收紙鏈條處的多余噴粉,使用效果非常好。
討論
如何正確選用噴粉
噴粉常見規格和粒度
規格500 15μm
規格200 35μm
規格300 25μm
規格100 50μm
通常來說,下列規格粒度的噴粉可與適量的水印紙張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