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寫給女人的幸福秘籍(全集)
- (美)戴爾·卡耐基
- 4261字
- 2019-11-06 15:23:39
08.別讓自己成為無聊乏味的人
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讓我們感到無聊又乏味,與他們談話簡直是一種折磨,讓你想馬上逃離。而最可悲的是,這些人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談令人生厭。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活力的源泉,是聰明伶俐的社交家,是提供珍貴訊息的人。也許你和我也正是這一類型的人,只是自己尚未察覺罷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些特別氣惱和厭惡的事物,我們都同意無聊乏味的人是社交上最大的威脅。但可悲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除了避開這種人之外,還沒有發生試圖清除這種人的一致行動。法律沒有規定讓別人感到無聊厭煩是一種罪行,也沒有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小島可以將他們遣送過去。
我們知道如何隔絕口蹄疫,卻不知道如何隔絕這種叫做“無聊乏味”的病。廣告中能給出治療各種疾病的解藥——腳氣、口臭、便秘、喉癢、頭痛、雞眼和脫發等,但是沒有人能開出治療那些“令別人感到無聊厭煩”的疾病的處方。
如果說預防是最好的治療,那么,需要首先診斷出該疾病的病因來。我們現在就先來分析這令人乏味的人或事是怎么產生的。如果具有以下這些癥狀,便可了解為什么不被朋友所歡迎了。
下面是最讓人討厭的幾種狀況。
不停地談論小孩或寵物的瑣事
“你的孩子好嗎?”本來是一句最普通的問候語,卻最會為你招來一大串令人生厭的長篇大論。這些長篇大論通常不具有什么價值,但只要對方一打開話匣子,你便只能枯坐在那里,讓滔滔不絕的話題把你淹沒。這種類型的談話內容通常是這樣的:
“你知道,我們最小的那個孩子強尼,他近來老是不肯好好吃早餐。就在昨天,他把整碗麥片打翻過來,蓋在自己的頭上。看,真是頑皮透頂。于是,我打電話給小兒科醫師。我說,醫師啊,我已經想盡各種辦法了,但強尼總是不肯好好吃東西。他不是把麥片吐出來,便是把麥片弄得到處都是,最嚴重的情況是,他把麥片弄得滿身都是。”
“醫師問我有沒有試試在麥片中加點香蕉。但奇怪的就是,強尼從來就不喜歡吃香蕉。他管香蕉叫‘蕉蕉’——呵呵,怪可愛的。他說:‘強尼不要蕉蕉!’胖胖的小手揮個不停,并且還高聲大叫,差點把屋頂給掀翻了。當然,他是比同齡的小孩長得快,我們附近沒有一個小孩像他有這么強的表達能力,真是不可思議。哦,對了,前幾天,他還把桌布從桌上拉下來,然后瞪著一雙漂亮的黑眼睛望著我,說:‘強尼拉拉。’差點把我和他爸爸笑死。”
天哪,像這種滔滔不絕、無窮無盡的話題,相信你聽到這里快要被煩死了。
可恨的是,這種人能夠把各種話題輕而易舉地引到她想要表達的方向上,無論是多么驢唇不對馬嘴的事,都能馬上“言歸正傳”。你如果想把話題岔開,比如談談馬龍·白蘭度之類的,根本起不到一點作用,她們仍舊只喜歡談自己的寶貝孩子。
我便遇見過這樣一位女士。無論當時的話題是有關國際關系或牛肉價格的高低,她都能干凈利落地把話題直接轉到她女兒達芬身上,她慣用的方法如下:
“啊,你當然不能相信那些人。就在去年夏天,達芬有個大學朋友邀她參加一個到歐洲的旅行團。他們并沒有到慕尼黑去,只是考慮要不要去一趟西柏林。達芬問我:‘媽媽,你認為怎么樣?’然后我說……”
實際上,這樣不顧別人感受的做法都是心靈尚未成熟的表現,因為這樣的人還不懂得交友的第一法則——為別人著想。
可悲的是,這些令人生厭的話題不僅僅只是來自喜歡回憶當年的父親,或是喜歡事無巨細、凡事交待的母親,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就像一位剛做成一筆雪茄生意的年輕推銷員,他會眉飛色舞、不厭其煩地向你詳述自己是如何連哄帶騙地要一家百貨公司簽下一筆價值一萬美元的大生意的。或者,你有沒有聽過一個橋牌高手興高采烈地談起他是如何贏得滿分的呢?還有一些熱情過分的影迷,喜歡把剛看過的電影情節,一絲不漏地從頭到尾講給你聽,直到你聽得幾乎想用臺燈砸他的頭。
這些讓人討厭的話題范圍非常廣,不僅只是有關小孩、橋牌或電影而已,那很可能是丈夫的最大嗜好——重新整修家具,或是愛瑪表姐的水果收藏室,也很可能是某兄弟的工作,或是某姐妹的痛苦遭遇,甚至也可能是有關貓狗等寵物的喂養問題。
有一天,我就真的遇到了不停談論寵物的人。我在曼哈頓的一個街角碰到一位老朋友,她用了至少二十幾分鐘的時間向我詳述了她家里金絲雀身體的某個部位是如何出了毛病的。
談話沒有重點
馬克·吐溫有篇作品,是模仿一個喋喋不休的人,如何漫無邊際地描述一件事,卻從沒有講到要點的故事:
“啊,我跟你講過我到西部參觀印第安村的事了嗎?我們是周五早上出發的,啊,不是,應該是周四。記得嗎?我告訴過你我們得周四走,因為周三我要去看牙醫。我上面的牙齒有點松動,因此要牙醫幫我修補一下。天,那個牙醫真是多話,一直講個不停,幸好他還懂得做生意。我曾和上司提起過他。說到我的上司,他真是個怪人,什么事都要靠我,因為他老是心不在焉。有一天,我對艾拉說:‘艾拉,假如我哪天辭職了,你覺得我的上司會怎么辦?’艾拉回答說:‘比爾,假如你辭職不干,我就要回家去找媽媽了。’這不是很孩子氣嗎?”
就這樣,說到了最后,你依然不知道那個印第安村究竟是怎么回事。
碰到石頭一般木訥的人
這種石頭一樣漠然的人,與那些喜歡滔滔不絕的人相比當然為數較少,但也值得一提。當你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找出一個意氣相投的話題來當做談話的內容時,卻發現完全是對牛彈琴。你試了又試,想要激發他講出一些東西,但得到的卻只是冷漠的反應,或幾聲單調的“哦”而已。如果幸運的話,或許可以聽到一句比較具體的問話“是嗎”來作為對你“單口相聲”的獎勵。
這種人似乎完全不感性,想從他身上挖掘出什么感同身受或禮貌性的反應,就好像打算到外星球去發行股票一樣困難。他們不會對你感興趣,只會永遠保持那種馬鈴薯似的安靜,絕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他們正如同威廉·史特格筆下的漫畫人物重新復活一般,假如那也可以稱作是“活”的話。
不管談什么,都會爭論不休
與這種類型的人交談,任何話題都會像彈力球一樣,最終又彈回到你的臉上。
這種人似乎知道每件事的答案,并能斷然用幾句話,便很有效率地結束任何討論,使別人都沒有再發言的余地。假如你和他有不同的觀點,他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你的眼光絕對出了問題。
“天啊,你瘋了嗎?”他大喊大叫著,“難道你不知道這件事早就被證實了嗎,就是……”或者,假如他當天情緒較好,會柔聲細語告訴你:“不是的,女士,你完全錯了!我告訴你……”
這種毫無情趣的做法,其實也是不成熟的表現。麻煩的是,這類人總會斷然地、結論性地、魯莽地告訴你一些事,而且那些并不是你喜歡聽的。
對付這種人,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無論他講些什么,都要點頭同意。否則,縱使溫和地表示異議,那么,一場消耗戰便會把你弄得筋疲力盡。與這種人交談,你很難期待能彼此討論或交換看法,因為他只注意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說清楚,并且像摩西頒布律法那樣毫不動搖。
極度悲觀的人
這些人對事、對物都滿懷悲觀的看法。在他們眼中,這世界簡直是一無是處。他們對人生不抱什么希望,認為人世間到處是傻瓜、騙子和各式各樣惡毒的人,甚至連氣候也變了,變得不穩定,變得比以前更壞了。
與這種人談上十幾分鐘,你大概也會不知不覺感染上這種氣氛,變得悶悶不樂起來。因為這種氣氛跟壞天氣一樣,具有不良的影響力,無論你自己的情緒有多好,只要氣候一變,也很難不被卷入風暴里。
我認識一位太太,正是這種類型的人。每次見面,她都要向我詳細報告近況,而她講述的似乎都是不幸的事。
比如,她剛去逛街,想要買些廚房窗簾的布料。她會這么開始:“沒有一個店員過來幫忙。我足足等了十幾分鐘。他們不是很忙,只是走來走去,或聚在角落里聊天。當然,他們偶爾也望我一眼,但大概覺得我不像是什么有錢人,不值得特別關注。其他店的情形也是這樣,我最近真是受夠了!還有,我的健康情形也每況愈下了。醫生說,他實在不知道我的日子是怎么過的——我的消化功能已經快要完全喪失了!還有這天氣,總是讓我渾身上下疼痛難忍。像我這種情況,也許你會以為我的家人多少會關心我一點,但是,不瞞你說,倘若我需要什么幫助,家是我最后才會考慮的地方。”
以上話語僅僅是我們談話內容的一小部分而已。這些人所能抱怨的,可謂是無窮無盡。
無論是喜歡訴苦的柔弱女孩,還是健壯的男人,這類人只要一開口,便會說個沒完沒了。他們把自己放在舞臺中央,是聚光燈的焦點。只是,聽眾所能回報給他們的,大概只是一個大大的、深長的哈欠,并希望自己就此失去意識,直到話題結束為止。
而最可悲的是,這些“不幸”人士似乎并不知道自己的言談是多么令人生厭。正如我們所說的,沒有人會故意惹人討厭。這些人,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各種集會的活力源泉,是聰明伶俐的社交家,是提供情報或珍貴訊息的人。也許你和我也正是這一類型的人,只是自己尚未察覺罷了。
所幸這類狀況還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隨時警覺,應該可以及時避免。比如,有時聽眾會現出不自然的微笑或眼神。如果我們正滔滔不絕談到自家的小威利是如何可愛,然后,發現聽眾一副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樣子,此時就要趕快停止話題,或是讓對方也有機會可以談談他們家的孩子。當然,接下去便是輪到你坐立不安了。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是對方開始偷偷地看表。假如,他們開始用力甩手表,或是把手表拿到耳朵旁邊,其心理活動就十分明顯了。你那時應該立即停止話題,因為對方已經開始在心里嘀咕,甚至開始咒罵了。公開演講的人士尤其應該隨時注意這種“看表反應”。
游移不定的眼神也是一項不可忽略的警示,這也是對方對目前的話題不感興趣的表現。例如在一個雞尾酒會上,你正好逮住一個可憐的家伙傾聽你的訴說。那時,假如他急切地想擺脫困境,唯一的方法便是用乞求的眼神向經過的人求救。當然這個方法一點效用也沒有,沒有人會傻到愿意同他交換位置。因此,假如你心存善良的話,趕快停止話題,放過他吧。
也許你會問,以上談到的問題,究竟與心靈的成熟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這么說:言語乏味與否可以顯示出說話人是否缺乏智慧、想象力和對人的敏感度,這些特性都是健全人格、成熟處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言語乏味的人一般對自己一無所知也不能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并滿足它,因此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往往很難去體諒并滿足他人的需要。為了補償內心的空虛,這種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瑣事上面,并過分加劇這些瑣事的重要性;他們的溝通方式與其精神層面一樣乏味至極。
而一個心靈成熟的人,能夠做到與別人討論任何事情都不至于惹人生厭。因為凡是經過他潤色處理的每件事都會變得有意義。同樣的事情,由言語乏味的人表達出來便會索然無味,但成熟的人能將其變得活潑,富有朝氣。
因此,我們要為走向成熟而更加努力。假如不努力,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令人討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