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沒有人能做到感同身受
- 我害怕錯過這個世界
- 烤奶要常溫
- 1146字
- 2019-06-08 19:30:22
沈一在鄭楠的強烈推薦下,看了那本有著名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書《人間失格》。
從書的一開始部分,就和她的思想很合拍很契合。她不能抬高自己說,她也有和葉藏一樣看透這世界的思想和能力。她是遠不及葉藏的。
從翻開書開始,一種壓抑感便撲面而來,像牢籠一樣罩住了心臟。
葉藏說:“從孩提時代起,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
沈一從前半句里仿佛瞧見了自己的童年,自己亦是如此。幼時的她也在盡力討好周圍人,她乖巧懂事,努力學習,大人的每一句話她都奉為真理,從不反駁。
和父母一起逛街,即使看見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她也只是留戀的瞧上一眼,她不從不開口提出想要的訴求。當父親問她是不是想要的時候,她也只是倔強的搖搖頭再露出一種嫌惡玩具幼稚的神情,來告訴大人,她很成熟,不是哭鬧任性讓人頭疼的猴孩子。
從記事起,她學會了如何做簡單的家務,于是,總會有一個小女孩踩著凳子踮起腳尖努力洗碗的身影。
從第一次老師告訴她有個節日叫母親節和父親節開始,她便用自己的方式來為他們慶祝。
三年級的她用自己全部的積蓄五塊錢,買了五塊錢的糖果全部給了陳秋云。
四年級的她用當時流行的吸管折玫瑰花的方式折了一大束在大人們羨慕的目光中獻給了她。
五年級她第一次炒菜,炸了花生結果糊了,炒了土豆絲結果咸了為她慶祝。
六年級,她寫了賀卡,折了玫瑰花和星星,又炒了土豆完成了最完美的一次慶祝。
…
她不像葉藏,他是在討好所有人,而她,只是討好兩個人而已。
后來的沈一看過一篇文章,叫《太懂事的孩子,大多不幸福》,她得到了心靈的呼應。
在應該玩樂的年紀她錯過了心愛的玩具,錯過了任性取鬧的資格,失去了天真無邪的能力。
在失去那么多后,她還是不幸福。
所以,她好奇,她糾結,那么努力,究竟是為了什么?
葉藏說:“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沈一也有同樣的想法,并將它一直貫徹落實。
她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覺悟,她開始覺得有句話說的對,將快樂與朋友分享,就會變成兩倍的快樂,將難過與朋友分享,難過就會被分擔成一半。
于是初中的時候,她天真的把自己的憂傷煩惱向好友傾訴以求安慰,可是對方似乎并不是很理解,只是敷衍道:“哎呀,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你為什么不選擇開心呢?”
她不否認這句話有道理,所以起初她也嘗試著這樣去做,可是漸漸她發現,這句話就像教學樓走廊掛著的格言一樣,“中看不中用”,根本做不到,也解決不了問題。
于是她不再選擇傾訴,不再做無用功,她偽裝自己讓自己融入那個無憂無慮的集體圈。而不是做一只“怪物”。
后來的她醒悟了,這不能怪朋友,因為任何人在自己未經歷過的事情上都難以做到切身體會,也不能奢求每個人感同身受,就如溫飽不愁的人不知道饑餓的感覺,生活在爭吵謊言家庭中的孩子永遠不會有在家庭幸福美滿中生活的孩子的天真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