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一段時間,也調整沉淀了一段時日,自覺已做好了準備。既已做好準備,就需要開啟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了。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是重新開始,每一天都要有重新開始的心情,開啟新的一天。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態度,開啟不一樣的一天。人不應該畏懼重新開始,因為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黑夜終會走完,黎明就會到來,要隨時準備重新開始,隨時準備踏上未來的旅程。
鼓起勇氣,重新走在求職的道路上。充滿希望,但也有些許擔憂。未來,會遇見怎樣的人,雖不畏懼,逃避,但一切都是未知,需要一步一步的走?;貞浲?,久遠,美妙,也別有一番樂趣。因為走過這條路,也因為做了一些準備,所以,相比還是多了些自信,多了些滄桑,也多了份沉著。盡管時代不同了,方式也不同,好多都是新的方式,但總要走過,才能知深淺,邁出第一步,以后就比第一步強點吧!再不熟也比當年有所進步吧,這算是安慰,也算是信心。
想當年,剛畢業的時候,知道要自己去找工作,心里確實沒底,也不知道要如何開始,人生第一遭,唯一的指望就是問老師,學長,鼓起勇氣向學校老師、學長處打聽到一些關于工作的事,可是聽歸聽,實際到底如何,還是模糊的,終究心里是沒譜的,不知如何開始??墒悄膫€時候,對工作充滿好奇與渴望。要不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呢,弄不清也索性不打聽了,一心想著進入社會,自己工作掙錢,就美的不行了。終于可以自己掙錢了,終于要走出校園了,大千世界,任由莘莘學子闖蕩,就如電視江湖一樣,歷經艱險,就終會看見人們想要的圓滿的結果。于是,滿懷憧憬,每周都盤算著一、三、五日哪個城市有招聘會,或者二、四、六哪個人才市場有招聘會。每天都計劃著時間,看如何趕在一個又一個招聘會之間,跌跌撞撞的能謀求到一份工作。盡管四處奔波,任然樂此不疲。不知不覺走進去,學著別人的樣子,慢慢的竟然也會開口了。不再膽怯,也就有了信心。
那個時候,去招聘會找工作,像買菜,像逛市場,招聘單位的位置就好比市場攤位,在一個展廳里,招聘展位一排一排的面對面,背對背分布著,背景貼著招聘崗位,兩側立著公司介紹。條件稍微好點,先進一些的公司,會有電視屏幕,播放介紹公司業務的。招聘者坐在里面,面前擺著一張桌子。
應聘者掐著時間點,擠進市場里面,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尋找,查看,看哪一家是對口企業,哪一家是有自己想找的工作職位需求,哪一家的公司名字有被人提起過,哪一家公司會比較適合自己。然后,擠進人群,上前去詢問,簡單的了解之后,便遞上簡歷,然后等待電話。也有的企業門前比較熱門,根本就擠不進去,或者是沒機會詢問,那樣的,就直接跨過人群伸手將簡歷塞進去,海投,然后等待結果。記憶中,每次去招聘會,都是人山人海的,那么多人也都會找到自己的歸宿吧?那個時候,只是覺得找到工作,就只是時間的問題,總會有結果的,只要努力,就總會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即使歷經艱辛,也總覺得下一個一定會更好,因為未來在前方,只會越來越好。
結束招聘會之后,招聘單位的人事,會抱著一堆又一堆的簡歷進行篩選,然后根據印象和簡歷內容進行分析,通知面試,然后,統計結果,如果確定結果,會在一個星期之內,通知面試成功的去上班。如果收不到通知,就說明沒有被錄用。而應聘不成功的就再次涌入人海,進入新一輪的面試戰,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觀念里,我收到的是大學畢業就等于擁有了鐵飯碗。以至于我曾經總有一種錯覺,覺得上學到畢業了,就直接可以去工作掙錢了。因為很小的時候,就常聽到有人說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考上大學,就能走出大山,就能有好工作。因為有人說要努力讀書,以后考上大學就不用再種地,就可以去城里上班。因為有人說要用功讀書,上了大學就可以改變貧窮的生活。因為我們80后這一代人,在往以前數幾年,那時的大學生還是很稀缺的,那是個大學畢業分配工作的時代,能上大學,就等于有了出路,有了工作。那也是哪個時代的教育觀念,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墒?0年代以后,大學生不再包分配工作,剛畢業的大學生成批的涌入市場自主擇業,再往后大學生擴招,學歷逐漸提高,大專、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留學生,甚至很多都是雙學位了,求職的門檻也逐步在提高。隨著年代更替,現在人的選擇也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加的方便、快捷。
想起上中學的時候,第一次聽說找工作這件事,就是來自剛大學畢業分配進學校上班的老師,那個時候以為上了大學,畢業之后就會分配工作。眼前的老師,就是我們未來的樣子?;蛟S多年以后,我也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哪個時候,對于夢想是五彩斑斕的,至于未來要成為的樣子,也只有眼前的老師,是實實在在能看到的,其他的都限于老師講述的書面理解。別人講的,是好好讀書,孩子們呢,所有的精力就是想著好好學習,也堅信將來能上大學就能夠解決工作了。就像上學一樣,從幼兒園開始,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一級一級的往上走,就是人生的方向,只要用功,只有一直走,就會一直向前進。
那個時代單純、簡單,長輩們會教導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好走出大山,改變這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老師也會告訴你,好好學習以后就會有出息,至于有什么出息不太明確,夢想也就是方向。長大以后,想當老師,就要當個老師,想當科學家,就會是科學家。長大后才發現,夢想也是會變的,夢想也只是夢想。能被稱為“師”的能有幾人?能變成“家”的又有多少人?大多數人都是做著普通的工作,平平淡淡的努力生活著??赡莻€時候不會想到以后怎樣,就是以為長大以后就會變了樣。
時事造就的一代人又一代人,不是沒人教你,是他們也不懂,或者沒有意識這些問題,或者是沒有重視到這些事。總之,記憶中,就是那么簡單。而如今,很多事情,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給你講一堆道理。這是時代的進步,是前進的表達。而那個時代的我們從不清楚,世事多變,有一天會變了樣。只聽說改革開放,不清楚還會革新,會有政策變革,會有一天遍地都是大學生,會有自主創業。
據資料記載,“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是1951年10月1日,由當時的政務院決定。1996.01.09由人事部頒布《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到1998年大學生由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
而那時,正是我的中學時期,中學生時代對畢業還沒有什么概念,只是聽到最后一批畢業分配的老師在討論,那時的他們已經也有自主擇業的,看起來還蠻好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多數是服從分配,做著體制內的工作。而當我們聽到消息時,畢業分配這件事已接近尾聲,而我們剛好錯過了這最后一批,開啟了新的就業方式。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的知道了,畢業分配制度的取消,以后需要自主就業,可那個時候依舊沒什么概念給到找工作,還是只知道要好好學習,金榜題名,就會光宗耀祖。中考后的短暫放松,接著就是緊張的高考來臨,高考完還有大學,都說大學就是半個社會,可那會兒的學生時代大部分學生只想的是上學和玩,其他的都很遙遠。像實習呀,創業呀,很少有人能意識到這些問題。涉及到工作的事,也就是貧困的學生為了生存,會去打份零工,補貼個飯錢,跟現在的大學時代是沒法比的。但短暫的社會接觸,看著遙遠,實際來的又是那么的快。
臨近畢業的時候,忽然面臨各種選擇,有選擇繼續進修的,有選擇回鄉考公務員的,有被家人托人安排工作的,剩下的大部分會自主選擇,各憑本事進入社會。學校的招聘的方式主要是校招,企業來到學校開展招聘會,學生參加面試,有部分人會直接去工作。當然,更多的是進入社會,去人才招聘會。人才市場會定期舉辦人才招聘會,各大企業會有展位,想想那個時候,擠進人才市場就如同現在擠在早晚高峰的地鐵里一樣。那真是人山人海,有時候,個子小的根本就看不到招聘單位。進去轉一圈,就是在人海里被推著轉了一圈,感受一下擁擠,能看到的都是冷門專業,人關注比較少的、位于邊角的企業,機會就會更少。
自主擇業,之后就是高校擴招,大批的畢業生涌入社會,一度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資料顯示,高校擴招,也稱為大學擴招或大學生擴招,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即中國大陸)自1999年開始的,2012年4月,教育部發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今后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2013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46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4.5%。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2019年,國務院總理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2019年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人數是100萬人,涉及到1418所高職院校。
高校的擴招,就業人數增加,競爭也在增加。而剛找工作那時候的網絡還不是很發達,很多人都還不能完全接受網絡,其可信程度還不被人接受。剛剛發展起來的網絡,也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有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的,也會在網絡上找工作,但初入社會,辨別真假的能力有限,就曾有以找工作為名,被騙到某些城市,從事非法工作的,也有的就是為了騙錢,把人騙過去,然后讓你再找以個人,交一部分錢把你贖回來。沒被普遍使用以前,因為有先例,人們都是很小心的,基本上使用網絡的人很少。而那時,上網也不是很方便,學校里面,只有學計算機的機房才有電腦和網絡,而找工作的時候,想上網找工作信息,就得去網吧,這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網吧,現在想起來已是好遙遠,現在隨著網絡的普遍,已逐漸覆蓋到家家戶戶,而那時正當時,個人家庭很少有網絡,能買得起電腦的一般家庭也還少,上網也都是按使用流量多少收費的,費用比較高。而去網吧很是火熱,也是上網最方便的地方。
有很長一段的適應時間,都是招聘會的方式在找工作。不像現在,網絡的普遍與發達,讓人坐在家里,閱盡天下事。一個小小的找工作,太簡單的了,打開網站,太多的招聘網站了,最明顯的是智聯、獵聘、BOss直聘等網站,介紹也各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智聯招聘(Zhaopin)創建于1994年,目前擁有1.4億職場人用戶,累計合作企業數達400萬家。智聯招聘業內開創3的三次方概念,即為學生、白領、高端(專業人士或管理人士),匹配3類產品:測評(我是誰)、網絡招聘(我能干什么)、教育培訓(我如何進步),并通過線上、線下、無線三個渠道,為職場人的發展打造平臺。智聯招聘職場競爭力產品:基于招聘行業的領域知識,結合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搭建的用戶自我評估的產品,職場競爭力從五個維度衡量求職者(工作經歷、教育背景、個人特質、職場活力、職場信用)。
比如,獵聘網于2011年上線,獵聘是國內的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總部位于BJ。作為實現企業、獵頭和職業經理人三方互動的平臺,不同于傳統網絡招聘形式,改變了傳統網絡招聘以信息展示為主的廣告發布形式,開啟以用戶體驗為主的交易模式。作為職業發展平臺,獵聘根據用戶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特點,為求職者提供職業輔導等服務。獵聘為企業、獵頭、和職業經理人之間溝通,并將與招聘相關的其他角色納入其中,促進用人方和求職方的互動,建立一個讓各方共生的招聘生態。
比如,Boss直聘是一款讓職場Boss與求職者在線聊天、加快面試的招聘手機軟件,軟件于2014年7月13日上架AppStore。用戶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與企業高管,甚至是創始人一對一溝通,更快速地獲得offer?!癇OSS直聘”為企業BOSS與職場牛人搭建起高效溝通、信息對等的公共平臺。職場牛人可以跳過海投簡歷、一面、二面等冗長的應聘環節,實現直接與企業老板在線聊天、恰談入職條件的高效方式,提升找工作的效率。同時,企業BOSS也可采用類似微信聊天的在線互動方式,與求職者直接對話,展示自己和公司的誠意,精準定位職位最優人選,將招聘時長縮到最短。
再次的進入人才市場,總比第一次要強的多,第一次走進人才市場,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找工作,跟著同學,看著過來人怎么做,照葫蘆畫瓢,也是裝的有模有樣。現在,我至少,可以一個人勇敢的開啟第一步了。
通過自我分析,這段時間把簡歷重新寫了一遍,我給自己制作了一份精美的簡歷,從網上學習了一些面試技巧,但是再多的理論,都需要實踐來驗證,只有真正的使用了,才會知道結果,適不適合,有沒有用,走過才能了然于胸。
注冊多個網站,選擇自己的意向企業,同時發布簡歷。六月份,此時不是畢業季,找實習的畢業生該找的差不多也已找到了,要不就選了其他的,比如繼續學業,或者考取公務員等??傊捕伎煸摶貙W校準備畢業了。要畢業再找工作的也需等到七月份了,那時,就是正式找工作了。找實習工作的呢,需要在10月份以后開始,跳槽的人會選擇過完年,拿了本年度的獎金,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求職高峰期。
此時,雖然不是找工作的熱門季節,但此時能招聘人員的也是急需要人上崗的。這段時間,失業的人多,大海里撈針的企業也多,人想找到合心意的好工作,企業想在市場中找到能干還投資少的員工。所以有需求,面試機會總會有的。做好準備,只待機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