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愛好者(2018年第8期)
- 《音樂愛好者》編輯部
- 2019-08-06 17:59:14
Interview & report 采訪與報道
用青春的旋律譜寫未來的樂章
“郎朗青年學者”訪談
Interview with Young Scholars of
Lang Lang International Music Foundation

三位“郎朗青年學者”與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組委會合影
2018年,伴隨著激烈的初賽角逐在柏林落下帷幕,三年舉辦一次的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又迎來了一輪新的旅程。與往屆不同,今年的大賽邁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在致力于為鋼琴家們提供競爭舞臺的同時,還攜其新任“全球大使”郎朗,在鋼琴普及與教育領域投下了新的火種。
承載著“讓每一個人都擁抱音樂”的希冀,在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官方的不懈努力下,一個全新的大賽組成部分——第一屆“利茲鋼琴藝術節”應運而生。除歷屆大賽的獲獎者以外,艾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郭紫堯與陳孟騫這三位由郎朗親自挑選并給予指導的“郎朗青年學者”,代表“未來的演奏家們”也一同出現在藝術節的節目單中。他們即將在這個全新的舞臺上展現屬于年輕一代的光彩。
“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大賽‘讓每個年輕人接觸音樂’這一愿景與我一直堅持培養年輕音樂愛好者的做法產生了共鳴,這就是我對承擔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全球大使這一項重任充滿激動與熱情的原因?!崩衫蕦ψ约旱男隆吧矸荨比绱嗣枋龅?。對于郎朗的音樂造詣,幾乎所有人都略知一二,但可能沒有太多人了解,由郎朗一手創立的“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這一致力于發掘、培養藝術家與普及音樂藝術的組織在這些年里為國內外的音樂舞臺輸送了多少耀眼的新星。以郎朗“鼓勵下一代熱愛音樂”的信念為宗旨,成立于2008年的“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每年從全球百余名天賦稟異的青少年中挑選出三到六名十六歲以下的“尖子生”,為他們提供指導與演出的機會,最終使他們真正成為肩負音樂未來的“郎朗青年學者”。歷經兩年錘煉,以成熟的“青年鋼琴學者”身份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艾米爾·西拉杰、郭紫堯與陳孟騫在今年收到了來自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的特別邀請。他們將短暫地離開美國,踏上英國的土地,進入校舍與孩子們分享對音樂的感悟,探訪社區給人們獻上溫馨,登上音樂廳舞臺展現他們的獨特魅力,在這個絢爛的英倫夏季,用琴聲不斷地拉近他們與世界的距離。
“五次進出卡內基音樂廳”“曾為韓國總統與加拿大總理演奏”,在這個“藝術家年輕化”現象已不再少見的時代,外界琳瑯滿目的機遇和資源不斷敦促這些“天才們”登上金字塔的塔尖。這三位剛滿十八歲的“青年鋼琴學者們”也一樣,年紀輕輕就擁有了千百萬琴童們夢想的非凡“戰績”。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天賦”有時候僅僅是一個標簽,而成功也沒有絕對的公式。和每一位杰出的音樂家一樣,他們在朝圣的道路上都遭受了艱辛和坎坷,而三位年輕演奏者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渴求、熱情與堅韌才是真正注定他們不平凡的原因。
無法抵擋的“化學反應”
正如大多數琴童一樣,“學者們”在自己的孩提時期就已經表現出對鋼琴的濃厚興趣了。對他們來說,回想與鋼琴的初次相遇,就像是一場不經意間的偶然,似乎是命中注定一般,即使他們不去刻意尋找,也會發生。自兩歲開始就在姐姐們的影響下接觸鋼琴的艾米爾·西拉杰回憶道:“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是我最難忘的演出之一,我帶著一種難以置信的榮耀感完成了那場演出?!?/p>
除了沉浸在濃厚的音樂環境中以外,真正讓這些幼小的心靈愛上鋼琴的原因更多的是琴聲為他們帶來的享受感。正如巴倫博伊姆所說,音樂家使用音樂呈現他們的觀念和情緒,就如說話本身,都是人天生而能的事。當時,年僅三歲的郭紫堯經常爬上琴凳,在鍵盤上進行“即興”演奏,只是因為這樣的舉動能夠給她帶來興奮感,像是一種無法被控制的化學反應一樣?!凹胰硕颊f我很享受這樣的舉動,盡管我對此沒有任何記憶?!?/p>
比起西拉杰和郭紫堯,陳孟騫是三個人中最晚開始學習鋼琴的,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對鋼琴與生俱來的直覺?!白畛?,我只把鋼琴視為一個玩具,我感覺那只是一個發出美妙聲音的黑色盒子,但最終我發現這個黑盒子是我表達內心情感的途徑。”這種感受帶給了陳孟騫對演奏者與聽眾關系方面的思考,他認為,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猶如一張嶄新的字母表,能夠幫助演奏者突破詞匯的限制,探索音樂語義的無限可能性。比起使用精準的語言描繪給音樂語義帶來的界限,從輕觸琴鍵的那一刻開始,演奏者就已與觀眾建立了無限的聯系。就如陳孟騫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加與音樂認知的深入,這種通過鋼琴帶來“享受”和“交流”的潛意識反應依然在“學者”們的身體中流動,結合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使他們能夠將這種原始的感知利用起來,轉化為一種探索音樂語義的工具。郭紫堯另辟蹊徑,將這些本能運用到音樂的創作方面。她說:“每一刻在舞臺上觸摸琴鍵帶來的顫栗感能夠幫助我更有效率地構思華彩樂句(cadenzas)的創作,有時候這讓我感到自己既是一個演奏者,又是一個作曲家。”

艾米爾·西拉杰

郭紫堯
走出心靈舒適區
2016年是三位年輕演奏者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從百余名同齡人遞交的“郎朗青年學者”申請中,他們脫穎而出。這代表著在成為“學者”的這兩年間,他們要努力驗證外界對“這一代最有前途的演奏者”的希冀。十幾歲,正是一個盡情揮灑青春,探索新鮮事物的階段,卻要因為繁雜的學業與緊張的練習而面臨雙倍的壓力?!暗坏貌徽f,壓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做的只是在這里面找到一個平衡點,并把它轉化為激勵因素,讓我繼續前進?!惫蠄蜃鳛槿酥形ㄒ坏呐⒆?,表現出十分開放的個性,雖然在她年紀更小的時候,她的害羞和靦腆使她錯過了很多與大師交流的機會,但在不斷遇到各種有趣的藝術家并與他們合作的過程中,她發現,隨時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并接受他人的想法,能夠更好地幫助自己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突破限制她的圍欄。不僅是郭紫堯,陳孟騫在走出心靈舒適區的道路上也經受了一番磨練。保持自我接納的心理是他一直在練習的一件事情。他解釋:“當你演奏時,最難突破的是心理而不是技術。在舞臺上,太多人試圖帶著完美主義的態度去呈現作品,但他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果演奏家不承認自己的音樂,觀眾也不會?!?/p>
不同于郭紫堯與陳孟騫對突破內在精神世界的關注,西拉杰,這位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嘗試新的音樂領域方面。“我總是喜歡將我的藝術界限拓展到新的音樂形式中,特別是挑戰一些現代音樂。”作為現代主義音樂的熱衷支持者,西拉杰在過去多次與現代主義作曲家合作進行了世界首演,其中包括史蒂芬·費根鮑姆(Stephen Feigenbaum)、馬丁·愛潑斯坦(Marti Epstein)與威廉·博科姆等眾多熱衷于將流行音樂的觀眾轉化為古典音樂粉絲且具有冒險精神的作曲家們。這些經歷被西拉杰描述為接觸未知世界的新鮮途徑。
始于卡內基
2018年1月26日,在卡內基威爾演奏廳的舞臺上,三位年輕人為自己短短兩年的“學者”之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就在同一天下午,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另一個舞臺上,與郎朗和多個特邀嘉賓一起,“學者們”又為一場風格迥異的“格萊美致敬古典音樂——慶祝倫納德·伯恩斯坦的遺產”音樂會留下了精彩的音樂瞬間。以伯恩斯坦的《老實人》序曲為開場,幾位年輕演奏家對這段朝氣蓬勃的旋律進行了全新的改編與詮釋,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自信與投入,已經頗有成熟鋼琴家的風采。事實上,他們已經不止一次踏入這座偉大的音樂殿堂了。雖然卡內基音樂廳并不是他們的終點,但必須承認的是,這個舞臺是他們走上職業演奏家道路的起跑線。與卡內基音樂廳的緣分為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珍貴的經驗和榮耀,而且為他們對個人藝術風格的思考和塑造方面奠定了基礎。

陳孟騫
就在完成學徒之旅的前夕,西拉杰收到了一份“重量級”的消息,足以改變他作為一個鋼琴演奏者的職業道路。1月18日,施坦威(Steinway)宣布艾米爾·西拉杰正式成為“施坦威青年藝術家”。這項消息表明了作為一個追求職業鋼琴家身份的演奏者,西拉杰的才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肯定。回憶這條交織著辛勤與喜悅的朝圣之路,卡內基音樂廳的輪廓依然清晰地佇立在他記憶的始端。當時,年僅十歲的他獲得了“美國藝術節”(A FA F)國際比賽大獎,由此贏得了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的機會。從那一次開始,卡內基音樂廳與西拉杰成為了“老朋友”,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又三入卡內基,而他的表演也在不斷的打磨下變得愈加富有標志性?!皽厝岬殖錆M了激情”是媒體對西拉杰演奏做出的評價。李斯特、肖邦、貝多芬……雖然西拉杰對自己在曲目的選擇上有著十分開放的態度,但他總是能夠精準地表達作曲家原本想要帶給觀眾的感受?!拔乙恢痹噲D成為一個細致入微并富有表現力的演奏家。”他對此表示。對于西拉杰在這一目標上的努力,其他人是有目共睹的。評論家曾對他在“克萊本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中對貝多芬《降E大調奏鳴曲》的呈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身著一襲黑色正裝,從他最初的音符開始,貝多芬就已經非常的‘貝多芬’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每次樂段間的反復都會做不同方式的情感處理,這讓觀眾感受到了更強大有力的激情?!蔽骼苷J為音樂家尋找自身藝術風格的要點是理解作品的方式,他解釋道:“我喜歡對一些難以理解的作品進行從簡處理,直觀地研究它們最基本的結構,從中我可以通過思考,將這些藝術作品中的原始動機轉化為更加復雜的形式?!?/p>
陳孟騫同樣珍惜這些過往的演出歷程。2008至2012年,四次出入卡內基音樂廳的他將自己的演奏風格慢慢打磨、拋光,成為了一顆耀眼的鉆石。尤其是他在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組曲《諷刺》上的表現令所有人印象深刻。每一個變奏片段都被他賦予性格,尖銳的不協調音被他表現得生動而充滿了畫面感,他在舞臺上的表現力還頗有郎朗的精髓。陳孟騫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精準地把握自己的音樂性格,是因為他喜歡從周邊的事物中汲取靈感并創造聯系。他說:“在我播放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時,我會看著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作品,一種共同的聯系會在一種相似的文化氛圍下產生,這能夠幫助我看到音樂中的線條和色彩?!?/p>
然而,卡內基這一“地標”在給他們帶來如此多的機會與榮耀的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感傷與不舍。這群攜手完成最終的“學者樂章”的年輕人們,對兩年的朝夕共處充滿了感激。郭紫堯在她的“臉書”中寫道:“除了在卡內基音樂廳連續演出兩場外,我想不到還有其他任何更好的方法來總結這兩年的心路歷程。我會永遠珍藏這些美妙的回憶?!?/p>
音樂是生活的“良藥”
沒有人止步于當前的成就,三人對音樂的熱忱使他們在其他領域中也成為了強者。西拉杰現就讀于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精于課業的他時常在《哈佛政治評論》上發表有關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文章,有時他還會寫一些對當下政局的評述。你仿佛能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十八世紀大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的影子,一位古典音樂界中擁有最高天文學成就的傳奇人物?!氨M管哈佛大學對學生的課業有著極高的要求,我也會時常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我發現,音樂本身就是緩解壓力的良藥。換句話說,是學習鋼琴造就了我的自律、創新以及讓我快速適應生活中不同情況的能力。”除此之外,西拉杰還參加了阿卡貝拉合唱團等。在他的生活中,練習鋼琴留下的良好習慣使他學會了更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郭紫堯與陳孟騫也分別在美國與哥倫比亞深造。郭紫堯這個總是帶著甜美笑容的女孩將她的精力同時投入到聲樂學習中,如同她指尖下的柴科夫斯基那般優雅,她婉轉的歌喉也沁人心脾。“如果我是一名老師,我告訴學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活就在音樂中,你要學會去享受它,否則一切刻苦的練習都毫無意義!”為了實踐這條理念,郭紫堯在空閑時常去劇院欣賞戲劇與音樂會。她還經常與同學探討和排演歌劇中的場景,以此來深化對古典作品的理解。在生活中,除了讓音樂催化自己的熱情以外,這個女孩也有著幽默的性格,當提及休息日要做的事情時,她的回復是:“吃一頓大餐!”
與郎朗一同回饋社區
“郎朗對我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啟發。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教育家,也是古典音樂的中堅力量。他致力于通過古典音樂幫助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以一種我從未思考過的方式影響著世界。”當被問到“郎朗青年學者”這個頭銜對他們的意義時,三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郎朗和他的基金會在通過古典音樂回饋社會方面的貢獻。2008年,從“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成立之初開始,致力于音樂教育并激勵下一代音樂愛好者和表演者始終是這個國際音樂組織的目標與任務。過去的十年中,通過郎朗個人、青年演奏家以及志愿者們的努力,“傳遞音樂”(Play it forward)、“靈感的關鍵”(Keys of inspiration)等針對貧困小學、醫院、康復中心、收容所、社區中心等群體的公益回饋項目,為成百上千渴望音樂的人們帶去了振奮人心的體驗。其中,參加“傳遞音樂”項目尤其使“學者們”記憶猶新。在每一次活動有限的九十分鐘內,旋律、節奏都成為了表達藝術自我的催化劑,催促著“學者們”盡自己所能向觀眾傳達與分享聲音帶來的愉悅感受。對于音樂與改變社會關系這一論題,西拉杰對自身所承擔的責任有著深刻的思考?!拔蚁M魳芳夷軌蚶靡魳返钠毡榻涣魈刭|來彌合人與人之間的鴻溝。”事實上,西拉杰對于音樂對社會變革的作用一直有著強烈的興趣,他曾與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組織的“從頭開始”(From the top)青年藝術家扶持計劃合作,為布魯克林的貧困家庭舉辦了“用音樂換取食物”(Music for food)音樂會,還在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教堂為一千五百個病房中的病人獻上音樂。他解釋說:“音樂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超越了社會、經濟、政治、地理和意識形態的界限,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或縮小種族間的隔閡。因此,我看到了利用這種力量來幫助促進社會變革的可能性?!?/p>

三位“郎朗青年學者”
這種巨大的可能性在陳孟騫的思想中被定義為音樂在特殊語境下的功能。他表示:“沒有特定的語境,藝術意味著失去其意義。如果一個社區為音樂提供了一種背景,通過音樂與背景故事間的交互,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就可能會變得更加深刻。”毫無疑問,陳孟騫的家人激發了他對音樂與回饋關系的認識。他回憶自己最難忘的一次演奏,是在他的家鄉中國與自己的妹妹一同為家人與朋友們表演。“這是一種獨特的回饋方式,我能從中感受到回報與感恩的快樂,這加深了我與家人的親密感?!?/p>
在即將到來的利茲鋼琴藝術節中,“讓所有人感受音樂的力量”是這些年輕人想要向全世界傳達的信息。為此,在英國逗留的近半個月內,他們不僅會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以新穎的“快閃”方式激發年輕人的熱情,還會進入社區為癡呆癥患者與需要特別關注的人帶去治愈。三位年輕人說,自己對探索音樂作為交流工具的用途方面還會投入更多的思考,以音樂的獨特感染力將人們凝聚、療愈與激勵,并為這個世界不同的群體帶來更多的溝通與交流,不斷填補人與人之間觀念的鴻溝。
“郎朗青年學者”簡介
艾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
艾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有著“美國總統學者獎藝術學者”、“施坦威青年藝術家”與“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學者”三重身份。他于2018年1月在卡內基音樂廳參加了“格萊美致敬古典音樂”演出,并于3月與波士頓交響樂團進行了首次合作。他曾在華盛頓的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邁阿密新世界中心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等場所表演。西拉杰曾獲得哈佛音樂協會、考夫曼國際青年鋼琴比賽等多個大賽獎項,并擔任波士頓流行樂團、昆西交響樂團、大都會交響樂團和中西部青年藝術家交響樂團等多個樂團的鋼琴獨奏者。他是2016和2017年全美青少年藝術比賽的贏家,曾被特邀在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喬丹大廳進行演出,也曾為韓國總統和加拿大首相等杰出人物表演。此外,他還參與了包括“用音樂換取食物”、馬薩諸塞總醫院、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等慈善機構的項目。西拉杰現就讀于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系,并在最近與郎朗一起參加了DG唱片公司的錄音。

郭紫堯
現年十七歲的郭紫堯就讀于朱利亞音樂學院預科鋼琴與美聲雙專業。自六歲起,她就開始參加包括華盛頓少年鋼琴比賽在內的多個洲際、地區性與小型國際比賽并獲取優異成績。十一歲時,她被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授予“青年才俊特別獎”。多年來,郭紫堯一直活躍在廣播電臺和音樂廳的舞臺上。八歲時,她的演奏錄音被紐約古典音樂臺在“少年音樂家展播”節目中播送。十三歲時,她以鋼琴獨奏與個人專訪的形式參加了美國公共廣播電臺節目的錄制。郭紫堯以不同鋼琴比賽第一名獲獎者身份,登上過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美國國務院(華盛頓特區)、芝加哥千禧公園等多個舞臺,并于2016年在世界著名鋼琴家兼指揮家巴里·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的指揮下完成了與美國沃斯堡交響樂團的合奏。2018年,受利茲國際鋼琴比賽邀請,郭紫堯于5月底在英國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舉行了獨奏音樂會。

陳孟騫
除“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學者”身份外,陳孟騫還是“杰克·肯特·庫克青年藝術學者”(Jack Kent Cooke Young Artist)。自六歲開始學習鋼琴以來,他多次榮獲西南青年音樂節鋼琴比賽一等獎等多項大獎。他于2012年獲得AADGT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金牌,并于2013年被選中參與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青年藝術家培育節目。此外,他最近在格蘭戴爾鋼琴比賽中獲得了白金獎。在過去幾年中,他不僅于紐約卡內基威爾演奏廳舉辦了五場演出,還在中山市中山文化藝術中心和紐約長老會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舉辦了兩場慈善音樂會,并且同郎朗一起參與了DG唱片公司的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