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賬目(一)
- 桂院
- 一頭熊嬤嬤
- 2110字
- 2019-06-23 17:00:00
恒昌十四年二月十七日
妹妹受傷在家,姐姐照常上學。
道楓今天一到塾里就有好多姑娘過來問情況,道楓一一答復著,感謝她們的好意,請她們放心。
先來上課的是佟先生。佟先生先帶著大家聽曲子。
身為勛貴人家的姑娘,會聽比會彈還要重要。不但需要能聽出來是什么曲子,還要聽出來彈的如何,是否有錯誤。最重要的是,要會點評兩句。
聽了有半個時辰,佟先生讓姑娘們各自練習,自己在一邊一一指導。
佟先生的要求是每位姑娘各種樂器都要會一點,再專攻一兩樣。
之前的課上佟先生讓道楓選一個樂器,道楓選了琵琶。
道楓“前世”也曾學過一點點琵琶,早就丟光了,如今幾乎是重新學起。佟先生很仔細的指導道楓的指法。道楓一邊練,一邊想著,自己心愛的紫檀木鳳頸琵琶現在應該還躺在玉臺坊的倉庫里,幾天后就是自己的生日,要是熊老爺張夫人到時候消了氣,就要來做禮物好了。
等茶歇的時候,佟先生沒有如往常一樣立刻離開,而是問起道柳的情況。
道楓請先生放心:“多謝先生關心,妹妹好多了。我早上出門前還去妹妹房里問過。妹妹有姨娘陪著,情緒也好多了。”又說:“家里請的大夫說佟先生的醫術很高明,傷口處理的很好,看得出來是宮里苦練過的。沒想到先生不但精通音律,也擅長醫術,之前還在宮里當過醫女。”
佟先生笑道:“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二姑娘沒有事就好。不知府上請的是哪一家醫館的大夫?”
道楓道“請的是太醫院甄老院判家開的醫館里面的大夫。”
“可是甄大夫親自來的?”
道楓搖頭“來的是另一位女大夫,甄大夫多難請啊。”
佟先生點頭笑著說:“那家醫館的大夫都是好手,二姑娘的傷很快就會好了。”
翟沐秀幾個又聚在了一起,說的是昨天的事。
先開腔的是辛幽曲:“昨天姐姐們走了以后,先是昌利侯家,知明伯家還有承恩嘉宜伯家的人來了,只可惜呂姐姐沒有來。后來又遇到麓國公府的一群人,可熱鬧了。”辛幽曲接著道:“后來大家還差人回城訂酒,就擺在野外,不過我們坐了一會就先走了,再后面怎么樣了?”
翟沐秀道:“還不是老樣子,再后來勾姐姐他們也回來了。鬧得很晚,直到怕進不了城門才回去。倒是你們,昨天正吃著,發現你們兩個人不見了,怎么突然就走了。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沒有什么事,不過是家里來了幾個親戚,父親就差人叫我們回去了。聽說有幾家接著又去了網香樓,姐姐可去了?”
“我哪里能去,不過是勾姐姐康姐姐她們幾家,我今天可還要上學,直接就回去了。”
不多時,愛先生的課開始了。
上次愛先生教的是圍棋,直聽著道楓云里霧里,不明所以。
今天愛先生教的是算賬。
大戶人家的姑娘,不見得人人都會讀書識字,但是人人都會看賬本。
愛先生的教法與別人不同。
今天教的是讓每位學生算自己在學里的用度。
宣國公府有六位先生。第二先生的束脩是每月二兩銀子,雖然幾乎見不到第二先生,這錢也是要交的。其余五位先生每月一兩銀子。這是每月光交給學里的束脩,不包括拜師的執見禮以及逢年過節的賀禮。
一位學生一年就是八十四兩。
閑樂伯府兩位姑娘,一年一百六十八兩。
愛先生還貼心的給出了殷朝勛貴官吏的年例俸祿。
道楓家這種一品伯,年例是五百兩。
道楓眼前發黑。
超品侯爵高一些,年例八百兩。
國公最高,年例一千兩。
官吏的要比勛貴低一些。
邊上姑娘們臉上的表情也很精彩:蒼白的,懊惱的,不敢置信的。。。
這堂課上的好,等散了課,道楓還在沉迷在算賬中,打算回家就把小錢匣子里面的錢都倒出來數數清楚。
散學的時候,姑娘們比上學的時候還要沒精打采。翟沐秀在邊上嘀咕,花這么多銀子,家里又不是不能教。道楓也嘀咕著,這么算下來,比家里請個先生坐館還貴許多。
道楓估算了一下,如今自己院里只有兩個大丫鬟,兩個小丫鬟。
每月光月錢要花一兩一吊,一年就是十八兩。這光是丫鬟們的月錢,還不包括道楓月錢的十二兩。日常吃穿都是另支,也不包括逢年過節的賞賜。
道楓想著,家里來京之前把舊屋小田莊都賣了,目前全靠年例支撐,并沒有其他進項。好在去年承襲了閑樂伯的時候隨圣旨來的還有一年的年例,不然道楓家進京的日子不會這么舒坦。年底的時候又發下了當年的一筆。
不過這一路來京城,雇傭仆役,采購用具,迎來送往的,年前還放出去那么些遣散銀子,對了,還抬了三個姨娘進門。
家里的錢真的夠用嗎?
道楓決定看看情況,先不要求買琵琶了。
道楓一路想著,一路回了家。
剛進垂花門,就看到兩個嬤嬤用扁擔挑著個紅木大箱子從張夫人院中出來。道楓忍不住問道:“這是干什么?”
一個嬤嬤回答:“大姑娘,這是玉臺坊送來的東西,老爺夫人看過了,正要收進庫房。”
道楓來到張夫人正房。正房地上幾個大箱子開著。玉臺坊的嬤嬤正在跟熊老爺對單子。
道楓看了,箱子多是些文玩字畫,一眼掃過去,也不是便宜貨。
本以為進去會被念,出乎意料的是,今天熊老爺和張夫人心情似乎很好。
張夫人見道楓進來讓道楓挨著坐了,問學里教了些什么。
道楓如實說了,又道“今天愛先生教大家算賬,我才知道原來在宣國公府上學要花上這么多銀子。”
張夫人道:“這個愛先生,也虧的他想了個這么個法子。”
熊老爺過來說道:“這個愛先生好像是哪家大富商的旁支,因為家財上起了矛盾,干脆出來自己謀生。平時還在宣國公府上的賬房做事,聽說很有些本事。”
熊老爺又道:“銀子到還罷了,我可是托了多少人才讓你們能去附學,所以你們要跟著先生好好學出點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