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鶯與玫瑰(世界文學名著名譯典藏)
- (英)王爾德
- 2082字
- 2019-06-19 15:31:04
導讀
王爾德創作的兩部童話集,即1888年的《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Happy Prince and Other Fairy Tales)和1891年的《石榴之家》(The House of Pomegranates)是他真正走向文學創作的標志。童話集相繼出版后即獲好評,當時甚至有評論家認為“在英文中找不出能夠跟它們相比的童話。寫得非常巧妙。故事依著一種稀有的豐富的想象發展,它們讀起來叫小孩和成人都感興趣,而同時它們中間貫穿著一種微妙的哲學,一種對社會的控訴,一種對無產者的呼吁,這使得《快樂王子及其他故事》《石榴之家》成了控訴社會制度的兩張真正的公訴狀。”王爾德創作的童話本意亦非要控訴當時的社會制度,但其字里行間反映社會矛盾的意圖卻清晰可見,評論界甚至作家本人絲毫不否認童話故事中的道德內涵。
王爾德自稱最優雅的《夜鶯與玫瑰》顯然深受安徒生童話《夜鶯》的影響。安徒生的《夜鶯》中,夜鶯的歌唱治愈了國王的疾病,而王爾德的這篇童話揭示的是青年學生及其戀人之間淺薄的愛情,由此越來越接近社會的理想現實。
夜鶯是最具浪漫精神的藝術家。為了幫助年輕的學生獲得姑娘的芳心,夜鶯在冰雪覆蓋的寒冬用自己的鮮血和臨終的絕唱換來了姑娘最熱愛的紅玫瑰。可悲的是,當年輕人拿著紅玫瑰迅速來到戀人身旁,姑娘卻告訴他紅玫瑰與她的衣服不相配。御前大臣侄子的珠寶才是她的唯一追求。青年學生相比金錢更顯得微不足道。
夜鶯歌唱的愛情本“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它比綠寶石更寶貴,比貓眼石更值價”。年輕人渴望美麗的愛情,夜鶯愿意幫助年輕人獲得他的愛情,盡管她知道用死換取一朵紅玫瑰代價太大。夜鶯歌唱比生命還要珍貴的愛情,甚至愿意為年輕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可是,年輕人并未贊賞夜鶯的善良,甚至懷疑她的真誠。年輕人終究未能理解夜鶯為他所付出的一切,卻沒有減弱夜鶯對愛情的歌唱以及為愛情所做的所有努力甚至犧牲。夜鶯“把胸脯抵住刺整整唱了一夜,清澈的冷月也俯下頭來靜靜聽著,她整整唱了一夜,玫瑰刺也就刺進她的胸膛,越刺越深,她的鮮血也越來越少了”。伴隨著夜鶯的歌唱,奇異的玫瑰也慢慢變成了深紅色。夜鶯完成了生命的絕唱,夜鶯之死就是純真愛情的象征。
夜鶯樂于奉獻、甘愿獻身的美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王爾德在寫給友人托馬斯·哈欽森的信中,就表達了這一觀點:“如果有真誠的情人,夜鶯應算一個,至少她是浪漫的,書中的學生和女孩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都缺乏浪漫。至少我是這樣看,但我總愿使故事寓意深邃。”夜鶯歌頌的純潔愛情最終變成了只追求物質享受、唯利是圖的游戲,愛情理想在現實中注定將以悲劇結束。
王爾德在追求藝術理想的過程中,有過猶豫與彷徨,卻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正如夜鶯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一時的歡愉而不計后果一樣。然而,獲得紅玫瑰的年輕學生,注定不會獲得他渴望的愛情。夜鶯歌唱的愛情雖然失敗了,但夜鶯的崇高精神仍然是人們所推崇的。王爾德以唯美的藝術理想塑造的夜鶯因其對真善美的追求而具有豐富的道德含義。
與《快樂王子》中快樂王子與燕子因其犧牲精神而獲得升入天堂的獎賞相比,《夜鶯與玫瑰》中表現出的悲觀情緒難免讓人震驚。夜鶯的死亡成為可有可無毫無意義的自戕。然而,夜鶯的自我犧牲仍留給讀者豐富的思考空間。
王爾德非常清楚夜鶯的故事要比表面看上去的復雜得多。童話出版不久,他的一位朋友就寫信給他說故事中的學生是象征偉大愛情的突出代表,王爾德回信委婉反駁了這一觀點并予以糾正。“恐怕我的想法與您這樣的年輕學生不盡相同。在我看來,他是一個膚淺的年輕人,與他愛上的那個女孩相差無幾”。就藝術創作的本意而言,王爾德顯然不是要諷刺夜鶯的行為。他只是在提醒人們故事中包含不同的秘密,這些秘密須依賴于不同的文化傳統對故事中的形象予以揭示。文明社會總與理性及邏輯形影相隨,青年學生是邏輯的虔誠使者,因而崇尚理性與秩序應是其天性的追求。青年學生最終放棄愛情,因為在他看來,愛情的用處比不上邏輯的一半,什么都不能證明。啼血而生的玫瑰花被車輪無情地輾壓,代表理性與邏輯的文明社會取得了勝利。王爾德良好的希臘文學功底使他得以熟練地運用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就像夜鶯原型Philomela在基督教文學的早期發展階段就曾扮演過重要角色。希臘神話故事的嬗變恰好可以說明《夜鶯與玫瑰》中的磨難與罪罰,王爾德正是把夜鶯與為拯救人類美好理想而甘愿犧牲自己的基督聯系在了一起,對人類的拯救仍是關乎道德的拯救。
王爾德的《夜鶯與玫瑰》創作顯然受到了愛爾蘭文學傳統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Aubrey de Vere于1861年創作的歌謠《一朵黑玫瑰》(The Little Black Rose)的影響,黑玫瑰變成紅玫瑰需要鮮血的浸染。受母親的影響,王爾德能親身感受愛爾蘭的文學傳統,甚至有機會見到日后對他的創作有較大影響的諸多愛爾蘭作家,包括《一朵黑玫瑰》的作者Aubrey de Vere。《夜鶯與玫瑰》重要的寓意就在于無情的冬天里,光禿禿的玫瑰樹變成了富于生命榮耀的奇跡,這一奇跡正是夜鶯的自我犧牲精神的最好詮釋。
《夜鶯與玫瑰》呈現的自然風景也是王爾德深刻哲學思考的具體表現,其中的生與死的斗爭又折射出愛爾蘭民族曲折的斗爭歷史。正是自《夜鶯與玫瑰》開始,王爾德的童話創作進入了一個更為關注自然、回歸現實的階段。
劉茂生,文學博士、博士后,江西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