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加速互聯網發展
- 重生之科技香江
- 紅色火山
- 2031字
- 2019-07-29 06:00:00
2012實驗室/網絡設備研究所:其主要工作是研發互聯網相關的網絡技術設備和通信設備。以及進行分組交換設備、網絡通信協議、網絡通信與網絡操作系統軟件研究等。
石莫任命高昆為網絡設備研究所的負責人。
石莫對高昆說道:“高教授,我希望你能帶領網絡設備研究所,研發光纖通信系統,然后通過建設海底光纜來連接歐美的網絡。”
現在的香港和內地都是沒有接入互聯網(Internet)的,只在一些科研機構和學校內有局域網,也就是幾臺計算機連接起來,互相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文件。
現在是互聯網發展的開始階段,美國也只是通過租用電話線路將分布在美國不同地區的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主機連成一個網絡(這算是一種廣域網)。
Internet起源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資助研究的ARPANET網絡(阿帕網),要到1983年1月TCP/IP協議成為正式的ARPANET的網絡協議標準后,大量的網絡、主機和用戶都連入了ARPANET,使得ARPANET迅速發展。
到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決定組建NSFNET。通過56kb/s的通信線路將美國6個超級計算機中心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共享。
NSFNET采取的是一種具有三級層次結構的廣域網絡,整個網絡系統由主干網,地區網和校園網組成。
當美國在發展NSFNET的時候,其他一些國家、大學和科研機構也在建設自己的廣域網絡,這些網絡都是和NSFNET兼容的,它們最終構成Internet在各地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后,這些網絡逐漸連接到Internet上,從而構成了未來的世界范圍內的互連網絡。
石莫想要跟上美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就得接入歐美的網絡,這樣才能共享其龐大的資源。
高昆一聽石莫的話,就知道石莫不了解情況,開口解釋道:“小莫,長距離和超遠距離的光纜技術現在還不成熟,而且現在的光纜網絡傳輸損耗有0.2dB/km,只適合進行短距離傳輸。
還有海底電纜工程是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施工難度很大,因此短期內想要敷設越洋的海底光纜是不可能的,現在洲際通信的主要手段還是衛星通信。”
石莫其實也不太了解現在的光纖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了,光纖就是高昆發明的,他說的肯定沒錯,沒辦法石莫只能改變自己的計劃。
于是說道:“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先發展區域網絡及其他短距離傳輸應用的光纖,到82年時可以把整個香港建成一個大型局域網,等以后我們的光纖技術突破了,再開始進行光纜計劃,把香港的網絡直接連通歐美。”
石莫繼續說道:“高教授,除了發展光纖技術,我們得研發兩款聯網設備,多協議路由器和交換機,到時好配合我們的研發出來的超級計算機,形成一個以超級計算機為基礎、能夠全球聯網的信息網絡。”
隨后石莫又讓陳世青配合高昆研制相關的網絡通信軟件和網絡系統。
高昆不解問道:“這個路由器和交換機是什么?”現在的電腦都是直接連接主機的,所以高昆也沒見過路由器和交換機。
世界上第一個路由器是1984年斯福坦大學的一對教師夫婦設計的,然后他們成立了思科公司,80年現在并沒有這樣的設備。
“這是一種聯網設備,主要功能是可以將現在各個不兼容的計算機局域網,各種不同的連接鏈路、種類繁多的服務器和數量眾多的計算機、終端給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網絡,讓不同的設備可以彼此通信,最終把整個世界給連接在一起,到時互聯網必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石莫解釋說道。
未來的網絡設備市場會是一個萬億美元以上的市場,如果石莫比其他公司早一步研發出來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提供領先的網絡技術和設備,為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公司、大學、企業和政府部門建立互聯網的基礎。
到時不僅可以為公司帶來大量的利潤,而且公司如果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路由器、交換機骨干網絡設備制造商,成為網絡基礎設施的建立者。
到時互聯網上會有近80%的信息流量經由新世界公司的產品傳遞,公司將成為毋庸置疑的網絡領導者,石莫就可以把控整個世界的網絡命脈。
并且未來是以網絡為業務核心推動力的新經濟時代,作為網絡經濟的核心,新世界公司將比任何其他公司都更適合于領導和推動全球經濟企業發展向網絡模式轉型,為人類未來創造價值,為人類做出貢獻。
石莫到時也可以加快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為中國經濟、軍事、科技、教育與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加速中國的崛起。
歐洲為什么比中國早發達?
就是因為幾百年前的鐵路和航海能力。因為中國那時的交通是基于馬車,馬車比火車慢,比輪船載重量小,所以歐洲首先工業崛起了。
信息傳送速度提升后,也將帶來經濟上不可估量的增長。隨著光纖等網絡設備的傳輸速度不斷快速上升,速度快會促進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
高昆為石莫的天才想法感到驚喜,是啊,我以前怎么沒想到,如果把全球的計算機網絡給連接在一起,憑借個人計算機,大家都可以進行網絡訪問,實現資源共享。
到時就不是現在這樣只有少部分研究人員能夠共享研究成果并查找信息,到未來可能就是全球幾千萬科研人員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可以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協同工作等。
可以預見互聯網將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以及娛樂的方式,并且讓諸多企業與國家成為“全球網絡經濟“模式的受益者。
高昆點頭應道:“小莫,我知道該怎么做了,我會帶領網絡設備研究所開發相關產品的,并搭建香港的光纜高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