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周進成為鳳陽知府
- 明末廢柴
- 吳前法
- 3052字
- 2020-06-03 09:43:05
溫體仁性格孤僻,向來獨來獨往,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是非常少見的,官場上往往是朋黨林立,你若不加入其中一個陣營,就可能被人孤立排擠,你的前途就比較渺茫。他這種孤僻的性格,自然導致了他被東林黨人孤立排擠。
但自打崇禎上臺后,他的運氣就來了。崇禎性格非常的孤僻多疑,他最忌諱的是朝臣結黨營私,尤其對東林黨人非常的忌憚,溫體仁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在崇禎看來卻是難得的優點,覺得他與其他大臣不同,沒有結黨,所以他才會得到崇禎的信任,當上了這個首輔。
那名官員繼續道:“對了,我聽說最近很熱的那個忠勇伯吳偉就是原先他向皇上推薦的。”
溫體仁更不悅了,思考了片刻,道:“嗯,京城好像沒有什么職位適合他,你覺幫我看看,地方上哪里有適合他的位置?”
那官員也是非常的善于察言觀色,他自然明白溫體仁的意思,那就是他對周進非常的不喜歡。他想了想,忽然眼前一亮:“大人,有了,我聽說鳳陽知府的位置剛剛有了空缺,不如把他安排到這個位置上去。”
“鳳陽知府?”溫體仁想起以前崇禎想除掉魏忠賢,他就是被崇禎打發到鳳陽去守皇陵,結果沒到半路魏忠賢自知自己難逃一死,就在客棧里上吊了。而且但凡以前宮里的公公失了勢,都會被安排到中都鳳陽去守皇陵。
“好吧,就讓他當鳳陽知府好了。”
安排一個中下級官員的人事,崇禎一般不會太過問,溫體仁很快擬好了圣旨,請崇禎過目,崇禎簡單看了一下,忽然眉頭皺了一下,道:“咦,周進!鳳陽知府?溫愛卿,將周進安排到鳳陽當知府,是否合適?”
溫體仁覺察到,崇禎對這個周進好像有印象,這出乎了溫體仁的預料,原本他以為崇禎會像往常一樣同意的。但溫體仁是誰啊,他解釋道:“陛下,臣和諸位大臣仔細的商量討論過了。目前京城的職位沒有空缺,唯有鳳陽知府的位置有空缺,周進是守孝后復官,原本只是五品的禮部員外郎,但念在他對抗閹黨有功,鳳陽知府則是四品,臣以為并無不妥。而且,中都鳳陽乃是我朝龍興之地,將他安排在此地,也可以代表圣上對他的圣眷。”
崇禎聽后,沉吟了片刻,然后點了點頭,道:“就這么辦吧。”
朝廷很快就頒發了圣旨,周進在得到任命他為鳳陽知府的圣旨之后,先是一愣,然后顯得非常的高興。因為鳳陽的地位非常的重要,乃是大明太祖的龍興之地,被稱為中都,自然而然的,能夠成為鳳陽知府,可見皇上對自己的圣眷之隆。接到圣旨后,周進即刻馬不停蹄的帶著家眷去鳳陽上任。
當吳偉得知周進被任命為中都鳳陽府知府,嚇了一跳。雖然吳偉對歷史不是很熟悉,但是鳳陽這個地方卻是印象深刻。因為歷史上,正是這個地方被反賊張獻忠和李自成燒毀了,因為這件事,震動了整個大明朝廷,崇禎知道這個消息后,更是一下子驚的從龍椅上跌了下來,他感覺自己愧對列祖列宗,穿著喪服去太廟向列祖列宗告罪,連著哭了好幾天。因為這件事,更是殺了不知道多少官員。
而周進居然成了鳳陽府的知府,雖然自打自己來了以后,歷史好像已經發生了改變。但吳偉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如果還是按照原先歷史的進程,鳳陽被反賊攻占并燒毀的話,后果會非常的嚴重,崇禎一怒之下,周進很可能會被滿門抄斬,這樣的話,周敏就危險了,吳偉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樣的結果。
吳偉首先想到的是勸周進辭去鳳陽知府的官職,但是很快,他覺得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謂圣命難違,皇帝下旨任命你為鳳陽知府,你居然敢不干,這膽子也太大了。再說了,鳳陽被反賊攻占也只是吳偉根據原先的歷史進行的判斷,此刻還沒有發生,也許歷史發生了改變,反賊并不會攻打鳳陽呢,就憑吳偉對未發生的事情,就勸周進辭去官職,他怎么可能會相信,怎么可能會聽吳偉的。
看來這條路是不通的,吳偉又想到了第二個辦法,那就是帶領自己的人馬,去保衛鳳陽,但這樣更是行不通,要知道,大明的地方防御都是由各自的地方軍政官員負責,除非朝廷有調遣的旨意,否則,你浙江的兵,在沒有朝廷旨意的情況下,擅自就跑到安徽的地盤上,你這是形同造反,后果非常嚴重。
看來第二條路也行不通,吳偉很著急,他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的什么辦法。無奈之下,他只有帶著一百多名親兵前往鳳陽,帶著一百多名的親兵,跑到其他省份的地盤上,并不算違反朝廷的規定。他只能盡可能的提醒周進,讓他命令守城的官兵提高警惕,注意城外隨時可能出現的反賊。吳偉記得,歷史上鳳陽好像是因為守城的官兵麻痹大意,被張獻忠和李自成的流賊隊伍,通過里應外合的方式,打開了城門。
中都鳳陽,乃是明朝太祖朱元璋的家鄉,由于鳳陽是龍興之地,朝廷歷來非常的重視。鳳陽還建有皇陵,埋葬著朱元璋的父母和歷代祖宗,由御林軍負責守護,太監負責皇陵的清掃和日常的祭祀事宜。
周進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祭拜皇陵,在祭拜完了皇陵之后,又來到了龍興寺進香。龍興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出家的地方,所以是官員上任時,必定要來的地方。
與別的寺廟香火繁盛不同,龍興寺顯得非常的冷清,幾乎沒有多少人來進香。周敏感覺很奇怪,問道:“爹,為何此寺廟顯得如此的冷清,我們來這里干什么呢?”
周進笑道:“女兒,你看這個寺廟的匾額有什么不同。”
周敏仔細一看,果然與其他的寺廟山門不同,這個寺廟的山門是鎏金的,上書三個大大的龍興寺。
周進指著下面的一個印章道:“這下面還有大明太祖的御印,這里就是我們大明的太祖沒有成龍之前出家的地方。”
“啊!可為何香火這么冷清?”
“女兒,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這里與別的寺廟不同,這里受朝廷供奉,并不需要香火的供奉,而且平時還有官兵把守,戒備森嚴,而且還有嚴格的規定。無論是誰,只要經過此寺廟必須要進去進香,到了寺廟門口,文官必須下轎,武官必須下馬,還必須要下跪,如果有一點不恭,就是忤逆犯上之罪,所以一般的香客都不敢來,自然香火就冷清了。”
周進作為知府,是難得的幾個進香的香客,同別的寺廟不同,一般知府到了自己的寺廟,全寺上下肯定會出寺迎接。但龍興寺不同,根本沒有人主動來接待。周進到了山門前,下了嬌,在山門前帶著眾人行了三拜九叩大禮,方才走進山門。
周進命人將進獻給寺院的禮物抬了進來,方丈法號覺空,長得慈眉善目,對于知府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對于帶來的禮物,表示了感謝。然后帶著周進參觀了寺院。
令人好奇的是,寺院規模并不大,可能還顯得很寒酸,與龍興寺的名氣并不符合,周進好奇道:“恕我冒昧,這寺院本是我朝圣祖龍興之地,為何卻規模如此小呢?”
方丈笑了笑,回答道:“大人,我朝太祖原本也想光大我寺院,但是被前任方丈拒絕了,他說:還是保留原貌比較好,這樣才能讓太祖想起自己的出身,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對他一個提醒,人就算如何輝煌騰達,也不能忘本。太祖聽后,大大叫了一個好字,并留下詔書,龍興寺要一直保持原貌,不得擴建。同時太祖也深受啟發,不但自己當了皇帝之后,一直保持節儉的習慣,還訓導子孫后代保持勤儉節約的習慣,不得鋪張浪費。”
周進聽后深受感動,難怪他發現寺廟里的和尚都穿著粗布衣服,經方丈介紹,他們的衣服同太祖成龍之前寺廟里和尚的穿著是一樣的。
周進佩服道:“本官實在是佩服,本官定也會秉承太祖的遺訓,清廉為官,造福百姓。”
方丈合十道:“阿彌陀佛,我替鳳陽的百姓感謝大人了。”
周進在方丈的陪同下,由于寺廟很小,很快就將寺廟差不多逛了一遍,他這時注意到一間很不起眼的房間,唯獨這間房沒有參觀過,這房間上面還上著鎖,不知做何用。
周進好奇的問道:“敢問主持,不知這間房是作何用?”
方丈回答道:“哦,這是本寺的一間柴房,平時堆放一些柴禾和雜物,并沒有其他的用途,怕影響大人的觀瞻,所以平時不用就鎖著。”
既然是柴房,周進也不進去了,在逛完了寺廟,又與主持在茶房閑聊了片刻后,周進不再打擾方丈,啟程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