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伯爺成了伯伯
- 明末廢柴
- 吳前法
- 3301字
- 2020-06-01 16:07:33
吳偉在接到朝廷是圣旨,敕封他為鎮虜伯之后,他也是非常的意外,要知道能夠封為伯的,在大明朝非常少見,在崇禎朝以來,他是唯一的一個,為了以示慶賀,足足大宴了三天。
吳偉府上也掛上了鎮虜伯府的匾額。當得知自己的傻兒子被朝廷封為什么伯了,父親吳冀和母親李桂蘭一臉懵逼,母親李桂蘭好奇的問吳偉:“我說兒啊,你說這伯是個什么官啊,我只聽說過叔叔伯伯的,是不是這個伯啊,奇了怪了,什么時候伯也成了官了?對了,你這個伯到底有沒有你大伯大啊?”
吳偉哭笑不得,知道就算自己想解釋,也解釋不清,憋著笑道:“娘,我這個伯啊,比任何伯伯都大。”
“啊,比任何伯伯都大?”李桂蘭聽了更疑惑了,不過她本能的覺得:既然是朝廷親自封的伯,應該是比大伯大的。
說到大伯,這不大伯吳質當聽說朝廷敕封二傻子吳偉為什么伯之后,也是一臉的懵逼,他畢竟是莊稼人,以前見過最大的官也只是縣太爺,根本不知道什么伯啊候啊公的。他覺得兒子吳舉是讀書人,應該比自己懂的多,于是問道:“兒啊,你說,這吳偉剛剛被朝廷封了個什么伯,這伯到底是什么官啊?”
吳舉現在對這個曾經的二傻子是非常的嫉妒羨慕恨。要知道,他曾經是吳家唯一最大的希望,吳家原本能否光宗耀祖,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可以說他是享盡了萬千寵愛。而自打這個二傻子被人開了瓢之后,就莫名奇妙的開了竅,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運,一路官運亨通,跟綁了二踢腿一樣,擋也擋不住。很快,吳家都把焦點放在了吳偉身上,都以吳偉感到自豪,在外人面前一提起吳偉是他們的家人,眾人無不對他們敬畏有加,而吳家的人卻好像漸漸的忘記了自己。
他一下子從一個享受族人萬般寵愛和期待于一身之人,變成了可有可無、被人冷落之人。這種失落感,這種打擊對于吳舉來說非常的大。他不甘心,他覺得老天很不公平,憑什么一個曾經的二傻子,會輕易的爬到自己的頭上,如今,又被朝廷封為伯爺,這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運,他非常的憤憤不平。
他自然是知道什么是伯,但他不知是出于嫉妒還是什么,不愿意說實話,面對他爹的疑問,他支吾道:“爹,這伯也就是一種虛銜和稱號,根本不是什么實際的官職。”
吳舉說的也是事實,但他沒有說出的是,這伯雖然是一個虛銜,但這虛銜超過了所有朝廷官員的品級。
吳質心理終于平衡了,尤其是吳質的老婆,聽說老二家的傻兒子不過是得到了沒有用的虛銜,也大笑起來:“哈哈哈,我說呢,不就是個沒有用處的虛銜嗎,說不定還沒有縣太爺的大。這老二家的兒子,原本就是個傻子,也不知是走了什么狗屎運了,才當上了一個狗屁指揮使,不過,所謂的指揮使也還不是軍戶,哪里比得上我兒,我兒可是文曲星下凡,將來可是要當官的,豈是他一個軍戶能比。”
吳舉一開始覺得羞愧、臉紅,但漸漸的,精神勝利法生效了,覺得他娘說的也有道理,是啊!就算是他吳偉當上了指揮使又怎么樣,被封為伯又怎樣,還不照樣是軍戶,還是粗魯的武夫。要知道,本朝向來是文貴武輕,文官向來看不起武官,只要自己考中科舉當了官,那就是文官,武官就算再大,見到文官,還不照樣要下跪。
他越想越開心,仿佛自己已經考上了科舉,成了一名官員,二傻子吳偉見了自己,瑟瑟發抖,連忙向自己下跪。
他背著雙手,得意的笑道:“好,好了,請起吧,既然你是我的二弟,以后我就特別允你不用再向我下跪了。”
二傻子吳偉激動的抱著他的大腿又親又啃:“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他惡心的一腿踢開了二傻子:“滾開!別臟了我高貴的官服。”
當然,以上純屬他的幻想。
聽說自己的傻孫子吳舉成了什么伯,還是皇帝親自敕封的。得到消息的吳家老爺子吳暄激動的在老大和老三他們的攙扶之下過來了。看到吳偉家的府門前果然高高的掛了一塊鎏金匾額,就算他不識字,但也感覺非常的氣派。府門前有身披盔甲的親兵把守。他們習慣的不經通報準備進去的時候,被門口的士兵攔了下來,大喝道:“站住!干什么的,沒看見這是鎮虜伯的府邸嗎?閑雜人等不得私闖。”
老爺子嚇了一跳,看到兇神惡煞的士兵,他一輩子都是老實本分的莊稼人,哪里見過這種場面,不敢進去了,戰戰兢兢的對老大老三道:“要不我們還是走吧。”
老大吳質強忍著恐懼,道:“爹,怕什么,我們可是老二的自家人。”
他對看門的士兵道:“大膽,我可是二傻子,啊不,是那什么伯吳偉的大伯,吳冀的大哥,他是吳偉的爺爺,吳冀的父親,還不叫吳冀出來見我們。”
一聽原來是鎮虜伯的家人,士兵不敢怠慢,連忙進去通報。很快,得到消息的吳冀出來了,親自將老爺子帶進府內。
老爺子進入府中之后,發現里面跟上次來的時候又不一樣了,不但裝飾豪華了好多,而且,還多了許多的家丁丫鬟,以及看守的親兵。
老爺子不禁感嘆道:“老二啊,你有福氣啊,生了這樣的寶貝兒子,不但成了指揮使,現在又被皇上敕封為什么伯。看來,這也是我們吳家祖上積德,算命的早就算過,說我那乖孫吳偉不得了,將來起碼是要封侯拜相,現在看來,那算命的真的很準。”
老爺子仿佛忘了,當初他說算命先生說的是吳舉起碼能夠封侯拜相。現在立馬變成了吳偉。
“對了,我那乖孫呢?”
“爹,他有事剛出去了。”
“哦,對了,老二啊,那個什么伯到底是什么官?”
吳冀也是一臉茫然,道:“爹,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官。”
老大吳質仿佛很清楚,不屑的笑道:“爹,我知道,聽說這伯啊,也就是一個虛銜,根本不是什么官。”
“啊!不會吧?”
吳冀只有老實的回答道:“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聽我兒吳偉說,這伯好像是比任何伯伯都大。”
老頭子仿佛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老大說的對,這就是一個虛銜。你說皇上這事給辦的,硬生生把你兒子我孫子的輩分給提上去了。也就是說,所有人以后見了你兒子,都得叫他伯伯。就連老二你啊,以后見了你兒子啊,不能再叫兒子了,而應該也得叫伯伯。對了,就連我,以后見了我那乖孫,啊,不能再叫乖孫了,而應該也叫他伯伯了。”
他又轉身對老大老三他們道:“你們今后要有規矩,見了吳偉,都不能再叫他名字了,而應該叫伯伯了,都聽明白了嗎,這可是當今皇上封的,不這么叫,那是要殺頭的。”眾人一聽要殺頭,都嚇了一跳,連忙點了點頭,為了不被殺頭,就算叫一聲伯伯又有什么關系。
這時候,正巧吳偉剛剛從府外回來,一見到老爺子還有大伯和小叔他們,連忙朝他們打招呼:“爺爺,大伯,小叔,你們好!”。
他們一見吳偉回來了,齊聲道:“伯伯好。”
“啊——”吳偉驚呆了。
京城內閣,內閣首輔溫體仁對于崇禎的這次封賞感到非常的驚訝,一個小小的衛指揮使,居然直接封為忠勇伯,不管是出于嫉妒還是怎樣,溫體仁自然是反對這樣的封賞。只不過他很聰明,他沒有直接表示反對,而是鼓動其他官員出來反對。
然后提醒崇禎說,這樣的封賞太過豐厚,是不是應該一步一步來,否則以后怕賞無可賞。他的這話其實非常有禍心,要知道,臣子如果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是非常危險的。
但吳偉對韃子的大勝,掃清了多年來大明對于韃子作戰接連失利的陰影,崇禎心情難得的高興,再加上他很可能是天師所說的大明的福星,所以才會毫不吝嗇的破天荒的敕封他為忠勇伯。
溫體仁很聰明,見到崇禎圣意堅決,他也沒再反對。崇禎是大明歷代帝王更換內閣首輔最頻繁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七年間,居然更換了十九個內閣首輔,更換的內閣大臣更是高達五十名,好多內閣大臣往往屁股都沒有坐熱就被崇禎更換了。而溫體仁卻是個特例,他成為崇禎年間內閣首輔做的最久的一個,達到了八年。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最久的內閣首輔,其中原因之一是他性格與崇禎相似,也是刻薄寡恩,陰柔孤僻,另一個原因是溫體仁非常懂得揣摩上意,在他的心里,崇禎其實就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叛逆的少年,他懂得必須順著崇禎的心意,所以一旦崇禎決定的事情,他從不反對。
溫體仁在內閣處理公事的時候,看到禮部遞交上來的一份奏章,說是原禮部員外郎周進早已守孝期滿,按規定要官復原職,但是禮部員外郎已經另有其人了,請求朝廷為周進安排職位。
對于周進此人,溫體仁印象不深,他問一名官員:“你說說看,這周進如何?”
“閣老,在前朝,周進由于看不慣閹黨對東林黨人的陷害,所以辭官在家,后來當今圣上登基,為被閹黨陷害的大臣平反起復,周進原本是要官復原職的,可不巧他的雙親接連去世,他只好守孝在家,就耽誤了。”
溫體仁一聽到他同東林黨人關系密切,臉就拉了下來。因為他向來同東林黨人的關系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