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公元前548年,吳王諸樊死,傳位其弟馀祭;馀祭死,傳其弟夷眛。
公元前527年,夷眛死,當傳其弟季子札,札逃不肯立。承繼祖規(guī),“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當傳位于諸樊之子公子光,夷眛之子僚強背祖規(guī),繼父位為君。光心有怨怒,陰養(yǎng)謀臣以求立。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殺,亡楚如吳,投于公子光麾下。
公元前520年,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鑄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劍成,請相劍大師薛燭相劍。其言:“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一)
宿命,輪回中注定。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我也不例外。
世人說:我今生的宿命,便是為了結束某個人的生命,一劍成名。
我子承父業(yè),屠狗販肉;我打架滋事,惹是生非;我豪爽仗義,呼朋引伴;我孝母懼內,憐愛弱子。
我一直做一個相同的夢。夢很簡單,沒有情節(jié),沒有對白,只有她,靜靜地躺在那里,對著我淺笑無聲。
我混跡于吳國的市井深巷,等待多年,只為見她一面。
她身長九寸七分,熔赤堇山之錫,蘊若耶溪之銅,歷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現(xiàn)在,她自越國姍姍而來,慵懶地躺在公子光的密室之中。
她叫“魚腸”,是一把劍。
(二)
“太湖公”只是一位老人,一位垂釣太湖,白袍白發(fā)白須的老人,沒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誰,沒有人知道他來自何方。對我來說,甚至更愿意相信他并不是一個人,至少不是來自人間。
十歲那年,覆舟于太湖,父溺亡。我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平躺在湖灘上,他端坐在我身邊,見我醒來,便說:“我等你十年了。”
這讓我很詫異,我們素不相識,十年前,我還未來到這世間,他這份等待,確實顯得太過荒誕。
他住在湖心的小島上,結草為廬,壘石為苑,接竹引泉,摘花為茶。此時正是仲春時節(jié),房前屋后,山崖淺灘,桃李成林,修竹箐箐,東風低吟,湖濤拍岸。在這諸侯割據(jù)、戰(zhàn)火紛飛的亂世,有這樣一處世外桃源,確也算得上人生快事。
島上有一面壁立峭巖,巖頂筑四劍臺,列四劍:一劍曰“名利”,一劍曰“知遇”,一劍曰“恩仇”,一劍曰“天下”。
他帶我攀上絕崖,要我選一把劍。
我選了那把長九寸七分的名利之劍。
他嘆了口氣說:“這就是你今生的宿命。”
可惜,“宿命”二字,在我十歲的智慧里,也就是兩個字而已。
然后,他用了十八年的時間,教會了我兩件事,一件是烤魚,一件是用劍。烤魚的方法有千萬種,劍法卻只有一招,叫“名利泊”。
公元前520年,我回到堂邑,因為越國敬獻的“魚腸劍”已到達吳都。
在堂邑,我混跡于市井,克盡孝道,娶妻生子,默默地等待一個人。
那個人叫伍子胥。
(三)
伍子胥來找我那天,我正在堂邑最繁華的集市上,身邊橫七豎八地躺著一群被我踢翻在地的市井惡霸。
這位家破人亡、亡楚如吳的中年人,衣著華貴、目光堅毅。他靜靜地站在熙熙嚷嚷的人流中,宛如鶴立雞群。
我知道,他將帶我走上一條不歸路,這路上有她,有我的宿命。
伍子胥來到我的面前,鞠躬施禮,說一堆“素聞、久仰、三生有幸”的客套話。
我昂首挺胸,目不斜視,故意擺出狂放高傲的姿勢,準備為自己賺取一點先期本錢。可惜這姿勢沒能維持片刻,我便看見妻子撥開人群,手里拿著母親的拐杖,望著我微笑。
昂首挺胸即刻成了霜打茄子,我勾頭耷腦地跟著那條拐杖,在街坊鄰居的哄笑中擠出人群,丟下伍子胥,徑直回家去了。
到家時已是黃昏,發(fā)現(xiàn)門口停著一輛華貴的馬車,推門進去,堂內已備好酒菜,伍子胥在母親對面正襟危坐,表情謙卑。
那夜,我們喝光了窖里的最后一滴酒,濁酒千觴,古今天下,高談闊論,談笑風生,喜而高歌,悲則長泣。酒足飯飽后,便抵足而眠。
第二日酒醒,伍子胥辭別,執(zhí)意留下一些金銀錦緞。后來隔三差五,便譴人送來一批錢財美食,我也不作推辭,坦然接受。很快便置了新宅、添了田地,盡力讓妻兒老母過得舒適一些。
那些日子,母親常說:“受人恩惠,忠人之事,伍子胥乃當世英杰,屈尊與你結交,定會托你國之大事,切不可有負于人。”
幾個月后,伍子胥果然再來找我,邀我共事公子光。我回復他要問過母親后再做決定。
伍子胥離開后,母親喚我入內堂,對我說:“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當做名垂青史之事,因小家而舍大國,是為不忠不義。”然后,她稱自己口渴,要我去城邊淺溪中取清水。這要求有點奇怪,院內本就存有清水,為何要舍近求遠?但我不敢多問,便拿了水缸出門。
怎知這一去,便成永別。
取水回來,母親已于內堂懸梁自盡,一切來得太過突然,妻子傷心痛哭,幾度昏厥。我知道母親要絕我猶豫之心,免我后顧之憂。但這代價之大,竟讓人措手不及,可惜一切都無濟于事、悔之晚矣。
我是個簡單的人,從不掩飾自己對名利的渴求,母親的深明大義,一直沒能學會。也許這一次,她在用自己的生命,教會我這個道理。
(四)
母親下葬后,我安頓好妻兒,便去拜訪伍子胥。于是,他把我推薦給公子光,那位眼睛里閃爍著權欲的年輕人,錦衣玉袍,器宇軒昂。他有一位貴為吳國國君的堂兄,名叫僚。
我整日藏匿于光的密室之中,卻始終沒有見到那柄魚腸劍,但我每時每刻都能感覺到她的存在。她宛如一位溫婉柔約的女子,慵懶地躺在某個我觸手可及的角落,默默地注視著我,與我同在,伴我共眠。
公元前515年,吳蓋馀、屬庸率兵伐楚,楚斷其歸路,國都空虛,公子光等待十年的時機終于成熟。
他要弒君自立,成就霸業(yè)。
光于密室宴請我,酒過三巡,他對我說:“自今日起,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嫂子,你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
只可惜,我的命永遠不會是他的命。
四月丙子日,日過黃經(jīng),酷暑將臨。
公子光在自己的大殿中為堂兄僚備下了最后的盛宴,伏死士五百于帷帳之后。僚的衛(wèi)隊從皇宮一直排列到光的大殿里,長矛林立、刀斧生輝。僚端坐高堂,身著那件隨他征戰(zhàn)多年的三重黃金甲胄,氣勢凜然。
光與僚飲下第一杯酒時,我開始在地下室炙烤那道“木棉鳳尾炙”。這是太湖公生平得意之作,用蜀地的木棉花烤炙太湖的鳳尾白鰷。木棉是三天前從南方八百里急運而來,鳳尾白鰷是六個時辰前在太湖結網(wǎng)捕獲。
我烤得很精細,力求完美,因為我要將她藏于其間。
光來到地下室時,魚炙烤得恰到火候,醇香滿室。他打開密室的暗格,取出那把魚腸劍,藏于魚腹。幽藍的柔光一閃而逝,暗室中,仿佛有人在輕喚我的名字。
我終于見到了那柄劍,為了這次相見,我整整等了三十年。劍長九寸七分,幽藍晶瑩,一道淺淺的魚紋縱貫其上,宛如一滴晶瑩的淚珠,淌過清晨的蘆葉,留下一道淺淺的夢痕。
天很陰沉,一群烏鴉在屋頂盤旋一圈,紛紛落在圍墻外的老槐樹上,靜靜地盯著大殿,像在等待什么。
大殿內燭火搖曳,刀斧森森。我端著那盤“木棉鳳尾炙”,穿過甲士林立的走廊,把僚這道最后的美味送到他的案前。
從地下室到大殿,百步之遙,可我每走一步,就聽到她在我的掌心里幽幽嘆息一聲,我知道她很想叫我轉身離去,可惜于她于我,都清楚地知道,一切已無法回頭。
僚咽了口口水,站起來俯身欣賞他的美味,我緩緩地掰開魚腹,隱劍于袖。
天越發(fā)陰沉。突然,一道閃電凌空而降,擊碎屋頂,將一聲響雷重重地摔在大殿之內。槐樹上的群鴉驚鳴,繞檐翻飛。與此同時,一道幽藍的劍光由我的長袖中激射而出,穿過暴雨樣向我襲來的刀光劍影,穿透僚的三重黃金甲胄,深深地刺入他的心臟,分毫無差。
原來,這一招我苦練十八年的“名利泊”,竟然如此凄美。
我強忍著撕心裂肺的疼痛,看著僚雙目圓瞪,氣絕身亡。然后,拔劍、倒地,感覺身體慢慢失去知覺,慢慢冰冷。暴雨傾盆,我躺在大殿冰冷的地板上,激烈的喊殺聲里,仿佛又聽見她那柔婉聲音,在遙遠的九天之外喚我,一聲聲幽怨惆悵、一聲聲痛入肝腸。
——“專諸、專諸……”
(五)
已不記得這是第幾回了。
在撕心裂肺的劇痛中醒來,覺得自己只剩下一具軀殼,里面空空如已,就連撐起一雙眼皮的力氣都流失殆盡。恍惚間覺得她依舊躺在身邊,靜靜地注視守護我,公子光沒有將她收回封藏,也算知我心意。
意識似乎只是身體的過客,存在一瞬便飛奔而去,我再度陷入昏迷。
這樣的昏迷和清醒反反復復,我能感覺有人在我臉上雕刻琢磨,在我身體上切割縫補,在我嘴邊喂湯灌藥,在我床前低嘆徘徊。
也許這不過是一場噩夢,卻又如此的清晰。待到疼痛漸漸遠去,抽空的軀殼慢慢注入力量時,我徹底醒來。
睜開眼,發(fā)現(xiàn)依舊身處公子光的密室之中,也許不再是公子光,應該是吳王了吧。伍子胥站在床前,見我醒來,長舒了一口氣,說:
“已經(jīng)三個月了,你再不醒來,我就為你準備棺材。”
我盡力擠出一絲笑容:“不忍心花掉你的棺材本。”
昏迷的三個月,我很虛弱,伍子胥對我照顧細致周到,吳王闔閭派人送來的山珍海味,很快填滿了這具空虛的軀殼。
闔閭賞賜我妻兒良田百頃、珍寶無數(shù),卻對我加官進爵只字不提。另外這偌大的密室之中,竟然沒有一面青銅鏡亦或可以映照人影的東西。這讓我很費解,卻也未去探究原因。
兩個月后,我走出密室,一路西行,去看望自己的墳墓。它靜靜地躺在城郊的高崗上,有祭拜灑掃的痕跡。至于他們?yōu)楹谓o我建墓立碑,我沒有多問,相信他們會有合適的理由。
已是暮秋了,晨風清冷,拂動我左臂空蕩蕩的衣袖,伍子胥告訴我,那條手臂永遠地埋在這墳墓之中。
墓前不遠有淺溪,水面清澈如鏡。母親自縊那天,我也曾在堂邑郊外這樣一條淺溪里為她取水。短短幾月,恍若隔世,觸景生情,不禁悲從中來。
我來到溪邊,俯身下去清洗一路風塵。突然發(fā)現(xiàn),水面上映照著一張丑陋的臉,這張臉我認識,他叫要離,是一名劍客,無錫鴻山人士,曾與我有數(shù)面之緣。
我轉頭望去,身后空無一人,再回頭,那張臉又出現(xiàn)在水面上。如此反復幾次,我突然覺得心臟劇烈地刺痛,捂著這張臉,痛哭失聲。原來自己已不再是自己,他們將另一張面容安放在我的臉上,把專諸永遠地埋葬在這孤丘之內。
身后有馬蹄聲響起,伍子胥端坐在馬背上,向我伸出一只手。我沒有同他共乘,迎著秋風,一路下山去。伍子胥下馬,默默跟隨。
回到密室,我平靜地望著他:“希望你有個好的理由。”
伍子胥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慶忌還活著。”
這句話并未使我詫異,公子慶忌是僚的兒子,傳言中這位年輕人骨騰肉飛,走逾奔馬;手接飛鳥,步格猛獸;矯捷如神,萬夫莫敵。僚死后,闔閭定會派人追殺慶忌,斬草除根,一直被權欲者奉為經(jīng)典。但現(xiàn)在看來,他并未成功。
我淡淡地笑著:“這好像同我這張臉無關。”
“慶忌帶門下死士逃至衛(wèi)國,集結舊部,招兵買馬,不日將南下伐吳。”伍子胥轉過身去,細心地整理我的被褥:“吳王闔閭初登大位,根基不穩(wěn),文臣武將中多有僚之舊部,一旦兩軍交戰(zhàn),對闔閭極為不利。”
我伸了個懶腰,漠然道:“子報父仇,本就理所當然。”
伍子胥搖了搖頭,嘆息一聲:“三個月前,慶忌派刺客要離行刺吳王,雖有衛(wèi)隊拼死護駕,一番血戰(zhàn),吳王仍被其重創(chuàng)。”
“要離逃了?”
“他死了。”伍子胥緊皺眉頭,像是在考量盤算什么,很久才說:“死的不僅是要離,還有在場衛(wèi)隊官員。事關重大,任何細節(jié)皆不能外泄。”
伍子胥眼眼神里彌散的無奈,無法掩飾那一絲冷厲的殺氣,這讓我突然覺得這個人很陌生,讓我無法確定還這是不是那位曾同我把酒黃昏、開懷天下的故友。于是我狠狠地盯著他:“這一切,依舊和我這張臉無關。”
伍子胥轉身來到我的面前,注視著我的眼睛說:“吳王張貼榜文,稱要離逃脫,全國緝拿。捕殺其妻兒,斬首示眾,懸于午門之外。”
我突然覺得腸胃在翻江倒海,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惡心,我緊握拳頭,深深地吸了口氣,勉強壓制憤怒的心情:“所以,你們將我變成要離,要我前去衛(wèi)國,刺殺慶忌?”
“吳王已派人接你妻兒入?yún)嵌迹咨瓢仓茫饽愫箢欀畱n。”伍子胥轉身離去,至密室門口,頭也不回地說:“殺一個慶忌,可以阻止一場戰(zhàn)爭,可使千萬百姓免受戰(zhàn)火荼毒。你是大義之人,應知其輕重緩急。”
我望著他微微顫抖的背影,沉默半晌,慘然一笑:“看來,我別無選擇。”
我知道這一切早已策劃周詳,只是不知這條左臂有沒有在計劃之內。就算在又能如何?一顆棋子擺上棋盤,除了勇往直前,便只有被圍堵截殺。思前想后,我似乎真的別無選擇。即便我能潛入?yún)菍m,救我妻兒,逃離吳國,但我現(xiàn)在的摸樣,他們還能相信這是以前的我嗎?即便她們能夠相信,我又能忍心讓他們顛沛流離、亡命天涯嗎?
也許伍子胥說的對,這場戰(zhàn)爭的勝負與我無關,但無論誰勝誰負,都將餓殍遍野、白骨成山,這對吳國不公平,對百姓不公平。殺了慶忌,也許真能阻止這場戰(zhàn)爭。
(六)
伍子胥將有關要離的全部記錄整理成冊,我將書冊上的東西爛熟于心,日日苦練,模仿要離的言談舉止、衣著神態(tài)、劍法武功、習慣動作。兩個月后,我做到了神形皆似。
闔閭的劍傷已經(jīng)痊愈,臨行那夜,他依舊在那間密室宴請我,依舊說那些你子為我子,你妻為我嫂,你軀勝我軀的話。
我舉起杯,盯著闔閭說:“唯愿大王莫負今日之言。”
一飲而盡后,我懷揣魚腸劍,起身告辭。
闔閭望著我:“六個時辰后,追殺你的死士便會動身。”
我大步而去,頭也不回地說:“我會殺了他們。”
夜色無堤,冬寒徹骨。
這個冬季,竟如此的孤寂凄清。
我連夜出吳都,縱馬北行,迎著寒風向衛(wèi)國而去。
一路上,常有說書人在高臺之上,講述專諸刺僚的故事,市井深巷也廣傳我的生平事跡。只是這一切已與我無關,他們講述的是一個已死之人的故事,而我不再是那個人。那位埋在墓碑下的專諸,一生追名逐利,如今名揚天下,成為當世少年爭相追捧的偶像。而這個活在人世的要離,卻披著黑暗的外衣,躲在人世角落,連妻兒也無法相認。
這便是名利!
突然間明白太湖公為何要在這“名利”劍訣后面,加上那個“泊”。“泊”者,淡泊也。可惜在這名利面前,又有幾人能做到淡泊呢?
闔閭派出的死士前赴后繼,絕非做戲。追擊、截堵、埋伏、下毒,花樣百出。縱然我處處小心,亦是驚心動魄、險象環(huán)生。也不記得歷經(jīng)了多少回搏命廝殺、奪路奔逃,最后在近乎絕望的時刻,才帶著累累傷痕,入了衛(wèi)境。
暮冬的衛(wèi)國,河川凍結,雪落無聲。
我見到慶忌時,他穿著一身青布長袍,手臂上戴孝的白綢還未取下。這位高大英俊、豪俠仗義的年輕人上前來緊緊擁抱我,拉著我的手進了大帳。
酒宴已經(jīng)備好,我們誰都沒有說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酩酊大醉后,便在帳內的地板上和衣而眠。他不提及行刺之事,也不問我亡命之旅,但我看得出,這一切他都已記在心里。因為每一碗酒都是他親手斟上,每一塊肉都是他親手遞來。
他就是這樣的人。
后面的三個月,我在慶忌的大營里,看著他食不入席,寢不解甲,研習兵書,排兵練陣,賞罰得當,軍紀嚴明。隊伍軍容整潔、氣勢如虹,將士同甘共苦、上下一心。也只有這樣的主帥,這樣的軍隊,才會讓闔閭如臨大敵、寢食難安。也只有這樣的主公,這樣的朋友,才配讓要離舍生忘死,以報厚恩。
慶忌對我真誠豪爽、毫無防備,要殺他有很多機會,但我一直遲遲不想下手。三番五次勸諫于他,想要打消他伐吳的決心。但每次談及此事,他便怕案而起,怒不可遏。是啊,那樣的刻骨仇恨,又怎能輕易抹平?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想過,他報得舊仇,世間又會添多少新恨?
(七)
三月的衛(wèi)國,冰消雪融、春暖花開。
戰(zhàn)船已造好,隊伍已壯大,糧草已備足,時機已成熟。
慶忌披甲戴盔,祭拜祖先天地,大軍登船,沿江出海,劍指吳地,一場大戰(zhàn)即將拉開序幕。我藏魚腸劍于袖中,與慶忌同船而行,這是我最后的機會,雖然我不愿看到它的到來,但也別無選擇。只是不知我和這柄小小的利刃,能否阻止這場吳國大地上的浩劫。
戰(zhàn)船起航,浩浩蕩蕩,延綿十里。酒肉已經(jīng)備好,慶忌在戰(zhàn)船上為將士壯行,我在船頭與他對飲。
明月皎皎,江水依依。
酒過三巡,慶忌起身,行至船頭,望著沿江旌旗獵獵,戰(zhàn)艦延綿不絕,不禁豪氣干云,舉杯長笑。我悄無聲息地起身,走到他的身后,垂手而立。
慶忌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頭也不回地問我:“在這十萬雄兵面前,你還會勸我放棄伐吳嗎?”
我說:“我不再勸你,但我會殺了你。”
此時狂風大作,江濤翻滾,戰(zhàn)船搖晃顛簸。慶忌站立不穩(wěn),身體后仰,棄杯,伸手欲扶船舷。
我抓住這絕佳時機,出劍猛擊,還是那縷幽藍的劍影,還是那一式凌厲的“名利泊”,魚腸劍穿透了慶忌厚厚的青銅甲胄,由后背刺入,直透前胸。
慶忌猛然轉頭,伸手緊扣我手腕的內関穴。我安靜地望著他,沒有掙扎反抗,只等他取我性命。
“要離,為何刺我?”他顯得出奇的平靜,沒有驚恐,沒有憤怒。
“我是專諸,不是要離,我殺你是要阻止這場戰(zhàn)爭。”
“專諸?”慶忌的目光利刃一樣釘在我臉上,似要剝開這層偽裝,看清殺父仇人的面目。
半晌,他突然縱聲大笑,運力于臂,一引一推。我感覺一股強大的力量撞擊后背,整個人飛出船去。在我墜向水面的一刻,他伸手抓住我的腳踝,將我倒提著懸于船舷之外。
他深吸一口長氣,長嘯著將我的腦袋沉入水中,直至窒息時方才提起,反復三次,然后擲我于甲板上。盯著我問:“為何不運力抵抗?”
我不言不語、雙眼緊閉。不愿看他血流如注,也不愿讓他看到我滿眼淚水。
慶忌對我說:“溺你三回,一為你刺殺我父,二為你背后偷襲,三為你壞我大業(yè)。”
同船的將士們拔劍橫刀,蜂擁而上,欲將我碎尸萬段。慶忌大聲喝止,反手拔出魚腸劍,擲在我的面前,任由胸前鮮血噴涌。
他對眾位將領說:“專諸乃忠義之士,要離乃良師益友,慶忌從不殺義士和朋友。我死之后,你們送其歸吳,軍餉糧草全部分予將士,解散大軍,各自卸甲歸田,切莫再行征戰(zhàn)殺伐之事。”
我掙扎著爬起來,對著慶忌破口大罵:“我殺你父王,今又刺你,壞你大業(yè)。此等血海深仇,你卻不報,實為不忠不孝、豬狗不如,你有何面目于九泉下見你父王?”
慶忌前邁兩步,端坐于船頭,鮮血滴落在甲板之上,流淌、浸漬、擴散,宛如一朵妖艷奪目的花朵,用盡最后的時光,綻放出絕望的孤獨。
他望著我,強忍著劇痛搖搖頭,盡力擠出一絲笑容,對我說:“殺我父親的,不是專諸,不是公子光,是這個時代。”
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句話,它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入我的靈魂。也許,這輩子,他也只想做一個普通人,沒有征戰(zhàn)、沒有仇恨,只要閑茶淡酒、安居樂業(yè)。可惜,這個時代,將一副沉重的枷鎖套在他的肩上,讓最簡單夢想也化作泡影。也許對他來說,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脫。
我拾起魚腸劍,揣入懷中,走到慶忌面前,望著他氣絕身亡,然后抓起船頭的銅錨,仰天長嘯,縱身一跳,沉入江底。
(八)
再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身在馬背上,被繩索緊縛,動彈不得。一隊將士默默隨行,慶忌臨終所托,他們沒有忘記。
一路南行,七日便至吳都城外,將士解開繩索,各自散去。
吳王得知我歸來,親率文臣武將于城外迎接,我的妻兒也在人群之中,她們同很多隨行人員一樣,正用陌生的眼光,望著我這位丑陋怪異的陌生人。
闔閭走上前來,問我想要何等賞賜。我后退五步,自懷中拔出魚腸劍,對著闔閭慘然一笑,高聲說道:“只愿大王能以民為念,莫要妄動刀兵。”
這是我最后的一句話。我知道,也許過了今天,闔閭便會將它拋諸腦后,一如忘記我這個匆匆過客,忘記這王位之路的罪惡血腥。
我倒轉劍尖,緊握劍柄,又一次聽見她幽幽的嗚咽之聲,她在我手中,沒有掙扎,沒有呼喊,任憑她冰冷的身體一寸寸刺入我的心臟。沒有痛楚,當鮮血滲出,我看見劍身上的魚紋慢慢褪去,化作一滴晶瑩的淚水,流入我心底。我知道,那不是淚水,是她找尋多年,相對無言的凄楚,是深入骨髓的無奈。
城外的桃花開了,草木萌動,綠柳成蔭。
我感覺到靈魂一點點離開身體,恍惚間,看見一位幽怨的女子,在這江南的春天里,著一襲飄揚的藍裙,帶一縷柔婉的微笑,向著我姍姍而來。這女子,我思念了一生,等待了一生,找尋了一生,又錯過了一生?也許,在無盡的輪回里,就算有三生石,就算有彼岸花,她也無非是刻在石板上,輪回無期的天書符文;我也無非是生在忘川江畔,永世不見她綻放的凡塵一葉。
我今生的宿命,只是為了找到她。
至少,我這樣認為。
后記:
公元前514年,公子光繼位,史稱吳王闔閭,在位18年,拜孫武為將軍,窮兵黷武,東征西伐,成就一方霸業(yè),同齊、晉、楚、越并列春秋五霸。
公元前506年,吳破楚,伍子胥掘楚平王陵,起其尸,鞭三百,以報父兄深仇。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為越大夫靈姑浮所傷,死于歸途。
公元前484年,越國范蠡設美人計,離間伍子胥和吳王夫差,胥被殺,吳衰亡!
專諸亡,闔閭封專諸之子為上卿,函封魚腸劍,永不再用。
公元前520年,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鑄五劍: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劍成,請相劍大師薛燭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這是薛燭對魚腸劍的點評。于是,魚腸劍被越王敬獻至吳國。薛燭相劍之術出神入化,只是,他永遠也無法想到,歐冶子鑄成魚腸劍的當夜,若耶溪畔,有一藍衣女子,縱身跳入熔爐,化作一滴清淚,在劍身上流淌出一道凄美的魚紋。
2010年10月14日于哀牢山初稿
2012年元旦于越南修訂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tǒng)靈異小說。
沒錢修什么仙?
老者:“你想報仇?”少年:“我被強者反復侮辱,被師尊視為垃圾,我怎么可能不想報仇?”老者摸了摸少年的腦袋,嘆道:“好孩子,我來傳功給你吧。”少年驚道:“前輩!這怎么行?”老者伸出手:“把你手機給我。”少年看著手機上的變化,震驚道:“前輩!這哪里來的百年功力?”老者微微一笑:“好孩子,這是你在天庭的備用功力,以后急用的時候隨用隨取,別再被人侮辱了。”少年皺眉:“這不是法力貸嗎?我怕……”老者:“天庭是大平臺,新用戶借百年功力有30天免息,日息最低半天功力,還沒你吐納一周天多。”……張羽冷哼一聲,關掉了上面的廣告。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fā)現(xiàn),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yǎng)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消耗壽元灌注武學,可無限進行推演。沈儀凡人之軀,壽數(shù)不過百年,所幸可以通過斬殺妖魔獲取對方剩余壽元。在邪祟遍地的亂世中亮出長刀,讓這群活了千百年的生靈肝膽俱裂!從【鷹爪功】到【八荒裂天手】,從【伏魔拳】到【金身鎮(zhèn)獄法相】!沈儀偶爾也會沉思,這壽命怎么越用越多了?他收刀入鞘,抬眸朝天上看去,聽聞那云端之上有天穹玉府,其內坐滿了千真萬圣,任何一位都曾經(jīng)歷無盡歲月。此番踏天而來,只為向諸仙借個百萬年,以證我長生不死大道。……此書又名《讓你氪命練武,你氪別人的?》、《道友請留步,你的壽元與在下有緣》。
遮天
遮天動畫,每周三10:00騰訊視頻火熱播出,VIP搶先看兩集;葉凡、女帝、無始等將以立體的形式和你相見,等你一起來看。冰冷與黑暗并存的宇宙深處,九具龐大的龍尸拉著一口青銅古棺,亙古長存。這是太空探測器在枯寂的宇宙中捕捉到的一幅極其震撼的畫面。九龍拉棺,究竟是回到了上古,還是來到了星空的彼岸?一個浩大的仙俠世界,光怪陸離,神秘無盡。熱血似火山沸騰,激情若瀚海洶涌,欲望如深淵無止境……登天路,踏歌行,彈指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