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0章 匪伊垂之帶有余(五)

  • 大宋蘇軾
  • 鳳島
  • 1342字
  • 2019-12-01 10:58:43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大唐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在安徽宣城見杜鵑花開,想起古蜀國望帝的春心所托之杜鵑鳥,事業沒有歸宿,此身沒有寄托,遙望故國家鄉,胸中懷冰抱雪,苦楚順著血管爬進身體之樹。每年的農歷三月三,眉州的學子們都涌向點燈山,涌向綿州青蓮,涌向李白讀書臺憑吊,祈禱詩仙庇佑自己登科及第。張易簡每年也帶著他的弟子們前來拜祭,見證道家的逍遙——詩和遠方,寄托他們的夢和理想:“蜀之人無聞則已,聞則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揚雄,降有陳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魏顥《李翰林集序》)

讀書臺位于山頂,放眼山下,平通河盤繞山間,油菜麥苗淺黃淺綠,一片片草吸飽了露水,起伏的鼾聲大過月亮。據說當初的夜晚,李白“秉燭夜游”,周圍數十里都能看見燈光。讀書臺周圍的樹冠和枝條都向中心的太白祠傾斜,太白祠有聯云:“書可讀于臺上,字應化入庫中。”

蘇軾仰視高懸于壁上杜光庭的題詩:“山中猶有讀書臺,風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青蓮居士,幾時來?”蘇軾從心里找出了一個嶄新的疑問,“我在不同的路上想你/許多時候/我不知道我在哪里/命運顛覆/還有一個名字讓我愿意握在手心/如一個符物/能夠穿過一個山頭的霧靄...”(余秀華),他恍然記起李白也有個道人老師——趙蕤趙云卿: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

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秉燭惟須飲,停竿也未遲。

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

那個夜晚月明星稀,曾結客少年場的李白,身著麻褐短衣,初來戴天山,向道人趙蕤求學《長短經》:

“汝果然是李客家的兒郎?”

“某是李白。”

“汝訪某來,必有緣故。”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來求神仙指點。”

“出欲何往?”

“學一藝、成一業、取一官——”李白笑了,“謀一國,乃至平一天下,皆佳!”

“若是學了一藝,而不能成就一業,抑或成就一業,卻不能掠取一官,抑或掠取一官,但不足以謀事一國,而謀事一國卻攪得天下大亂,可乎?”

“亦佳!”(張大春《大唐李白》)

“某亦佳!”蘇軾拍著殿內的磚墻,那一切遙遠的清晰和臨近的模糊都為他守著寧靜與欲狂的秘密,那秘密的三只福杯是生命的饋贈,愛的庇護和永恒的熱烈。

李白出蜀無成,酒癮安陸,“見鄉人相如大夸云之事,云楚有七澤,遂來觀焉。”將安陸之云夢做楚國之云夢,入贅唐朝前宰相許圍芝家,娶了其漂亮的孫女許紫煙,蹉跎十年,早把云山、夢山、方九百里的云夢大澤拋于九霄,“那自知冷暖的魚,只是一些飲水而愁的浪”。

“威靈怒兮意蹇蹇,神軀墜兮天道損。出不入兮往不返,江海逝兮呴噓遠。

與君游兮任青空,一朝墮兮黃埃中。聲形違兮何可容?魂魄歸兮為鬼雄。”(李白《云夢賦》其六)

直到有一天,蘇軾走過人世互為陌生的路后,他才體會到李白那疼痛而又哭泣的心,接著《云夢賦》的句意,托名《李白謫仙詩或謂李白作》,“延伸并刻畫了李白日后周折于窮達之間,冰火在抱,依違兩難,不得不寄于游仙的詠嘆。”(張大春《大唐李白》)

我居青空里,君隱黃埃中。

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

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

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

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云煙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湟源县| 龙门县| 大石桥市| 西丰县| 房产| 防城港市| 扬州市| 吕梁市| 内江市| 正蓝旗| 金堂县| 万安县| 清苑县| 湘阴县| 疏勒县| 如皋市| 乌恰县| 崇文区| 祁门县| 濮阳市| 高州市| 汉沽区| 调兵山市| 衡东县| 铜梁县| 永登县| 香港 | 城固县| 调兵山市| 五莲县| 宜兰县| 红桥区| 沙雅县| 鄂托克前旗| 望城县| 平塘县| 镇雄县| 贵阳市| 罗定市|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