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中國的社會思想從洪秀全到康有為、譚嗣同,再至孫中山,最后到李大釗,基本上走過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初步歷程,而完成了中國近現代社會思想劃時代意義轉變的是李大釗。
1919年10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6卷第5、6號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后,將自己的社會理想奠定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之上,揚棄了早期的“民本主義”和比較粗淺的現代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理想,逐步確立起“社會主義和人...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近現代中國的社會思想從洪秀全到康有為、譚嗣同,再至孫中山,最后到李大釗,基本上走過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初步歷程,而完成了中國近現代社會思想劃時代意義轉變的是李大釗。
1919年10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6卷第5、6號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后,將自己的社會理想奠定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之上,揚棄了早期的“民本主義”和比較粗淺的現代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理想,逐步確立起“社會主義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