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鋼琴
- 蕉葉凍
- 梁晴
- 857字
- 2019-06-06 17:12:37
我女兒抱怨說,他們住宅樓里有個老女人老是在雙休日的早晨用鋼琴把她吵醒。
我問:“你怎么知道她是老女人呢?”
她說:“她的琴彈得磕磕絆絆,彈的還老是《瀏陽河》。”
我無可奈何地承認,她的判斷應該沒有什么錯。
我也是“老女人”,我知道我們那代人的童年有過很多夢想,其中最經典的夢想,就是穿白紗裙和紅皮鞋,系一只大蝴蝶結彈鋼琴。當然對于我們來說,一切都耽誤了,如果說老來還能抓住一件,也許就只能嘗試著彈彈鋼琴了。
我不知道總共有多少“老女人”在學鋼琴。有人調查過上海的一所老年大學,說鋼琴專業增設到了七十個班,依然不能使報名者得到滿足。
記得我們班的初中女同學聚會,有一位就老是惦記著回家練琴,說第二天老年大學的老師要檢查作業。這位女同學的兒子在北京工作,丈夫熱衷于打麻將,她自己一個人“玩”,玩得絲毫不生“閨怨”,這個優勢就是鋼琴帶給她的。
還有一次,參觀另一位女同學幫女兒管理的婚紗店,琳瑯滿目的美麗婚紗深處,忽然傳來鋼琴曲《花兒與少年》。起先還以為是打開了音響,定睛一看,是女同學自己在彈琴,當時就覺得,兒時的經典夢境幾乎就全在眼前了。
這么多的人選擇了退休后去學鋼琴,自然也有一些是被偶然因素成全的。比如有家人家喬遷,孫輩第一個要求淘汰的東西居然是鋼琴。做奶奶的就想,既然小孩如此痛恨鋼琴,不如就自己接過來彈吧。
老年鋼琴愛好者隊伍的快速形成,給老年大學和鋼琴制造業之外的行業也帶來了驚喜。上海一家音樂出版社本來困境重重,出版了一本一再加印的老歌簡譜版《中老年鋼琴練習曲一百首》之后,不但柳暗花明,而且雄風大振。
退休后的老人,在自娛的同時還能拯救市場,這簡直就是在制造某種神話了。
對于我而言,先天的短手指,使彈鋼琴似乎只能停留在夢想的范疇,兩手的協調性再差,基本上就無藥可救了。雖然一個手指頭戳琴鍵未必不能成曲,但是身居普通公寓,如入無人之境是絕無可能的,所以只能把夢寐以求的鋼琴舍棄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請求年輕人,諒解那些加了許多頓號的鋼琴曲。彈琴的手雖然經歷了滄桑,彈琴人的心里,卻依然在向往白紗裙、紅皮鞋和大大的蝴蝶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