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香界七箋
  • 陳云君
  • 1097字
  • 2021-11-23 16:32:39

品香文化與中華文化

臺灣出版《沉香之美》云:


盧梭曾言“嗅覺是記憶和欲望的感覺”。沉香,雖存在于此刻,卻引領了過去和未來。沉香的價值體現在既能悠然于書齋琴房,又可縹緲于廟宇佛庵;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于席間怡情養性;既能在虛里絕慮凝神,又可在實里祛病療疾;既能提聚成精英文化,又可涵養普羅大眾,于無形中促使民族文化的整體提升。如同日本香道儀式的規范之確立,普遍使人民具備了某種制約化的文化高度。否則,如果一味地求取文明科技的進步,卻連自己的文化傳統都舍棄掉,只會成為一個野蠻失禮的國家;任何離開自己風土根治的文化,即使依然被稱作“文化”,也必定是粗陋不堪。雖然,自古以來好的沉香非常珍貴,以手執爐聞香看似奢侈,實是豐富心靈的良方,中國的香道文化不能描繪現代人的忙碌與善忘,卻仍然能顯現先人的悠然與智慧,諦聽純凈心靈的禪意與簡樸。陳逸凱著:《沉香之美——鄭堯錦的沉香雕刻藝術》,臺灣真剛堂出版社,2008年,第28頁。


佳矣此文!以“精英文化”論品香文化良有矣!蓋人類文化自初始,其精英部分便掌控于王室、僧侶、士大夫手中,數千年來無論中西莫不如此。中華文化儒、釋、道中之精英部分當然也掌控于皇室、士大夫、僧侶手中。品香文化以其附庸于儒、釋、道,其成本之昂貴、文化之深厚、傳承之循序,自然成為中華文化精華之一部分。特別是品香文化必備之“資糧”更使其千百年來不能廣被,一直駐留于金字塔之尖端。雖然世界之腳步已接踵于普羅大眾,而品香文化依然未能同于其他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比之日本民族精英文化茶道而論,戰前東瀛能享受茶道之樂者,非一般百姓,要皆華族、巨賈、僧侶以及高層文化人士而已。洎乎戰后,特別是晚近三十年,日本“茶道”人口已占國民甚大比重,平民已達人人皆可享受茶道之喜樂境地。然而,有說者謂:日本今日一般百姓所享受之茶道,實非真正日本文化精華——“原茶道”。不過僅就形式而論,日本百姓之茶道依然似同兩百年前,唯失去日本茶道之根本精神——“禪”!此真乃失其精華僅存形式而已。是以筆者曾作文道,東瀛今日茶道當分為“原茶道”與“新茶道”,“原茶道”猶為日本精英文化,而“新茶道”則為普羅大眾通俗文化也。考其原因非“原茶道”之蛻化,實乃日本民眾取其表而棄其精神,發庸俗之“幽古之思”而成就“新茶道”,此亦所謂順應時代發展之產物也——遂使川端康成氏有今日日本茶道已淪為“惡俗茶道”之慨!

然則品香文化能循日本茶道走向“脫精英文化”之路否?答曰:否!其因之究竟,下文再論。在中華,詩詞、古董、禪茶文化原體皆應為精英文化,然而近幾十年來皆“脫精英文化”,淪為俗文化,且為知者謂為大俗、惡俗文化。此正同于日本茶道。中華品香文化,或能成為不脫精英文化而入俗品之僅存,此亦無他,是品香文化之“資糧”所關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丰顺县| 平江县| 始兴县| 鄂尔多斯市| 克什克腾旗| 孟津县| 西贡区| 潍坊市| 同德县| 清丰县| 姚安县| 铁岭市| 吉木萨尔县| 嵩明县| 精河县| 尉氏县| 清徐县| 永丰县| 乃东县| 油尖旺区| 铜鼓县| 洛宁县| 绍兴市|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前旗| 巴彦县| 新建县| 安吉县| 昌平区| 大荔县| 那曲县| 凤台县| 广饶县| 农安县| 睢宁县| 四子王旗| 晋州市| 堆龙德庆县| 雷山县|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