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兇兆
- 飛刀與白馬
- 滇西南
- 2356字
- 2019-05-15 12:22:46
“和尚你說什么?大禍臨頭?哈哈哈”
葉尋不以為意,只當無夕在誆自己,指著無夕哈哈大笑。
此時,天色愈發(fā)明亮起來,寒山寺旁邊的紫竹林中,已傳來鳥鳴啾啾。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鶴衣郎印堂發(fā)黑,小僧說你有大兇之兆。”
無夕和尚收拾臉上的笑意,一本正經(jīng)起來。
這世上,有那么一種人,他只要一正經(jīng)起來,別人卻怎么看都覺得他不正經(jīng)。
無夕就是這一種人,盡管他把眉頭鎖起來的樣子,加上光禿禿的腦袋和如水一般寧靜深邃的雙眸,頗有幾分得道高僧的神韻,但薄薄的嘴唇弧度總有那么一絲邪魅,盡管并非他故意為之。
將肩上竹婁的布帶緊了緊,無夕繼續(xù)開口笑道:“鶴衣郎若是不信,只管回家一看便知,也許正有一碗熱乎乎的豆腐花正等著鶴衣郎歸家,小僧昨日焚香誦經(jīng),向佛主求得一簽,乃是上上之簽,鶴衣郎到時可憑此簽解難。”
說著,從袖口掏出一只蠟黃色的竹簽,遞到葉尋身前,葉尋置之一笑,接了竹簽放進腰間裝有你娃娃的布囊里,看了一眼無夕背上那用金竹編成的背簍,嘻嘻笑問道:“和尚這是要遠行?竹婁里裝的什么。不會是豆腐西施送來的閨房寶貝吧?”
無夕抖肩,把背簍上晃了一晃,竹婁里面空無一物。
站定瞪著葉尋,面色一緊,顯得有些惱怒道:“鶴衣郎莫再說笑,眾生皆苦,我佛普度眾生,小僧這竹婁里,裝的是世間疾苦。”
“哈哈哈,好你個不正經(jīng)的和尚,明明是觀前街上那豆腐西施贈與你的竹婁,卻非要說成‘負眾生苦,行萬里路’。”
葉尋笑得前俯后仰,實則是故意挑逗無夕,只因他上次與無夕比試輕功,輸了一壇十八年的佳釀,心中實在不甘。
“哈哈,和尚正不正經(jīng),那得問普慈庵的曇心師妹,豆腐西施怎會知曉,實在不行,也可以問一問貧道呀。”
無夕被葉尋說得一臉惱怒,還未反駁,寺內(nèi)就傳出一聲輕笑,一個身穿藍色道袍的年輕道士叼著一根狗尾巴草,一搖二晃地從寒山寺內(nèi)走出門來。
這道士瘦削臉,杏大的眼,左眉中間禿了一截,似刀疤劍痕,卻是斷眉,發(fā)端插了一支小竹枝,身上的藍色道袍有些發(fā)皺,背上也背著一個竹筐。
這人也是葉尋的老相識,名喚簡離,道號青松子,乃是龍虎山上申虛道長的得意弟子,年紀輕輕,已得龍虎山八成真?zhèn)鳌?
但葉尋不知道素來無夕和簡離這吊兒郎當?shù)牡朗吭趺椿斓搅艘粔K兒,按理說,龍虎山距此千里之遙,二人本不該同在一處。
“善哉善哉,時候差不多了,鶴衣郎,告辭,切記那是上上之簽呀。”
無夕顯然已無心再與葉尋糾纏,側(cè)了一眼簡離,抬腳走了出去,簡離道士嘻嘻一笑,道:“鶴衣郎好久不見,可惜,貧道要去蜀中尋美酒咯,他日再敘,不醉不歸呀。”抬腳跟上了無夕。
葉尋還待問話,無夕二人卻已拔身而起,踏著江岸上的花木而去,轉(zhuǎn)眼間就已消失在朦朧之中,葉尋只好搖頭苦笑,順著寒山寺外小路,往官道行去。
也已知道無夕和簡離是去往蜀中,想必是去參加追龍大會,提前趕路。
咚!
寒山寺內(nèi)傳來一聲鐘鳴,天色已然大亮,葉尋也已走入官道。
由于蘇州城外的官道多是碎石砂礫,又因為昨夜里的那場雨,空曠的官道上干干凈凈,除了道路兩旁的泥坑中尚有積水,路面倒也還算干燥,但腳上的鞋沿因為方才走過那條小路,已沾了新泥。
蘇州城門口,兩個守門的官兵抱著黑鞘官刀,靠墻拉攏著腦袋,似小雞啄米般,拼命還未盡興的睡眠。
直到葉尋走上前來,城門左側(cè)那個年老一些的官兵才抬起頭來,“咦”了一聲,身子一正,開口道:“探花爺兒回來了,您還是快回家中看看吧,這幾日,葉府可算是雞飛狗跳了,您若是再不回來,葉老爺恐怕要懸梁自盡啦。”
“好你個李二,嘴里含了窯姐們的洗澡水,會不會說話,當著我的面咒我父親,信不信我現(xiàn)在就把你剁碎了扔進太湖里喂魚!”
葉尋被這守門的李二說得有些惱怒,皺眉直盯著李二的眸子,殺機大放,他倒不是真的想殺人,只是嚇唬嚇唬這口無遮攔的李二。
李二縮了縮腦袋,彎腰舔著笑道:“爺兒您別動氣,小的昨晚被明月樓那新來的姑娘多灌了幾杯,腦袋還在炸雷,方才嘴巴開了縫,胡說八道,但爺兒您真的快回家看看吧,貴府來了個鬧海的哪吒。”
他是土生土長的吳中人,素知“青衫紋白鶴,姑蘇探花郎”葉尋雖然平日里吊兒郎當,卻最為古道熱腸,萬萬不會因為這點芝麻綠豆的屁事來害自己性命。
“是呀是呀,公子爺您快回家看看吧。”
一旁的張大麻子也出言為李二解圍,他一說話,炊餅大臉上更像灑滿了芝麻,正在翻滾,跳躍。
但看李二和張大麻子若有其事的神色,不像是誆人,葉尋揪住李二的衣領(lǐng),似老鷹抓小雞一樣,向上一提,把李二提離地面,再一松手,李二跌晃著連連后退兩步,這才挨著墻站定,面如霜打的茄子。
“你的舌頭適合喝明月樓的花酒,不適合說話。”
甩下這一句話,葉尋就往城內(nèi)走去,不再看身后驚魂未定的李二一眼。他這叫小懲大誡,以儆效尤,目的不過是為了嚇唬嚇唬李二,免得他往后再口無遮攔。
葉府大宅坐落在蘇州城最中心的位置,臨著蘇州城最繁華的觀前街,只隔著一條井月巷,旁邊隔著三戶人家,便是沈家大院,那是當年大明第一富商沈萬三的故居,如今已被官府封閉,門上打著泛黃的皺舊封條。
那里,曾經(jīng)是沈江南的家。
井月巷子往里,盡頭是一顆參天古榕樹,榕樹下是一口古井,名為馬蹄井,傳聞,這口古井乃是當年大宋第一英雄,楊家六郎縱馬所過,馬蹄踏出來的,因此而得名。
馬蹄井往后,轉(zhuǎn)個彎,便是葉府大宅。
葉尋走進井月巷,隔著老遠,就聽得家中方向傳來吵鬧聲,走到馬蹄井旁,駐足細聽,只聽得什么“好個不要臉的葉尋,提了褲子就不認人,虧我家表妹還對他死心塌地,如今我家表妹挺著大肚子,以后可怎么活呀!”
糟糕!這聲音是豆腐西施的聲音,話里的意思,這是,這是自己喜當?shù)耍浚?
葉尋嚇得心頭一緊,渾身頓起雞皮疙瘩,頭皮發(fā)麻。
掏出布囊中那無夕給的竹簽一看,只見竹簽上“豆腐”墨點兩個小字。
去你丫的上上簽,寫的什么玩意兒,葉尋拔腿就要原路而逃。
“少爺,您回來啦,謝天謝地,您可算回來了!”
剛一轉(zhuǎn)身,卻被身后年老的聲音喚住,這聲音,是家中年輕時就跟隨爺爺葉開左右的忠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