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西域高僧(上)
- 帝國之天命
- 凌霄志
- 3939字
- 2019-05-27 10:56:54
話說北戎大王胡擎當日請求國師凈空率屠龍軍隨大舉南下攻取海山關,卻被凈空以格拉達宮主持了難大師即將到來為由拒絕。胡擎雖然心中不樂,但并未強求。
這一日,風和日麗,凈空正在極樂宮中打坐,忽覺心血來潮,正在思量之間,只聽門外一個小沙彌高聲相報,“啟稟國師,格拉達宮了難大師到!”
凈空微微一笑,頓時起身,才打開禪房之門,便見門外站了一位僧人,一身大紅的袈裟卻是有些破破爛爛,沾滿塵土,一雙僧鞋亦是破爛不堪,眼窩深陷,鼻翼高揚,一雙眼睛卻是蔚藍而深邃,一眼望去便讓人不能自拔,正是了難大師到了。
凈空宣一聲佛號,“大師請!”
了難大師也不客氣,徑直走入凈空禪房,凈空一使眼色,早有小沙彌奉上香茗,兩人便在凈空禪房內的入座。
“本師今日心血來潮,不想竟是貴客臨門,大師有禮了。”
“國師客氣了。”
凈空原本乃是格拉達宮的一名僧人,若以輩分論起,當喊了難一聲師叔。不過凈空師傅已然坐化,凈空亦是成為了北戎國師,在北戎境內權勢滔天,更是成立了極樂宮,自立門派,是以了難大師并未以前輩自居。
“國師,想不到當日你我一別,轉眼竟是數十載啊。”了難大師說完不禁感慨萬千。
“不錯,當日我在格拉達宮清修,若非恩師栽培,大師指點,只怕今日仍未悟得真諦,依舊佛祖座下一小沙彌罷了。”凈空想起自己當年格拉達宮清修,恍若昨日。
“國師過謙了,師兄當年曾言國師并非池中之物,區區一個格拉達宮卻是著實困不住國師。”了難大師倒也說的實話。
當年了難大師的師兄對凈空高看一眼,于眾多沙彌之中一眼相中了凈空,而且親自賜予法號,為其宣講佛法。初時了難大師尚不能解,后來卻是對師兄相人之學佩服地五體投地。
“大師過獎了!”在了難面前,凈空倒也不敢托大。
“貧僧才入北戎,便聽聞北戎出兵十萬南下,不知此事?”了難大師沒有繼續說下去,一雙深邃的眼睛望向凈空。
“大師所聞不假,此事我北戎朝野皆知。月前,我王起精兵十萬,南下海山關。”
說起海山關,凈空不禁微微頭疼,原本以為帝國十幾年來潛心內修,海山關指日可破,卻不想大軍生生被阻攔在了海山關,兵損將折,無法前進一步。北戎大王胡擎已是發了兩三通火。
“哦?”了難大師喝了一口香茗,輕輕放下,“不知戰況如何?”
凈空一時不解了難為何對此熱心非常,不過卻是老實回答,“實不相瞞,我軍目下仍停留海山關,不過依本師看來,海山關卻是指日可破。”
了難未置可否,低頭不語。
凈空見了難無聲,一時無語,半晌方問,“不知大師此來為何?”
了難聽凈空之問,抬頭相答,“本座此次前來,便是奉我王法旨,助北戎一臂之力。”
凈空聽了難此言,不禁喜上眉梢,若有西疆相助,只怕中原指日可期。
“如此,多謝大師!不若明日我便稟報王上如何?”
了難大師微微點頭不再多言。
凈空知了難大師一路風塵仆仆,當下便安排小沙彌香湯沐浴,又安排了數個美女相侍,當下便往金帳而去。
金帳之內,胡擎看到海內平的戰報氣憤不已,金杯都摔在地上,卻是無人敢勸。原本以為海內平帥十萬精兵南下,不日便可攻破海山關。海山關一破,通往帝都之路便是坦途一片。卻不想海內平多率大軍在海山關被阻不說,連日來更是損兵折將,十萬大軍折損四萬余,氣的胡擎只想親率大軍前去。而且夏國至今尚未出動飛龍十八騎,如此一來怎能令他不動怒?
就在此時,侍衛稟報,“大王,國師求見!”
胡擎雖是對國師婉拒領命出征一事不喜,但畢竟國師武功高強,而且救過自己性命。再說,此時金帳之內無人應聲,自己的平南大業絕不能斷送。
“見過大王!”
“國師大人,此來所為何事?”
凈空見胡擎語氣冷漠,料想對自己婉拒領兵南下仍是心存芥蒂。
“大王,本師便是為大王分憂而來。”
“哦?”胡擎聽國師要為自己分憂,心下雖喜,面上卻是不露痕跡,“國師如何為本王分憂?”
“大王,今日格拉達宮主持了難大師已到極樂宮。”凈空喝了一口馬奶酒,不慌不忙說道。
胡擎自是知道格拉達宮在西疆的重要地位。這格拉達宮在西疆地位超然,便在于每一位西疆的大王都是由格拉達宮的主持指定的。反過來,每一位格拉達宮的主持亦是由西疆的大王指定。
由于西疆人都信奉佛學,是以格拉達宮成為了西疆人心中的圣地,在西域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為了維系自己的統治,西疆的大王便將王位繼承之事交由西疆的格拉達宮處理,王上薨逝之前,由格拉達宮的主持選定一位王位繼承人。同樣,格拉達宮的主持在坐化之前,亦是由西疆的大王選定一位主持人選,以此實現佛權與王權的統一。
當今西疆的大王馬昭明便是在老大王病逝之前被了難大師選為王位繼承人,是以才從數位王子中脫穎而出,在老王上病逝之后成為了西疆大王。所以,西疆大王馬昭明對了難大師的話可謂是言聽計從。
“哦,不知了難大師何在?”胡擎一聽了難大師來到北戎,當即便想召見。
“大王,了難大師此刻正在極樂宮內極樂,大王還是莫要打擾。”
胡擎心下不喜,這了難大師來到北戎,不先來拜見自己,卻去了極樂宮,分明是看不起自己,太看得起凈空國師了。不想到了難大師乃是格拉達宮的主持,而凈空早年曾拜在格拉達宮下,當即便釋懷了。
“不知了難大師此來所為何事?”
“大王,了難大師此來乃是奉西疆大王法旨,助我北戎。至于如何相助,剛才尚未對本師說明。不過,本師已嚴明明日帶入金帳,到時候大王自可垂詢”。
胡擎一聽頓時大喜,西域和北戎大部分為沙漠所隔,兩國之間并戰事不多。不過這一代西域王馬昭明一統通西域,數十年前兩國為了爭奪富饒的河套地區更是打的頭破血流,最終誰也無力拿下河套地區,是以西域占據了大河之西,北戎占領了大河之北,夏國占據大河之南和大河之東。
不過,近年來,由于北戎國師凈空出身格拉達宮,兩國關系大為緩和。但即使如此,胡擎亦未奢望西域能相助自己南征中原。如今,西域主動幫助北戎,只怕所圖也非小。想到此,胡擎眉頭暗皺。
凈空見胡擎先喜后憂,知道胡擎心中所想,當即說道,“大王,西域雖和北戎數十年前為河套地區征戰不休。不過,本師卻覺得馬昭明并未有入主中原之意。大王明日不妨先接見了難大師,看西域相助有何要求,然后再決定不遲。況且,敵人之敵人,便可為盟友。如今,北戎與西域皆以夏國為敵,是以北戎可與西域為友,大王三思。”
胡擎一想也對,如今尚不知北戎所圖為何。但若能得西域相助,平定整個中原,他便是將河套地區交給西域又如何?與中原相比,河套不過是九毛一毛而已。當下胡擎打定了注意。
金帳之內,格里王爺、慶豐王爺等諸位王爺一聽西域可相助,皆是喜上眉梢,胡擎看來卻是心里有氣。
“既然西域相助,本王之意便是再起雄兵十萬,全力攻取海山關,一旦海山關攻破,便可長驅直入,直下中原,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大王,我等皆有此意。不過一個小小的海山關罷了。豈能擋我大軍南下,本王支持大王!”
說話的是慶豐王爺,他現在負責軍器糧草,已然吃力無比。若不攻下海山關,只怕用不了多久,北戎大軍便再無可用,到時候慢說是否發生兵變另說,便是大王也饒不了他。為今之計,只有以戰養戰,盡快拿下海山關,進入中原。再說了,有西域相助,取中原還不易如反掌?
諸位大臣不禁心中冷笑,剛才大王相問,帳中無人應聲。如今見西域相助,慶豐卻是第一個站出來了。
見慶豐王爺如此,格里王爺,右丞赤木等盡皆同意。
胡擎心中滿意,臉上微微一笑,“既如此,本王之意,格里王爺出兵三萬,赤木大人出兵兩萬,慶豐王爺因為籌運糧草需要用兵,便出兵一萬吧。本王再出兵四萬,共成十萬大軍,支援海內平如何?”
眾位王爺一聽,頓時竊竊私語,他們原來以為大王再出兵十萬的。卻不想他們自己也要出兵。
北戎與中原、西域、南滇不同,北戎之兵不掌握在一人之手兵權分散。誰若是手中有兵,誰便可召開盟會稱王。當年,胡擎的先祖便是統一了北戎大部,召開了草原盟會,成為了北戎的大王。不過,草原上的諸位王爺,便是左右丞等皆有軍隊。如今胡擎為北戎大王,掌握北戎大部分士兵,是以前面派出的十萬大軍全為胡擎之兵。此時,雖說再派出十萬軍隊并非難事,可一旦前方戰事不順,就怕后院起火,畢竟這些王爺,大臣私兵不少,他可不能為了中原放棄北戎。
“怎么?本王之兵十萬已盡數派往前線,如今諸位派兵倒是不肯了。莫非是想本王之兵在前線廝殺,諸位在后撿漏不成?”胡琴說到最后,語氣竟是陰厲起來。
眾人雖然確實存有此等心思。不過如今被胡擎當場叫破,倒是不好再蠻下去。格里率先便說,“既然大王如此說,本王便派兵三萬,我等俱是戎族之后,斷無退縮之理!”
胡擎滿意地看了一眼格里王爺。那格里王爺可不傻,他出的是三萬士兵,不過若是惹惱了胡擎,只怕自己剩下的那幾萬士兵也留不下。他深知胡擎心思之深,雖說派出十萬,但恐怕還有數十萬士兵在后。再說了,若是自己這些人擁兵在后,胡擎心中如何得安。所以當即表態愿意出兵。
右丞赤木和慶豐王爺一看格里王爺都同意了,當下也便同意出兵。
胡擎哈哈一笑,“諸位放心,攻取中原之際,本王定不會辜負諸位,到時論功行賞,諸位便有享不完的金銀珠寶,榮華富貴!”看來這胡擎也是御下的高手,打一棒子,給一甜棗。
眾位王爺一聽,心中方才好受了一些。
“大王,前次大王命本師領兵,不過因為了難大師來訪,是以本師婉拒。如今了難大師既已到來,本師此次便隨兵出征,助我北戎攻取中原!”
胡擎一看,卻是國師凈空在請命,心下甚是安慰,不枉他全力支持極樂宮。
眾位王爺一聽,心下略安。凈空國師在北戎影響極大,由他帶兵,且不說能否攻取中原,當可盡量減少傷亡。
“有國師出征,此役定可一戰而勝!本王甚慰。既如此,此次便由國師領兵出征。”
“大王,國無二君,民無二主。本師輔佐海內元帥便好!”凈空可不是與善之輩,他對軍權無所企圖,自是不愿沾惹是非。若非為了極樂宮,他才不愿領兵南下呢,那極樂宮里是有多少美女在等著他雙休呢。
“國師既如此說,便仍由海內元帥為主,國師輔佐。今日再無他事,諸位回去早做準備。待明日本王接見了難大師之后,即刻發兵南征!”
“是!”眾人齊齊應聲,起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