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個關鍵詞
- 張貴勇
- 2231字
- 2019-07-05 17:12:01
四、在那些經典故事里想起我
同事說,他們親子共讀時,孩子特喜歡把自己編進故事書里,成為書中的主人公之一。偶爾,我也把哲哲編進曲折的情節里,但他顯然不熱衷于做主角,更喜歡以旁觀者的角度加以審視,然后評頭論足一番:“這個故事啊,我覺得,有點……爸爸,你說呢?”
對此,我只能武斷地認為,孩子與孩子之間也有太多的不相似。
不過,我喜歡凡事兒子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看法。有主見,有自主意識,這才是一個人逐漸成長的標志。啃老族與其說是在能力上有著“天然”的依賴性,不如說是在自主意識上有缺陷。于是,讀故事的過程中,我總是期待孩子能有所思、有所問。
例如,上幼兒園那會兒,給哲哲讀黑川光廣的“恐龍大陸”系列。書很不錯,插圖和故事都很講究,附在后面的恐龍百科知識也很嚴謹,沒有粗制濫造的科普讀物的“破腚(綻)百出”。讀著讀著,他問我:“爸爸,那種植食恐龍你說是副櫛龍,為什么李逸凡和劉興楠總說什么副節龍啊?”我告訴他:“副櫛龍是對的,‘櫛’是鱗次‘櫛’比的櫛(盡管他還沒聽過這個成語),明天你就告訴他們,‘節’的叫法不對,你的讀音才是正確的。”“嗯。爸爸,你真厲害,怎么什么都知道!”
有時,我還會和哲哲就某個論題討論一番,就像讀旁帝“大翅膀”系列中的《小太陽丑八怪》。他認為,丑八怪的父母把丑八怪關進廚房,甚至堵上廚房的門是不對的。我反駁說,前提是丑八怪做了很多讓父母心煩的事情,是丑八怪有錯在先,不能完全怪父母。他反駁:“孩子即使犯了再大的錯誤,也應該原諒,他們是小孩,有點不懂事嘛。”“小孩子就必須原諒嗎?”“當然了,你們大人有時候還犯錯呢!”
兒子的一席爭辯,讓我感覺到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他們真的還小。回想自己曾嚴厲體罰過他,一下子心生無限內疚,差一點兒就像丑八怪的父母一樣眼淚汪汪,或者如郭敬明所謂的“我的悲傷逆流成河”。
作為家長,的確該換個思維對待孩子。以前總以為給兒子讀故事,是單向地類似施舍一樣的教他知識。但在親子共讀中,我漸漸發現,閱讀也是彌補自己的知識空白。讀完《沙漠里的動物王國》,我才知道原來火龍果是某種仙人掌的果實,才知道最大的仙人柱能長15米高。讀完《想要飛行的小企鵝》,才知道孵蛋的任務原來是企鵝爸爸來完成的,就像海馬爸爸長著育兒袋,它們靠唱歌來吸引和辨別自己的寶寶。讀了《壞脾氣的章魚》,才知道雄章魚完成交配是要犧牲第三條右腕的,不過還能重新長出來。還有,章魚最喜歡鉆進小瓶子里,而漁人就是借助這種方式來捕捉章魚的。
親子共讀不只是教孩子道理,也讓成人不斷感悟童心,發現童年的秘密。事實證明,在圖畫書面前,成人往往沒有孩子那般深刻的觀察力和理解力。例如,旁帝的“面具小雞布萊茲”系列中的《小雞的一千個秘密》,我就沒看懂。其中第550頁寫著“雞寶寶最喜歡玩的兩項運動,一項是在一根空中繃緊的繩上‘跳小雞’”,但這些小雞都跳到哪去了呢?后面沒有交代,仔細找也沒找到,最后讓哲哲幫忙。他前前后后翻了翻,很快在不同的頁數指出參加“跳小雞”游戲小雞的下落,并告訴我:“這本書跟其他的書有點不一樣,每頁的畫面和文字有點對不上,要跟前面的反復對照著看的,你沒發現書里的頁都是亂的嗎?”一看,在尾頁的旁帝和中文編輯電話連線中寫得明明白白,原來如此。怪不得都說旁帝是最折騰讀者的怪才。
讀《小太陽丑八怪》,哲哲也證明了自己出色的觀察能力:丑八怪有了朋友之后開始發生變化:最開始呼出的是黑黑的氣體,但自從有了小鬧鐘這個朋友后,黑氣漸漸沒有了;而且,從太空回來后,丑八怪身邊一直有個小太陽陪伴著他。我仔細對照了畫面,他果真是對的。
難怪有人說,偉大的作者沒有什么能束縛他的想象力。而旁帝無疑是最理解孩子、最貼近孩子、最偉大的童書作者之一,因為他的圖畫書想象力始終無邊盛開。與之相比,我們這些成人不去、不敢,也不愿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一旦遭遇無拘無束的童真,立刻襯出我們頭腦里的“小”來。
在哲哲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不能只靠睡前讀故事,一是時間太短,講不了太多,二是閱讀題材有限,興奮過度難免徹夜難眠。于是,平時或周末帶兒子外出時,也帶上一本書。有段時間,他的游泳課改在長椿街附近的奮斗小學,于是一上地鐵就開始給他講故事,講完一本也基本到站了。
《松鼠先生和月亮》、《憋不住了,真的憋不住了》、《怪獸出沒的地方》、《好餓的毛毛蟲》、《月光男孩》、《拇指姑娘》、“貝貝熊”系列等,就是這樣講完的。一次,我帶了一本《松鼠先生和第一場雪》。當講到書中松鼠和熊都沒見過雪,只知道雪是白白的、軟軟的,于是把白色的臭襪子當做雪時,哲哲樂不可支,笑得天花亂墜,以至于整個車廂的人都像看外星人似的看我們,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偶爾,自己周末參加出版社舉行的新書發布會,心血來潮,就帶著哲哲一起去。采訪結束,習慣帶他到童書專區轉一轉。發現他對那些很經典的書,像“丁丁歷險記”系列、《一本關于顏色的黑書》、《海底的秘密》等不是很感興趣,拿在手里的往往是奧特曼,尤其喜歡里面的故事、大迷宮、找不同等。找個僻靜的角落,兩人擠在一起。給他讀上幾本后,再買上幾本。有時候,還沒到家,書就讀完了。
有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倒覺得,書買回家后,隨意翻看才享受。更重要的是,我還有一點私心:我希望,長大的哲哲依然喜歡這些故事,或者再拿起這些花花綠綠的圖畫書時,能想起其中美好的故事,以及我給他讀故事的那些美好時光。
終有一天,我將離開哲哲,離開塵世,我希望他能在那些經典的故事里想起我——知道我是多么多么的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