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效用理論的應用

一、邊際效用遞減與消費者需求曲線

商品的需求價格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數量商品愿意支付的價格,商品的需求價格取決于商品的邊際效用。也就是說,如果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越大,那么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就越高;反之,如果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越小,那么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就越低。

由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消費者對一種商品消費量的不斷增加,消費者獲得的效用就越小,他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也就越低。

另一方面,由消費者均衡可知,若消費者只消費一種商品,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最佳購買量應該使每一單位貨幣帶來的邊際收益都相等,即MU/P為常數。而隨著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MU是遞減的,故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P也是遞減的。因此隨著消費者消費商品數量的增加,他愿意支付的價格是逐步減少的,消費者的需求曲線一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一條曲線。

二、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愿意對某種商品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與他實際所支付的價格的差額,即

對消費者來說,需求價格取決于他對該單位商品的效用評價,該單位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越大,消費者為獲得該單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即需求價格越高;反之,需求價格越低。由于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而需求價格會不斷降低,而實際價格不變,因而消費者所獲得的消費者剩余在減少。

在理解和運用消費者剩余概念時要注意:

(1)消費者獲得消費者剩余并不意味著實際收入的增加,而只是一種心理感覺。

(2)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者剩余一般較大。因為消費者對這類物品,例如水、食鹽、農產品等的效用評價高,愿付出的價格也高,但這類商品的市場價格一般并不高,因而其消費者剩余較大。

(3)這一概念是分析某些問題時的一種重要工具,如對道路、水壩、生態林投資的成本—收益分析。由于公共物品由政府投資,消費者無償使用,因而它不能帶來實際收入,政府對其收益的計量應根據消費者剩余來估算。若消費者剩余大于成本,即有收益,則該項投資就是合理的。另外,消費者剩余還可以用來分析壟斷存在所產生的社會福利損失。

【案例3-4】

買的東西值不值

拍賣會上,對一張嶄新的貓王專輯進行拍賣,你和三個貓王迷(張三、李四、王五)出現在拍賣會上。你們每一個人都想擁有這張專輯,但每個人為此付出的價格都有限。你愿意用1000元,張三愿意用750元,李四愿意用700元,王五愿意用500元。

為了賣出這張專輯,賣者從100元開始叫價。由于你們四個買者愿意支付的價格要比100元多得多,所以價格很快上升。要注意的是,這張專輯將歸對該專輯出價最高的買者。當賣者報出800元時,你得到了這張專輯。你用800元買到這張專輯,得到什么收益呢?

分析:你本來愿意為這張專輯出1000元,但實際只付出800元。你得到了200元的消費者剩余。而其余的三個人在拍賣中沒有得到消費者剩余,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專輯,也沒有花一分錢。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愿意支付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之差。即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付出的價格-消費者實際付出的價格。

還比如你在商場里看中了一件100元的上衣,你在購買時肯定要向買衣服的人砍價,問80元賣不賣。賣衣服的理解消費者這種心理,往往會同意讓利,促使消費者趕緊決斷,否則消費者就會產生到其他柜臺看看的念頭。討價還價可能在90元成交。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嗎?顯然不是。90元實際是消費者對這件衣服的主觀評價而已,就是愿意為所購買的物品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市場價格高于你愿意支付的價格,你就會放棄購買,覺得不值。這時你的消費者剩余是負數。相反,如果市場價格低于你愿意支付的價格,你就會購買,覺得很值。這時就有了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剩余是主觀的,并不是消費者實際和貨幣的增加,僅僅是一種心理上滿足的感覺。消費者剩余為負也不是金錢的實際損失,無非就是心理上挨宰的感覺而已。這就是我們對所購買的東西說值不值的含義。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并不總是能夠得到消費者剩余,在競爭不充分的情形下,廠商可以對某些消費者提價,使這種利益歸廠商所有,甚至有些商家所賣商品并不明碼標價,消費者購買時就漫天要價,然后再與消費者討價還價。消費者要想在討價還價中獲得消費者剩余,在平時就必須注意觀察各種商品的價格和供求情況,在購買時至少要貨比三家并與其賣主討價還價,最終恰到好處地拍板成交,獲得消費者剩余。

三、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對消費者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是使商品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動;二是使消費者的收入相對于以前發生變動。這兩種變化都會導致商品的需求量改變。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習慣于以大米、面食作為主食。假如大米的價格上升了,那么人們會如何決策自己的購買呢?有的人為了保證自己能夠吃得飽會增加購買面粉而減少大米的購買,相當于用面粉“替代”大米。這種由于商品價格變化而引起商品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稱為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

然而有的人偏愛大米,那么這部分人可能固執地不去購買面粉,反而繼續購買大米。但是他們會發現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他們現在能夠買到的大米遠不如過去多了。換言之,對于大米他們的購買能力下降了。這種由于一種商品價格變動而引起消費者實際收入水平發生變動,從而導致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改變,稱為價格變動的收入效應。

總之,大米的價格變動形成了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歸根結底,其影響是指兩者的疊加即總效應。總效應表示一種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需求量的總變化。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邢台县| 满洲里市| 长岛县| 晋城| 元阳县| 东明县| 海城市| 特克斯县| 梅州市| 竹溪县| 神木县| 大余县| 渭南市| 德惠市| 昭觉县| 农安县| 于都县| 永福县| 双柏县| 望谟县| 孟州市| 永平县| 彰化县| 樟树市| 天柱县| 志丹县| 洛浦县| 房山区| 文化| 柞水县| 韩城市| 盐津县| 凭祥市| 竹溪县| 陈巴尔虎旗| 天镇县| 崇文区| 泰顺县| 庆元县| 南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