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經營企業發展模式創新與路徑拓展:寧波跨國經營企業典型案例研究
- 孟祥霞
- 7269字
- 2019-12-05 15:53:47
第四節 寧波跨國經營企業案例分析
本研究選取了寧波盛威、華翔集團、寧波西賽德、均勝電子、圣龍集團、申洲國際、寧波萌恒、杉杉集團、賽爾集團等9家不同的寧波民營跨國企業作為實證研究對象,所選擇企業的基本特點如表1-1所示。
表1-1 案例企業基本特點

一、寧波跨國經營企業發展模式與路徑的特征
在對9家寧波跨國經營企業發展模式與路徑分析的基礎上,借助本研究對于跨國經營的動因、模式及選擇路徑的理論分析框架,本研究發現寧波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模式大多偏向于漸進論的市場擴張模式,同時,本研究從具體到一般,基于研究寧波民營企業的跨國經營的實踐,歸納出三種不同模式,包括“嵌入全球研發網絡的發展模式”、“構建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模式”和“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發展模式”,其主要特點總結如表1-2所示。
表1-2 案例企業跨國經營模式及特點

二、嵌入全球研發網絡的發展模式
在我國從以資本、資源投入為主的增長模式轉向以知識資源的投入與知識創新為基礎的增長模式過程中,從微觀層面看,作為經濟細胞的企業快速地通過技術進步、升級而成長是形成跨國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和基礎。從華翔集團和圣龍集團的“以技術升級和市場擴張為導向的跨國并購”以及均勝電子的“以產業鏈升級為導向的海外并購”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在于通過開展海外并購,快速嵌入了國際領先的技術網絡,進而實現了技術創新,走出了一條“基于嵌入全球研發網絡的發展模式”。
(一)華翔集團
華翔集團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汽車零部件制造為主業的綜合性控股公司,總部設在寧波象山,從原來生產煙灰缸等小配件加工企業發展成為當前中高端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產品和大中型精密模具等汽配制造業龍頭。華翔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寧波勞倫斯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寧波華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華眾控股有限公司開展了多次國際并購,從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成長為全球汽配行業500強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巨頭。
近15年來,公司銷售收入增長了13倍,2015年本土銷售收入近130億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是同期國內乘用車銷量復合增長率的2倍,成為寧波市重點培育的18家大企業大集團之一,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目前控股子公司9家,包括華翔電子和華眾控股兩家上市子公司以及從英國移植到寧波象山的寧波勞倫斯;參股企業60余家,布局寧波、武漢、重慶、南京、沈陽等國內重要城市以及英國、德國、美國、羅馬尼亞、捷克、新加坡等國際生產基地。
隨著汽車行業全球化不斷深入,國內競爭日趨激烈,融資難度日漸增大,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通過跨國并購尋求技術突破和產品轉型升級。華翔電子通過跨國并購實現了短時間內提升核心技術、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加快打造全球協作平臺,但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緩慢,民營企業自身實力有限,跨國并購中面臨較大的融資約束。并購融資模式選擇對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績效形成了深遠、持久的影響,同時也決定著民營企業后續國際化的發展進程。
(二)圣龍集團
圣龍集團成立于1996年,現有員工2600人,外籍員工400余人,是一家集工業、貿易、投資于一體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資信AAA級企業。目前,集團旗下有多家子公司,涵蓋了汽車零部件、地源熱泵空調及船舶配件等產業。汽車零部件是集團支柱產業,主要產品為汽車發動機油泵、變速箱油泵、發動機凸輪軸及鋁壓鑄件四大系列50余個品種。公司客戶分布北美、德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2012—2014年公司在境外市場的銷售額占公司當年總銷售額的比重分別為69.62%、59.84%和46.03%。截至2014年年底,圣龍集團累計完成各類科技成果50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項目3個,市級新產品47項;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7項、國內實用新型專利58項、外觀專利7項;獲得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國的發明專利21項。2012年,公司被評為“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集團企業技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14年,公司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圣龍集團通過多次技術尋求型跨國經營,實現了技術升級,全面融入國際主流整車廠的供應體系,目前已經成為長安福特、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江鈴、神龍、長城、奇瑞、吉利、北汽福田等眾多國內外知名整車廠商的一級供應商。其發動機機油泵產量居全球第二位,在核心零部件這塊,通過“引進來、走出去”,集團現在已建成以寧波為總部,中(寧波)、美(底特律)、德(慕尼黑)、英(利明頓)四地聯動的全球技術中心,以及中(寧波、湖州)、美(俄亥俄州)、?。ㄆ占{)三國四地的全球生產基地,目前正在積極通過并購等建立歐洲(德國)生產和研發基地,已成為全球知名廠商福特、通用、雪鐵龍、捷豹路虎、寶馬、保時捷的一級戰略供應商。
在我國汽車行業研發投入低、研發資金使用效率低、研發基礎薄弱、缺乏關鍵性技術儲備和重大技術突破等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技術尋求型或技術獲取型跨國經營能夠縮短研發時間,節約相應的成本,迅速獲得技術來源,提高技術能力,同時可以實現企業快速擴張、進入國際市場,被認為是后發工業化國家的企業提高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甚至是捷徑。
(三)均勝電子
成立于2004年的均勝電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車功能件為主業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初創期產品涉及發動機進氣管、洗滌器、空調出風口、車載影音娛樂系統等。2009年,均勝收購了中德合資的上海華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在汽車功能件領域取得快速發展,成為大眾、福特等品牌的國內核心供應商。2011年起,公司先后收購了汽車電子公司德國PREH、德國機器人公司IMA、德國高端內飾件公司QUIN、美國機器人公司EVANA、汽車安全系統全球供應商美國KSS以及德國智能車聯公司TS德累斯頓。通過多次并購整合,公司成功實現了由低端制造到高端研發的轉型升級,完成了由貼牌加工到汽車電子風向標的華麗蛻變,形成了汽車電子、內外飾功能件、新能源動力控制系統、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的多元化產業鏈,立足于中德兩國的兩大研發和生產基地,實現了全球化布局。
開啟海外并購前,均勝電子的主業是汽車內外飾功能件制造。經過7年的發展,公司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已經嶄露頭角。核心產品風窗洗滌系統、出風口系列、發動機進氣管在國內技術領先,格柵模塊、發動機零件模塊等產品已形成一定的業務規模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成為大眾、通用、福特的供應商,2011年營業收入已達20億元。但汽車功能件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低,加上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健全,新產品一經問世,大批廠商會相繼模仿,均勝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鑒于汽車功能件難有突破而且市場前景黯淡,均勝將發展戰略定位于主打發展迅猛的汽車電子,但面對畸高的行業門檻、國際品牌的打壓以及自身技術能力的匱乏,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內生性發展受阻的情況下,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均勝電子將目光投向海外,探索性地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成長之路。
均勝電子的海外并購并不是盲目、倉促的,它能夠清晰認識自身的短板,明確辨識外部的環境,準確把握市場的動向,在此基礎上制定縝密的發展戰略,并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海外并購。海外并購為均勝電子帶來了寶貴的技術、人才和市場資源,是均勝電子進行價值鏈重構、產業鏈布局和市場開拓的重要基礎,是均勝電子業績攀升的主要源泉。
三、構建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模式
寧波民營跨國企業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注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生產、勞動力、成本要素等要素間的均衡關系,通過合理運用海外擴張手段,從而推進構建海外生產企業,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申洲國際的“生產基地海外拓展及轉移,實現縱向一體化”,寧波西賽德的“通過國際眾包,提升企業產業鏈地位”,以及盛威國際的“以海外生產基地為突破,實現渠道、技術和管理的國際融合”,我們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在于通過構建海外生產網絡,實現勞動力、原材料及銷售市場的一體化,快速構建全產業鏈的產業模式,進而實現了成本內部化,走出了一條“基于構建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模式”。
(一)申洲國際
申洲國際創建于1990年3月,從創業初期只有138名員工、資產不足百萬元的小企業發展到目前注冊資本達8000萬美元、占地約72萬平方米、擁有總資產超過41億元、員工4萬多人的國內最大的OEM(授權貼牌生產)針織服裝企業,并于2005年成功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2015年度“香港上市公司100強”排行榜中申洲國際位列第74位,申洲國際通過港股市場累計融資75億港元。境外資本市場的追捧使得申洲國際成為香港服裝行業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偛吭O在寧波的申洲國際集團是集紡紗、織布、染色、制衣、繡花、輔料、縫線等所有工序的全鏈條紡織服裝企業,不僅承接世界主要品牌的服裝生產,出口歐、美、東南亞的30多個國家,而且已經建立自主服裝品牌。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主要以代工(OEM)方式為客戶制造質量上乘的針織品。申洲國際的一系列國際化經營策略促使公司成為目前中國出口金額最大的針織服裝生產企業,在中國服裝出口企業中排名首位。
從外部客觀環境來看,受制于不斷攀升的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企業正在加速將生產基地外移。申洲國際集團最早于2005年就投資于柬埔寨,設立制衣廠,目前在柬埔寨有兩家公司、4個廠區,包括8個制衣車間、2個印花車間、1個繡花車間和1個水洗車間,員工總數約1萬人。這樣規模的制衣企業在柬埔寨也是屈指可數的,在柬埔寨中資制衣企業中是規模最大的企業。之后,2014年8月,公司又決定在越南建立生產線,原因主要是考慮在中國鄰近的服裝生產國家中,越南當地勞工成本低、雇員素質相對高使得其紡織及服裝產業發展相對快速,且作為TPP協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的成員國,越南還將受益于出口美國的零關稅等特殊關稅政策。因此,申洲國際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Gain Lucky Limited德利有限公司與西貢VRG投資控股公司訂立租賃協議,租賃位于越南西寧省鵝油縣和長鵬縣福東工業區的一塊土地,德利將在越南設立附屬公司以生產針織服裝產品及布匹。
申洲國際通過在海外建立縱向一體化生產模式,坐擁更加低廉的水電、人工成本,以及當地出口關稅優惠,為國內生產基地的轉型升級爭取了過渡時間。在此基礎上,申洲國際海外工廠已經成為紡織企業“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二)寧波西賽德
寧波西賽德組建于2010年。公司建立之初,高管團隊確立了以“產品開發為核心、以質量求生存、以誠信謀發展”的經營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公司現有職工400余人,其中各種專業技術人員50余人。公司采用國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年產高端漁線輪800多萬套,業務伙伴都是世界知名的漁具公司或者漁具銷售公司。產品暢銷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丹麥、澳大利亞、巴西等40多個國家與地區,贏得各地客戶和資深海釣愛好者的一致認同和好評。
在我國漁線輪生產基地寧波市,這種高起點的企業非常少見,但是作為新創企業,西賽德同樣面臨其他企業普遍遇到過的難題——行業競爭激烈,業務很不穩定,因此從2010年到2011年,公司首先考慮的是生存問題。當然,作為一個有愿景的團隊,管理層也有意識地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營和管理經驗。
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西德賽不像其他國內企業一樣一味打價格戰,而是在技術開發的同時,在現代營銷理念的引導下走進消費者群體,然后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設計產品。概括來講,西賽德是通過國際眾包來引導公司的商業模式創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短短的5年間就在國際市場上建立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三)盛威國際
盛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源于美國,是一家專注于保險箱制造的浙江民營企業,國內業務起源于1998年,依托海內外強大的科技和研發團隊,已形成科、工、貿、金融投資為一體的專業化、集團化經濟實體。現有業務領域主要涉及現代安防通信(智能保險箱、智能通信機柜、智能PDU、智能門禁系統等)、智能健康設施(新風系統、智能凈水機)等先進實體產品的研發、制造,還擁有具悠久歷史的法國自有酒莊釀造的綠色生態紅酒、高端紅酒服務會所和多個國內外奢侈品牌的頂級體驗館,為客戶提供高品位的體驗和享受。除此以外,主營業務還包括金融投資服務、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
發展至今,盛威國際是SAFEWELL(盛威)、GUARDWELL(家威)等多達16個安防領域國際知名品牌的擁有者和生產者,在我國內地和香港,以及歐洲、東南亞、美國等地設有多家分支機構。目前,盛威國際在法國、德國、土耳其、美國、阿聯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收購和并購了多家保險箱相關制造和銷售企業,并相繼設立了海外分公司,在越南建立了生產基地。公司通過了UL、SP、CE等多項國際認證,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暢銷歐美等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1998年國內業務起步,盛威用10年的時間,實現了在歐、美、亞等不同地區開設海外分公司的愿景。2007年,建立越南海外生產基地,依托生產基地平臺,快速建立了海外旗艦店,實現了品質和銷售規模雙提升。盛威國際利用跨國巨頭現有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利用西方文化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推廣自主品牌;同時對海外分公司全部實行本地化管理,在科技創新方面與海外分公司高效整合。憑借融合之道,盛威國際叩開了一扇扇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
四、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發展模式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基本的商業競爭環境和經濟規則,互聯網使大量新的商業實踐成為可能,在此背景下,民營跨國企業在設立海外銷售網點、開設分支機構后逐漸采取以商業模式創新為突破,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方式推進企業成長。為此,寧波的跨國企業也嘗試把新的商業模式引入企業的生產體系,并為客戶和自身創造價值,逐漸形成了基于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發展模式。我們發現,杉杉集團的“以資本運作為手段,專注品牌運營及產品設計,剝離了大部分生產和營銷業務”、賽爾集團的“以供應鏈管理為切入點,建設以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新型外貿服務平臺,加快從外貿產品提供者向綜合貿易服務提供商轉型”以及寧波萌恒的“基于全產業鏈戰略,開展跨國經營,提升企業全產業鏈地位”,其共同點在于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快速開拓海外營銷網絡,進而實現了產業鏈的升級,走出了一條“基于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發展模式”。
(一)杉杉集團
杉杉集團是以服裝、服飾、紡織品等為基礎構建的時尚產業集團,1989年,杉杉集團由即將倒閉的地方小廠——寧波甬港服裝廠改制而來。成立伊始,由于多方原因,企業即組織技術力量開發新式西服,打出旗號“創中國西服第一品牌”,并高瞻遠矚地在中國服裝界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品牌發展戰略;1997年,推出“名牌、名品、名企、名師”戰略,按國際高級成衣理念和品質打造自有原創品牌,并帶動中國服裝品牌進入“設計品牌”時代。
杉杉集團通過實施“多品牌、國際化”戰略,成就服裝業的多項第一: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品牌發展戰略;1996年,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同年,聘下中國名氣最大的兩名設計師張肇達、王新元,力推時尚女裝“法涵詩”,開創服裝名牌與名師聯手之先河;在中國服裝業第一次提出自主創新;2007年,杉杉集團率七大民族品牌亮相米蘭時裝周,中國品牌首次登上國際舞臺。從1998年10月建成國際一流水準的服裝生產基地,并全面引進日本、意大利的生產管理開始,到后期打造“類NIKE模式”的“多品牌國際化運營”,杉杉集團成功實現了與國際品牌合作,運營了多個國際品牌,實現杉杉服裝國際化。
毫無疑問,品牌是杉杉集團成功的一大法寶,也是其跨國經營的利器。而多元化,不僅是指品牌經營中的多元化,也包括集團業務的多元化。杉杉集團確定品牌發展戰略,迅速將品牌形象滲透市場,企業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開拓海外營銷網絡的措施,都是圍繞這一目標而展開的,充分體現了專業化的精神。
(二)賽爾集團
賽爾集團成立于2010年,前身為創辦于1997年的賽爾國貿,現集團控股優越投資、賽爾國貿、高岳進出口、優勝國貿、優景進出口、優訊進出口、優鼎進出口、優貿供應鏈、環宇港通、優游國旅等10余家子公司,集團和控股子公司總注冊資金達3億元。賽爾集團以日用百貨的進出口業務為核心主業,經過多年自營貿易利潤的積累,已經具備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2013年獲“市優勢總部企業”稱號,公司正跨步向多元化綜合型的總部企業發展。
在寧波市外貿行業企業中,賽爾集團的商業模式具有典型的總部企業的特點。貿易型總部企業是指境內外企業在本地設立的具有采購、分撥、營銷、結算、物流等單一或綜合貿易功能的總部機構,既包含傳統貿易企業,也包含基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從事撮合交易或提供配套服務的平臺型貿易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賽爾集團已和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買家建立了穩定的貿易合作關系。以供應鏈管理為切入點,將供應鏈管理引入外貿綜合服務領域,建設以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新型外貿服務平臺,集團積極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加快從外貿產品提供者向綜合貿易服務提供商轉型。
(三)寧波萌恒
寧波萌恒成立于1999年年底,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國際貿易活動,主營產品為面輔料等。隨著競爭的加劇,公司在2003年成立第一家繡花線工廠,同年開設第一家海外公司——尼日利亞辦事處,正式拉開了寧波萌恒全產業鏈戰略下進行跨國經營的序幕。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寧波萌恒員工數從創業之初的3人發展到4000多人,年產值達40多億元,逐步形成了以國際貿易、海外投資、國際電商、國內貿易、生產制造、國內投資為重要支撐的萌恒新格局,是服裝輔料領域名副其實的“航母級”企業。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貿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寧波萌恒又一次抓住歷史機遇,于2011年啟動國際電商項目——遨森電商,目前遨森電商擁有包括戶外用品、藤編產品、居家用品、健身用品、寵物用品和兒童用品六大類7000余種商品,擁有300余人的專業電商服務團隊,已相繼在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7個國家建立了近3萬平方米的專業倉儲中心和本土化倉儲隊伍的分撥中心。經過第一階段的積累,寧波萌恒開始邁入自有平臺營運的新階段,國際電商的快速發展,成為寧波萌恒新的增長點。
寧波萌恒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從傳統的出口貿易到海外投資,再到跨境電商業務,依托強大的研發、生產制造能力,不斷進行跨國經營模式的創新升級,實現了企業的持續高速成長。至今,寧波萌恒已形成集生產制造、國內貿易、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集團型企業,打造出了一條完整的跨國經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