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化學工業的巨無霸——巴斯夫

一、公司簡介

巴斯夫歐洲公司(BASF SE)(簡稱巴斯夫)的縮寫是BASF,由公司過去的全名“Badische Anilin & Soda Fabrik”(巴登苯胺蘇打工廠)而來,全球最大的化工集團之一。巴斯夫歐洲公司公司的基本數據(見表1-17)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的41個國家擁有超過160家全資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公司總部位于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產品基地。

表1-17 巴斯夫歐洲公司的基本數據巴斯夫歐洲公司.2015年年報[R/OL].(2016-12-31)[2015-09-30].http://report.basf.com/2015/en/.

二、投資中國

(一)投資中國歷史及其在華發展戰略

1885年,巴斯夫(Badische Anilin & Soda Fabrik,巴登苯胺蘇打工廠)剛成立20年,一位名叫西奧多·施普呂瑟(Theodor Sproesser)的經理來到中國。他的任務是說服中國人相信巴斯夫染料的優點。這在當時是充滿風險的做法,但是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1897年,雄心勃勃的捷成洋行(Jebsen & Co.)取得了巨大成功,此時距離公司在香港創立才不到兩年。銀行的創始人是兩位叔伯表親——雅科布·捷成(Jacob Jebsen)和海因里希·捷成(Heinrich Jebsen)。巴斯夫和捷成洋行的伙伴關系持續了80多年,雙方都從中受益。

捷成洋行代理的區域覆蓋整個華南,最北到福建的廈門。為了銷售巴斯夫的產品,尤其是促進苯胺染料的銷售,必須建立起銷售組織,同時必須調整商業模式以適應中國市場:主要的買家是小型染坊和造紙作坊,因為較大規模的紡織品加工廠在當時的華南還沒有出現。要把來自路德維希港的商品運到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單個消費者手中可是件費力的事。巴斯夫在華南供應的染料幾乎都是專門定制的小罐包裝,并裝在木箱中運輸。

1886—1924年,巴斯夫繼續在中國開拓業務,繼合成靛藍染料之后,巴斯夫輸入中國的還有不易褪色又耐洗的陰丹士林?染料。

1925—1930年,巴斯夫向中國供應的產品由19世紀的合成染料,變為20世紀后的另一種逐漸占主導地位的產品:1924年巴斯夫第一批50噸礦物肥硫酸銨出口至中國。

1931—1946年,為了重新獲得一戰后失去的競爭力同時開發新的市場,1925年12月,在巴斯夫、拜耳和赫斯特公司的領導下,6家德國化學公司合并為I.G.(法本工業股份公司,簡稱法本公司)。公司名稱中的“I.G.”系“共同利益集團”一詞的縮寫。

新化工巨頭的法蘭克福總部立即決定取消國外代理,自行設立銷售辦公室。1927年元旦,“德國染料貿易公司”(Waibel & Co.,即Defag德孚洋行)由此在中國成立。德孚洋行總部設于上海,并在香港和其他幾個城市設立了分部。

1946—1956年,經過數年關于拆解這個化工巨人的談判后,1952年巴登苯胺蘇打工廠股份公司——巴斯夫重新成立,它是I.G.法本公司的三個繼承公司之一。

1957—1989年,巴斯夫董事會早在1962年就表達了在中國建立生產設施的興趣。1989年12月中旬,巴斯夫監事會任命50歲的尤爾根·司徒伯(Jürgen Strube)為新一任董事會主席。這一任命首次把沒有自然科學背景的人推上了公司最高層。司徒伯擁有出色的國際工作經驗,為所有前任所不及。他很早就意識到巴斯夫最大的投資潛力蘊藏在巨大的中國市場之中。1994年,司徒伯和他的同事在一張餐巾紙上描繪出南京綜合生產基地項目總體規劃。隨后,他們約定要立即知會各自公司的管理層。1996年3月29日,巴斯夫終于把底牌全部亮出,以新聞稿的形式公布了南京一體化生產基地的計劃,題為《巴斯夫與中石化、揚子石化在中國建立大型項目》。司徒伯預計新生產基地在1998年奠基,建設期約為六年。

與此同時,巴斯夫已經準備計劃在中國建立另一個大項目。1996年12月,巴斯夫宣布將與中國華源集團公司(CWGC)在上海建立一個基于尼龍6的地毯纖維生產裝置。這個生產裝置于1999年投產。

1998年2月,南京一體化生產基地的建設意向書簽訂兩年后,巴斯夫及其中國合作伙伴迎來了該項目的里程碑——該項目得到國務院的批復,總投資29億美元。巴斯夫此時已經成立了十家合資公司,員工超過2000人,在中國的化工行業外商投資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2009年9月28日,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揚巴公司)生產基地擴建工程破土動工,其總投資額達14億美元,是中石化和巴斯夫長期積極談判的成果。

2012年9月,公司制定了新的亞太戰略。戰略口號代表了所有內涵:“智能成長——我們在亞太地區創造化學新作用。”巴斯夫希望利用新趨勢來實現其在亞太地區的宏偉目標:通過開發新業務領域以及進行收購,到2020年預計實現亞太地區銷售額20億歐元的目標,那時75%的銷售額將來自亞太地區。與此同時,巴斯夫顯著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研發能力。巴斯夫在亞洲的科研網絡不斷發展,其基石是公司于2012年11月初在上海落成的亞太創新園,位于浦東的大中華區總部共投入了5500萬歐元建立這一科研設施。走向未來的下一步也已接近完成:2015年年底,毗鄰現今研發大樓的創新園二期投入運營,為另外400名研發人員和200名業務部門的員工提供了工作空間。巴斯夫將擁有更為完備的設施,可以快速、高效地在亞洲為全球進行創新。葛睿齊.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M].同濟大學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問題研究所,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1。

(二)巴斯夫大中華區

巴斯夫與大中華市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那時起巴斯夫就是中國的忠實合作伙伴。巴斯夫最初在中國的商貿活動主要是在蓬勃發展的棉布市場上銷售紡織品染料;時至今日,巴斯夫已成為中國化工行業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主要的投資項目位于南京、上海和重慶,其中位于上海的巴斯夫亞太創新園更是亞太地區的研發樞紐。2014年,巴斯夫大中華區銷售額超過55億歐元,截至年底員工人數為8033名。巴斯夫大中華區數據如表1-18所示。目前,大中華區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場,僅次于德國和美國。根據亞太區“智能成長”戰略,巴斯夫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中國實現120億歐元的銷售額。BASF.News and Media[EB/OL].(2015-01-01)[2016-06-11].https://www.basf.com/cn/zh/company/news-and-media.html.

表1-18 巴斯夫大中華區數據巴斯夫集團.巴斯夫大中華區2015年度報告[R/OL].(2016-04-30)[2016-09-15].https://www.basf.com/cn/zh/company/about-us/publications.html,2016:19-20.

(三)巴斯夫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巴斯夫在大中華區擁有一個一體化基地和其他25個生產基地,具體分布在沿長江布局的上海、江蘇和重慶地區。

1.上海基地

浦東基地

巴斯夫浦東基地是巴斯夫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綜合基地之一,目前基地擁有員工約2500人。浦東基地成立于2000年,是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第一家全資生產基地。自2012年起,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和亞太創新園也在此落成,根據“一體化”理念,結合全球和亞太地區的經驗,與研發過程相關的各部門在同一基地緊密合作。

2014年6月,巴斯夫特性材料業務部三大重點擴建項目在上海浦東基地順利展開,包括工程塑料Ultramid?(聚酰胺,PA)、Ultradur?(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產能擴建、Elastollan?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產能擴建,以及Cellasto?(微孔聚氨酯彈性體)技術中心和產能擴建。同年7月,巴斯夫宣布位于其浦東基地的亞太創新園二期項目破土動工。擴建項目投資額達到9000萬歐元,包括一棟新建的研發大樓及附屬設施,2015年10月11日竣工啟用。

漕涇基地

在位于漕涇的上海化學工業區內,巴斯夫生產裝置的數量不斷增加。在這里,巴斯夫與亨斯邁、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高橋分公司共同興建了兩家合資企業,生產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和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同樣在該基地,巴斯夫還獨立運營著一套用于生產彈性纖維的重要原材料聚四氫呋喃(PolyTHF)的裝置,一套用于涂料和家具油漆行業的聚異氰酸酯(Basonat)生產裝置。除此之外,還有一套裝置主要生產工業用貴金屬精煉、鹽類及溶液,主要為巴斯夫在上海的機動車排放催化劑生產設施提供支持。

2.江蘇南京基地

巴斯夫南京一體化基地

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揚子石化—巴斯夫)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石化和巴斯夫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資52億美元建設的一體化石化生產基地。該基地每年為中國市場生產300萬噸高質量的化學品和聚合物,滿足農業、建筑、電子、醫藥、衛生、汽車和化工行業高速增長的需求。

揚子石化—巴斯夫一體化石化基地一期項目于2005年成功商業化運行,旨在擴展產品價值鏈、增產精制化學品,二期項目于2012年投產。2014年,揚子石化—巴斯夫通過增建一套丙烯酸(AcryliAcid)裝置、一套丙烯酸丁酯(Butyl Acrylate)裝置連同新建的一套超吸水性樹脂裝置,進一步擴展了丙烯酸產品價值鏈。所有揚子石化—巴斯夫的裝置都互相連接以高效利用產品、副產品和能源,節約成本并使環境影響最小化。揚子石化—巴斯夫2014年銷售額為222億人民幣,截至年底擁有1959名員工。

巴斯夫南京基地

巴斯夫水處理及造紙化學品工廠于2012年年底在南京投產。這些裝置由巴斯夫全資興建并達到世界級規模,每年可生產4萬噸季銨型陽離子單體和2萬噸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Acrylamide),它們主要用于生產在市政、工業廢水處理中有著重要作用的有機絮凝劑,也用作造紙行業中的助留劑和助濾劑。裝置使用的主要前體由毗鄰的揚子石化—巴斯夫供應。

2014年10月,巴斯夫宣布其世界級叔丁胺生產裝置產能將提高60%,達到每年1.6萬噸。該裝置于2013年7月在南京基地正式投產,此次擴產進一步增強了巴斯夫作為全球橡膠和輪胎行業領先供應商的優勢。該裝置為巴斯夫全資所有,并與揚子石化—巴斯夫的生產裝置相整合。此外,巴斯夫還在同一園區內新建了一座涂料添加劑生產裝置,以服務中國和其余亞太市場。該裝置于2014年投入運營,有助于巴斯夫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巴斯夫還計劃在該基地內新建一個世界級的特種胺生產裝置。該裝置在2015年年底投產,主要生產二甲基氨基丙胺(DMAPA)和聚醚胺(PEA)。新裝置使巴斯夫全球生產網絡得到進一步加強。此新裝置和巴斯夫在德國及美國現有的DMAPA和PEA生產設施形成了互補。

3.重慶基地

巴斯夫在重慶年產40萬噸MDI的項目于2011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該項目投資總額約80億元人民幣(8.6億歐元)。巴斯夫重慶MDI裝置于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進入開車階段,這一設施將生產聚氨酯核心原料。

巴斯夫在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獨資興建的世界級40萬噸MDI裝置項目將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該項目占地50多公頃,包括40萬噸/年硝基苯、30萬噸/年苯胺、40萬噸/年粗MDI和40萬噸/年MDI分離生產裝置。項目投產后創造約300個固定的就業崗位。

思考題

閱讀葛睿齊《拓新之旅:巴斯夫與中國緣起1885》一書,結合網絡資源,論證巴斯夫企業文化如何在不同歷史時期助力巴斯夫不斷拓展中國市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龙泉市| 独山县| 鄂托克前旗| 潍坊市| 新津县| 临安市| 青阳县| 彩票| 日喀则市| 福安市| 辽宁省| 临夏市| 华容县| 南昌县| 静宁县| 遂溪县| 仙游县| 安新县| 丰都县| 大洼县| 新安县| 隆化县| 安远县| 金沙县| 威宁| 钟祥市| 石阡县| 台北市| 庐江县| 微博| 邢台市| 常熟市| 安陆市| 靖西县| 菏泽市| 旺苍县| 个旧市| 三穗县| 南乐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