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寧波草編文化
  • 馮盈之 余贈振
  • 15字
  • 2020-02-21 18:23:40

第三章 寧波草編主要品類發展考察

第一節 寧波草席發展考察——以黃古林為代表

一、古代時期: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寧波生產的草席,又稱席子、席爿、越席、“滑子”、明席、寧席。它是以席草為緯,麻筋(線)或紗(線)為經,用手工或機械編織而成的一種草制品,是寧波著名傳統特產,是一大產業,歷史上曾是寧波鄞州西鄉地區老百姓主要的經濟來源。

寧波草席最初以“越席”聞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禮記》中已經有“大路越席”的記載。《禮記·禮器第十》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以素為貴者……大路(輅)素而越席,犧尊疏布鼎,禪杓。”大路為車名,古代天子所乘之車,有五種,以木路為最儉樸,玉路為最貴。這句話的意思是:禮器中也要以素為尊貴,比如祭天用的大車,樸素無華,只鋪著越席作坐墊,犧尊用粗布覆蓋,杓是用白色木料制成的。

《左傳》中也有“越席”相關記載。《左傳·桓公二年》記載,臧哀伯諫曰:“……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輅)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這里是規勸魯桓公要儉樸。

這說明2700多年前寧波先民就已開始種草織席,并遠銷齊、楚、趙、秦、魯等諸國。周冠明.寧席起源年代試探[J].浙東文化,1999(1).

橫溪錢岙曾出土印有席紋裝飾的漢代陶器(實物現保存于寧波市博物館)。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置明州,州治在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統轄、奉化、慈溪、翁山(今舟山市定海區)四縣。所以寧波席草又稱“明席”,也表明寧波席子在唐代已相當著名。至唐,寧波生產的草席已達到相當規模,成為全國草席的主要生產地與貿易集散地,并已大量出口,遠銷東南亞。唐朝開始,寧波草席出口高麗(今朝鮮半島)、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唐市舶司開展對外貿易。明州府的草席以‘賈舶通之’,運銷海外,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鄞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鄞縣文史資料(第3輯)》,1989年,第156頁。

表 3-1 明華花席工廠全年出品草席情況

宋時,鄞縣西鄉普遍種植席草,手工編織草席、草帽遂興。鄞縣黃古林、櫟社、石碘、高橋一帶編織草席為農家副業,多數人家專于編席、織草帽,黃古林白麻筋草席素負盛名。宋代《寶慶四明志》記載:“宋代淳化元年本府(寧波)與其禮賓省(高句麗國)以文牒相酬酢皆賈舶通之,集貨具于左細色:銀子、甘草、席……”《寶慶四明志·敘產章·草之品節》載:“江東多席草,人業于織,著名四方,曰明席。”《四明談助》對此也有整理:“明州多草席,人業于織,著名四方,曰‘明席’。”元代寧波地區的草席業發達。元代王元恭修,王存孫、徐亮纂的《至正四明續志》卷五《土產》記:“甬東里多種席草,民以織席為業,計其所盈,優于農畝。”大量寧波草席經由慶元港輸往國外。

元代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中稱:“地下所鋪者,明州之草席。”真臘即今柬埔寨。

明代《成化四明郡志》記載:“鄞西多種席草,民以織席為業,著四方,曰明席。”

清代是寧波草席的繁榮昌盛時期。嘉慶三年(1798年),鄞縣織席者10萬人,有席行20余家。據光緒《鄞縣縣志》載:“鄞西黃古林,以產席著名,為開拓席業,清嘉慶三年里人施博久,助劍墩地一所(今黃古林五港橋東首),作草席交易市場(俗稱“席行跟”)。在集市設有席行23家,每年產席千余萬條,金額達500余萬元,每年輸出為縣產第一,暢銷蘇、魯、皖、閩、粵等省及津、滬、漢等大城市,外銷遠至日本、南洋列島及歐、亞、非各國,皆經行商收購轉銷各埠,營業稱廣。”清光緒年間,鄞西黃古林年產席上千萬條,遠銷東亞、東南亞各國和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還形成了草席業有史以來的四大家族,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辦草席專銷商場,或連鎖加盟草席行,影響十分廣泛。

二、近現代時期:曲折發展

近現代時期,寧席在曲折中發展。

1.全面抗戰前,寧波席業興盛繁榮

寧波本地制作的舊式硬席以席草為原料,使用傳統的直立式織造機編織。編織時由兩人盤坐于織機前,共同編織,一天可以編織出2~3領草席。

編織舊式草席主要集中在鄞縣西鄉一帶,南鄉為數也不少。舊式織席從業人員,僅在鄞縣就有10萬人。黃古林一帶更是寧波舊式草席編織戶的主要集中地區。

清末、民國時期,黃古林憑借草席集散地的獨特優勢,僅0.5千米的沿河街上,形成各式商店、商行百余家,其中草席行就有四五十家。每逢農歷初三、初七、初十的傳統集市日,“人聲遙接五更鳴”,晨曦初露,北街草席行就開始收購草席,南街的廟內廟外則變成臨時供應絡麻、苧麻、席扣、竹扁等織席原料和工具的基地,一派繁榮景象。

“1932年,縣內有席行66家,大席行有資本1萬多元,收購后銷往省內外并在上海等地設代銷或批發處。”俞舜民.鄞州草席史話[C]//胡德具,俞舜民,周書軍.鄞西一根草:鄞州藺草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

同時,席行向寧波和上海輻射。當時,寧波城廂有30多家席行,幾乎都是黃古林一帶人開設的。較有名氣的有:念條街上的“水天吉”“水協興”,中馬路的“震安祥”“萬億”,大道頭的“安吉”“安泰”,宮后街的“任恒泰”,等等。后到上海經商的席行有:石路的“德大”“萬茂”,新聞路的“順利”,虹口的“仁泰”,金陵中路的“正大”,等等。有的甚至在天津、漢口開設分號。

《申報》《申報》1872年4月30日創辦于上海,因寧波與上海的地緣關系,《申報》一直關注寧波的局勢。1914年9月4日登載了一則消息:

鄞縣西南鄉民人多織席為業,每年運往外埠者不下百萬元左右。近以歐風吃緊,南北交通阻梗,香港、東粵、牛莊、青島等處紛紛來函止辦,以致市價大跌,每條與平日相去角許,各機戶大受影響云。寧波市檔案館.《申報》寧波史料集(五)[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2016.

此消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寧波席業在全國各地包括香港的貿易盛況。

根據民國《鄞縣通志》的記載,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黃古林席市年交易量千余萬條,銷售金額500余萬元,有專業銷售商23家。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銷售人員奔波在全國各地,經營著黃古林的草席。草席成為西鄉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過去,黃古林及周邊村民建房、買田、娶媳婦、嫁女兒等一切大小花銷靠的全是編草席的收入。

寧波生產紗經席,也始于這一個時期。

1915年,新式草席編織工廠開始出現。“編織技術得到改進。新式改良花席又稱花席,其編織主要集中在鄞縣和余姚城區。鄞縣編織新式改良席的從業人員有210人,余姚有150人。新式改良花席的原料主要是席草和龍須草,軟席的原料為三角草,主要品種有床席、枕席、臺席、椅子坐墊、花藤椅席等。”王慕民,沈松平,王萬盈.寧波通史5(民國卷)[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9:299.

“寧波地區最早出現的新式草席編織企業就是1919年在余姚創建的華明花席廠。華明花席廠初始資本為1萬元,后又增加到5萬元,裝備有改良木制平機160架,以席草、龍須草為原料編織各種粗細花席。其產量之多、銷售量之大,絲毫不亞于浙江永嘉中一花席廠。1921年,寧波華豐席廠建立,使得寧波草席編織地位更為突出。1922年,因對日輸出大增,該年寧波出口草席達600余萬條。到1925年、1927年,寧波又相繼設立了明心、翔熊、寶星、大生、仁安等草席廠,該時期成為寧波草席編織業的鼎盛時期。”王慕民,沈松平,王萬盈.寧波通史5(民國卷)[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9:299.

對此《申報》(1919年8月10日)也有報道:

工商志士史翔熊發明草織品多種,如提夾、衣箱、涼鞋、窗簾、軸對、軟席及日用物件等,而以軟席花樣最多,有五彩席、紋席、地席、枕席、改良席等,又取國貨材料制成男女各式陽傘,綢布具備,輕巧雅觀,價廉物美,攜帶便利,不讓舶來品。1915年9月,經農商部特獎專利,旋在寧波設廠制造,風行全國。唯以資本短絀,規模狹小,所有出品不敷社會需要。今得駐滬甬商樂振葆、方椒伯、姜炳生、張云江、孫宏達、樓恂如、李學暢、陳鏡如、張延鐘、施才皋、傅德裕、何模軒、王云甫、陳如馨諸君發起,改為寧波翔熊公記股份有限公司,額定資本20萬元,分為2000股,每股100元,業由發起人認足10萬元……聞候股本集足后須新建廠房,添招男、女工人四五千名,其裨益貧民生計洵非淺鮮也。寧波市檔案館.《申報》寧波史料集(五)[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2210.

關于明華花席工廠,《浙江經濟調查》(第9冊)(民國建設委員會調查浙江經濟所,1931)中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明華花席工廠,本廠成立于民國九年,創業最早,系由張君翊宸出資18500元籌設。廠址在本邑候青門外。內部分營業、制造、倉庫三部。各有主任1人,均隸經理、廠長之下。全廠共計職員23人,工人凡200人,內女工計190人,監工2人。

本廠有織席機200架,研池1座,原料取給于席草、龍須草。計席草年須100擔,龍須草200擔,外耗三股線100包,鑲邊布400匹,總計共需洋1.7萬元。又蒸草年耗煤15噸,柴150擔,計需洋500元。席上印花各色顏料及藥品,年需洋1000元。而工人工資所耗最巨,年計約3萬元,營業部分,職員薪金年約5000元,伙食雜支1000元。以上原料、工資及薪金支出,年達5.4萬元云。

本廠出品計分床席、枕席、臺席三種。復有粗細、大小之不同,故其批發價格,亦因之而各異。全年出品總值,計5.6萬余元,其出品種類、數量如表3-1所示。

另有新成織機花席廠。該廠成立于1927年,廠址設于城內。資本總額為3000元。據《浙江經濟調查》(第9冊)(民國建設委員會調查浙江經濟所,1931)記載:

(該廠)有織席機20架,全年需席草70擔,龍須草20擔,外耗三股線70包,鑲邊布30匹,合計原料總值洋1700余元;顏料藥品200元,工資2000余元,設職員1人,年支240元,其余燃料雜耗600余元。全年出口粗細花席1.4萬余條,每條批價0.12~1元,出品總值5300元,與上列開支相抵,尚可凈盈400余元。

至1932年,寧波有機織席廠6家,從業360人,資金1.6萬元,產床席、枕席、墊席、軟席等,出口172.8萬條。(見表3-2)寧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寧波市志(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5:1105.

表3-21932年織席業廠家

2.全面抗戰后,寧波席業艱難生存

受戰爭影響,國內商品出口、內銷受阻,草席滯銷,寧波席市衰退。

1937年,寧波城區席行減至27家。1941年4月20日,寧波淪陷,席業受損慘重,席行所剩無幾。

據寧波市檔案館資料記載:“民國三十年(1941年)初寧波(鄞縣縣府駐地)草席同業工會(城鄉)有席行51家。”

又據上海市檔案館資料記載,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上海特別市席業同人互助社成立,有席行82家,從業人員447人,其中寧波(鄞縣)籍人開辦的有40余家,占54%,從業人員219人,占49%,規模最大的是黃古林德裕席行、特等會員俞祥綏與他人合股經營的德大席行。表3-3為寧波(鄞縣)籍人在上海開辦草席行名稱記錄。

表3-3 寧波(鄞縣)籍人在上海開辦草席行名稱記錄

資料來源:黃古林草編博物館。

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席業經營雖有所回升,但因連年戰火,寧波草席業仍然一蹶不振。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鄞縣草席商業同業公會成立。鄞縣草席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名冊如表3-4所示。

表3-4 鄞縣草席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名冊(1946年1月填報)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資料來源:寧波市檔案館,檔案號:舊4-1-216。

三、新中國成立至今:“國禮”輝煌與發展轉型

1. 20世紀50年代:“國禮”輝煌

新中國成立后,草席作為家庭主要副業,生產和流通有較大發展。

1950年4月28日,《甬江日報》稱:“本市土產公司收購草席,積極打開土特產銷路。”根據1965年編制的《寧波市草席(帽)行業企業目次順序表》(見表3-5),新中國成立初期,公私合營前,寧波城內有席(帽)莊45家(其中帽莊10家)。

表3-5 寧波市草席(帽)行業企業目次順序表(1965年7月編訂)

續表

續表

續表

資料來源:《寧波市工商企業調查表——草席、帽商業》,寧波市檔案局,檔案號:0380。

1951年起,席業開始回升,鄞縣城廂成立寧波市草席業小組,有會員40家,農村供銷社開始收購草席,與黃古林草席行商共同收購黃古林一帶席農草席,席業開始復蘇,是年,手工傳統麻經草席(下同)收購量為46.7萬條,1952年收購量為257.5萬條。1953年,黃古林有行商29家,成立了草席商會,收購量為283.4萬條。

1953年7月至1955年4月,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草席行商暫留2家,8家轉入其他行業,其余均并入(古林)排席社,成立鄞縣古林草席收購站。1954年曾實行了公私聯購:統一規格、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當地供銷社負責草席收購和草席市場管理任務,由鄞縣土特產公司統一銷售。1954年4月21日,黃古林草席行尚有32家組團與上海草席收購商簽訂合同,是年收購量402.1萬條。俞舜民.鄞州草席史話[C]//胡德具,俞舜民,周書軍.鄞西一根草:鄞州藺草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

1954年4月下旬,國務院有關部門指示,要寧波籌辦40條黃古林生產的白麻筋草席。“1954年,周總理率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就是從工藝美術服務部選帶了40件著名的寧波草席。”丁維峻.北京的老字號[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10.周恩來總理將寧波古林生產的白麻筋草席作為國禮,贈送給參加日內瓦聯合國大會的各國首腦,草席深受各國首腦喜愛,寧席遂名揚海外。

這些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首腦的名牌草席,就是由古林“織席狀元”孫根記特制的。

孫根記,原名成根,字仁端,號根記,以號行。1900年11月27日出生于鄞縣古林鎮施家村陶家,被譽為席鄉近代“織席狀元”。

孫根記以質取勝的席子,技壓群芳,一枝獨秀,不僅暢銷國內,還遠涉重洋,名揚世界。約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土特產客商指名訂購孫根記的席子。孫根記的席子與他織席的技藝,早已定格在中國草席織造的歷史中,孫根記也成為我國民間織席名家。

1955年,為進一步改造私營席商,政府決定將各私席行收購的草席全部調給供銷社統一銷售,只給予16%的購銷差價,收購量272.1萬條。1957年,草席被列入二類農副產品,由當地供銷社統一收購,完成投售任務后方能自銷,再由縣土產公司(古林草席收購站為其派出的機構)統一分配、銷售、調運,不得僭越,當年收購量253萬條。是年,4000條寧波草席運往亞非各國,3萬余條運往蒙古人民共和國。俞舜民.鄞州草席史話[C]//胡德具,俞舜民,周書軍.鄞西一根草:鄞州藺草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

2. 20世紀60年代:政策調控,曲折發展

1962年,為貫徹中央文件,各地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農戶由生產隊供給席草,分散織席,按值記工。供銷社到村(隊)收購草席,與隊結算,每元產值發還油麻錢0.3元給社員,供再生產時買麻、油(織席時潤滑用)用。其時,對投售席草、草席實行化肥獎勵政策,每50千克席草獎售化肥8千克、布票0.8米,為防止黑市收購,投售草席時再獎售香煙。席草一律由供銷社收購,國家戶糧的居民或隊供應戶所需席草,由供銷社供應,禁止席草、草席自由買賣。“是年鄞縣草席收購計劃提前完成計157萬條,比上年增44.9%”(《寧波大眾》,1962年11月28日);全年草席收購量上升到196.4萬條。1966年,收購量猛增到359.3萬條。

1966年,席草和草席獎勵取消,政府出臺“禁止社員及居民個人的草席私自買賣”的相關政策。1963—1976年,社員(農民)居民戶個人的草席不準上市,由各供銷社到隊(村)統一收購、結算,年均收購量為280萬條。作為社隊副業,由生產隊統一發放席草,供銷社統一收購。

有著上千年輝煌歷史的黃古林傳統草席業一落千丈。

3. 20世紀80年代:轉型調節

“1973年,旅日華僑邱裕仁將過了1000年,經過日本人民再培植的36棵藺草帶回鄞縣‘認祖歸宗’,并由當時的農技員俞舜民試種成功。”陳素君.鄞州傳統手工藝[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34.

引入的種苗分別在鄞縣古林鎮俞家村、石碶鎮橫漲村和寧波市甬江公社西城橋村三地試種,唯古林鎮俞家村獲得成功。此后逐年引種。

1978年起,鄞縣又引入適宜機織的日本藺草品種,“1978年11月,日商齋藤株式會社、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大阪支店、光商株式會社三家聯合來鄞縣發展藺業,由鄞縣外貿公司牽頭再次從日本引入廣島六號藺草草秧832棵,試種于鄞縣集士港鎮賣面橋村,面積0.23畝。1979年3月,日商齋藤株式會社等向鄞縣免費贈送岡山3號藺草品種草秧13萬棵,分別植于鄞西古林鎮張家潭村、高橋鎮蘆港村和集士港鎮賣面橋村,面積499畝”俞舜民.鄞州藺草史話[EB/OL].[2016-02-01].http://yzsz.nbyz.gov.cn/.

1979年,鄞縣引進2臺電動編織機,始織藺草制品。1981年,引進8臺,此后大批進口生產榻榻米疊表編織機、提花席編織機等電動棉、麻紗席織機,紗經席生產蒸蒸日上,大批量出口日本,為縣域經濟一大支柱產業,開創了鄞縣席業新紀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藺草制品外貿出口基地,這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其生產數量、外銷數量,已大大超過傳統的手工草席。其時,櫟社鄉謝家堍村成功試制機動席筋機、麻筋織席機,并在席區推廣,欲取代手工紡(麻)筋、織席。1984年,榻榻米疊表編織機增至45臺,草編企業有4家,外銷紗經席達10萬條。1985年,出口榻榻米疊表11.6萬條,紗經席7.168萬條。至1988年,鄉村藺草制品廠達30家,有榻榻米疊表編織機326臺、提花織機26臺,是年產值2666.9萬元,比1984年增60.88倍。

4. 20世紀90年代:品牌制勝

寧波的藺草90%以上集中在鄞州區,是全國最大的藺草生產和出口基地,1995年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藺草之鄉”,產品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1995年12月,“黃古林”“野草”兩個商標注冊成功。1997年年初,以這兩個獲準注冊的商標為依托,俞斌辦起一家小規模的編織廠,開始生產草席。為了表現這首批正式擁有“黃古林”商標的草席的工藝特色和產品檔次,俞斌再次投入一定的資金,為每一條草席設計了精致的包裝,并在席面上繡花。同年4月,俞斌只身一人將草席樣品送入上海一百(集團)等一些大商場時,這些商場的負責人大為驚嘆,很快就和俞斌簽訂了銷售協議。1998年,俞斌的“黃古林”牌草席又成功進入家樂福等國際大賣場。這一年,“黃古林”草席銷售量首次突破10萬條,成功占據了國內草席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5. 21世紀以來:調節治理定標準

2001年,黃古林草席榮獲同行第一個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

2002年,黃古林草席榮獲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

寧波藺草編制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匾牌

2003年,鄞州藺草種植面積曾高達13萬畝。在經歷了種植面積失控、質量參差不齊、打價格戰等曲折之后,鄞州藺草業進入調整、轉型階段,開始控制藺草種植面積,提高工藝水平。

2004年,“實施了藺草行業的專項整治,投入藺草產業專項治理資金187萬元,32家藺草企業達到整治要求”中共寧波市鄞州區委黨史辦公室.鄞州年鑒2004[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278.

2005年,鄞州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 “中國草編基地”。

21世紀以來,寧波草席業主要采取了五個方面的策略來進行調節治理。

第一,個人種植逐漸退出藺草行業。

藺草是寧波市傳統農產品,幾十年來都是農民種植藺草、企業收購加工的生產模式。全市有200多家藺草加工企業,種植農戶每年有2萬~3萬戶。由于加工企業與農戶對接困難,藺草價格波動較大。1998年藺業協會成立后,逐漸實行企業訂單方式收購藺草,協會每年出臺中心指導價。經歷多年的市場教訓,于2006年停止出臺藺草收購指導價。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自己種植藺草,多將土地租給企業成為企業的基地。“2006年,藺草企業種植基地面積已達到全市藺草種植面積的95%,農民個人種草賣草已基本退出藺草市場。寧波藺草行業完成了從‘農民草’到‘訂單草’再到‘基地草’的發展過程。”寧波年鑒編纂委員會.寧波年鑒2007[M].北京:中華書局,2007:224.同時,藺草企業嘗試向外擴展,在省外建立種植基地。“鄞州區藺草骨干企業寧波天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投資1.2億元,在雙流建立藺草種植與加工基地。……此前,鄞州區已有4家藺草企業在四川眉山市建立了7000畝藺草種植基地。”海上寧波人[J].鄞州專輯(增刊),2007(1):7.

2008年,制定草編制品全國行業標準。這個標準是由鄞州區寧波開誠工藝品有限公司、華備編織品有限公司、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寧波天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藺草骨干企業參與制定的。2008年8月,《草編制品全國輕工行業標準》已開始在全國實施。

2011年,鄞州區被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授予“中國涼席品牌之都”稱號。

“中國涼席品牌之都”匾牌

第二,老字號煥發蓬勃朝氣。

自2001年“黃古林”草席榮獲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以后,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并成為目前寧波藺草制品自有品牌中,唯一進入美國市場的商家。從2008年起,藺草席與枕席已經連續3年在全美7家超市上柜。

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致力于草席和皮墊產品的傳承與創新,注重研發設計與傳統工藝結合,其產品已從單純的草席發展到藺制品、竹木制品、藤制品、寢具等100多個品種,產業鏈從傳統的一張席發展到了床上用品系列。

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和寧波等地的70多個大型商場和超市建立了加盟直銷點。2011年,全國銷量突破150萬條,年產值超過1億元,占據國內90%的涼席市場。“一草”榮千年 精彩“黃古林”[N].鄞州日報,2012-01-05.

黃古林工藝品有限公司還注重產品的創新性、宜人性、環保性等因素,在競爭中占據突出位置。同時,將草席工業設計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亞草席上做足了新文章。

到2011年,鄞州區有銷售上億元的藺草加工企業2家,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4家,市級14家。有國家馳名商標4個,省級名牌產品7個,市級名牌產品10個,擁有發明專利6項。

第三,優勝劣汰,重新洗牌。

“2015年是藺草行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年。首先,從外部宏觀環境來講,影響行業發展的新政策、新法規陸續出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嚴格的節能減排對藺草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外,還有來自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一大批藺草企業被迫關停并轉。就拿鄞州區來說,去年還有90多家藺草制品出口企業,目前僅存26家。放眼全市,現在也僅剩44家。”單玉紫楓,余曉辰,朱也天.寧波藺草業“抱團過冬”[N].寧波日報,2015-08-31.

第四,自適調節,“控種”求生。

2016年,寧波市藺業經濟聯合會召開了全體藺草企業負責人(會員)會議。寧波市9成以上的藺草企業簽署了“斷臂求生”的“軍令狀”——《寧波市藺草業經濟聯合會行規行約條例》。該條例規定,所有協會企業,自2016年6月1日起至2017年6月1日止,一律不允許收生產榻榻米用草,而僅能收用于國內市場的清水草、太陽草、本草等草料。

第五,打通國內市場,發掘新商機。

相較于出口市場的連年萎縮,國內市場卻以每年超過20%的增幅強勁增長。寧波市藺草制品2/3用于外銷,剩余銷往國內,所以加大對國內市場的開拓,是必由之路。“從全國市場來看,寧波企業新產品研發能力強、應變速度快,始終走在夏令制品前沿,并且產品集中在中高端,是市場的風向標。”單玉紫楓,余曉辰,朱也天.寧波藺草業“抱團過冬”[N].寧波日報,2015-08-31.

寧波市藺業經濟聯合會余自生秘書長在2016年4月8日的訪談中指出:“經過自我調控,目前,全市藺草企業110來家,外銷60余家,內銷50余家。外銷貨值2億美元,內銷8億元人民幣。產業規模達20億元人民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辽阳县| 富顺县| 江山市| 西昌市| 叶城县| 衡水市| 苏尼特右旗| 定结县| 扶风县| 奉节县| 洪泽县| 吉木萨尔县| 宁强县| 金沙县| 沈丘县| 广德县| 全州县| 蚌埠市| 加查县| 乐陵市| 鲜城| 蒲江县| 克拉玛依市| 通城县| 桃园市| 阿荣旗| 安义县| 弥渡县| 永宁县| 雷州市| 芦溪县| 来安县| 尼玛县| 大兴区| 河曲县| 望城县| 广安市| 汉沽区| 玉溪市|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