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科技風險的本質、分類和特征

科技風險是伴隨科技價值實現的過程而產生的,是指科學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所可能引發的危害或損害。這些科技風險有的是可以預測的風險,有的是不可以預測的風險,有的可能在風險爆發的時候我們才會發覺,有的甚至可能在我們受到傷害之后也未能發覺。所以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在增強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1.科技風險的本質

科技風險與人類價值活動、價值關系和價值追求具有密切關系,是人類在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可能的負面效應。就科技風險來說,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三個不完全是”和“三個而是”:當代科技風險的問題性質,不完全是人類的認識問題,而是價值問題;當代科技風險的產生,不完全是階級原因,而是科技發展本身的不確定性、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等綜合性原因;當代科技風險的預防和化解途徑,不完全是依靠科技進步本身,而是有賴于堅持科技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包括建立和完善科技風險的倫理評估與預警機制等。

第一,當代科技風險的問題性質,不完全是人類的認識問題,而是價值問題。

當代人類對科技的過度依賴和科技創新本身含有的風險,加上科技監管制度無力或有漏洞,科技被人類濫用、誤用和惡用,造成了巨大風險。科技風險是指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不確定性及其不恰當的運用產生的預期效果和實際結果的偏差。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技風險會日益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科技風險比其他風險更為復雜。科技的高度發展既是風險社會的特征,也是風險社會的成因。一方面,現代工業經濟的騰飛,正是以科技飛速發展為支撐動力的。科技成為人們控制自然、獲取豐厚物質回報的依賴手段。從日常社會生活到國家政治實踐無不以科技理性為前提和依據。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高度相關性,個體的、局部的、區域的活動不再與他人無關,而是存在著高度密切的聯系,并以“蝴蝶效應”展開。高度關聯性同樣以科技的發展為物質基礎。可以說,離開了科技這一視角,我們根本無法認清當代社會。然而,科技在為人類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創造了有利和必要的條件的同時,也加劇了人類對自然界的消極影響,加大了人類危害自身生存的可能性。科技的高度發展既造就了豐厚物質生活、人類日益自由的社會,又造就了高度風險的社會。啟蒙時期以來人類的一個重要信念就是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個世界將變得越來越穩定和更加有秩序。而在當代風險社會,情況似乎是不受我們的控制了,這個世界成了一個“失控的世界”。

第二,當代科技風險的產生,不完全是階級原因,而是科技發展本身的不確定性、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等綜合性原因。只有對科技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多方面、多因素的深入分析,才可能使我們對科技風險有更深刻的認識。

科技本身的不確定性是科技風險的內在根源。這屬于科技的內部風險。科技本身的不確定性,首先來自科技的兩面性。對于與人們的期望相反的科技活動的破壞性,人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發生,在哪個環節發生,如何發生,會產生什么影響,但是人們都知道它的強大影響肯定是潛存于社會的。科技知識的不確定性,使我們知道在一定時期內科技及其運用可能只是表現出好的一面,而在另一些條件的作用下,科技表現出相對的壞的另一面。其次,科技本身的不確定性來自科技開發活動中存在的風險。科技開發活動是在人類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科學手段和科學方法去探索未知世界,開發新產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有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以外,還存在人們價值的不確定性。科學家不可能對其成果的應用所造成的負面效應有充分的預見性。再次,科技本身的不確定性來自科技成果在使用中的風險。科學精神的淪喪致使技術災難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人的價值觀、倫理道德的扭曲。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沒有把人的價值,特別是人的生命、健康的價值置于應有的高度,沒有樹立正確的科技倫理道德的價值觀念,就容易把人的這些價值等同于其他價值放到同一天平上去稱量,就存在著以犧牲個體或少數人的健康利益來換取科學目的、經濟利益、軍事用途的思想傾向和行為傾向。

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是科技風險的外部根源。這屬于科技的外部風險,主要是指由于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和文化的等各種社會因素單獨或合力地作用和影響科技的產生和發展所導致的科技風險。科技活動過程的社會化、科學家對科技活動功利性的追求以及社會的科技化等產生和放大了社會風險。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首先根源于制度。制度缺失是現代科技風險問題日趨嚴重化的重要因素。一是政府管理調控制度的不完善;二是現代技術風險責任制度的缺失;三是法律制度的缺失;等等。其次,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來自國家政治力量的干預。當今世界,科技發展越來越受到國家權力的支配與制約。而且,對科學資源的控制能力已經明顯地成為一個國家經濟和政治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都把科技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加大了財力投入和政治控制,研究組織趨向于越來越集中,變得完全置于國家的直接或間接的控制之下。科技發展的走向、目標和價值深受政治的影響和干預。在進行決策時,基于國家或部門利益的考慮,可能會有意或無意淡化科技決策的風險后果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再次,科技與其他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不確定性,來自增長至上的經濟利益驅動。科技的研究、應用與資本相結合,在由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兩個標準主導的社會發展模式中,新興科學發明和技術在資本推動下,快速進入生產系統成為社會經濟增長之源。在這種“只見物不見人”的發展觀支配下,科學迅速轉化為技術,技術和工業各自在工具主義者控制和剝削的邏輯下相互勾結在一起開始了“不成熟的社會生產”。而且,這種“不成熟的社會生產”風險,借助資本和科技力量的全球化,在全球得以蔓延。人們僅僅關注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性,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其風險的面向。因而越來越多的科技風險問題被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出來。

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也是科技風險的重要成因。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首先來源于人們(主要是利益集團)在技術開發和應用時的利益分裂和利益紛爭,以及人們圍繞利益紛爭而進行的道德選擇的不確定性。只要在社會生活中還存在利益的分離與對立,就必然會出現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犧牲他人利益,加重他人風險的情形。其次,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也來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功利主義。現代社會的科技活動是一種職業化的社會活動,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創造出更多能增加社會財富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知識,以便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利益、名譽、地位與權力。他們對其研究成果在科學之外潛在應用性的關注,是風險產生和增長的基礎條件之一。一旦科技工作者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或其科技才能無法通過正常途徑得以發揮,科技成果的轉化就會走向歧途,勢必給社會帶來危害。此外,相當數量的科技工作者都受雇于人,并不完全占有其研究成果,科技成果一旦被邪惡組織所利用,其結果就會造成科技犯罪。再次,人類道德取向的不確定性還來源于傳統發展觀中只偏重科技的物質性、經濟性的當前功利取向。追求效率最大化而忽視人的價值的“短期行為”,使得科技難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在科技監管制度無力或有漏洞的情況下,科技被濫用在非正常研究項目上,造成了社會倫理失范和生態危機等一系列全球問題,給人類社會穩定、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嚴重風險。

第三,當代科技風險的預防和化解途徑,不完全是依靠科技進步本身,而是有賴于堅持科技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包括建立和完善科技風險的倫理評估與預警機制等。

科技既是現代風險的重要來源,也是人類認識、控制和解決風險的工具。原來在工業時代,人們普遍確信科技進步本身可以消除人類面臨的風險,但時至今日這種信任觀念已經開始動搖了。目前中國民眾的科技風險意識普遍淡薄,科技風險觀念滯后,科技風險知識缺乏,避險措施簡單。一旦科技風險不能有效防范,就會演變成一場科技災難,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當務之急是要通過宣傳教育普及等各種措施來增強人們的科技風險意識。國內對科技風險的倫理評估現狀,已明顯難以滿足當代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預防和化解科技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要加強科技風險的倫理評估。評估必須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公益優先原則、持續發展原則、社會穩定原則等。以人為本原則是指科技活動應把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尊重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和謀求幸福的權利。嚴重危及或損害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科技活動都應當被停止。既要考慮到技術設計者、操作者的利益,也要考慮到技術應用對廣大消費者以至子孫后代的影響。公益優先原則是指堅持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公眾幸福和改善民生,應顧全大局,著眼長遠,正確協調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優先維護和實現公眾利益。持續發展原則是指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證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不僅要關心人類,還要關心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和其他生命體;不僅要關心當代人的幸福,還要關心子孫后代的幸福;嚴重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文明的科技活動都應當被停止。社會穩定原則是指與群眾利益和社會公共秩序密切相關的重大科技活動應嚴格接受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努力研究提出風險防范化解措施;對社會穩定高風險等級的科技項目和活動應當被暫緩或中止。

此外,還要建立科技風險的預警機制。能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科技風險預警機制是保障人類科技實踐活動正常運行的基本防線。所謂預警,是指先通過假設問題存在的方式告知人們有什么樣的危險將要出現以及應該如何處理和應對。科技風險預警機制是由信息采集系統、信息加工系統、預警指標系統、危機警報系統和危機預案系統等五個系統構成,其中哪個部分的操作都不能出現失誤。科學高效的科技風險預警機制,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平臺,通過信息收集和處理、數據模擬等技術對科技風險情境進行實時、動態監測,運用專家分析系統及時對科技風險進行初步評估,進而做出科學性、前瞻性的分析判斷。在設定不同科技風險預警指數的基礎上,合理劃分科技風險的預警區間,判斷科技風險處于正常狀態、警戒狀態還是危險狀態,據此,及時準確地向社會發出相應預警信號,使人們對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時有效地應對科技風險。具體預警方法有專家判斷法、評級方法、概率統計方法、基于事故的風險預警方法等。預警的四個步驟是尋找警源、分析警兆、評價警度和預控警情。預警發展階段分為事前預警、事中預警與事后預警。

2.科技風險的分類

現代科技風險如果細分,可以分出很多種風險。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科技風險分成不同的類型:①技術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軍事風險、文化風險、道德風險;②常規技術的風險和尖端技術的風險;③內生性風險、嵌入性風險和外延性風險;④局部風險和總體風險;⑤科技立項風險、科技投入風險、成果轉化風險、成果應用風險;⑥已經公認的風險、未被認可的風險、尚不知曉的風險。除此之外,我們認為,如果按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三重關系的視角,還可以將科技風險分為:科技造成的自然生態風險(具有反自然的性質:有效資源的耗損以及廢棄物、污染和混亂的增加);科技造成的人本風險(具有反人化的性質:科技成為人類外在的進化形式,也可能造成人類內在心靈的退化,故要實現從生存方式到生產方式再到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科技造成的社會關系風險(具有反社會化的性質:剖析科技是如何發生異化的,即異化為權力科學技術和資本科學技術,成為壓迫、剝削、戰爭等風險的重要根源)。方華基.創新時代的科技風險治理[D].杭州:浙江大學,2012.

此外,科技風險還可以依據風險定義進行等級區分,通常分為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低風險是指可辨識且可監控其對項目目標影響的風險;中等風險是指可辨識的,對系統的技術性能、費用或進度將產生較大影響的風險,這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相當高,需要對其進行嚴密監控;高風險是指發生的可能性很高,不可接受的事件,其后果對人類有極大影響的風險。當然,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之間是可以變換的,所以,沒有絕對的低、中、高風險,只有科技風險對人類的負面影響的領域之分。

3.現代科技風險的特征

現代科技風險與傳統風險相比,有著許多不同的特點。

第一,現代科技風險有更大的不可預測性。現代技術的發明提高了人類的生存技能,消除了人類社會的不確定性,但同時現代技術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孕育了更大的風險。雖然現代技術進步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范圍,提高了人對自然環境作用的深度,提高了人與環境作用機制的復雜性,但人類的每一次向自然未知領域的推進,在增加確定性的同時,反過來又擴大了未知領域的范圍。“雖然新的信息(尤其是科學提供的信息)有時消除了原有的不確定性,但是它們也以表面上看更快的速度創造出新的不確定性。有關不確定性的知識以及相伴而來的關于風險的知識,乃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知識范疇。”斯萬·歐維·漢森,劉北成.知識社會中的不確定性[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3(1):37-43.進一步看,現代科技風險的復雜性增加了對風險進行把握和有效防范的難度,這種不確定性是當前人類理性和智慧難以控制和把握的。科技的進步大大拓展了人類認知領域,人類不斷地向新的、未知的領域邁進。而新的尖端科技總處于科技知識體系的最高峰,人類并未對其深遠而復雜的影響持有完全通透的把握和預見,因此,任何專家或專家系統不可能為這種不確定性提出準確無誤的預測和解決方案。例如,美國一家醫療公司在2015年11月表示,到2017年,通過修改基因的方法,可以幫助治療人類的眼部疾病。如果該預想實現,意味著兩年內將出現人類歷史上首位轉基因人。該公司名叫埃迪塔醫藥,致力于通過修改基因幫助病人治療先天性黑蒙。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卡特琳·博斯利于2015年11月中旬在美國麻省劍橋市參加會議時表示,有信心通過名叫“Crispr”的最新轉基因技術,幫助患者治療先天性黑蒙。博斯利說:“感覺有點快,但我們是在以科學允許的速度前進。”如果博斯利的設想實現,這將是轉基因科技首次在人類身上使用。“Crispr”是一種自然的細菌自我防衛體系。細菌在自身的基因中攜帶了病毒的遺傳密碼,并且以此識別從外部靠近的病毒,從而生成催化劑,驅逐病毒的遺傳密碼。埃迪塔醫藥打算以此為基礎,向病人眼中注射一定劑量的病毒,讓病毒摧毀CEP290基因當中大約1000個有缺陷的遺傳密碼。這項技術給病人帶來福音,“令人興奮”。不過,“Crispr”技術頗受爭議,因為它將永久性地改變人類的基因,并且會世代相傳下去,將來可能會出現意料不到的后果。有基因專家表示,在兩年內就實現如此大的突破,有點操之過急。而且目前禁止修改人類基因,所以該公司將需要衛生部門的特別許可才能如愿。信蓮.兩年內可能出現首位轉基因人[N].中國青年報,2015-11-14.

第二,現代科技風險帶來的危害更大。科技的發展意味著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增強,同時也意味著人類自身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增加。在這個高風險技術的世界里,這些危險的技術系統大部分具有“釀災潛能”,不但造成財產損失和家園毀損,而且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這些技術系統能一舉奪去千百人的性命,縮短成千上萬人的壽命,或使幾百萬人變成殘廢。這樣的系統正在逐年增多。并且,現代技術風險具有典型的“飛去來器效應”,即“那些生產風險或從中得益的人遲早會受到風險的報應。風險在它的擴散中展示了一種社會性的‘飛去來器效應’,即使是富裕和有權勢的人也不會逃脫它們”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M].何博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39.。由于現代技術風險的這種極端危害性、不可預測性與不可控制性,大部分風險已不能納入傳統保險的范圍。科技風險一旦形成,其對人類社會的危害程度往往是難以估量的。

第三,現代科技風險的危害還表現在其作用過程更加隱蔽,難以察覺。科技風險具有“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見”的特征。由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潛伏”社會風險,已經超越了人類所能感知的范圍。科技風險的危害不但難以預測,同時還會有極大的隱蔽性,使人難以察覺。這種人類無法察覺的風險才是人類社會的最大風險。人類現有的意識和反應能力還不能達到對科技風險和危機先知先覺的地步,只能對周圍環境中的突然來臨的沖擊和劇烈迅速的變化做出反應,但往往為時已晚。例如,虛擬現實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令人振奮,但其中潛在的風險也讓人擔憂,某些廠商過分夸大了虛擬現實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優勢,忽視了虛擬現實所造成的顛覆性破壞。“斯坦福監獄實驗”“米爾格倫實驗”等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實,人類大腦具有可塑性,容易被環境無意識地改造。虛擬現實可能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會延續到現實世界中。如果一個人在虛擬環境下被賦予比自身更為年長的身份,回歸現實后,他可能更傾向于購買養老產品或預留養老金。虛擬現實不僅會改變人類對人性的一般理解,甚至會影響到人類對身份統一、意識經驗、自私、真偽、實在等具體概念的理解。神經虛擬現實技術可影響、改變甚至創建“真實記憶”。虛擬現實的特征以及對實驗內容的全部把控,使得一種新型的精神、行為操縱成為可能。從倫理層面來考慮,這將會對人類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就目前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水平而言,其營造的感官體驗更多的是個體式的,可能導致人們在沉浸其中時,由于主體間缺乏交流而產生“自閉”心態,進而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甚至產生反感和抵觸情緒。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在這樣的虛擬空間中,基于傳統人際互動建立起來的忠誠、信任、正義等價值都可能被顛覆并解構。基于傳統認知模式的觀念及真理標準受到龐雜無序的信息洪流的沖擊,可能使人類喪失思考空間和思考能力。在能夠適應虛擬現實環境的新的價值規范和認知方式建立起來之前,既有的精神倫理、道德倫理面臨著顛覆性風險。吳楠,張清俐.警惕虛擬現實技術的倫理風險[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7-29.

第四,現代科技風險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擴散和相互聯系的。一方面,科技的發展與影響不再局限于某地,而是影響到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形成“全球風險”。正因為現代技術發展的全球化以及科學家與技術專家的全球分布,現代技術風險也逐漸向全球擴散了。另一方面,科技發展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當代世界,而且可能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子孫后代。的確,現代科技風險的影響多是跨區域、全球性的,對多數人甚至整個人類構成威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靖江市| 肇源县| 扎鲁特旗| 迁安市| 高邮市| 永泰县| 平阴县| 徐州市| 永济市| 东港市| 五寨县| 北海市| 赤壁市| 龙门县| 阿拉善左旗| 阿尔山市| 潮州市| 循化| 嘉义市| 焉耆| 大丰市| 锦屏县| 三穗县| 甘孜县| 黑水县| 桑植县| 名山县| 禄劝| 会宁县| 左权县| 健康| 河曲县| 石河子市| 盘山县| 陈巴尔虎旗| 白朗县| 黔东| 德昌县| 东至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