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犯罪偵查學發展簡史

馬克思主義認為:警察、偵查、刑罰、監獄都是犯罪的伴隨物;犯罪與犯罪偵查是伴隨著私有制、階級、國家的出現而衍生的。鄒明理.偵查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3.迄今為止,雖然無法確證最早的偵查職能始于何時何地,但筆者仍有理由相信,自從產生犯罪和法庭審判活動以來,它就以非常原始的形式存在,并且隨后不斷規范化、法制化。犯罪偵查學的演變歷程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

一、古代犯罪偵查學的萌芽時期(約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13世紀)

早在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法典》即明確規定:懷疑不能成為定罪的依據,法庭本身必須搜集證據,要仔細調查出事地點及其周圍環境。蔡晉.刑事偵查與司法鑒定.北京:知識出版社,1983:1.據《禮記·王制》記載,“郵罰麗于事”, “有旨無簡不聽”;這說明中國商朝時期聽訟斷獄時,要考慮犯罪動機和惡性大小。西周年代,古人采用的“五聽”(即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審案方式,便是心理學在偵查審訊中的初步應用。最早的測謊技術源自中國。古代中國人訊問犯人時,令犯人口嚼米粒;待訊問完畢,要求犯人吐出米粒,看是否干燥。倘若此刻米粒是干的,表明其說謊;因為說謊的緊張感會導致唾腺分泌停止。貝尼特等.犯罪偵查.但彥錚,翁里,徐公社等,譯.北京:群眾出版社,2000:252.

中國奴隸社會夏代的“秘士”“廷尉”,商朝和西周的“司寇”“蒙士”,春秋戰國時期的“司稽”“禁暴士”等都是執掌偵查職權的官吏。“告奸”等秘密偵查措施也起源于春秋戰國時代;當時規定:“告奸者與斬敵者同賞,匿奸者與降敵者同罰”。《封診式》是中國第一部犯罪偵查法規性著作,它不僅反映了秦朝司法和治安機構的設置,而且記載了犯罪現場勘查的程序與文書要求,訊問策略以及法醫檢驗、物證鑒定技術和方法。宋代的三本著名偵查書籍《疑獄集》《折獄龜鑒》《棠陰比事》是中國古代官吏調查取證、治獄破案的案例匯編,比較集中地折射出了唐宋時期的偵查水平。我國宋代的宋慈編著的《洗冤集錄》則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統的法醫學著作,后被譯成荷、法、英、德、日、朝等七種文字流傳至亞歐美洲的許多國家。這些在犯罪偵查領域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雖然是犯罪偵查技術和方法的發源地,然而受“軍警合一”“以審代偵”等訴訟制度束縛,加之漫長的封建社會專制和腐敗因素影響,科技革命和司法革新均未率先出現在中國,導致偵查學這一萌芽難以從中華沃土中滋生。

二、近代犯罪偵查學的形成時期(13世紀至19世紀末)

縱觀從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直至1892年前的資本主義社會這段歷史,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其實都已將科學技術、偵查措施與策略廣泛應用于犯罪偵查領域,偵查方法與模式也不斷趨向規范化,但犯罪偵查科學理論體系卻一直沒有問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這段歷史時期商品經濟欠發達,生產力相對落后;當時的犯罪水平較低,犯罪手段也簡單;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有悖于科學的“神明裁判”“刑訊逼供”等封建司法審判制度仍被視為合法或默許;因此先進的偵查科學理念不可能,亦無必要引入犯罪偵查學領域。于是,刑事偵查僅僅作為同犯罪做斗爭的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的狀況,一直延續至19世紀末期。

任何一門科學的形成,總是建筑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之上的。當歷史的車輪駛入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本和貧困的積累日益加劇,像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國家,犯罪現象“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而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危及統治階級的利益和社會安定。同時,在“民主”“自由”“人權”等反封建旗幟下,資產階級開始創建“辯護”“陪審”“自由心證”等新的審判制度;法律對偵查犯罪、收集證據的方法規定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因素都客觀地促使統治階級采用規范的科學方法來指導有序的偵查。19世紀又適逢資產階級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那時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全面武裝偵查人員已經不再是一種奢望。

面臨嚴峻的犯罪形勢,西方國家紛紛組建了偵查機構。1854年,巴黎警察廳成立司法偵查管理處,在全國推廣維克多偵查模式,遍布各地的偵探負責偵查犯罪案件。1871年,英國警察機構經過改組,建立了“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英國刑警最早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來偵查破案。美國除了官方的犯罪偵查機關,法律上還準許“平克頓”私人偵探公司開展業務。上述機構為近代偵查學理論的誕生奠定了實踐基礎。

利用筆跡鑒別人身的技術,雖然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它成為科學的偵查技術則是近代的事。1622年,意大利的巴迪爾撰寫的《怎樣根據字跡判斷寫字者性格和氣質》是世界上第一部與筆跡學有關的著作。1872年,法國人米尚出版《筆跡學的體系》和《筆相學的方法》兩本專著,對巴迪爾的觀點作了補充和詳細的闡述。1895年,意大利人龍勃羅梭出版了《筆相學指南》,再次對筆相學體系進行論述。法國的貝蒂隆在1883年創造了科學的“人體測量法”,并應用于建立刑事犯罪檔案;同時,他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司法鑒定機構——刑事鑒定局。曾在孟加拉當警官的歐洲人格爾舍從1859年開始研究指紋。起初他利用指紋來確定養老金領取者的身份,后來他又將指紋技術應用于識別罪犯。1892年,加爾登出版了《指紋學》一書,他認為建立罪犯指紋檔案是切實可行的。于是,另一位在印度任行政官員的英國人亨利,又在《指紋學》基礎上對指紋進行分類編碼。1900年,英國警方以亨利創造的“指紋分類法”為基礎而重建了身份鑒別制度。從此,指紋技術作為偵查部門鑒別人身的主要方法傳遍世界各國,并延續至今。

1893年,奧地利的偵查學教授漢斯·格羅斯(Hans Gross,1847—1915)將他自己和前輩同犯罪作斗爭的技術和策略加以系統總結,出版了《司法檢驗官手冊》(又名《犯罪偵查》)。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理論體系較完整的犯罪偵查學專著。它不僅將犯罪偵查原理、措施與法醫學、毒物學、司法化學、人體測量法、指紋學、筆跡鑒定、槍彈痕跡檢驗技術等融為一體,而且在書中首次提及“犯罪偵查學”這一術語,還提出勘驗犯罪現場必須遵循“先靜后動”的順序規則等著名論點。因此,漢斯·格羅斯以其獨創性的成就被譽為犯罪偵查學的鼻祖;同時也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犯罪偵查學誕生。

三、現代犯罪偵查學的發展時期(19世紀末至今)

自從1893年漢斯·格羅斯創立犯罪偵查學理論體系之后,各國的偵查實踐和理論研究不斷地豐富了該學科的內容。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引進,犯罪偵查學分支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專業化偵查隊伍的日益壯大,以及蘇聯偵查專家波塔波夫等人同一認定理論的創立,都促使這門應用性法律學科的發展;然而,其自然科學屬性似乎大于其社會科學屬性。

也許是受資本積累和科技進步的刺激,偵查技術在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得到異乎尋常的重視,獨立的犯罪偵查實驗室紛紛建立,結果導致本應密切聯系的偵查技術與偵查策略、方法在理論研究上分道揚鑣。在警察技術與法庭科學蓬勃興起之際,歐美等國在犯罪偵查領域實際上側重于發展“物證技術學”,其英文對應詞為criminalistics,它囊括法醫學、法齒學、法昆蟲學、法植物學、法工程學、法人類學、痕跡學、司法彈道學、外貌識別學、指紋學、筆跡學等眾多法庭科學(forensic science)研究范疇。這種模式的犯罪偵查學,不僅包括物證鑒定原理,而且還包括法化學、法物理學、法生物學等,幾乎涉足法庭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誠然,歐美國家將物證作為主要對象而貫穿于學科研究始終,這對于正確適用法律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他們把本來與偵查措施、策略相交融的偵查技術、手段孤立化,恐怕未必有利于犯罪偵查學的發展。據法國《拉魯斯大百科全書》第六卷第3476頁記載,法國的犯罪偵查學體系是由警察科學(主要是研究如何尋找、解釋犯罪線索與痕跡)、警察技術和法醫學三部分構成。《犯罪偵查基礎》一書的作者卡爾斯 · 奧哈里等則主張以三個“I”(即information, interrogation, instrumentation)來構建犯罪偵查學理論體系。可見,美國、西歐等國偏向實用偵查學研究。

蘇聯(含東歐諸國)的犯罪偵查學理論,代表著現代犯罪偵查學發展的另一種方向和流派。其理論體系的顯著特點就是文理結合,全方位研究與犯罪偵查相關的內容。瓦西利耶夫著的《犯罪偵查學》(莫斯科大學出版社,1980年版)也反映了這一特點。該書在理論體系上采用“三塊結構說”,即偵查技術、偵查策略和偵查方法。這種體系的優點在于它既有現代技術和自然科學成果的內容,又重視以人文科學理論來指導研究犯罪偵查的各種措施、策略和方法,并且引入心理學、語言學、邏輯學、情報學和管理科學等成果,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偵查技術、措施、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現代犯罪偵查學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中國雖然是古代犯罪偵查技術的發源地之一,但因受封建社會的長期統治和近代外來資本主義的入侵,直到新中國誕生前在犯罪偵查學領域幾乎未取得任何值得稱道的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公安機關在總結解放區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基礎上,批判地繼承、借鑒舊警察機構遺留下來的偵查技術設施和犯罪檔案資料,開始探索犯罪偵查這門科學。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建國初期我國翻譯了一批蘇聯犯罪偵查學專著和教材,在高等院校的法律系開設刑事偵查學課程,很自然地選擇蘇聯犯罪偵查學理論模式來作為自身研究和發展的基點。

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中蘇關系惡化,這也是新中國犯罪偵查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形勢迫使我國獨立自主,但當時國內新型的偵查學體系業已形成。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政府工作重點發生轉移;犯罪偵查在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凸顯,隨著科學的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確立,進一步推動了偵查學的發展。目前,具有中國特色的犯罪偵查學理論研究已經日臻完善。

我國現代的犯罪偵查學主要特點有:

(1)形成本學科特有的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一認定理論以及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等構成了指導犯罪偵查工作的理論基礎。

(2)形成本學科特有的研究體系。經過歷時半個世紀的司法實踐和法學教育改革,多數專家、學者認為“偵查原理、偵查技術、偵查措施和偵查方法”這四部分是構成當代犯罪偵查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無論從理論研究抑或課程教學的角度,都有利于傳授偵查學知識以及對司法人才的培養。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迎合犯罪偵查實踐的需要,偵查心理學、偵查語言學、偵查邏輯學、偵查情報學、偵查管理學等隸屬于偵查學的分支學科紛紛創立,從而拓寬了犯罪偵查學研究的范疇,豐富了研究的內容。

(3)學科理論研究服務于實踐。在中國,犯罪偵查學的理論工作者和偵查業務部門都十分注重學術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取得了不少成果,有效地指導犯罪偵查實踐。譬如,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程序規定,將犯罪案件偵查步驟歸納為立案、偵查、破案三大步驟;又根據現代犯罪特點,將偵查途徑劃分成“從事到人”和“從人到事”兩種;經過長期研討后明確了偵查措施與偵查策略之間的關系,將偵查策略界定為偵查人員在采取偵查措施過程中使用的智謀運籌藝術及方式方法,兩者之間猶如建筑材料與建筑藍圖的關系,從而提高了策略的學術地位和價值;針對職務犯罪等新領域,在不斷總結偵查經驗的基礎上亦創建了新的偵查理論體系等等。

總之,現代犯罪偵查學是在適應各國國情的前提下起步的;其學科內容與理論體系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影響,正朝著逐步兼容和趨同方向不斷充實、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措美县| 依安县| 股票| 苍梧县| 绩溪县| 页游| 平阴县| 屏边| 七台河市| 丰顺县| 安新县| 宣恩县| 称多县| 万全县| 阿拉善右旗| 黑水县| 武功县| 澜沧| 普洱| 大姚县| 萨嘎县| 西乌| 隆德县| 合山市| 宜兴市| 开原市| 全椒县| 三河市| 天台县| 梅河口市| 柯坪县| 罗定市| 新余市| 北川| 潢川县| 巴林右旗| 萍乡市| 乐至县| 海淀区|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