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槍彈痕跡鑒定

所謂槍彈痕跡是指槍支在射擊過程中產生的痕跡,依據其在不同物體上的留痕,可以分為被擊中客體上的痕跡和發射用的槍支、槍彈上的痕跡。槍彈痕跡鑒定主要是運用槍彈痕跡檢驗技術來解決涉槍案件中的一些專門性問題。

一、槍彈和槍械的分類和構造

(一)槍械的種類與構造

1.槍械的分類

槍械的種類繁多,其分類一般依據槍管構造、機械性能及口徑大小等來分類:

按槍管構造可分為平滑管槍和膛線管槍(來復槍),其主要區別在于槍管內有無膛線。現代槍械為了保證彈頭飛行的平穩性,并且保證較遠的射程,一般采用膛線管槍。平滑管槍僅用于自制槍支、獵槍和15世紀以前的槍支。

按機械性能,槍械可分為非自動槍支、半自動槍支、自動槍支和轉輪槍支。

按口徑大小。槍械可分為小口徑槍支(口徑在6.5毫米以下)、中口徑槍支(口徑在7~9毫米)和大口徑槍支(口徑在9毫米以上)。其中口徑的測算以槍管的內直徑為準,膛線管槍指的是陽膛線的內圓直徑。

按機械用途,可分為軍用槍支、特種槍支、獵用槍支、教學槍支和運動用槍支等。

按發射性能,可分為氣體推動槍支和火藥推動槍支。

2.槍械的構造

現代化槍械的基本構造一般都由槍管、槍機、機匣以及擊發器、彈夾、瞄準具、槍托等組成,其中前三者與形成槍彈痕跡具有密切的關系,下面對這三者進行分別解析:

(1)槍管:是形成彈頭痕跡的最基本部分,其內部主要由彈膛、坡膛和膛線區三部分組成。彈膛位于槍膛的后部,是槍彈處于待發時的狀態,其形狀主要有圓柱形和瓶狀兩種。坡膛位于彈膛前方,從后向前直徑逐漸變小,呈現由高到低的坡狀,其作用是引導彈頭沿著軌道正確進入膛線區。膛線區位于坡膛前緣至槍口。在槍械發射過程中,子彈被槍機的擊針擊發,火藥爆炸產生高壓,推動彈頭經過坡膛進入膛線區。在膛線區內螺旋狀的膛線使子彈產生旋轉,由此來提速和增加穩定性,從而提高射程和命中率。

(2)槍機:亦稱槍栓,是在發射時用于鎖閉槍膛和促使槍彈火藥爆炸的擊發裝置。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閉鎖機件(彈底窩、復進簧、推彈突筍)、擊發機件(擊針、擊錘、擊發阻錘)和拋殼機件(拉殼鉤、拋殼挺、拋殼口)組成。其中彈底窩呈圓狀凹槽,位于槍機前表面,用于將槍彈推上彈膛并封閉以防滑動;復進簧利用彈力在發射時前后移動,形成連續發射的動力;推殼突筍位于彈底窩下部凸起裝置,用于頂推槍彈上膛。擊針是位于彈底窩中心的針狀機件,用于引發槍彈底火;擊錘位于擊針正后方,用于擊打擊針;擊發阻錘形成保險機件,用于阻止擊發槍彈。拉殼鉤位于彈底窩上端或兩側,其作用在于借助后坐力,將彈殼從彈膛拋出;拋殼挺一般位于彈底窩的左側或下部,呈突出狀,與拉殼鉤配合運動;拋殼口一般位于槍身右側或上部,用于排出彈殼的出口。

(3)機匣:一般位于槍把上,由彈匣、彈倉組成。彈匣、彈倉的主要作用是裝盛槍彈和固定槍管、槍機等部件。

在上述機件中,陽膛線、彈底窩、擊針、拉殼鉤、推彈突筍、拋殼挺、彈匣等都可以在彈殼彈頭表面形成痕跡,它們是用于射擊槍械、槍彈同一認定的主要依據。

(二)子彈的類型和構造

1.子彈的類型

(1)依據子彈的不同發火部位,可分為中心發火彈、邊緣發火彈、針狀發火彈和旁側發火彈。

(2)依據子彈用途不同,可分為戰斗用子彈(普通彈和特種彈)和輔助用子彈(練習彈、空包彈等)。

(3)依據子彈形狀不同,可分為瓶形彈和柱形彈;無底緣彈和有底緣彈;尖頭彈、平頭彈和圓頭彈。

(4)依據子彈適用槍械的不同,可分為手槍彈、機槍彈、沖鋒槍彈、獵槍彈等。

2.子彈的構造

現代化子彈的用途雖然各異,但其基本構造通常都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1)彈頭:是借助于火藥爆炸產生的推動力擊中目標的部分,其內部構造分為彈頭殼、鉛件和鋼心三部分。

(2)彈殼:是儲藏火藥并連接彈頭、底火的部件,通常用銅鋅合金或軟鋼制造。為方便拋殼起見,彈殼的底部一般都有環狀凹凸。

(3)底火:位于彈殼底部,在擊針撞擊時引燃火藥的裝置。其由引火帽、起爆器(由雷汞—發火劑、氯酸鉀—氧化劑和三硫化二銻—燃燒劑組成)和箔片(銻錫合金—防潮防脫落)組成。

(4)火藥:是推動槍彈飛行的動力源,其種類分有煙火藥和無煙火藥兩大類。有煙火藥俗稱黑火藥,一般由75%的硝酸鉀、15%的碳和10%的硫磺混合而成。無煙火藥有硝化甘油和硝酸纖維兩類,為現代廣泛采用的火藥。

(三)彈道術語

為方便對槍彈痕跡的研究,有必要在此就彈道術語做統一的界定。

(1)射擊彈道:是指子彈被擊發,彈頭沿槍管脫離槍口后,彈頭在空氣中、固體中或液體中飛行的軌跡。

(2)射擊點:是指槍口所處的位置,即射擊彈道的起算點。

(3)彈著點:是指彈頭接觸、嵌入或穿過客體時的命中點。

(4)彈道諸元:是指彈頭脫離槍口后飛行過程中的坐標、飛行時間、速度等。

二、槍彈痕跡勘驗

勘驗槍擊現場的首要任務是仔細找尋射擊后留下的彈頭、彈殼、槍支和彈著點、射擊附帶痕跡,同時對各種槍彈痕跡進行分析,理清偵查方向和線索。

(一)現場彈頭的尋找和提取

由于子彈被擊發時產生的強大沖擊力,使彈頭在飛行過程中可能穿透障礙物或目標客體,也可能遭遇堅硬的障礙物形成反跳而改變飛行方向。因此,在尋找子彈過程中應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首先以彈孔、彈道等形成特點,以被射中的障礙物或目標物為中心進行尋找和提取工作。如果彈頭射入墻、地板、桌椅、泥土等部位,應在彈著點附近順著彈道指示的方向進行挖掘、篩濾、劈取工作。射中人和動物的彈頭,如果造成的是盲管槍創,可由法醫通過X光線透視法確定其所處的位置,然后取出。如果造成的是貫通槍創,則應根據射入口和射出口的方向、射擊角度等,順著彈道用磁力探測儀尋找。如果是反跳彈,則應根據彈頭反跳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系,確定反跳后的飛行方向及大致的落點范圍。

在提取彈頭時,以不損傷彈頭上的痕跡和附著物為原則。在提取時,應使用帶有橡皮套的鑷子提取,并用細軟物加以包裝。同時,將彈頭提取時所處的客體、彈孔位置、數量等情況詳細記錄。

(二)現場彈殼的尋找和提取

槍擊現場一般留有射擊后散落的彈殼。通常首先應確定持槍射擊時的位置,再以此為中心在直徑5~10米的范圍內搜尋。如果已初步掌握發射槍械的種類,可以按槍械不同的排殼方向尋找。在犯罪分子遺留有現場足跡的活動路線上應重點排查。對在現場未發現彈殼的,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已被犯罪分子取走,因此如果發現犯罪分子物品的,要檢查物品里是否夾帶著彈殼;二是犯罪分子使用的是非自動槍械,彈殼仍留在槍械的彈膛內。提取彈殼的方法和記錄與提取彈頭時相同。

(三)現場槍械的尋找和提取

除自殺或偽裝自殺的現場外,犯罪分子一般都會將槍械帶走。犯罪分子如果出于再次使用的目的,則會將槍械隨身攜帶或者藏匿。如果出于隱藏罪證的考慮,犯罪分子往往會將整槍或拆卸后的部件拋棄在江河湖泊、糞池、地下管道或者埋于地下。因此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在現場及途經現場的道路附近使用探測儀等進行搜尋。在提取槍械時,首先,應在現場進行拍照記錄。其次,用脫脂棉塞住槍口,以防槍管內的煙灰繼續自然消散。最后,將子彈退出并鎖閉保險裝置,包裝后連同記錄一起存檔。

(四)彈著痕跡的尋找和提取

根據彈頭飛行方向、反跳方向等要素,尋找彈著痕跡。在發現此類痕跡后,應判明是孔洞或是彈著點。之后要進行的就是拍照、測量,準確記錄彈著痕跡的形狀、位置、相互距離等內容,以便日后檢驗之用。

(五)射擊附帶痕跡的尋找和提取

射擊附帶痕跡是指近距離(一般為1米以內)射擊時,在彈著點周圍附著的射擊殘留物,如火藥煙灰、金屬碎屑等。此類痕跡一般殘留在死者或犯罪分子的身體和衣物射入口部位、其他彈著點附近、槍械零部件等處。對于深色紡織品上的火藥煙灰,可利用紅外線照相法清晰地反映煙灰的分布狀況;其他的顯現、提取方法,還有四氧化碳顯色法、PD T丙酮溶液顯色法、皮膚硝酸鹽檢驗法等。

三、槍彈痕跡的鑒定

(一)槍彈痕跡的特征反映

1.彈頭發射痕跡的特征反映

彈頭發射痕跡是指槍管內壁膛線和坡膛的外表結構特征在彈頭受爆炸力推動下運動而產生的動態復合痕跡。當彈頭滑過槍管時,就膛線槍而言,一般會留下陽膛線的擦痕。陽膛線的數量、寬度、起末端形狀、旋向等結構特征將決定發射彈頭痕跡的特征,可以用于認定彈頭與發射槍支的同一,這主要依據陽膛線本身帶有的紋線、凹凸點、裂紋等細節特征。這種痕跡被稱為次生痕跡。

與之相應的是坡膛痕跡被稱為初生痕跡。坡膛痕跡是與彈頭中心軸平行的痕跡,就右旋膛線槍管而言,初生痕跡位于次生痕跡的左側。坡膛痕跡產生于膛線痕跡之前,是彈頭通過坡膛時與其表面發生摩擦形成的。

彈頭的直徑大小會產生不同的彈頭發射痕跡。當彈頭直徑過小時,彈頭經過槍管會左右碰撞造成痕跡分布散亂,只反映部分片段;當彈頭直徑過大時,膛線痕跡會顯得深長甚至造成彈頭外殼的破裂。

2.彈殼痕跡的特征反映

子彈從被壓入彈匣、上膛、擊發直至排殼的全過程,會在彈殼上留下許多靜態和動態痕跡。這些痕跡無論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彈頭,因而用于認定發射槍械同一更為可靠。其中彈膛痕跡、擊針痕跡、拉殼鉤痕跡、彈底窩痕跡等尤為重要。

(1)彈膛痕跡:子彈發射時,火藥爆炸產生的巨大氣壓將彈殼緊貼在彈膛表面,使彈膛內壁的不同燒灼點、加工花紋、縫隙等形象地反映在彈殼表面,形成彈殼上的彈膛細節特征。

(2)擊針痕跡:指擊針撞擊子彈底火引爆時產生的凹陷痕跡,可以反映出槍械擊針的位置、外形、撞擊深度等細節特征。

(3)拉殼鉤痕跡:子彈發射后拉殼鉤卡入彈殼底邊時會留下摩擦和頂撞痕跡。這種痕跡的位置、形狀、凹凸等特征可用于發射槍械的同一認定。

(4)彈底窩痕跡:子彈發射時的強大壓力將彈殼底部與彈底窩壓緊,從而反映出彈底窩的花紋、加工細節等。

(5)彈匣摩擦痕跡:當子彈被逐個裝入彈匣時,會在子彈表面與彈匣棱口摩擦時留下擦痕。

3.彈著痕跡的特征反映

子彈射擊障礙物或目標后形成的彈著點或彈孔是形成彈著痕跡的主要方面。下面以彈孔為例,說明彈孔射入口與射出口的特征反映。射入口的一般特征是入口較小、平滑、凹陷并會帶有沖擊輪,附帶射擊痕跡等。射出口的一般特征是出口較大(近距離射擊除外)、外翻、粗糙并無附帶射擊痕跡。

(1)人體上的射入口與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周圍較光滑;由于彈速較快,易形成圓形缺口;在近距離射擊時由于彈速極快并帶有火焰,會造成沖擊輪和擦拭圈;在射入口周圍帶有煙垢、火藥粒和槍油等射擊附帶痕跡。

射出口特征:通常比射入口要大;出口處呈之狀組織,可以合攏;常常有人體組織外流;無沖擊輪、擦拭圈和附帶射擊痕跡。

(2)玻璃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較小且平整;輻射狀斷面的箕口狀匯集點處于入口一面。

射出口特征:出口較大且層層剝落,形成喇叭狀;同心圓密集。

(3)木板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邊緣光滑,帶有射擊附帶痕跡。

射出口特征:出口邊緣不規則,呈崩裂狀或外翻狀,有碎屑剝落。

(4)厚紙上的射入口和射出口

射入口特征:入口邊緣規則且內凹。

射出口特征:出口邊緣較粗糙,且有碎屑剝落。

(5)紡織品的射入口和射出口特征

射入口特征:入口處較平整,內凹,周圍往往會帶有煙暈或呈灰黑色。

射出口特征:出口邊緣不平整,呈纖維狀外翻。

(二)槍彈痕跡的鑒定

1.鑒定準備工作

首先,向鑒定人提交現場提取的槍械、彈頭、彈殼等物。其次,向鑒定人說明槍彈的提取經過、痕跡的形成過程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選擇相應的槍械,制作射擊實驗樣本。

2.分別檢驗和比較檢驗

按照分別檢驗的順序即先檢材后樣本的順序,分別確定彈頭、彈殼上痕跡的一般特征和細節特征。例如彈頭上膛線的數量、寬度等一般特征和紋線、裂縫、凹凸點等細節特征。可以使用照相法等方法將細節特征固定下來,并按次序依次標明。

在分別檢驗的基礎上,將檢材和樣本的特征進行比較檢驗。對于動態線痕,如膛線痕跡,可以采用線痕接合法進行比較。這種方法借助于比較顯微鏡,重點查找線痕的連貫性和自然延續性,以及線痕間的位置、寬度等。對于靜態痕跡,如擊針痕跡,通常采用特征比較法。該方法是將檢材和樣本攝制成倍數相同的照片,在一定光源下對底片上反映的細節特征逐一比較,找出相同點和差異點。

3.綜合評斷

在比較檢驗找出差異點和相同點的基礎上,首先,對差異點進行評判,找出差異點是由于何種原因造成的:如果差異點是由于提取、保存過程中造成新的差異點或發射后形成的燒灼、磨損,可以排除這些差異點;如果差異點是本身固有的,則可以做出否定同一的認定。其次,對相同點進行分析:如果槍彈痕跡的細節特征基本一致,只存在某些后來外力造成的差異,可以得出認定同一的結論。

(三)相關射擊痕跡的分析和判斷

相關射擊痕跡包括射入口和射出口痕跡、附帶射擊痕跡以及射出的方向、距離、順序和槍械的種類、案件性質的分析。這些分析判斷,一方面可以提供偵查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鑒定結論的輔助性結論。

1.附帶射擊痕跡

近距離射擊時,射擊后產生的煙垢、槍油、火藥粒等物質,會隨彈頭飛行而附著在彈著點周圍表面。這些微量物質,可采用光譜分析儀等方法確定其中的化學成分、含量,從而確認其可能的種類或品牌。

2.射擊方向和角度

主要指槍械射擊時,槍支和障礙物或目標物的相對位置。分析判斷射擊方向和角度,有利于弄清案件的性質和案發時射擊者與受害人的位置及案發經過。主要分析判斷如下:

(1)根據射入口和射出口的特征,確定射擊的大致方向。

(2)根據彈孔或擦帶痕跡形狀判斷:如果彈孔為正圓形的,則射入方向為正前方;如果彈孔呈橢圓形并帶有擦痕的,子彈應沿著擦帶方向射入,這時射入角小于90°。

(3)如果是跳彈,應先測出射入角和反射角,再行計算其方向。

(4)形成兩個以上孔洞時的發射角測算:先測出兩孔洞間的直線距離,以直線距離為斜邊,以水平距離為直邊,運用三角函數計算出相應的角度。

3.射擊距離

射擊距離可分為貼近距離射擊(一般為15厘米以內)、近距離射擊(15~100厘米)和遠距離射擊。前兩種射擊距離,可從彈孔的燒灼程度和殘留的火藥、煙垢加以判斷。

遠距離射擊,一般只有彈著點痕跡,沒有附帶射擊痕跡。其計算公式如下:

(1)當射入口高于射出口時

實際射擊距離=(槍口高度 -彈著點高度)×彈孔到發射點的水平距離/(彈孔高度-彈著點高度)

(2)當射入口低于射出口時

實際射擊距離=(彈著點高度 -槍口高度)×彈孔到彈著點的水平距離/(彈著點高度-彈孔高度)

(3)利用一個彈孔測算射擊距離

最大射擊距離=彈孔角度的正切函數值×彈孔高度

實際射擊距離=(彈孔高度-槍口高度)×彈孔角度的正切函數值

4.射擊順序

當現場留有數個彈擊痕跡時,常要分析射擊的前后次序。可以根據彈孔裂紋的中斷特征、彈頭和彈殼上的煙垢多少等來確定。當第一發彈頭穿過脆性客體(如薄骨、玻璃)時,其造成的輻射狀紋線向遠處暢通地擴散。后發射的彈頭會造成輻射紋在擴散時遇阻。同時,經過擦拭的槍械,彈頭和彈殼上的煙垢隨連續發射次數的增加而逐漸增多。對于持槍自殺而言,位于致命部位的槍傷應是最后一次射擊。

5.射擊時間

(1)氣味判斷法:一般射擊后的氣味在槍管、彈膛等處可以保留數小時之久。如果槍械在射擊后立即密封保存,則氣味可以保留數天之久。

(2)亞硝酸鹽測試法:槍械在射擊時,伴隨的高溫、高壓會使槍械上的煙垢、槍油等物質轉化為亞硝酸鹽,可以通過化驗其成分來確定射擊時間。通常在射擊后3~4天內可以檢測出來。

(3)觀察槍械表面變化法:槍械在射擊后如果未經擦拭,很快就會產生灰色霧斑,約1天后又會變成棕色銹斑。用10%的硫酸溶液加上5%的硫氰酸氨,如果呈紅色反應,則可認定為射擊銹斑。

6.槍械種類

根據現場的彈頭和彈殼的直徑、標識等特征,一般即可判明槍支的口徑與種類。應該注意的是,彈頭直徑一般大于槍管口徑0.3~0.5毫米。同時,利用通過膛線痕跡的不同,再加上其他一些痕跡輔證,也可以判明射擊槍械的種類。

7.案件性質

分析槍案現場的特點,查清他殺、自殺和誤殺的可能性。如從死者的手上有無射擊殘留物、射擊的距離、有無搏斗的痕跡等可以判斷是否屬于自殺;如果不具備自殺的條件,則應從發射地點的遠近判斷有無瞄準的可能性、射擊者與被害人的關系等判明是否屬于誤殺;如果能夠排除自殺、誤殺的可能性,則他殺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明確了案件的性質,將有助于及時確定偵查方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靖西县| 宁德市| 罗甸县| 延吉市| 阿拉尔市| 临湘市| 溆浦县| 安陆市| 罗甸县| 廉江市| 富顺县| 泗水县| 广宁县| 荔波县| 鞍山市| 当涂县| 鄂温| 筠连县| 汽车| 扎兰屯市| 镇巴县| 连江县| 南康市| 枣强县| 延吉市| 湖口县| 曲靖市| 共和县| 乃东县| 静海县| 梁山县| 静海县| 民丰县| 香港| 浦江县| 富裕县| 巴塘县| 罗定市| 张家港市|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