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工具痕跡鑒定

工具痕跡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某種工具或器械破壞、移動或毀損某種客體時,在該客體表面因靜態或動態作用力而留下的反映器械外表結構形態的顯像,亦被稱為破壞工具痕跡或器械痕跡。根據材料力學的觀點,一個固體客體在承受外力作用時,會在其表面或斷面上留下永久性的痕跡。

一、工具痕跡的分類和特征

工具痕跡的形成離不開三個要素,即工具、客體物和作用力。不同的工具在各種不同的作用力的支配下,會在客體表面留下各自的細節特征,可以據此進行同一認定。上述三個要素之間相互依存,互為影響,缺一不可。例如,作用力的方式、大小等與工具的類型有密切的關系,同時作用力留下的痕跡與客體的彈性、脆性、可塑性、硬度及物質結構等存在密切的關系。

按工具在客體表面是否運用滑動方式的作用力,可分為靜態工具痕跡和動態工具痕跡。

(一)靜態工具痕跡

靜態工具痕跡是指工具與客體表面作垂直方向運動而留下的凹陷狀痕跡,主要有打擊痕跡和撬壓痕跡。其中打擊痕跡是指工具敲擊客體表面時留下的凹陷痕跡,主要使用的工具有錘、棍棒等,在物體表面會留有凹陷、孔洞或粉碎性痕跡。撬壓痕跡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杠桿原理撬壓表面時留下的痕跡,主要使用棍狀物和條狀物,會在表面留有支點和重點。

靜態工具痕跡,一般都是由工具以垂直方式接觸客體表面而留下凹凸狀的三維痕跡。工具開始與承受客體接觸時的上邊緣稱為痕起緣,工具結束與承受客體接觸時形成的底部邊緣稱為痕止緣;痕跡的底面稱為痕底,痕跡的周圍縱向面稱為痕壁。鄒明理.司法鑒定.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56-157.靜態工具痕跡的一般特征包括痕跡的形狀、大小等,可以反映出造型工具與客體接觸部位的形狀、尺寸、花紋等,由此可用來認定工具的種屬。靜態工具痕跡的細節特征,包括痕跡反映的工具的磨損、缺損、彎曲、凸點、凹坑等及它們在痕跡表面的相互位置和分布狀況,由此可以用來對造型工具進行同一認定。

就打擊痕跡而言,應打擊而形成邊沿規則呈圓形或半圓形凹陷的多為圓形工具造成的;打擊而無明顯邊沿分界線的多為平面工具打擊造成的。同時,痕跡的形象特征又與工具的接觸面、作用力及其角度有關。就撬壓痕跡而言,運用的原理是杠桿作用,其支點和重點受垂直外力的作用,接觸部位留下的凹痕能清晰地反映造型主體外表的一般特征和細節特征。

(二)動態工具痕跡

動態工具痕跡是指犯罪分子運用工具在承受客體表面來回滑動,在切向力作用下造成的線形痕跡。動態工具痕跡主要包括剪鉗痕跡、砍切痕跡、割削痕跡、旋切痕跡、擦劃痕跡。剪鉗痕跡是指用剪刀或鉗切斷客體所表現出的斷面痕跡,主要工具有工業或民用剪刀或各類鉗子(如鋼絲鉗、斷線鉗)??城泻圹E是指用單刃的工具砍切客體使其斷裂造成的痕跡,主要工具有刀、斧等,其損害表面呈現斷面或反映工具形狀的孔洞。割削痕跡是指帶齒工具利用來回作用力在客體表面留下的痕跡,主要工具有帶齒工具(如鋸、銼)。旋切痕跡是指利用旋切力在客體表面留下的痕跡,主要工具是鉆狀物(如電鉆)。擦劃痕跡是指工具與客體表面接觸滑動時,因摩擦力的作用在客體表面留下的線狀痕跡,任何工具包括人體的指甲等都可能留下此類痕跡。

動態工具痕跡是由工具邊緣經過承受客體時形成的凹凸線組成的,其一般特征包括客體斷面的形狀;線形的方向、寬度、數量、密度;斷面上的花紋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等。依據動態工具痕跡的一般特征可以判斷工具的種屬及工具作用于客體時的方式。動態工具痕跡的細節特征包括制造細節特征和使用細節特征,反映在痕跡中即為工具上明顯的凹凸點、斷離狀況及其相互關系,由此可以對工具進行同一認定。此外,由于動態痕跡的產生往往伴隨著碎屑的脫落,碎屑的形態、大小等亦可作為同一認定的依據。

不同的動態痕跡應注意不同部位的特征。如剪鉗工具留痕的主要部位是工具的上下刃口、刃端和刃側??城泄ぞ吡艉鄣闹饕课皇菃稳械娜锌?、刃側及雙刃的刃口、刃端、刃側。割削工具留痕的部位要注意帶齒工具的齒尖、齒面、齒寬。旋切工具留痕應注意鉆頭的寬度、旋轉面等。擦劃痕跡一般多為犯罪分子作案時運用打擊、撬壓、剪鉗、割削、砍切時留下的附帶痕跡,應注意從其線痕間距、粗細、數量、深淺等判斷可能形成痕跡的工具。

二、工具痕跡的發現和固定

(一)工具痕跡的發現

一般而言,犯罪分子在作案時會使用一定的工具。有預謀的犯罪分子往往會自備工具,激情型或沖動型的罪犯則可能在現場就地取材。在現場勘查時,首先應進行的是在進出現場路線中的障礙物上找尋,如門窗、屋頂、墻、通風口等處,查看這些部位的鎖、插銷是否被毀損,墻和屋頂等處是否被破壞,通風口是否被開啟,并在其周邊部位尋找工具痕跡。其次對盛放目標物的器具、抽屜、柜子等處進行查看,檢查是否有毀損、移動的痕跡。最后針對目標物進行勘驗,如果現場留下的是尸體,則尸體上的創口、勒痕等將成為很好的痕跡來源。

在現場勘驗時,有幾點值得充分重視:一是注意日常生產、生活中留下的痕跡與犯罪分子作案痕跡的差異,可以從痕跡創面的新舊程度、輪廓周圍是否清晰等方面加以判斷。二是注意自然物理、化學現象(包括其他生物的啃噬)的留痕與作案工具留痕的差異。三是注意重點查找犯罪分子破壞現場痕跡后殘留的原始痕跡。四是注意偽造現場中偽造痕跡的區分,這可以從作案先后等邏輯順序上加以區別。五是適當運用不同光源查找細小的工具痕跡。

(二)工具痕跡的分析

對工具痕跡的即時分析,可以從中得出犯罪分子作案時使用的工具種屬、作案過程、作案手段以及犯罪分子的個人習慣等,有利于及時確定案件的性質和偵查方向。

首先,分析工具種類。從客體上留下的痕跡形狀可以推斷工具與客體接觸部位的形狀,再結合周圍脫落的碎屑、殘留物等分析該工具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從中得出工具的種類。從痕跡的某些特征如花紋、間距等推斷工具的生產商或者加工方式。同時也應該注意現場的空間范圍,從而確定工具的總體尺寸。如果現場有幾處留痕,可以將它們聯系起來考察。

其次,根據痕跡的性狀特點,判斷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過程。例如,在同一處痕跡中留有幾種工具痕跡,像犯罪分子對掛鎖的處理,可能先用撬壓的手段,在無法打開時選擇了剪鉗的手段,從中能判斷作案的進程。

最后,根據生理學上的特點,每個人由于生理、職業、體能、身高、性別、年齡等原因,不僅采用的作案手法不同,而且留痕的形態也會有所區別。例如在剪鉗時,左撇子的剪鉗方向與普通人正好相反;女性在剪鉗時因用力不足,會呈現出頓切的形態,留痕的斷面呈梯狀深入,與強壯男子一下切斷有著明顯的區別。

(三)工具痕跡的提取和固定

工具痕跡是重要的物證,應正確地提取和固定,以保證在轉移過程中不至于受損,有必要明確在勘驗中提取和固定痕跡的方法和順序。

首先,進入現場后應對痕跡進行照相。從方位照相、概覽照相、中心照相到細目照相全方位加以運用,為日后的研究、破案提供材料和證據。

其次,對小巧的或能夠拆卸的客體,應盡可能提取原物,并予以妥善包裝。

再次,對不宜提取原物的痕跡,應選取適當材料制作模型加以固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較深或面積較大的痕跡,采用硬塑料制模法。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黃蠟、松香、白堊、氧化鋅等。制模時,先在表面涂上甘油,然后用溫熱水將硬塑料軟化,在平面上壓平后壓入痕跡,待其冷卻后取出即可。②硅橡膠制模法。制模時將1%~3%的二月硅酸二丁基錫與3%~4%的正硅酸乙酯調勻,注入痕跡中待其固化后取出即可。為加速固化,可加入1%~2%的異辛酸亞錫。其特點是不易破裂,能反映細節特征;缺點是成本較為昂貴。其他方法還有AC紙制模法、軟橡膠制模法、易熔合金制模法等,可視具體情況酌情選用。

最后,收集痕跡周圍的殘屑,分別保存。

(四)工具痕跡的保存

提取實物的,可盛放于木盒、紙盒或用塑料薄膜包好,一方面可防止外力或生物的侵蝕,另一方面也可以保存上面可能留存的指印。制模提取的痕跡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加以保存。在保存中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記錄,內容主要包括留痕客體的名稱、形狀、破壞程度、位置以及痕跡的性狀和提取的時間、地點、數量、編號等,以便于日后采用。

三、工具痕跡的鑒定

工具痕跡鑒定是指依據現場工具痕跡的一般特征和細節特征,分析、判斷痕跡是否為某嫌疑工具所遺留。鑒定的主要工作包括:預檢、現場痕跡和嫌疑工具的分別檢驗、提取微量物質、檢材和樣本的對比檢驗、綜合評判等。

(一)預檢

預檢的主要任務是對提取的痕跡進行分類登記,對案情有所了解,從而明確檢驗所要達到的目的,進而安排鑒定工作的下一步計劃。

(二)現場痕跡與嫌疑工具的分別檢驗

現場工具痕跡檢驗主要任務是通過檢驗從中推斷工具種類,判斷工具作用力的方式、分析現場痕跡的形成條件及找尋痕跡上的微量物質等。對嫌疑工具的檢驗任務是:分析嫌疑工具是否有條件形成現場痕跡,主要從工具局部與痕跡的吻合程度、能否在機械性能和結構等方面達成痕跡的產生這些方面進行判斷;尋找可能接觸的部位,并找出該部位的主要特征;尋找工具上的附著物和微量物質,如工具上附著的碎屑成分是否符合現場條件、工具上的微量物質成分確定等。

(三)檢材和樣本的比較檢驗

在分別檢驗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判定嫌疑工具接觸部位所留痕跡與現場痕跡的細節特征是否吻合,這就要求在適合的材料上模擬痕跡形成的過程,以便取得實驗樣本進行對比。選擇的實驗材料主要有鋁片、銅線等金屬材料和各種木板、塑料、玻璃、紡織品等非金屬材料。選擇的原則是先在較軟的材料上做實驗,在尋找使用工具的方位、角度、作用力等條件時,選取與實際痕跡遺留處盡可能相近的材料,制作實驗樣本。這里相近的材料指的是和承受客體在材料結構、硬度、干濕度等相近的材料。

在具備了檢材和樣本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比較檢驗:

(1)特征對照法。這是工具痕跡檢驗的主要方法,適用于靜態痕跡的對比檢驗。這種方法借助于放大的方式,對照樣本和檢材的細節特征,找尋兩者之間的相應部位的特征及形狀、間距、方位分布等。

(2)特征重疊法。這是工具痕跡檢驗的輔助方法,也適用于靜態痕跡的對比檢驗。該方法先將檢材和樣本拍攝成倍數一致的照片,再將兩者的底片重疊,觀察兩者細節特征是否重合。

(3)特征結合法。這是檢驗動態工具痕跡的主要方法。該方法是將檢材和樣本在相同部位截斷,再將兩者相應部位對接,置于比較顯微鏡下,觀察對接部位的線痕是否吻合。

比較檢驗的主要任務是比對細節特征的形態、動作習慣的反映痕跡等,具體運用何種方法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四)綜合評斷

對工具痕跡的鑒定,主要是為了認定犯罪分子作案時使用的工具。在檢材和樣本進行對比的情況下,首先應該從兩者的差異點開始解釋,如果差異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造成的,例如犯罪分子在作案后繼續使用該工具,則不能得出同一否定的結論;如果純屬是實驗操作不當造成的差異點,則應重新制作實驗樣本;如果差異點屬于實質差異,則可以得出認定同一否定的結論。其次比較相同點,如果在檢材和樣本之間找到一定數量的相同點,且這些相同點特征明顯、輪廓清晰,在無實質差異點的情況下則可做出同一認定的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抚宁县| 岚皋县| 石台县| 彰化县| 鲁甸县| 托里县| 邢台县| 徐水县| 临武县| 临沂市| 邯郸县| 黎平县| 岗巴县| 武胜县| 柞水县| 抚州市| 常熟市| 江安县| 甘孜| 黔南| 五华县| 盐山县| 肃南| 买车| 庐江县| 藁城市| 弋阳县| 互助| 肃北| 大关县| 通州市| 东光县| 罗定市| 闽清县| 酒泉市| 抚顺市| 靖远县| 深泽县| 新田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