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以名人為鏡

  • 成功之途
  • 劉燁
  • 7918字
  • 2019-06-14 10:06:12

說話出自名家之口,其韻味深長,魅力令人叫絕!我們要想擁有個性化的魅力口才,理應向這些大家典范學習揣摩,讓名人做你的鏡子,借鑒他們的魅力形象與風格,從而你也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口才高手。

孫中山的說話魅力

清光緒年間,孫中山從日本留學回國,有一次,路過武昌總督府,想會見兩廣總督張之洞,便寫了一張便條,讓守門人傳了進去。張之洞見條子上寫的是:“學者孫中山求見張之洞兄”,便問:“什么人?”

當差的答道:“一個書生。”

張之洞不大高興,提筆在便條上寫:“持三字貼,見一品官,白衣尚敢稱兄弟?”

守門官把條子交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也在便條上寫:“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也可做王候。”

守門官又把條子傳了進去,張之洞一看,“啊”了一聲,連忙說:“請!”有一次,孫中山在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講民族主義。禮堂不大,聽的人很多,天氣又熱,聽著聽著有人就要人睡。這時,孫中山便穿插一個故事說:“那年我在香港讀書時,看見許多苦力工人聚在一起談得很起勁,有人哈哈大笑。覺得奇怪,便上前問一下。有一個苦力說:后生哥!讀書好了,知道我們的事于你無益。又一個告訴我:我們當中一個行家,辛辛苦苦地積蓄了五塊錢,買一張馬票,牢牢記住那上面的號碼,把它藏在日常用來挑東西的竹杠里。等到開獎,竟真的中了頭獎,他歡喜萬分,以為領獎后可以買洋房、做生意,這一生再也不用這根挑東西的杠子過生活了,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說,連那張馬票也一起丟了。錢沒有到手卻先丟了竹杠,結果是空歡喜一場。說到這兒,大家聽得人迷,禁不住笑了起來。”孫中山接著回到本題:“對于我們大家,民族主義就是這根竹杠,千萬不能丟啊!”孫中山就是運用這種生動風趣的談吐宣傳革命道理,喚起民眾,深受群眾的歡迎。

1913年,孫中山組織的“二次革命”失敗后,再次逃亡日本。當時,有兩個上海人專程來到東京,想為孫中山推算“八字”。

“八字?”孫中山雙手朝腰間一撐說:“如果我的‘八字’不好,就不要革命了?”他將手一揮說。“也好,干脆對你們講明我的‘八字’吧:打倒軍閥,革命到底!”兩人一聽,愣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孫中山哈哈大笑道:“你們千里迢迢而來,我也送你們個‘八字’:百折不撓,挽救中華!”

孫中山年輕時在美國跟《泰晤士報》的一個記者過往甚密。一天,這位記者約孫中山打網(wǎng)球,一不小心把球打在孫中山的前額上,他卻說:“這是英國人的打法。”

孫中山忍痛跑上前,抱住記者,用巴掌使勁打他的屁股,并笑著說;“這是中國人的打法。”

毛澤東的說話魅力

50年代,毛澤東視察海軍,士兵們列隊接受他的檢閱。突然,毛澤東在一位黑瘦的戰(zhàn)士面前站住了,望著他。陪同者及記者都以為要有什么重要指示,豎起耳朵去聽。那位黑瘦的小戰(zhàn)士胸膛起伏,激動不已,顯得很緊張。可是,誰都沒料到,毛澤東只說了6個字:“你是不是餓了?”戰(zhàn)士一愣,隨后便隨毛澤東一起笑了起來。

1949年國共和談時,在雙方達成《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之后,毛澤東分別接見了南京國民黨政府參加和談的代表。4月中旬的一天,劉斐先生受到接見,一想到要見共產(chǎn)黨的領袖,劉斐心中不無忐忑之感。見面后,毛澤東問劉先生:“你是湖南人吧?”

劉說:“我是醴陵縣人,醴陵與毛澤東家鄉(xiāng)是鄰縣,是老鄉(xiāng)。”

毛澤東高興地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哩!”這樣一來,劉先生的緊張心情便減去了大半,接著毛澤東談起了共產(chǎn)黨和談的誠意,很快打消了他們的拘束感。但劉斐心中還有一點疑慮,在吃飯的時候,當談到各人的愛好時,就乘機提出來試探毛澤東。他問:“您會打麻將嗎?”

毛澤東回答;“曉得些,曉得些。”

“您愛打清一色呢;還是喜歡打平和?”

毛澤東聽了,立刻明白了提這問題的用意,笑得差點把飯噴出來,立即說:“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毛澤東這寓意彌深的回答使劉斐先生疑慮頓釋,堅定了他選擇新道路的決心。

1947年,蔣介石派胡宗南進攻延安,幾十架飛機輪番轟炸,衛(wèi)士們沖進毛澤東居住的窯洞,毛澤東依然在聚精會神地查看地圖。

“客人走了嗎?”毛澤東問。

“誰?誰來了?”衛(wèi)士愣住了。

“飛機呀,”毛澤東手中的筆朝天一指,“喧賓奪主,討人嫌。”

這時,有人拿來一塊落在窯洞前的彈片給毛澤東看。毛澤東接在手里掂量掂量,一本正經(jīng)地說:“嗯,能打兩把菜刀呢。”

轉戰(zhàn)陜北途中,一次,隊伍走到一個光禿禿的山上,向導迷了路,大雨傾盆,五六萬敵人就在山下的溝里運動,時時響起零落的槍聲。同志們又餓又冷又緊張,緊緊靠攏到毛澤東周圍。毛澤東忽然笑了一聲。“嘿,真是銅墻鐵壁,風雨不透了。”

周恩來的說話魅力

5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談話時,看到周恩來總理桌上一支美國派克鋼筆。他以帶有幾分諷刺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國鋼筆呢?周總理聽了,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zhàn)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那位美國記者聽了,如鯁在喉,無言以對。

1972年2月,周恩來陪同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參觀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南京長江大橋。當踏上引橋時,尼克松突然問:“總理閣下,請問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多少人經(jīng)過廣總理答道: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五個人經(jīng)過。”看到對方發(fā)愣的樣子,他又自豪地解釋說:“每天經(jīng)過南京長江大橋的人是工、農(nóng)、兵。學。商,不是5個人嗎。”尼克松聽后,“啊”了一聲,隨即連連點頭贊嘆。

一次周恩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剛講完,一個西方記者就結結巴巴地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嗎?有18元8角8分。”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他又解釋道;“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且角、5分、2分、l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一次,周恩來接見美國記者,對方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呢?”他聽后沒有急于用刺人的話語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叫馬路。”對方又問:“總理閣下,在美國,人們都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低著頭走路呢?”他又微笑道:“這個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的,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要低著頭走了。”寥寥數(shù)語,使對方啞口無言。

50年代的一天,周恩來設宴招待外賓,正當賓主圍著工藝品般的佳肴贊不絕口時,突然,用筍片刻成的一個中國民族圖案,在湯里一翻身變成了“D”,來賓大吃一驚,面面相覷,這時,周恩來神態(tài)自若,隨即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標志,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的一種圖案叫‘萬’字,象征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愿。”轉而,他又爽朗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頓時,賓主哈哈大笑,一會兒把這道菜吃個精光。

鄧小平的說話魅力

1980年,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在采訪鄧小平時,一見面就向他祝賀生日。鄧小平說:“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嗎?”法拉奇說:“不錯,鄧小平先生,我是從你的傳記中知道的。”鄧小平說:“既然你這樣說,就算是吧!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是我的生日,你也不該祝賀我呀?我已經(jīng)76歲了,76歲是衰退的年齡了!”法拉奇說:“鄧小平先生,我父親也兀歲了,如果我對他說那是一個衰退的年齡,他會給我一巴掌的!”鄧小平說:“你不會對你父親說這話的,是嗎?”

1975年,鄧小平同志主持國務院工作,遭到“四人幫”的瘋狂攻擊。面對“四人幫”的打棍子、抓辮子,鄧小平同志曾詼諧地說:

“我是維吾爾族小姑娘,頭上盡是辮子。”

1979年1月,鄧小平應邀訪問美國。在回答中方提出的給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時,卡特總統(tǒng)以只給中國最惠國待遇而不給蘇聯(lián)會造成不平衡為理由,不同意中方的要求。鄧小平指出這件事情不能同蘇聯(lián)相提并論。鄧小平指的是,美國不給蘇聯(lián)最惠國待遇,理由是蘇聯(lián)不允許自由移民,而中國在讓本國公民出國方面是開放的。鄧小平說:“如果你要我輸送1000萬中國人到美國來,那我是十分樂意的。”此話引起哄堂大笑。

陳毅的說話魅力

某單位邀請市長陳毅作報告,為了布置得“象樣子”,講臺上鋪了潔白的臺布,花瓶里插了鮮花,還備了茶點水果之類。陳毅見狀,把花瓶移到臺下,搬走茶點,然后說:

“我這個人作報告很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就會手舞足蹈,這花瓶放在臺上就礙手礙腳,說不定碰碎了,我這個供給制上海市長還賠不起呢!”

在解放初期的思想改造運動中,由于基層干部作風簡單粗暴,發(fā)生了一起老教授投河自殺未遂的事件。陳毅知道后,對有關干部狠狠地進行了批評,而對那位教授的批評則采取了幽默方式。在一次高級知識分子會上,陳毅同志風趣地說:

“我說你呀,真是讀書一世,糊涂一時,共產(chǎn)黨搞思想改造,難道是為了把你們整死嗎?我們不過想幫大家卸下包袱,和工農(nóng)群眾一道前進。你為啥要和龍王打交道,不肯和我陳毅交朋友呢?你要投河也該先打電話給我,咱們再商量商量嘛!”

50年代的一天,陳毅在上海文化廣場作報告,他拿著發(fā)言提綱不時舉起來看看。但坐在后面的著名導演黃佐臨發(fā)現(xiàn)上面沒有一個字,是張白紙。會后問他:“陳老總,您怎么用一張空白稿紙啊?”

陳毅哈哈一笑:“不用稿紙,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你們做戲,我也做戲嘛。”大家都笑了起來。

魯迅的說話魅力

魯迅先生講話生動幽默,和他一起交談常常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有一次,幾個朋友和他談起國民黨的一個地方官僚下令禁止男女同在一個學校上學,同在一個游泳池里游泳的事。魯迅先生說:“同學同泳,皮肉偶爾相碰,有男女大防。不過禁止之后,男女還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間,一同呼吸著天地之間的空氣。空氣從這個男人的鼻孔呼出來,被另一個女人的鼻孔吸進去,淆亂乾坤,實在比皮肉相碰還要壞。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規(guī)定男女老幼,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氣流通,又防拋頭露面。這樣,每個人都是……若!若!”

魯迅先生站起身來,模擬起戴防毒面具走路的樣子來。朋友們笑得前仰后合。

魯迅有個侄兒叫周燁,調燁小時候,有一次和爸爸一起到伯父家做客。吃飯時,周燁對魯迅說:“大伯父,你和爸爸哪兒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

“哪一點不像呢?”魯迅笑問道。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你的呢,又扁又平。”周燁說。

“你不知道,”魯迅摸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

“我小時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么,怎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的呢?”

“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周燁不解地問,“你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魯迅一語雙關地說道。

許廣平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后來成了他的妻子。然而,魯迅先生與許廣平的書信來往中,稱她的卻是“廣平兄。”

“五四”時期,許廣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開除黨籍,在苦悶之中時,就寫信給魯迅先生,訴說個人的遭遇,魯迅給她的第一封回信中,稱的就是“廣平兄。”許廣平很奇怪,以為魯迅搞錯了人,把她當男同學了,于是在第二封信中專門作了以下的“說明”:

“……當我拆開信,看見箋面第一行上,賤名之下竟緊接著一個‘兄’字,先生,請原諒我太愚小了,我值得而敢當‘兄’么?不,不,決無此勇氣和斗膽的。先生之意何居?弟子真是無從知道。不曰‘同學’不日‘弟’,而曰‘兄’莫非也就是游戲么?”

于是,魯迅就在第二封口信中作了如下的解釋:

“……這回要先講‘兄’字的講義了。這是我自己制定,沿襲下來的例子,就是:舊日或近來所識的朋友,舊同學而至今還在來往的,直接聽講的學生,寫信的時候我都稱‘兄’;此外如原是前輩,或較為生疏,較需客氣的,就稱先生,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大人……之類。總之,我這‘兄’字的意思,不過比直呼其名略勝一籌,并不如許叔重(即東漢撰《說文解字》一書的許慎)先生所說,真含有‘老哥’的意義。……蓋無足怪也!”

1926年,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任教。由于工作忙,一個多月才去理一次發(fā)。

一天,魯迅走過一家上等理發(fā)廳,就隨意走了進去。理發(fā)師見他身穿灰布舊長袍,腳穿布底鞋,就拿起工具胡亂地剪了一通,不到十分鐘就理好了。但出乎他意料,魯迅竟隨手抓了一把錢就走了。理發(fā)師仔細一數(shù),竟多給了他好幾倍錢!

過了一個多月,魯迅又去這家理發(fā)廳理發(fā),正巧又碰到那位理發(fā)師。魯迅還是那身打扮,卻受到了非同尋常的招待。理發(fā)師又遞煙又敬茶,磨蹭了一個多小時才把發(fā)理完。可這次出乎他意料的是:魯迅拿出錢來,認認真真地數(shù)清后交給他,分文不多,分文不少。

理發(fā)師問魯迅,魯迅答道:

“道理很簡單,你上次給我亂剪,我就亂給;這次你給我認真地剪,我當然要認真地給了!”

廣州的一些進步青年創(chuàng)辦的“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給他們創(chuàng)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你們自己先寫好,我以后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廣州就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

青年們說:“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銷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魯迅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想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你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

丘吉爾的說話魅力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個習慣,無論在什么時候做完工作,都要跳進熱氣騰騰的浴缸洗澡,然后光著身子在房子里踱步。

在訪問美國期間,他正光著身子在房間里踱來踱去,突然有人敲門。“進來”,他喊道。門開了,羅斯福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就要退出。“進來!總統(tǒng)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叫道;“大不列顛的首相對合眾國總統(tǒng)是沒有什么要隱瞞的。”

一天,有人問丘吉爾,做個政治家要有什么條件。丘吉爾回答說;“政治家要能預言明日、下月。來年及將來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那個人又問;“假如到時候預言的事情未實現(xiàn),那怎么辦?”丘吉爾說:“那要再說出一個理由來。”

一位媚態(tài)十足的年輕婦人對丘吉爾說:“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你執(zhí)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須。”“哎呀,真的,夫人”,丘吉爾彬彬有禮地回答說;“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任何一點。”

丘吉爾年輕時,曾作為一名戰(zhàn)地記者被俘,他逃走了。布爾人出價25磅懸賞他。幾年后,他在自己的書房里將懸賞他的告示配上鏡框掛了起來,并對來訪者講述。“這是我的全部價格?25磅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的黑暗日子里,禁酒聯(lián)合會的女士們訪問丘吉爾,一位愛非難人的女士說:

“首相先生,根據(jù)可靠的權威人士透露,在這次戰(zhàn)爭中你喝掉的全部含有酒精的飲料和白蘭地如果能流人這間房子的話,大概可以灌到這里。”

這是一間大房間,她把她的手舉到她的頭上比劃著——那就是說大半間房間灌滿白蘭地和含有酒精的其他飲料。

丘吉爾看了看地板,又抬頭看了看天花板,作出沉思的樣子,然后說:“我親愛的年輕女士,我們做得太少了……”他拿著她的手,看看量到什么地方,又看看距離天花板有多遠,最后說:“我們尚有許多該做的。”

有一回,當丘吉爾共事的保守黨議員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在議會上演說。看到丘吉爾在搖頭表示不同意,便說:“我想提請尊敬的議員注意,我只是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丘吉爾對答道:“我也想提請演講者注意,我只在搖我自己的頭。”

1945年英國大選后,丘吉爾首相下臺。皮姆爵士看望丘吉爾,把大選結果告訴他。

當時,丘吉爾正躺在浴缸里洗澡,當他聽到這個壞消息時幽默地說:

“他們完全有權利把我趕下臺。那就是民主!那就是我們一直在奮斗爭取的。現(xiàn)在——勞煩您把毛巾遞給我。”

丘吉爾臨終前面帶笑容,對守護在他身邊的人說:

“我已準備好了去見上帝,不管上帝是否已準備好了酷刑來質問我。”

在一次訪美期間,丘吉爾應邀去一家供應冷烤雞的簡易餐廳進餐。在要取第二份烤雞時,丘吉爾很有禮貌地對女主人說:“我可以來點兒雞胸脯的肉嗎?”

“丘吉爾先生,”女主人溫柔地告訴他:“我們不說‘胸脯’,習慣稱它為‘白肉’,把燒不白的雞腿肉稱為‘黑肉’。”丘吉爾為自己的言辭不當表示了歉意,可心里卻認為這是咬文嚼字。

第二天,這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丘吉爾派人送來的漂亮的蘭花,蘭花上附有一張卡片,上寫:“如果你愿把它別在你的‘白肉’上,我將感到莫大的榮耀——丘吉爾。”

在一次招待高官顯貴們的宴會上,氣氛熱烈,笑語喧嘩。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禮賓司的一名官員走到丘吉爾身旁,對他耳語說,他看見某先生把一只銀制的鹽缸塞進了自己的口袋。聽了這話,丘吉爾當眾將一只銀制的胡椒粉缸塞進了口袋,好像無人看見一樣。

宴會結束時,丘吉爾悄悄走到那位拿了鹽缸的先生身旁,輕聲對他說:“親愛的,我們都被別人看見了。哎,最好還是放回去吧,你說呢?”

在阿拉曼戰(zhàn)役前夕,丘吉爾召見了他的得力將領蒙哥馬利將軍。在談話中,丘吉爾提議他應該研究一下邏輯。疆場勇士蒙哥馬利擔心自己會陷人糾纏不清的邏輯命題中,便找了個借口推托。他對丘吉爾說:“首相先生,你知道,有這樣一句諺語;‘了解和親呢會產(chǎn)生輕蔑’。也許我越是研究邏輯,便會越加輕視它。”

丘吉爾取下煙斗說:“不過我要提醒你,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親呢,什么也不會產(chǎn)生出來的。”

愛因斯坦的說話魅力

嚴冬的一天,愛因斯坦在冰凍的路面上滑了一下,摔倒了,摔得很笨拙。旁邊的人連忙把他扶了起來。

有人說道:“愛因斯坦先生,如果運用相對論的原理,說你并沒有跌倒不也對嗎?只是地球忽然傾斜了呢?”

愛因斯坦喘著粗氣答道;

“我同意你的說法,可惜這兩者給我的感覺都一樣。”

有一次,群眾包圍了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當時,據(jù)說全世界只有幾個高明的科學家看得懂他關于“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

“比方這么說——你同你最親愛的人坐在火爐邊,l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象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1個小時——晤,這就是相對論!”

一頭亂蓬蓬的白發(fā),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一撮橫七豎八翹起的胡子,一雙棕色陷入沉思的眼睛——這是藝術家為我們留下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逼真而動人的形象。

愛因斯坦性情溫和,心地善良,從來不忍心拒絕攝影師、畫家、雕塑家的請求,然而,要應付絡繹不絕的藝術家,擺出姿勢讓他們攝、畫、雕,實在花費了他很多時間。

有一次,一位萍水相逢的客人問及他的職業(yè)時,他回答說“我的主要職業(yè)是當模特兒!”

愛因斯坦以發(fā)表“相對論”聞名于世。各地競相請他作報告,他的司機每次也在會場里聽。

有一次去會場途中,他的司機對他說:“我聽博士報告已30次左右,內(nèi)容已完全記住。您一連幾次講同樣的話也太累了。我們來個幽默游戲好嗎?這次我穿你西裝講演,直到被發(fā)現(xiàn)完事。”

愛因斯坦也詼諧地說:

“好嘛,反正也沒人認識我。”

在報告會上,司機代替博士幾乎無誤地講完了相對論。但剛要下講壇時,一位教授提出質疑。那位司機毫無懼色,說:“哎呀,你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連我的司機都能解答。司機,你上來解答。”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么用具。

“我看,一張書桌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他說。

“為什么要大的呢?”

“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評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后,僅僅聳聳肩道:

“100位?干嗎要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人出面也足夠了。”

愛因斯坦參加一次科學會議,一位天文學家說:“在天文學家眼中,人不過是無際的宇宙中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點。”

愛因斯坦回答:“我也這樣想,不過我知道,那無足輕重的小點也就是天文學家。”

有一次,一位美國女記者走訪愛因斯坦,問道:“依你看,時間和永恒有什么區(qū)別呢?”

愛因斯坦答道:“親愛的女士,如果我有時間給你解釋它們之間的區(qū)別的話,那么,當你明白的時候,永恒就消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方正县| 临沧市| 确山县| 宝应县| 东阳市| 建平县| 澳门| 长宁县| 习水县| 九寨沟县| 栾川县| 博野县| 米林县| 柳江县| 安化县| 抚顺市| 会东县| 福鼎市| 安达市| 寿阳县| 遂溪县| 千阳县| 榆树市| 涟水县| 盐源县| 察隅县| 札达县| 三原县| 班玛县| 新巴尔虎右旗| 赞皇县| 横峰县| 易门县| 布拖县| 五原县| 连云港市| 潍坊市| 仙桃市| 通山县|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