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察的理論和體制機制研究
- 尤光付等
- 1134字
- 2019-07-22 15:08:36
一 系統權變視角下健全監察體制機制的可行性
從領導體制角度考察,我國紀檢監察的變遷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一是紀檢機關與黨的委員會平行設置;二是紀檢機關作為黨的委員會的一個工作部門;三是實行同級黨的委員會和上級紀律檢查委雙重領導的體制。紀檢監察體制機制的完善是一個內外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紀檢監察機關對自身工作規律的認識與黨的中心任務及面臨的形勢共同作用于紀檢監察體制變革的實踐。中央層面,中紀委監察部按照“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對機構內部架構重新進行了調整與優化;在“三不增”的前提下,增設了黨風政風監督室和執法效能監督室,強化對自身內部的監督;進一步充實辦案力量,直接辦案人員和機構的數量大幅提高,職能更加明確,履職效率大幅提高。地方層面,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并參照中央一級的要求,制定了切合自身實際的具體規定,有條件地對機構內部架構重新進行了調整與優化。與此同時,制度反腐進入新階段,形成了明確的制度反腐思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突出查辦案件職能,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打虎”與“拍蠅”同時推進。
弗萊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羅森茨韋克在《組織與管理:系統方法與權變方法》中,主張組織不僅是在與其存在關聯環境的持續相互作用中達到動態合理平衡運行,同時仍保持其內外能量有效轉換的開放性系統,還是關系整體同外界變化著的動態環境有一定區分限定的具有技術性的社會系統。在他們看來,任何組織一般都由目標與價值、技術、結構、社會心理、管理五個分系統組成,這五個主要分系統與對各分系統均有不同程度且具復雜性和非線性影響的環境超系統共同構成了解析組織與管理的系統權變模型(如圖7-1所示)。
圖7-1 系統權變模型
依據系統權變模型,筆者認為,監察環境超系統就可以看作一個交融宏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以及國際因素等要素匯聚而成的龐雜系統:環境超系統通過人、財、物、信息等資源的投入供監察系統不斷地吸收、轉換和輸出;監察的目標與價值分系統是一項涉及監察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等要素的系統,該系統通過監察職能因子耦合組織目標與組織決策,彰顯監察宗旨與目標的監督價值;監察的技術分系統是一項涵蓋完成紀檢監察任務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硬件設施和軟件設備等要素的系統;監察的結構分系統是一項包含監察組織模式、機構設置、職位數量、工作職責、管理層次與幅度等要素的系統;監察的社會心理分系統是一項囊括監察組織個體心理、群體心理、組織心理等要素的系統;監察的管理分系統是一項聯系整個監察組織并使組織與其外部環境產生聯系,涉及監察領導、決策、執行、監督等要素的系統。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2014年以來監察體制機制改革的具體舉措,監察體制機制的回應性與系統權變模型架構之間能夠形成協同對應、有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