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循環經濟
——中國突破資源約束的新途徑
位于中國江蘇省張家港市的沙鋼集團,1975年創立之初是一家規模極小的民營煉鋼企業。如今,沙鋼已成為同行業的翹楚,躋身世界500強,并在2015年與貝卡爾特簽訂了全球供應協議。沙鋼從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企業成功轉型為世界知名企業,這要歸功于其選擇了一條循環經濟的道路。沙鋼建立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圓周形模式,使96%以上的工業“三廢”得以循環再利用。“十二五”
以來,沙鋼累計投入數十億元,實施重大節能創新項目100多個,實現了蒸汽、爐渣、煤氣、工業用水和焦化副產品“五大循環回收利用工程”。通過變廢為寶,沙鋼每年循環經濟效益占總效益的20%以上,成為企業非鋼效益的“綠色”增長點。沙鋼將廢水、廢氣和廢固回收用于發電或循環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企業內部實現清潔生產方面極具代表性和創造性。2013年,周邊企業都用上了沙鋼廉價、質優、穩定的高熱值蒸汽,大幅削減社會用煤的同時減少了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了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沙鋼的經歷是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其自身鮮活的經歷向世界述說著改變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喜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