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研究
- 朱玨
- 3061字
- 2019-09-06 17:47:59
四 研究思路
關于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精簡城鎮人口問題,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研究。
第一,關于精簡城鎮人口的背景,即中共中央為什么要出臺這一精簡政策,中共浙江省委又是如何貫徹實施這一精簡政策的?就全國而言,可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中共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以及20世紀60年代初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發生嚴重困難這兩個層面考察全國精簡城鎮人口的緣起。具體到浙江省而言,浙江省貫徹實施中共中央精簡政策的參考依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浙江省在建國后國民經濟的發展概況,二是浙江省對全省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情況。這是本課題研究的第一個主要問題。
第二,關于精簡城鎮人口的過程,即如何精簡的問題。這里涉及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精簡政策本身,即在全國精簡的大背景之下,浙江省如何根據全省的實際情況貫徹落實這一政策。二是浙江省精簡政策落實的實際情況,即浙江省精簡工作的推進情況。三是浙江省的精簡城鎮人口工作與其他地區的精簡工作相比所呈現出的共同點以及區別于其他地區的區域性特征。此外,這一次精簡城鎮人口工作對浙江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啟示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因此,把這一段歷史清晰地展現出來是本書所要解決的第二個主要問題。
第三,在精簡過程中,如何安置被精簡人員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本課題關注的第三個主要問題。在當時,為安置被精簡人員,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安置工作作了部署;同時,為更好地安置被精簡人員,從中央到浙江省也都頒布了大量的安置政策與措施。此外,安置工作的實際效果與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所關注的。
第四,精簡的結果,即精簡產生了什么樣的后果。這里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精簡政策本身實施的效果。二是精簡政策執行后整個社會實際產生的變動,包括城市與農村的變化。三是精簡工作對于被精簡者產生的影響,包括他們生產、生活的變遷以及思想狀況的變化。四是精簡工作的歷史遺留問題。由于精簡涉及的人員人數眾多,范圍很廣,因此,產生了許多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如被精簡人員工作不落實、安置補償不到位、養老問題突出等。這是本課題所要研究的第四個主要問題。
第五,對于精簡城鎮人口工作的評價。精簡工作,其實質是一次人口的“逆遷移”。那么,為何這樣一項特殊的規模宏大的精簡工作能得以順利實施呢?這與當時的社會動員有密切的聯系。這次精簡工作中,社會動員是如何發揮其作用的;國家、社會與個體三者之間具有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這對于當今中國社會的發展又有什么樣的現實啟示?除了社會動員之外,中國的國家體制、城鄉差異以及民眾的社會心理等又對精簡工作產生了何等的影響?這是本課題研究的第五個主要問題。
根據以上五個主要問題,本書的寫作思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章探討浙江精簡城鎮人口的背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對精簡城鎮人口的緣起進行探討,即1949年以后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并兼顧浙江省在1949年以后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第二部分探討的是精簡城鎮人口政策出臺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業化道路探索過程中“左”的錯誤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達到極致,加上蘇聯債務等外部原因,導致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為了渡過難關,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精簡城鎮人口政策作為國民經濟調整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政策被提了出來。第三部分對1949年以后中國城鎮人口的變動進行探討。隨著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城鎮人口逐漸增加,而到了“大躍進”運動以后城鎮人口出現了非正常的膨脹,增加了國家財政與市場供應的壓力,這一現狀使得精簡城鎮人口成為必然之舉。
第二章探討精簡城鎮人口的過程,分四部分。首先,浙江省精簡城鎮人口工作是在全國精簡工作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本章第一部分考察的是精簡政策的出臺以及精簡工作在全國的開展情況。其次,本課題主要以浙江作為樣本來研究精簡城鎮人口工作。因此,本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浙江精簡城鎮人口的總體進程。第三部分對浙江省被精簡的人員數以及被精簡人員的構成情況進行考證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討浙江省各地區和各部門的精簡情況。
第三章專門探討精簡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精簡安置。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對中央以及浙江省安置工作的部署進行考察;第二部分對安置政策與措施進行分析;第三部分探討安置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探討精簡城鎮人口的結果,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精簡政策本身實施的效果;第二部分考察精簡工作實際產生的社會變動,包括城鎮精簡大量勞動力后的情況,農村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后的變動情況;第三部分考察被精簡人員的實際生產、生活狀況以及思想狀況。第四部分探討精簡工作的歷史遺留問題。精簡工作結束后,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救助政策,這些救助政策實施的特點以及精簡工作給被精簡人員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
第五章探討對于精簡工作的評價問題,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精簡工作的實質;第二部分考察精簡工作最終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社會動員力問題;第三部分分析探討中國國家體制、城鄉差異、民眾的社會心理等對精簡工作產生影響的一系列因素。
與現有的關于20世紀60年代初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研究的成果相比,本書的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首先,對于史料的發掘程度有所加深。以往關于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的研究,運用的史料大多為整理成冊的資料,而本課題研究所依據的一項主要史料是檔案資料,包括浙江省檔案館和浙江省部分地市檔案館所藏的大量關于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的檔案資料,通過對這一類原始檔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對浙江省20世紀60年代初精簡城鎮人口問題進行全面的考察,力求把這一段歷史說清楚。因此,可以說,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這一問題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史料。在檔案史料的運用之余,本課題還為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的研究提供另一類資料——口述資料。通過田野調查與實地訪問當事人等方式,運用口述方面的資料,希望通過使用這些資料使本研究更加客觀、鮮活、生動。
其次,本課題是一個個案研究,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個案研究為當代中國史研究貢獻一點微薄的助力。以往關于當代中國史的研究,尤其是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研究,大都采用宏觀的視野,在全國范圍內對事件進行整體研究,且大多關注的是政策層面的問題。而本課題將精簡城鎮人口問題放在了浙江省這個區域里進行考察。浙江在精簡城鎮人口的過程中,有92.3萬的城鎮人口被精簡,被精簡人數在全國屬中上水平,這就使將精簡城鎮人口問題放在浙江這個區域里進行考察具有其代表性。同時,把精簡城鎮人口問題放在某一區域內進行研究,資料相對比較集中,許多問題容易考察清楚。“大量深入細致的個案研究,是一門學科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49]本課題的研究正是希望從浙江省的個案研究入手,通過實證研究,深入剖析國民經濟調整時期非常態之人口逆向流動的歷史真實,為20世紀60年代初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的研究提供典型的個案與翔實的數據,同時為當代中國史研究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視角。
最后,本課題在研究精簡城鎮人口的發生、發展、結果等問題的基礎上,還將探討由精簡問題引申出的社會動員、中國國家體制、城鄉差異、民眾的社會心理等問題。精簡工作最終在政策層面取得成功,實際上是這些因素發揮作用的結果。那么,如何看待這些問題,這對我們當代的國家治理、社會發展又將帶來什么樣的現實啟示,等等。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力求將本課題的研究推向深入。
綜上所述,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特點在于,運用原始的檔案資料,輔之以口述調查資料,為當代中國史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視角與史料,力求對精簡城鎮人口問題的研究更接近于歷史真實,更為生動,同時通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剖析使本課題的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