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中農村研究·第三輯
- 付少平
- 1354字
- 2019-09-21 03:50:48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場快速發展且游客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古村落因其獨有的建筑風格、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古村落”一般指具有完整的文化體系、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歷史的村寨[3]。在中國,古村落的概念源于20世紀80年代末,朱曉明認為古村落是建在民國以前,保留有較好的歷史沿革、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風民俗且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4]馮驥才提出古村落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鮮明的地域個性;二是建筑格局保存的較為整體和系統;三是有豐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5]古村落中既有各類建筑、村落的規劃、歷史遺產等物質文化遺產,也蘊含著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開發價值。古村落旅游資源的開發,勢必會給古村落的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帶來影響。古村落以其對旅游者的獨特吸引力,為旅游業開發利用。[6]李凡、金忠民針對西遞、宏村和南屏旅游發展的狀況,從旅游對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入手,提出來古村落旅游發展過程中旅游影響具有階段性。[7]湯蕾等研究了蘇州西山三個古村落空間格局特色,并提出了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改進保護辦法,實現古村落經濟發展等發展建議。[8]田密蜜等以浙江地區古村落為例,分析了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古村落的保護,尊重古村落的生態和文化。[9]王敏和吳攀升則以浙江古村落為例,對金華古村落旅游發展狀況做了評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具體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資源、豐富旅游項目等建議。[10]孫靜和蘇勤則以西遞和宏村為例,從視覺管理角度探討了古村落旅游開發的問題。[11]盧松等針對皖南古村落旅游開發進行了初步研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保護文化遺產、突出徽州文化特色等建議。[12]朱松節分析了蘇州市古村落概況及其保護與開發的現狀,結合“美麗中國”視角,將“美麗中國”的理論要求與蘇州古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實踐結合起來,就蘇州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問題進行了具體思考。[13]程乾等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定量評價了浙江古村落的旅游資源價值,更客觀地反映了古村落旅游資源的現狀,為古村落旅游資源評價提供了新思路。[14]王帆等以陜西省黨村為例,從游客體驗角度設計古村落旅游景觀展示的內容和方式,用實證的方法擴充對旅游體驗和古村落旅游景觀展示的理解,為游客的旅游決策和古村落管理部門的旅游開發提供參考。[15]雷海燕等從社區參與的角度對古村落旅游形象進行研究,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形象設計的社區參與模式,并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黨村為例,分析了該模式的具體運用。[16]
綜上所述,國內外已有的古村落旅游發展研究主題多樣,角度不盡相同,但以游客體驗視角出發,探索古村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學者較少。同時,國內已有研究成果以個案研究為主,存在地域性,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區,北方古村落的研究較少,且研究缺乏時效性和延續性。本文以陜西省韓城市黨村為例,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從游客體驗視角出發,對黨村游客旅游體驗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對游客體驗視域下黨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促進黨村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