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滿族民間傳說《尼山薩滿》淺說

《尼山薩滿》,是一部用滿文記載的民間傳說,是滿族早期文學寶庫中的珍貴文獻。它不僅在滿族,而且在鄂溫克、達斡爾、赫哲等少數民族中也廣為流傳。這部以手抄本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對于研究滿族早期文學、民俗學、民族歷史和薩滿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它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1908年至1909年,俄國滿文學者A.B.格列賓希科夫曾到我國東北滿族地區,搜集到《尼山薩滿》傳說,先后得到了兩種不同的滿文手抄本;1913年,他又得到了另一種滿文手抄本。三種手抄本中,以最后一種的故事最完整。1961年,蘇聯出版了后一種滿文手抄本。我國學者凌純聲于1934年將這部傳說用漢文記錄下來,收集在所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中,篇名叫《一新薩滿》,并在《附錄·赫哲故事》中明確指出本篇“是赫哲人看了滿文本而口譯的。這一個是滿洲人故事”[1]。從故事內容來看,《一新薩滿》是《尼山薩滿》的異文。據筆者目前所知,《尼山薩滿》的異文共有七種。本文試圖對《尼山薩滿》產生的時代及其藝術價值等方面,做一初步探討,算是拋磚引玉吧。

《尼山薩滿》用滿文記錄成書面文字時間,據手抄本所使用的滿文來看,是有圈點的新滿文,而有圈點的新滿文是皇太極于1632年“命達海等人,在老滿文的基礎上,增加圈點并創制了十二個字頭和專記外字符號,成為有圈點的新滿文”[2]。由此看來,《尼山薩滿》成書于1932年以后。那么,《尼山薩滿》傳說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呢?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它的祖先在漢代以前稱肅慎,漢代以后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朝又稱靺鞨,五代時稱女真人,自此以后就以女真人著稱于世。滿族祖先在古代曾兩次建立封建王朝,一次是公元713年至公元926年的渤海王國,一次是公元1115年至1234年的金王朝。歷史的變遷,使得滿族先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幾經興起和衰落。那時,進入華北和遼河平原的女真人,絕大部分已落戶在漢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中間,與他們同化了。到了明朝,真正保留原有特點的滿族居住在祖國的東北邊境上。正如王鐘翰先生所指出的:“所謂明末的滿族并不是指留在華北和遼河平原的已經失去原有特點的這一部分女真人,它所指的是遠處在東北邊境上,‘卻又向前發展’起來的另一部分女真人。[3]”因此,《尼山薩滿》不可能產生于進入華北和遼河平原,已經失去原有特點的女真人中間,只能是居住在祖國東北邊境上,保留原有特點的那部分女真人想象的產物。《尼山薩滿》的內容正是反映了這一部分女真人的社會意識和經濟形態。

《尼山薩滿》描寫一位神通廣大的女薩滿去陰間奪魂救人的故事。相傳在明代,羅洛村里住著一個名叫巴爾杜·巴顏的員外,家中有萬貫家產,家奴和騾馬等不計其數。員外二十五歲得子,兒子十五歲時上山打獵,途中死亡。員外夫妻十分悲傷,從此便開始求神拜天,行善積德,果然感動了上天,員外五十歲時又得一子,起名叫色爾古岱·費揚古,員外夫妻分外高興,視如掌上明珠。孩子聰明伶俐,十五歲時又去打獵,途中又病亡。員外夫妻悲慟欲絕,正準備出喪之際,一個老道來指教巴爾杜·巴顏,叫他去請住在尼希哈岸邊的尼山薩滿。當巴爾杜·巴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請到了尼山薩滿后,尼山薩滿就穿戴上薩滿的帽子、裙子,系上腰鈴,在助手扎哩的幫助下,在眾神靈的保護下去了陰間。她在尋找色爾古岱·費揚古靈魂的路上,通過重重關口,克服種種困難,找到了色爾古岱·費揚古的靈魂。正當她高高興興帶著色爾古岱·費揚古的靈魂往回走時,遇到了她已死去三年的丈夫,正在路旁熬著油鍋等著她,聲稱“你不救活我,我就不放過你,這油鍋是你的死對頭”。尼山薩滿用巧妙的辦法逃脫了丈夫的糾纏;途中又遇到奧莫西媽媽并觀看了陰間的各種刑罰。最后,她終于救活了員外的兒子色爾古岱·費揚古,從此,巴爾杜·巴顏一家子孫滿堂,高官厚祿,日子越過越興旺。

《尼山薩滿》的傳說,首先反映了滿族先世萬物有靈的思想。

當尼山薩滿去陰間尋找色爾古岱·費揚古的靈魂時,神靈給她指點色爾古岱·費揚古靈魂的去向。又是在眾神靈的護送下,她前往陰間,一路上“獸神跳躍,鳥神飛翔,蛇神咝咝作響”,出現了許多動物神靈。再如,尼山薩滿來到紅河岸邊時,發現既沒有渡口,也沒有船只,便祈禱神靈保佑她渡河:

河岸上彎彎曲曲蠕動著八條蟒啊!

扎納河里游動著的大蛇呀!

年輕的河神,

請眾神靈顯示一下自己的神威!

保佑我迅速地渡過這條河。

說完,她將鈴鼓浸入水中,自己站在鼓上,瞬息間像風一樣飄浮過河。顯然是河神幫助她渡過紅河。從傳說中的咒語內容來看,所涉及的天上地下一切自然現象,均有生命、有意志、有感情,都被神靈化了,反映了滿族先世萬物有靈的觀念。

萬物有靈的思想意識,幾乎所有的民族,在歷史上都存在過,滿族的祖先也不例外。人類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十分低下,認識也很幼稚,對于自身的生老病死和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不理解,感到迷惑、驚奇,以致恐懼,但是原始人又很想解釋甚至控制它。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遣眾說以解釋之。[4]”“結果則為創造種種荒誕故事,以代合理的解釋,同時并深信其真確……”[5]《尼山薩滿》正是滿族先世企圖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結果。

從《尼山薩滿》中還可以看到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尼山薩滿》的異文《女丹薩滿》中,當女丹薩滿因沒有救活三年前死去的皇帝妹妹而被處死刑后,一片黑云籠罩在皇宮上空,皇帝便下令讓“一個靜射的將軍向空中射了一箭,結果射下一根鷹尾巴上的羽毛”[6]。據說女丹薩滿死后變為雕神;另一異文《一新薩滿》中,一新薩滿變成“闊里”[7]抓住了色爾古岱·費揚古的靈魂。所以后來滿族有的姓氏在祭祀祖先時還祭祀雕神或是鷹神。這是滿族對鷹的圖騰崇拜,而且已把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融為一體了。

記載滿族對于鳥的圖騰崇拜的史料較多,如《滿洲實錄》中,仙女佛庫倫吞吃了神銜的朱果而受孕,才生了滿族的先世,還有“神鵲救樊察”[8],也是關于滿族鳥圖騰的傳說,即把自己視為與鳥有血緣聯系,是鳥的后裔。滿族人在庭院立桿祭祀,也是對鳥祭祀的一種。滿族對鳥的圖騰崇拜,在一定意義上像漢族把自己視為龍的傳人,崇拜龍一樣。

《尼山薩滿》的祖先崇拜是一位附身于尼山薩滿的神主,叫“倭車庫”。“倭車庫”在《清文總匯》中是這樣解釋的:“神主,家內祭祀之神。”又《重訂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中說:“恭查滿洲舊規,最重渥轍庫(即倭車庫——筆者注)跳神祭祀之禮……遇有吉兇之兆,總在渥轍庫上磕頭,雖度日清減,亦仍按時跳神,于此一節,從不少減。”從《清文總匯》對倭車庫的解釋和滿族最重祭祀倭車庫的習俗,可以知道這位神靈是保護滿族人民安康和興旺的神,根據筆者不久前在滿族聚居區的了解,“倭車庫”就是滿族人家西墻上掛著的祖爺版或稱祖神版和祖宗匣子等的總稱。可見,“倭車庫”就是祖先神。

祖先神原是本氏族有貢獻有功勞人物的靈魂,如本氏族的酋長或是薩滿等人物,后來被后世人所紀念、崇拜和傳頌,因而形成了祖先崇拜。滿族每個姓氏,如富察氏、瓜爾佳氏等,都有自己數量不等的祖先神。

從薩滿教的歷史發展來看,它的祭祀內容不僅有圖騰崇拜、祖先崇拜,而且還有祭天神的內容。但《尼山薩滿》所有的咒文中,卻沒有出現天神。事實上,滿族的薩滿教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已是以天神為主的一神教了。如:蘇克蘇滸部內諾密納四個部長歸順努爾哈赤時,努爾哈赤為了表示慶賀,便“殺牛祭天”[9],說明這時已出現了天神。現在滿族民間保存的薩滿神曲(民間說法,即薩滿行巫術時的咒語——筆者注)專有一篇是“祭天”,稱為“啊布卡汗”,就是天神之意。而且凡有祭祀或是行巫看病,必先祭天。

馬克思曾明確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10]”滿族社會發展到努爾哈赤時代,所以有了天神,是由于氏族制度已經瓦解,進入了奴隸制社會:“歷史事實充分證明了,大約在十六世紀的七十年代到十七世紀的二十年代(一五七七—一六二七年)的五十年期間,努爾哈赤領導的滿族的社會發展階段,肯定是屬于奴隸占有制而不是屬于氏族社會末期的家長奴役制。”這時的滿族已進入階級社會,所以發展到這時的薩滿教必然會出現“啊布卡汗”(石姓神曲)或是“啊木巴啊布卡”,即“天神”或“皇天”。在《重訂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一書中,幾乎每篇祝詞都有“啊布卡追”即“上天之子”的句子。但《尼山薩滿》傳說中所有的咒文都沒有“啊布卡”,說明這時還是氏族社會,是無階級的社會,神靈自然也就沒有高低、統治和被統治之分了。盡管傳說這是皇太極以后的手抄本,但在關鍵性的內容上,后人也不敢隨便附會。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尼山薩滿》傳說形成于滿族的原始社會,是毫無疑問的。

另外,《尼山薩滿》所反映的滿族社會經濟形態,也充滿原始社會的特征,色爾古岱·費揚古上山打獵時,有一段出獵前的描寫:“第二天,色爾古岱·費揚古向阿瑪額娘行禮告別,騎著一匹驄馬,肩上蹲著雄鷹,牽著獵犬,阿哈爾濟和巴哈爾濟等家奴緊跟在后面。那些背著弓箭的家奴,排著長長的隊伍,前后簇擁著色爾古岱·費揚古”,圍獵時“眾家奴立即把山圍了起來,有的用箭射,有的用矛刺,同時放出鷹犬追撲飛禽走獸”。這不僅告訴我們滿族這時是以狩獵為主的經濟生活,而且這時的圍獵工具僅僅是“箭”和“矛”,是一幅滿族原始部落時期集體圍獵的畫卷。

其次,色爾古岱·費揚古在狩獵途中死亡后,家奴把尸體抬回家時,“村里人都聚集到這里(指色爾古岱·費揚古的家),號啕大哭起來”。這更是氏族社會時期,氏族成員一起參加本氏族的喪葬的集體行為。

傳說中的尼山薩滿不僅活動于人們真實生活的空間環境,而且還活動于人們假想出來的空間環境,關于人的靈魂歸宿之處的陰間。尼山薩滿在陰間經歷的一切,同樣是滿族祖先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寫照。她看見堆積著肥沃的五色土,但無人知道耕種;同時,發現奧莫西媽媽養了馬、羊把食物送給了陰間。這也說明當時還是以狩獵為主。

還有,閻王之所以派蒙古爾岱·納克楚把色爾古岱·費揚古的靈魂抓去,是因為“想試試他的武藝才能”,于是讓他射“金幣的窟窿”,他一發即中;又讓他和鹿搏斗,他也勝利了;最后讓他和豹搏斗,“因為他沒有戰勝豹子,所以伊爾蒙汗(閻王)收他為義子,撫養鍛煉他……”這里同樣反映了滿族先世狩獵生活時期的“射箭”技術的重要性。

傳說中雖然出現了“白面餑餑”“奶茶餑餑”“小米面餑餑”等食品和員外等詞匯,但這是后人的附會,在此不多加評論。

總之,帶有神話色彩的《尼山薩滿》,不僅充分反映了滿族祖先的“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的原始思想,而且又為我們展現了滿族狩獵經濟和氏族部落時期的生活畫面,所以,《尼山薩滿》傳說應是形成于滿族原始社會末期,至遲不會晚于明朝初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奉新县| 丽水市| 神木县| 台东市| 奇台县| 金寨县| 分宜县| 桓台县| 道孚县| 循化| 普兰店市| 焉耆| 南开区| 湄潭县| 祥云县| 柳河县| 江陵县| 金门县| 精河县| 卫辉市| 千阳县| 东台市| 施甸县| 康马县| 承德县| 抚顺县| 大竹县| 开阳县| 水富县| 古浪县| 凉山| 洮南市| 山东省| 曲水县| 玉屏| 西乡县| 广东省| 察隅县| 牟定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