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機寶書
- 《高保真音響》編輯部 HiFiDig
- 5694字
- 2019-10-23 17:21:09
掌握CAS好聲訣竅 打破Hi-Fi USB的線材迷思
文/譚永鈞

Entreq Challenger 2010 USB Cable,萬元級別的發燒USB線材,見證著踏入USB線正式走進Hi-END線材的行列
讓人又愛又恨,令音響巨人從厭煩到迷戀的USB
現在說到CAS(Computer As Source),也許已經不需要附上任何注釋了。隨著CAS玩法的流行,USB接口成為電腦與解碼器之間最常用的連接接口,盡管這個接口一直飽受包括音響設計師和數碼專家的否定,指USB接口的先天設計不適合用于音頻信號傳輸,并會因此造成信號損失,然而,USB接口卻是現存最普及的數碼通信接口,是最容易被運用并且最有效的資源。受益于USB接口,我們可以外接一個優質的獨立解碼器,把電腦化作音響系統中的信源,同時享受到高傳真而且擁有高便利性的音響玩法。
環境因素推動市場決策,無奈之下,絕大部分音響廠商必須要跟從市場步伐,到了今天,市場上大量USB DAC不斷推出,替代舊型號的新品也必定加入了USB接口,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每個音響設計師也希望在局限性內尋求最大作用的發揮,因而出現了很多技術上的突破,包括了異步方式的解碼設計(asynchronous),有為著USB接口上能支持DSD信號而誕生的DoP協議,也包括發燒級的

USB接口轉換器(DD Convertor),以至價格過萬的USB發燒線,足以見證市場如何圍繞著“USB”這3個英文字母在行動。
萬眾猜疑,為什么只傳輸0和1數碼信號的USB線會影響到音質?
關于USB線材最大的迷思,莫過于它只用于傳送0和1的數碼信號,不涉及任何模擬轉換(D/A),在計算機的檢測下不會存在數據出錯,所以音響器材在接收到同一信號時,回放出來的聲音理應也會是一樣的,不過,事實上又是怎樣的呢?
在網絡上搜尋這個問題,你可能會得到超過10個非標準的答案,其實關鍵的解釋就只有兩點,我們必須了解到單是“一樣的數據”并不夠,準確無誤的要求更包括了“正常的順序”以及“正確的時間”。USB是使用實時傳送信號的方式,把數據送到解碼器上,速度越高,出錯的機會自然越大,當把這種錯誤傳到解碼器時,就會形成時基誤差(JITTER),直接影響到解碼器的表現,并反映到回放聲音的效果上,支持越高解碼率的器材,對優質USB線材的需求也更高。
音響發燒友,測量USB線的不同標準
不論RCA或是XLR端子,都存在工業上的標準規格,以確保它們生產出來具有一致性,USB也不例外,不過所謂的工業標準,基本上只是從功能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這3方面制定出來,能夠發出聲音即可,對于這種廣泛的要求,發燒友又怎會滿足呢?發燒友希望了解到每一條USB線材之間的細微分別、不同的音色、三頻的能量分布、
把音樂演繹出來的風格差異,這些都是非常精細的項目,而且是各式各樣的,其中還包含了主觀感覺。所在在USB線材與發燒友之間,耳朵也成了其中一項重要的測量工具,并不能單一去看數碼信號,更加不應局限于非0即1的關系。

AQVOX的USB相關產品;左下:純凈的5V電源;右下:電腦上USB接口提供的5V電源
USB線材的發展,早在數年前便已開始
最先考慮到USB線這個問題的,很可能是德國一間規模較小的音響工作坊AQVOX,它早于2006年前就已經推出Hi-Fi USB線,將發燒音響線的概念投放到USB線。回想當年,市場上具備USB輸入的解碼器絕對屈指可數。后來它又推出一款5V DC變壓器(通稱:火牛)來為USB線材提供一個純凈而穩定的5V直流電源。發燒友都知道供電質量對音響器材的重要性,電源的信噪甚至會影響到運行溫度(發熱),影響到芯片或電子零件表現的穩定性,這也解釋了為何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通稱“雙頭蛇”的USB線材,代表品牌有:Acoustic Revive、KingRex、iFi,該類線材將供電和數碼信號部分完全獨立,以減輕相互干擾。另外,它們更有專門制造的恒定5V電壓的附加器材,各施各法。無論如何,各個廠商不但開始重視USB接口和線材對最終音質所構成的影響,更已著力推出不同的產品去解決問題。
關于“雙頭蛇”USB線,筆者為大家提供一個實用心得:請把負責5V供電的USB插口接到電源以外的電源,可以是一個提供DC 5V的變壓器,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5V輸出鋰電池,這也遠比同時插入計算機的USB接口好。音響器材涉及大量電子零件,只要接通了就會與電源息息相關,很多資深的音響玩家都知道,要想有好聲音,先有好供電。
從聲音表現上比較工業USB線和Hi-Fi USB線
這里提出的工業USB線,泛指在電腦店買到的幾元至數十元用于硬盤和打印機的USB線,而Hi-Fi USB線(即音響廠商推出的USB線產品)。這3年間,我在不同的系統中分別測試了超過30條不同價位的Hi-Fi USB線,除了體驗到貴賤USB線之間的差距,也充分了解到了它們在不同系統中反映出來的性能差異。首要的是物料的選取,銅、鍍銀、純銀、合金,它們對聲音取向的影響都會大有不同。另一項就是不同的屏蔽方式,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屏蔽,所以屏蔽技術也只能盡量去降低外來的干擾。先不談論質量的高低,這兩項元素的變化組合,已經足以形成各個品牌USB線材的聲音特性和不同的音色。
當升級到Hi-Fi USB線后,你會馬上會聽到更多細節,感覺到整個能量分布變得飽滿而穩健,層次感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減掉了音符之間的沙石,暗淡的聲音注入了水分和光澤,整個結像變得鮮活,就好比轉換到3D高清影像的過程。無需刻意,這是一耳便可聽出來的巨大差別,如果你仍在疑惑如何去改變呆板的電腦聲音——那種又干又硬的數碼聲音,你不妨去考慮升級一條優質的Hi-Fi USB線材。

USB線材的主流制式以及標準

日本ESOTERIC的發燒USB線,用料以及造工同樣實在,日本Hi-Fi USB線的代表
關于入門USB線,我有一個建議:要盡量避免購買網絡間所有DIY產品,因為它們沒有一套統一的制作準則,質量參差不齊,也許會使你對Hi-Fi USB線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另一個建議,就是以千元價位的USB線作為入門線的標準,Wireworld Starlight、Oyaide Continental 5S、AQVOX、Black Cat Silverstar都是這個價位我測試過的非常好的產品,這些Hi-Fi USB線已經能夠讓你體驗出升級的價值。如果你處于預算不足的情況,那就先抑制升級的沖動,別為了升級而去購買一些不能符合你要求的產品。
高價Hi-Fi USB線價值何在?
不得不承認,到了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相信Hi-Fi USB線的功用,其中包括懂電腦運行的人。盡管如此,愿意投入金錢升級Hi-Fi USB線的人同樣與日漸增,各大線材廠商基本都已經為USB而推出發燒線材。據我所知,來自瑞典Entreq最高級的Atlantis USB,價格甚至高達3萬元,可以看出,在檔次方面,USB線材已不再低于其他傳統的信號線了。
對于高價USB線的價值,我個人有另一番理解,音響線材從來就不是高技術含量的產品,USB線材的結構也算不上復雜,需要用到那么高昂的成本嗎?答案是否定的,單從技術或制作成本去考慮,絕大部分貴價產品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新一代線材都擁有更高的解析力,更佳的帶寬以及更低的信噪表現。上文曾經說到,不同的物料以及屏蔽方式會組合出千變萬化的聲音,這不只是為了較低的失真,同時是一種聲音的補償機制,猶如DSP校正技術,由人去設定和調制出來效果。設計師認識到CAS存在某種聲音特性,在線材上通過加減法來補償它。其實,高級線材一直不乏消費者,也許這是眾多發燒友親身試驗所得出的共識,Hi-Fi USB線不單是聲音較好的線,更包含著音響的調聲藝術。
不能否認有部分廠商只打算順勢推出USB線來完善其產品線,也有因Hi-Fi USB線盛行而欲意分一杯羹的小工作坊,這些都是我經常說的沒誠意的產品,但確確實實有很多是專注研究這個新領域而進行發燒USB線材設計的,而換上這些USB線后確實就能得到表現上的大提升。發燒友都不傻,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就信了。
USB 3.0會比USB 2.0更具優勢嗎?會成為好聲音的新標準嗎?
USB 3.0會比現在的USB 2.0或者1.1好嗎?我們必須先認識音頻信號在USB接口上傳輸的原理。事實上,USB的傳輸速度并非單一取決于線材,而是由解碼器上所采用的USB芯片以及電腦中所使用的驅動程序來決定。由始至終,USB都是為了傳輸數據信息而被創造出來的,在音頻上得以應用也只不過是折中的手段。盡管一般音響器材不會刻意標明,然而,USB模式由1.1開始,已經可以支持24bit/96kHz的音頻信號,而最常被使用的USB 2.0已經可以用來傳輸32bit/768kHz的高清音樂信號,其最高速度是USB 1.1的200倍,已經遠超市場上音頻文件的傳輸需求,盡管通道允許數據以高速傳輸,但是,基于運作平臺(Windows操作系統)、操作軟件以及驅動程序的限制,實際上音頻數據是會受到限制的,這也解釋了為何音頻工程師都不喜歡USB這個接口。就像我們日常駕駛汽車,即使路面設計和道路的規模可以用于高速行駛,大部分時間卻只能處于120km/h速度以下駕駛的狀態,在不允許超速的情況下,名牌跑車也快不了。音響器材的運作大同小異,在大部分情況下,USB 1.1這種落后的規格就已經足夠了,我們根本不用到那么高的帶寬,所以這個200倍的意義,只停留于理論層面,實際情況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將同樣的原理套入擁有比USB 2.0快10倍的傳輸速度的USB 3.0上,因為沒有運作平臺和操作軟件支持USB 3.0的音頻傳送模式,無論是MP3、16bit/44kHz(CD)還是高清文件格式24bit/96kHz,甚至24bit/384kHz,結果還是一樣的,不會存在任何優勢。
另一個我們需要認識的就是動態范圍。發燒友都希望自己的音響系統的動態越強越好,這個參數是可以從位數上得知的,理論上24bits音樂的動態范圍是144dB,32bits的則達到192dB,16bits(CD)的大約是90dB,而黑膠就只有60dB,現在的您還在意數字的作用嗎?在PC Hi-Fi的世界中,有很多數字的比較并沒有意義,很可能只是廠家吸引玩家的一些手段,再探討下去,會涉及很多學術層面的理論,可能大家都會出現十萬個為什么,而且已經超出發燒友需要認知的范圍。也許單純作為消費者,我們根本無需理會這些,單純用耳朵聽就可以了。
盡管如此,USB 3.0的設計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可塑性,除了擁有更佳的傳輸頻寬,更重要的是電源供應能力也比USB 2.0高,金屬的接觸表面也更大,這意味著電源質量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從線材結構上分析,信號線數量由兩條增加至4條,表示未來的Hi-Fi USB線也可以得到更多發展空間。最后USB 3.0能夠向下兼容2.0的模式,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有利而無害的東西,即使到目前為止,推出了USB 3.0發燒線的品牌也是屈指可數的,比較具代表性的就只有Wireworld和Audioquest。不過再發展兩年,USB 3.0絕對值得期待。
軟件優化對聲音的影響也可以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好處是成本不高,就得到免費升級。因此,選擇一家軟件實力較強的品響品牌,也可以視為選擇優質DAC的一個實用小技巧。
慧眼識好線,USB線材的實力能被眼睛看出來嗎?
對于音響產品,不論是器材還是線材附件,我一直主張耳聽為實。既然用耳朵聽音樂,不應追求別人腦內的聲音,然而,從線材設計上所使用的技術、用料或者結構等信息中,我們確實又可以獲得一些隱藏資訊,從而去得知線材的大概聲音,以免墮入各大小廠商的宣傳陷阱。
不難發現,絕大多數Hi-Fi線材廠家都標榜自己的產品是中性無染、高還原、低失真的,不過發燒友卻通過經驗證明,真正能做到中性的線材在市場上是絕無僅有的,每個品牌也會擁有各自的音色。說到音色的構成,線芯所采用的物料和屏蔽同樣是關鍵的地方。外觀粗硬的USB線往往采取了大量的屏蔽措施,通常聲音會比較結實有力,強調中低頻段的能量感,代價則是欠缺自然寬松。另外,像Wireworld或者KingRex這類線芯采用平排方式編織的扁身線,都會得到很飽滿的能量感,中頻豐厚而光亮,細節豐富。屏蔽較厚、線身較硬的線,背景雖然可以達到非常寧靜,不過頻寬較窄。柔軟的線除了會得到寬松、自然的聲音外,頻寬也寬,但難以得到飽滿有力的聲音。
從線芯的原料同樣可得到相當的信息,例如銅線的聲音既飽滿又溫暖,鍍金可以增加線材厚潤的感覺。再以鍍銀線為例,聲音普遍會較為亮麗、快速和直接,不過會欠缺一些厚實的感覺。另外,純銀線聲音會是十分中性的,空氣感會很強,聲音潤澤而不具攻擊性。線材中頻一般會較為細膩,透明度高,高頻的延伸會很好,音場的規模相對也較細。相反,粗線的音場規模宏大,低頻能量感較強,動態和沖擊力也會比較強。多芯線的作用就是將能量感加倍,從而獲得更加飽滿有力的聲音,可是過量的線芯卻又會降低聲音的透明度。大部分市場上的線材都是可以通過以上這些特性區分的。
線材最珍貴之處在于它的平衡度,所以設計師會通過不同的線芯材料、屏蔽方式、插頭,甚至采用不同的焊錫去配合,務求得到最理想的效果,當中涉及的不單是理論層面,成功與否更多是來自設計師不斷的試驗和經驗累積,這個過程是十分耗時和耗資源的,這就是線材的藝術,這也間接解釋了高級線材價格如此高昂的原因。
推薦Hi-Fi USB線的資金投入比例
最后,對于USB線材的投入比例,我訪問過一些音響線材的廠家和設計師,他們同樣建議線材投入比例為系統總價值的10%~20%。不過,我覺得將這個百分比理解為每一條線材的投入比例,往往可以得到更高效的玩法。打個比方,以萬元級別的系統為例,涉及USB線、電源線、信號線和揚聲器線,最少4條線,就20%的比例而言,最貴的一條線也不會超過500元。基于成本限制,這個價格段的線材根本未達到優良的水平,所以在低價位的音響系統中,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反觀,一步投入到位的具有水準的Hi-Fi線材,即使日后器材升級,線材也能繼續為系統服務,就我玩線的經驗而言,顯然是更為可取的一種投入方法。
如果要我選擇值得推薦的Hi-Fi USB線,我會選擇Wireworld Cable(線世界)的Platinum Starlight和Silver Starlight這兩個型號。線世界的線材一直以高性價比而知名,而兩者同屬參考級USB線,Wireworld的素質是毋庸置疑的,聲音完整度非常高,與同價位產品相比,其分析力、動態等硬素質都名列前茅,只要是不特別抗拒Wireworld忠實、中庸的聲音特色,我認為Silver Starlight是很值得信賴的入門選擇,聽過的朋友一定會印象深刻,是整體素質提升的代表,優點明顯。
音樂播放軟件,選對就贏了
要在PC上得到高音質效果必須軟硬兼施,接下來就是播放軟件的選擇和設定,目標是讓大家的PC步入真正的Hi-Fi之門。
在發燒領域中,播放軟件不但負責播放音樂和列表管理,還必須同時考慮對音樂格式的支持,能否達到高音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市場上的音樂播放軟件眾多,并主要以運行系統(操作系統Windows和mac OS)來區分,其功能和采取的運算方式都不盡相同,不同的播放軟件都會為音樂制造出不同的音色。
額外的小技巧
(1)盡量關掉音樂播放軟件以外的所有電腦程序。
(2)把電腦硬件中的RAM容量升級到最大,安裝寧靜、高效的散熱系統。
(3)盡可能地購買和播放無損音樂文件,如WAV、AIFF格式的文件。如果需要將曲目從CD中抓取(或復制)到電腦,請使用專業軟件。
說到軟件的設置,其實是一件相當復雜的事情,每一款軟件也有相似的優化方式,但只要記住上述的三大原則,聲音就可以很容易地變好起來。看到這里,其實您已經掌握了不少使PCHi-Fi發出好聲的訣竅,現在就好好地去享受PC Hi-Fi的高音質和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