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組建高性價比家用耳機系統

文/譚永鈞

組成一套耳機系統沒有太大的難度,然而,要達成高性價比的組合,就需要運用到一些實用的技巧。耳機市場的蓬勃發展,產品的多元化,并沒有為消費者帶來額外的福利,選擇多了意味著增加了選錯的概率。器材買回家后才發現聲音不如預期?聽過朋友的系統后開始察覺自己花多了錢?耳放推不好耳機?所謂名器只是虛有其表?這不是個別發燒友的例子,而是許多耳機發燒友都在面對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希望與大家分享多年來的一些經驗總結,希望通過這五個步驟,幫助您搭建起屬于自己的高性價比耳機系統。

第一步:音源

建成音響系統的順序應該是“由最固定的套件到最浮動的部件”,參考玩音箱的經驗(音箱就是最固定的部分),有很多音響銷售員都會建議耳機發燒友首先要選好喜歡的耳機作為整個系統的基礎,隨后再根據耳機去匹配系統中的其他環節,不過,很多耳機發燒友怎可能只滿足于聆聽一副耳機呢?所以,耳機才是最具彈性的部分,不應該最先選擇。

另一方面,解碼耳放一體機大行其道,市場上的選擇非常豐富,這類器材不但適用于空間非常有限的書桌環境,而且節省了一臺耳放和相應線材上的開支。不過,一體機附帶的耳放的素質往往比不上獨立的耳放。若以提升耳機表現為前提,如果發燒友決定使用解碼耳放一體機,就已經限制了耳機的選擇。

那有沒有一些選擇音源的實用技巧呢?以下就有幾個值得關注的要點。

1. 越多功能越好玩,越少功能越好聲

顧及商業因素,廠家都愿意為產品加入各式各樣的功能以吸引消費者,除了能夠輕易增加賣點之外,也加強了購買者所獲得的心理價值,讓人感覺到經濟實惠。不過,Hi-Fi的最大原意是高保真,不是要添加,而是要做減法,過多的功能反而會成為好聲音的障礙。所以,在選擇音源時,請先了解自己的實際需要和使用習慣,盡量避開一些非必要的功能,在同價位產品之中往往都是越少功能越好聲。

2. 能多不能少,音源預算占系統整體預算的一半以上

音源是每一套音響系統中的根基,所有Hi-Fi指標都可以反映音源的質量,換言之,越是優秀的音源,系統回放的音質就越高,好的音源往往擁有優秀的密度、高分析力、開闊的音場和凌厲的動態,堪稱是音樂的生命之源。擁有優質的音源,耳機系統能夠達到高平衡度,而且隨著日后耳機和耳放的升級,音質也可以輕易地向著好的方向獲得提升。

3. 重素質,輕音色

重素質這一點并不難理解,但是,為何要輕音色呢?音色確實能夠吸引人的耳朵,人們崇尚海外的知名大牌,就是追求這些名牌的獨特音色,與此同時,音源會主宰整套系統的色彩,是分辨系統等級一個重要的元素,可是,在購買音源之初,我們未必能夠確保耳放和耳機的搭配,選擇過重色彩的音源,后期很大機會加入性格重疊的器材,導致不真實的回放效果,因此“重素質輕音色”可以減低錯配的機會,是選擇音源時一個實用的技巧。

第二步:耳機

耳機產品分類非常豐富,玩家也有各式各樣的,選擇自由度非常之大,有取其外觀的,有喜歡個別品牌音色的,有追求限量和定制耳機珍貴性的,也有在廣告和網絡分享影響下決定購買的,沒有一套“萬能理論”能解讀現在的耳機市場,不過,要追求高性價比,我們必須放棄耳機提供的“心理價值”,把注意力放回耳機的音質和實用性上。

1. 別執著于最貴的耳機

我見證了許多玩家的真實個案,在建立耳機系統初期都希望能一步到位,把第一副耳機的目光投放在旗艦耳機上。對于音響發燒友而言,售價一萬元左右的耳機也許并不難觸及,然而,把錢用在耳機上卻忽略了要發揮旗艦耳機所需要的后續投入,結果,系統整體的聲音沒辦法得到理想的表現,最終得不償失。

我親身體會過如今大部分萬元級別的旗艦耳機,幾乎都是偏向性強的個性化耳機,個性強烈就表示需要系統中其他環節的高度配合,才能達到全面而優秀的聲音效果。例如像AKG新推出的旗艦K812 Pro,其空間感非常大,很容易出現聲音密度不足的問題,產生中瘦內虛的感覺,又或者擁有超強動態表現的Fostex TH900,必須要在控制力強并且聲音細致的系統中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再說,現時大部分高分析力的耳機,聲音都偏向消瘦,同時過度銳利化,很容易產生不耐聽的感覺,在搭配上就需要尋找一些飽滿、潤澤和厚實的器材進行互補。總體而言,選擇耳機時必須小心一步到位的陷阱,因為旗艦耳機并不是容易出好聲音的耳機。

2. 多留意一些經典的老耳機

個別型號的耳機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必定有其突出之處,以博得大眾發燒友及專業人員的認可。近年間,盡管耳機領域不斷推出新產品,但從聲學設計及材料的采用的角度去仔細分析,技術層面一直沒有隨著時間得到突破。回顧以往,大家熱烈討論過很多經典耳機并分享了詳細的使用心得,這些得到時間考驗的重要數據也將成為新玩家的實用技巧,容易把耳機玩出良好的效果,例如AKG K601/701、Beyerdynamic DT 880、Sennheiser HD600/HD650, Denon AH-D2000/D5000、Grado SR125/SR215等,這些都是值得一再回味,再度重視的好耳機。

您是否已經滿意當前系統的表現?

筆者總結的“五步順序”建議,希望不僅帶給入門耳機發燒友實時的幫助,同時也希望作為一份玩家指南,為玩家指出正確組件和配搭的方向,令耳機聲音變得更好,進一步強化系統的性價比,余下的三步技巧分別是:第三步耳放、第四步線材和第五步調音配件。

如果您決定選擇優秀的解碼耳放一體機,那么您的系統已經基本成型,如果您所選的是Goldmund Telos Headphone Amplifier、BMC Ultra DAC、Mytek Digital Manhattan DAC,這些型號不但擁有很強的解碼部分,耳放表現甚至比很多萬元級的獨立耳放更好。雖然都是高價產品,不過市場上確實存在能夠把多數耳機推出很好聲音的一體機產品,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已經是一套高性價比的耳機組合了,不過,有些朋友希望以較低的預算獲得良好效果,獨立耳放的選擇就會成為您不可忽略的一個關鍵元素。

第三步:耳放

一部理想的解碼耳放一體機,可以節省一條信號線和一條電源線的投入,絕對符合高性價比的原則,明明解碼耳放一體機有著許多好處,為什么還需要考慮獨立的耳放?原因很簡單,雖然一體機漸漸流行,更成了不少新入門耳機愛好者的首選,但是很多機內的耳放功能只是解碼器的附屬品,并不能夠充分滿足現時大受歡迎的旗艦耳機,例如Sennheiser HD800、Grado PS1000、Byerdynamics T1、Fostex TH900,因此,獨立耳放自然也成了市場上的必備品,它們的價格由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全平衡耳放的優勢

全平衡耳放是很多發燒玩家的選擇,例如Schiit Audio Mjolnir、LUXMAN P-700u、Musical Fidelity MX-HPA,聲音特點是低頻有沖擊力,空間感開闊,而且細節表現出色,結像結實而鮮明,除了音質比一般耳放更具優勢之外,平衡耳放可以提供4倍于單端耳放的功率輸出,使它能夠出色地推動更多不同類別和阻抗的耳機,在追求高性價比時,也應該認真地把它列入您的系統之中。不過,需要注意您是否擁有真正平衡的耳機,即左右各兩芯接線設計(分別為L+、L-、R+、R-)的耳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您才能充分體驗到全平衡驅動的效果。

遠離一些低性價比的選擇,放棄考慮電子管耳放

購買音響器材猶如要跨過無數的十字路口和關卡,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去選出最好并最適合自己的產品,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解釋了耳機二手市場蓬勃興起的原因,也許我們未必能每次都選中最好的,但是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遠離一些不適合的選項。

看到這里,您或許已經察覺到我并沒有推薦任何電子管產品,沒錯,我認為所有的電子管耳放都不能寫入“高性價比”的行列,原因并不在于電子管的壽命,我也不認為玩家在正常狀態下能夠把一套電子管使用到壽終正寢。真正原因有兩個:一是純電子管設計的耳放只適合驅動個別耳機,相比于晶體管耳放,電子管放大器(又稱膽機)不能很好地控制功率和電壓供應的穩定性,同時在設計時能夠調節的參數也比晶體管機存在更大的限制,導致在大多數情況下一部膽機并不能把多副耳機驅動得令人滿意;另一個原因是膽機的音質優劣常常依靠包括變壓器和電容在內的供電部件以及電子管本身的質量,而這些部件品質好的都不便宜,當然就談不上性價比了。精明的您可能已經發現,包括了音源、耳機、一體機和耳放,筆者分享推薦的玩法和產品并不代表市場上最好的,而是我個人認為處于不同價位之中性價比更突出的。

第四步:線材

挑選了音源、耳機和耳放三大部件后,終于進入了系統優化的階段,而最能夠帶領優化程序的莫過于系統中的線材,打算全情投入PC Hi-Fi(CAS)的朋友,可參考本文后的那篇文章“掌握CAS好聲訣竅”,該文較詳細地分析了發燒USB線材的重要性,也推薦了一些高性價比的產品。在本文中,筆者就繼續分享一些自己在把玩音響線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供您參考。

晶體結構

先選電源線,后配信號線

筆者的建議是永遠先考慮良好的電源線,繼而再選擇信號線去搭配現有的系統。電源線跟器材屬于一對一的配對,所有聲音特性和變化能夠即時反映出來,選擇的對或錯馬上就能知道,很容易強化器材的特色或是完善器材自身不足的地方,也能夠避開“負負得正”的組合方式,可謂一舉兩得。為耳機系統選擇電源線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應有意避開線徑粗壯的線材,因為這些線材的設計目的大多是為了應付數百至上千瓦輸出的功率放大器所使用的,然而耳機放大器的輸出大多在1W或1W以下(最大的也不會大于10W),輸出功率及承受的電流與音源相當,所以為耳機系統選電源線就要去選設計給音源用的線材,基本都不會錯。

考慮以單結晶銅(PCOCC/PCOCC-A)為線材選配的重心

市場上一般素質略好的跟機附送線材都為無氧銅(OFC),這些線材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夠提供最低音染的中性聲音,不會影響到器材的音色和系統的平衡度。不過與此同時,OFC線材的素質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還原出最真實的聲音,而PCOCC就是很理想的代替品。該類材質的線材能讓聲音低頻飽滿有力、中頻密度高、細致度良好、控制力強,同時音像穩定性高,可使三頻的能量分布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在這里您或許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不選更高級的銀線?銀線的聲音不是更好嗎?其實這只屬于一個大眾的誤解,每種金屬都自帶一種聲音的特性,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可惜,市場上的銀線素質參差不齊,而且低質量的也遠比優質的多,這些銀線不僅表現不全面,而且容易使系統的聲音過于清瘦和明亮,得不償失,相比之下,優質的銅線價格不貴,更容易找到,而且可以整體得到良好的效果。

您是否已經滿意現時系統的表現?

現在,您對自己的家用耳機系統感到滿意了嗎?“五步順序”來到了第四步,系統也應該成型,如果您仍然感到一點美中不足的地方,希望通過一些細微的調整錦上添花,那您一定要留意最后的第五步:調音配件。

第五步:調音配件

音響配件雖然體積小又不惹眼,對于發燒友卻具有多重意義,有的被視為音響系統中的“大補丸”,企圖將系統的音質全面提升,有的被用作調配音色,在平淡中添加韻味,有的則成了器材的“修補劑”,去改善個別缺點和不足,不論您偏好哪一種取向,無可否定的是,調音配件在每一套耳機系統中也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既不偉大,也不卑微。

市場上的調音配件真是五花八門,抗震用的音箱腳釘、器材架子、接地盒子、保險絲、小插頭、線材墊、電磁波吸收裝置、唱片清潔劑……可謂不勝枚舉。總之,只要是能夠影響到音質的,即使是小小的金屬杯子,一張貼紙或是一顆石子,全部都屬于這個范疇。在原理上,調音配件沒有標準,更沒有檢測和認證機制,只有玩家與品牌間各自的解讀,令發燒友很容易選錯甚至被誤導,所以,接下來我將會與大家分享每套耳機系統都需要的兩大可靠配件,以及挑選這些配件的心得。

最值得推薦的升級配件——音響保險絲

不存在沒有保險絲的耳機系統,提供電路保護是它的最大功能,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保險絲也自然就失去了意義,因此,音響保險絲的品質分別就只在于采用的金屬材料和制作質量,更理想的導電性、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優良的加工程序也使音響保險絲能夠更有效地抗氧化,達到更耐用的效果,以防止音質劣化。

如果您屬于“線材無用論”玩家,保險絲對您而言或許會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環節,不過,如果您曾經有過更換線材或電源部件而使系統整體得到提升的體驗,這些經驗能夠保證升級保險絲在耳機系統上的功效也會非常顯著,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有HIFI Tuning、Synergistic Research、Furutech和Power House。

音響保險絲的選配心得

Synergistic Research SR RED(多金屬):綜合能力很高,聲音保持中性而且能量分布均勻,能夠在分析力、音場及密度方面帶來顯著提升,能為系統增加安定感,使聲音更加耐聽。

HIFI Tuning Cardas(銅):充分表現出銅導體的聲音特性,聲音溫暖,整體能量充沛并且飽滿結實,另外帶有一點光潤的質感,特別適用于聲音薄弱和和偏冷調的系統。

HIFI Tuning Supreme(金銀):柔美型,聲音充滿潤澤感,能去掉毛糙的感覺,中頻擁有高密度和優秀的質感。

Furutech Pure Transmission Fuses(銅):偏重于中低頻的能量感,動態凌厲。

Power House Infinity Power 3 Platinum(鉑金):音質最高的音響保險絲,也是我最喜歡的發燒級選擇,聲音透明度非常好,擁有細致而且豐富的信息量,能夠輕松地表現出大動態,音場開闊,而音頻的延伸感及清晰的尾音是其他選擇無法給予的。

音響器材用的保險絲幾乎都是20mm、25mm、30mm三種長度,20mm是IEC60320的標準對應長度,也是大部分器材背后的保險絲插口,是發燒友最常接觸到的一款,25mm是用于英式電源線內插頭的安全保險絲,而30mm多用于器材線路,電流額定值由0.1~20A不等。另外,保險絲還有快燒(保險絲上有F字母的標識)和慢燒(有T或S字母的標識)兩款,作為發燒友,只要知道長度、電流額定值和快慢燒類別這三個重要數值就足夠了。一個最簡單又直接的方法,從器材內拿出原裝的保險絲到音響店找銷售員配上同一款的,這樣就絕對不會錯。

抗震配件是支撐起音質的基礎,但并不是越重越好,也不是越大越理想

音響用的抗震配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架子、板子和釘子,三者同屬墊材;而另一類則是壓材,放在器材上而非底下。空間和預算許可的情況下請盡量考慮架子,其次是板子和釘子的組合,而壓材是屬于雙刃利器,往往在輕巧的器材上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不同材料和結構的每種組合都可以產生不同而獨特的聲音效果,例如:高密度的木材、航空鋁、鎂合金、厚鋼材、聚合物、陶瓷和花崗巖都是可靠的抗震材料,有些品牌會同時采用多層物料設計,好壞無法一概而論。不過要選中優秀的抗震配件,關鍵點絕對不是重量(這也是最常見的誤區),而是用手敲打時發出的聲音,回響時的聲音越細,反映抗震能力越強。另一個技巧是選擇最接近的負重范圍(Load Range),例如器材是8kg,應該選擇0~10kg負重范圍的型號,而不是選擇20kg或者50kg的產品。抗震配件并不是越大越好,負重范圍越是接近器材的重量,效果往往會是更理想的。

還有一個建議,請盡量避免采用磁浮結構的抗震配件,磁浮是一種隔離方式,只是防止把環境的震動傳遞到器材,并沒有解決器材自身所產生的振動問題。

寧缺毋濫,配合系統特質,選擇最適合您的配件

挑選調音配件有兩個大原則,必須要完全符合才能達到高性價比的標準:一個是所有的調音附件都是非必需品,通過加入或減少將系統調整至“您想要的效果”,需由您先決定了想要加入的元素,再找能達到這種要求的配件;另一方面,我鼓勵以“積沙成塔”為原則,逐一選配和進行聆聽測試,盡管過程費時,然而卻是得到好聲音的最佳捷徑。我認識一些發燒友,喜歡一口氣買入多件調音配件,加入的變量一時過多會將系統復雜化,結果,必須依靠“負負得正”的錯誤方針去尋求解決方法,浪費的時間和金錢也變得不可估量。

沒有尋找好聲音的捷徑,只有走過艱險路途的方法

五步順序陪伴大家踏進了組建高性價比耳機系統之門,文字中沒有推薦頂級產品,也沒有給出一條確確實實的捷徑,不過,卻為大家提供了組成系統的方向和消費指南,避開一些耳機市場上的消費陷阱,提升選中高性價比產品的命中率。也許,不久后您就會深切感受到,最適合您的音響產品就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林市| 崇州市| 休宁县| 自治县| 乐业县| 交城县| 大同市| 织金县| 怀仁县| 古蔺县| 长子县| 漠河县| 连州市| 西畴县| 绥化市| 多伦县| 卢氏县| 泰顺县| 南华县| 旬阳县| 祁连县| 山阴县| 阿克陶县| 阿图什市| 若尔盖县| 新晃| 容城县| 靖安县| 万载县| 方山县| 泗水县| 海宁市| 云梦县| 永城市| 广宗县| 防城港市| 十堰市| 德化县| 富川| 屏山县|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