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企業會計準則案例詳解與實務:條文解讀+科目使用+賬務處理
- 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 2517字
- 2019-10-23 19:50:27
1.2 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和基礎
1.2.1 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只有明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才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小企業的經營活動和交易事項進行合理、正確的反映,以掌握小企業經營活動完整、真實的情況,并對其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是會計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為了向小企業財務報表使用者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小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當集中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并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在會計主體假設下,小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小企業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小企業的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特定的企業,也可以是一個企業的某一特定部分(如分廠、分公司、門市部等),甚至可以是一個具有經濟業務的特定非贏利組織。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例如,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法律主體,應當建立財務會計系統,獨立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一個車間,一個部門都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但他們均不是法律主體。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小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小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小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差別。明確這個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持續經營這一假定前提為財務會計中許多常見的財產計價、費用攤銷和分配方法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如果判斷小企業會持續經營,就可以假定小企業的固定資產會在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發揮作用,并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進行記錄,并采用折舊的方法,將歷史成本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的成本中,并且在小企業的經營收入和費用發生與其貨幣收付發生一定程度的分離時,小企業不能以是否收付貨幣資金作為收入、費用是否發生的標準,而應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也正是基于小企業持續經營的假設,小企業的資產才需要劃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負債也有了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之分。
如果一個企業在不能持續經營時還假定企業能夠持續經營,并仍按持續經營基本假設選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則與方法,就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經營決策。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小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這些期間通常為一年,可以是日歷年,也可以是營業年。我國規定以日歷年作為企業的會計年度,即公歷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編制財務報表,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小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小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表。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會計期間的劃分對于確定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期間、以后期間的差別,進而才產生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并進一步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量,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其他計量單位,如質量、長度、容積、臺、件等,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無法在量上進行匯總和比較,不便于會計計量和經營管理,只有選擇貨幣尺度進行計量,才能充分反映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所以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
在某些情況下,統一采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某些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如小企業的經營戰略、研發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往往難以用貨幣來計量,但這些信息對于使用者的決策來講也很重要,為此,小企業可以在財務報表中補充披露有關非財務信息來彌補上述缺陷。另外,以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同時要假定幣值不變,即假定貨幣本身的價值是穩定的。但貨幣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自身的價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貨幣本身的價值波動不大,在會計核算中可以不考慮這些變動因素,即認為幣值是穩定的,從而可以堅持歷史成本原則;但在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時,就需要采用特殊的計量屬性進行處理。
1.2.2 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
小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基礎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在實務中,小企業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貨幣收支時間有時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項已經收到,但銷售并未實現;或者款項已經支付,但并不是為本期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為了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基本準則明確規定,小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收付實現制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等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分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