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銀行業入門必讀書
- 遠志投資
- 3038字
- 2019-05-13 14:35:44
第一章 走進投資銀行
什么是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和人們日常所說的銀行有什么區別?投資銀行是怎樣產生的?又經歷過怎樣的發展歷程?投資銀行主要經營哪些業務?
讓我們走進本章,一起了解投資銀行的基本情況。
投資銀行概述
一、投資銀行的基本概念
投資銀行(簡稱投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
投資銀行的名稱源自美國,最早是從商業銀行中分離出來的一類金融機構,它并不從事任何傳統的銀行業務,而是以經營證券業務為主業。
人們常說的“銀行”是商業銀行的簡稱,投資銀行的簡稱是“投行”。對投資銀行有以下四種定義,具體見下表。
目前業界普遍是較廣義的投資銀行,即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區別于其他相關行業的顯著特點是:
第一,它屬于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別一般性咨詢、中介服務業的標志;
第二,它主要服務于資本市場,這是區別商業銀行的標志;
第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這是區別其他專業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標志。
二、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區別
一般意義上的銀行(商業銀行)是經營間接融資業務的,通過儲戶存款與企業貸款之間的利息差距賺取利潤;而投資銀行卻是經營直接融資業務的,一般來說,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發放貸款,而是為企業提供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或重組、清算業務,從中抽取傭金;此外,投資銀行還向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并運用自有資本,在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或投機交易。
盡管在名稱上都冠有“銀行”字樣,但實質上它們在服務功能、業務內容、收益來源等方面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具體內容見下表。
投資銀行的分類
當今世界的投資銀行主要有四種類型:獨立的投資銀行、商人銀行、全能型銀行和大型跨國財務公司(如下圖所示)。其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知識插播
美國金融業一般把投資銀行按照規模分為三類,即大型、中型和小型。按照分支機構和業務范圍,也可以分為全國性和地區性兩類。
大型有“大量”“批量”的意思,據說是因為大型投資銀行在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拍賣中,總是能買下較大的份額。中型一般是指規模在5 000萬到10億美元之間的投資銀行業務,或者股權價值在5億到50億美元之間的客戶,中型投資銀行主要為這些客戶服務。小型本意為精品店、專賣店,一般只經營某一特定業務,或為某一特定行業提供投資銀行服務。
投資銀行的規模不一定與其聲望、盈利能力成正比。小型投資銀行由于專注于某一領域,往往能做出很大的成就,如在并購領域名列前茅的瑞德集團。中型投資銀行也有不少名氣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如Jefferies&Co.,Raymond James等;未上市的較知名的中型投資銀行則有Robert W. Baird,William Blair等。
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后,大型投資銀行要么被收購或直接破產,要么變成了商業銀行控股公司,因此華爾街上已經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獨立大型投資銀行。目前,拿華爾街來說,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恐怕要數Jefferies&Co.,Raymond James和Lazard(華爾街日報)三家——截止到2010年5月3日,三家市值依次為46.7億美元、38.3億美元和34.8億美元,其中真正全能型的投資銀行也只有Jefferies&Co. 一家。
投資銀行的起源與發展
在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過程中,英國和美國的投資銀行發展歷程最具特色,最富代表性。下面以英國和美國為例詳細介紹投資銀行的起源與發展。
一、誕生于歐洲
投資銀行萌芽于15世紀的歐洲。早在商業銀行發展之前,一些歐洲商人就開始通過承兌貿易商人們的匯票為他們自身和其他商人的短期債務進行融資。這便是投資銀行的雛形。由于融資業務是由商人提供的,因而也被稱為商人銀行。
歐洲的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商人銀行的發展,其業務范圍擴大至幫助公司籌集股本金、資產管理、協助融資、投資顧問等。
20世紀以后,商人銀行逐步擴大了證券承銷、證券自營、債券交易等方面的業務,而商人銀行真正積極參與證券市場業務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在歐洲的商人銀行業務中,英國是最發達的,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僅次于美國。此外,德國、瑞士等國的商人銀行也比較發達。
二、成長于美國
美國投資銀行業發展的歷程并不是很長,但其發展的速度是最快的。美國的投資銀行業始于19世紀,但它真正有所發展應當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開始(如下表所示)。
(續)

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
經過近一百年的發展,現代投資銀行已經突破了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交易、證券私募發行等傳統業務框架,企業并購、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公司理財、投資咨詢、資產及基金管理、資產證券化、金融創新等都已成為投資銀行的核心業務組成。
投行各項業務的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續)

(續)

投資銀行的經典案例
在美國,投資銀行往往有兩個來源:一是由綜合性銀行分拆而來,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證券經紀人發展而來,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證券。
一、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財經界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于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提供包括證券、資產管理、企業合并重組和信用卡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在全球27 個國家的600多個城市設有代表處,雇員總數達5 萬多人。2008 年9 月,更改公司注冊地位為“銀行控股公司”。
1. 發展歷程
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中的投資部門。1933年美國經歷了大蕭條,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禁止公司同時提供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服務,于是摩根士丹利應運而生,而JP摩根則轉為一家純商業銀行。
摩根士丹利的具體發展歷程如下表所示。
知識插播
1997年的合并使得美國金融界兩位最具個性的銀行家走到了一起:摩根士丹利的約翰·麥克與迪安·威特的裴熙亮。兩人的沖突最終以2001年7月約翰·麥克的離職結束,從此之后裴熙亮就一直擔任摩根士丹利主席兼全球首席執行官的職務。在他的帶領下,摩根士丹利逐漸發展成為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多種金融產品。
2. 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續)

3. 在中國業務的成功案例
(續)

4. 業務范圍
摩根士丹利的業務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證券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每個方面又可以分為具體的業務項目。
(1)證券業務
(續)

(2)投資管理業務
二、美林證券
美林證券是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于美國紐約。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響當當的名字里占有一席之地。
1. 公司簡介
公司創辦于1914年1月7日,當時美瑞爾正在紐約市華爾街7號開始他的事業。幾個月后,美瑞爾的朋友林奇加入公司,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美林。
美林是一個注冊在達拉維爾州的控股公司。它通過子公司向全球提供投資、融資、咨詢、保險和相關的產品及服務。美林向廣泛的客戶包括個人投資者、中小企業、公司、政府和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提供以上產品和服務。美林在三個相輔相成的業務上向全球提供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強其為全球多樣客戶服務和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展的能力。
2. 發展歷程
(續)

3. 主要業務
4. 金融地位
美林證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綜合投資銀行。其資本額高達235億美元,在《幸福》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證券業第一。
美林集團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債券及股票的承銷(1997 年以總融資額2 480億美元的成績雄踞全球承銷市場之首)、二級市場經紀及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投融資咨詢及財務顧問,以及宏觀經濟、行業、公司的調研。
自1988年起,美林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券及股券承銷商。美林集團在紐約交易所、倫敦交易所和其他許多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交易額均名列首位。美林集團擁有陣容強大、范圍全面的調研分析隊伍。在《機構投資者》雜志每年的“全美最佳研究小組”評選中,美林集團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最強研究實力這一最高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