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文風

武人的刀,文人的筆,均有風骨。武人的骨,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瀟灑,也是“胸有不平事,回頭一嘯間”的灑脫。而文人的骨,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浩然,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氣度。

立身在外,修氣為先。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民之喜者,百畝良田。書生之氣,養于浩然。

此時站立于場中的大燕姜自流、西蜀司馬文以及南楚余憶年,這時候不僅僅是代表他們自己參加科舉,身后也是代表著自己的國家,雖天下割據時間不過百年,各國民間之間交流往來不斷,但是地域的分別,卻是愈發的濃厚,南楚認為大燕的國民是文風不佳,等同北方異族;而大燕認為南楚男子毫無男子氣概,流連于胭脂粉堆之間,每日只會吟誦酸詞濫調,悲天憫人;西蜀的更是以為大燕、南楚終日不過爾爾,毫無進取之心,每日爭王圖霸無休,不事生產。

“皇上有旨!今楚國之幸,得以匯聚天下之才,共襄文壇盛舉,今以聚才為題作詩,三位才子一較高下,較出個一二三甲來!”鼓足了內力的太監,拼了命的把皇帝的旨意宣告給在場的所有觀眾。

“三位才子,陛下有旨!以聚才為題作詩!一舉定高低!以一炷香為限,請!”禮部尚書適時的向比賽的三位才子,宣布此次科舉的題目。

場下的觀眾,此時的目光紛紛注視向了場上站立的三位才子,口中也都是談論著自己支持對象的言辭。

“姜自流姜才子,當初在我大燕國,那是有著“神童”的雅稱,據說是“五歲能言,六歲成詩,十歲著章”的天才少年,年少時一首“白首布衣空度日,一筆成文天下知。一夜洛陽紙千金,門前車馬密如織”的《成名詩》,那可是傳唱一時啊,聽說皇宮里的貴人,聽到這首詩也是贊不絕口,稱之為“大燕文曲星”!”

“是啊,我也聽說過咱這大燕才子姜自流的傳說。說是在姜才子十歲的時候,一日,天上下來一位神仙,傳給他一本仙書之后,姜才子便走遍大燕的所有疆土,耗費了數年時光,等到他十六歲的時候,編著了大燕《山川志》,而一舉成名諸國,這本名書,記載了大燕的山川地形、河流走勢、各地的風情典故,人物傳說哪個是要多詳盡,有多詳盡,可惜書成不就,就被列為大燕禁書,嚴禁民間流傳,從此封存于皇宮大內,成為皇帝才能閱覽的藏書。”

“這位兄臺,所言也就言過其實了,我南楚余憶年,那也是“少能言,幼成書”的“神童”!在我南楚可是有“人流處,必見憶年詩”的美稱!”一旁的南楚國人見身邊的大燕國人一直吹噓著姜自流多么有才華,既能作詩,也能成書,說的好像自己國家的余憶年不能夠似的,此刻能站在這決賽圈的,能有幾個簡單的?就連那西蜀文風不盛,喜好庖廚之國,也是能出個司馬文之流,更何況我這大楚國文風鼎盛之鄉呢?

場下的觀眾們口舌之爭,各占上風。經營著各式賭局的莊家們此時卻是賺得盆飽缽滿,先前各種看好的才子,沒有挺進著決賽圈,可是令各類的賭徒們輸了個精光,這時候的高利貸們也是看中了著優質的市場,也是紛紛進場選擇合適的肥羊。

半柱香剛過,素有急智著稱的南楚余憶年,便示意場上裁判自己已經做好了。

一旁等待已久的禮官門趕忙上前收走了試卷。過了一會,西蜀司馬文也交了試卷,場上現在就剩下大燕國姜自流獨自一人,苦苦思索著試卷,眉頭早就皺了許久,嘴中的筆也是筆桿上漏出了白色的木屑。

“這大燕國姜自流,也不過如此!我看這次我大楚國余憶年,是穩奪魁首了!”場下的楚國觀眾,也是毫不在意的支持著本國的余憶年。

“時間要到,姜才子準備交試卷吧!”姜自流身邊的禮官早就等的不耐煩了,其它兩位禮官早就收了試卷下場休息了,魏都留下自己,還在苦苦等著這位想了半天還不見動筆的姜才子,陪著他受著場下千千萬萬個觀眾的指指點點,自己招誰惹誰了,為什么運氣不好,攤上了這么一位考生,自己還要陪他遭受這份罪過,又一想到,等會肯定是另外兩位才子中的一位成了甲等第一名,然后身邊陪考的禮官將會收到禮部和場下大戶們優厚的紅包,而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心中的郁悶心情更加的濃厚了。

“煩勞大人了,再等等就可以了”看到身邊的禮官催促著自己趕快交卷,沉默許久的姜自流終于開始落筆寫下自己醞釀已久的詩句,等一炷香剛剛燃盡,姜自流的筆剛好收起,恭恭敬敬的對著試卷吹了一口氣,想著將墨跡盡快吹干,一旁的禮官一把接過試卷,隨手放進密封的黃色木盒中,徑直走向禮部尚書,絲毫不理會后面姜自流的小聲呼喊。

收齊了試卷的禮部尚書,稍稍整理了三個裝著三份試卷的黃色木盒,為視公正,并沒有打開木盒,觀看里面的試卷,之后,禮部尚書小步快走的想向皇帝所在的皇城上走去,等皇帝和眾大學士評判之后,才會得出今天的甲級第一名。

場下又是長時間的騷亂,就好像早已預料到哪一位才子會獲得今日的甲級第一名似的,盤口的賭注上再一次堆起承兌出來的銀錢。早已等待已久的榜下捉婿隊伍,這時候又龐大了許多,畢竟是皇城腳下,達官貴人閑散官員居眾郡城之首,宰相門前五品官,更何況是是這偌大的皇城。

場上的大學士和皇帝們,推敲著三位才子的試卷,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學士和皇帝們本就是文壇上的巨子,文風路數經多年磨礪,早就成了根深蒂固的路數,有人喜歡俠骨豪情,風流灑脫;有人喜歡文筆新特,劍出偏鋒;更有甚者,喜歡鶯鶯燕燕,姹紫嫣紅。只不過,再怎么的喜歡,最后敲定勝局的還是大楚國的皇帝。

皇帝陳鍇,一一閱覽過三位才子的試卷,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代表著各自國家新一屆文壇的巔峰之作,可惜這次的應試題劍走偏鋒,求才立意本就不屬于平頭來百姓可以涉及的范疇,應試立意錯了,沒有猜中考官意圖,有可能名落孫山;會錯皇帝意,逾制更有可能會落個人頭落地的下場;倘若是中規中矩,則會毫無亮點,等于白白的浪費了名揚天下的機會。

皇帝斟酌再三,還是先看了西蜀司馬文的《周公賦》。這篇文章立意平淡,開頭就寫:“時維初春,文壇盛世,科舉舉三甲,不定。上聞之,親題,令以求賢也,再比。”取詞平淡如同流水賬一般,繼續看下去“上古有周公,名旦,圣賢也。時周立國,王三年崩,繼帝幼,王遺詔旦,輔幼主,乃至加官,乃受。”中規中矩的文章,直到接下來看到“三年,舊商復叛,旦求賢。一日,濯發,有賢者拜,即止見賢,未覺有異。故執發赤足見賢。賢大驚。后人說:周公賢也!”后有司馬文詩詞留詩:

君不見,昆侖之玉天下名,未知萬載苦寒風。

君不見朝為白露,暮成霜,誰懂其中苦?

今遇周公后,不用萬載苦寒風,更難懂其中苦。”

看完就放置在一邊拿起大燕姜自流的試卷,只見上面就寫著一首小詞:

十載寒窗空悠悠,經史寫盡千載風流。

誰知世上幾多遺筆,中有幾許賢才、幾多風流。

俱往矣,薄薄經史再厚,怎比千秋一隅,多他幾分浮名、幾分醉酒。

立意頗有幾分遺世獨立之感,但與求賢視乎格格不入,接下來又拿起余憶年的試卷,紙間揮毫潑墨的行書書法,寫意傳神,頗有上古時期的書仙之感,再仔細看他的詩詞:

身居廟堂,系天下黎民倉黍。

居江湖之中,感廟堂盡是忍把浮名換個低吟淺酌。

盡去去,擾人清夢。夢,大夢,一夢天高地闊,四海承平。

再夢,百姓安樂,商路暢通。

三夢,天下一統,兵戈已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府谷县| 崇阳县| 新余市| 东乌| 大荔县| 肇州县| 呼图壁县| 都昌县| 苗栗县| 定安县| 新昌县| 桦南县| 兴仁县| 合肥市| 宜君县| 龙陵县| 永兴县| 涿州市| 大渡口区| 柘城县| 新沂市| 马公市| 甘南县| 丁青县| 石家庄市| 普兰县| 大宁县| 怀集县| 天水市| 江源县| 略阳县| 正定县| 大名县| 大兴区| 昔阳县| 北票市| 崇明县| 承德县| 沽源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