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洲豹陽光下
-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
- 1580字
- 2019-03-25 09:36:50
前言
1986年,米蘭加爾贊提出版社出版了《美洲豹陽光下》。這是卡爾維諾去世之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書中包括已于1972年和1984年全部或者部分出版的三部短篇小說??柧S諾曾經建議將它們和另外兩部短篇小說收集在用來描述五種感覺的一部小說集中,另外兩種感覺指的是視覺和觸覺。然而,他并沒有能夠完成另外兩篇小說。
為了將這個版本的《美洲豹陽光下》奉獻給奧斯卡系列叢書的讀者,本書還刊登了1983年春天卡爾維諾在紐約大學人文學院做的講座的某些章節。這次講座的文稿(其英文版于1983年發表在《紐約書籍雜志》上面)于1985年刊登在《國際文學》雜志的春夏號上,標題為《已經和尚未書寫的世界》。
我屬于這樣的一類人,從人數上來說他們屬于少數。不過,我認為在我的讀者中他們卻屬于大多數。醒著的時候,這類人在一個特殊的世界里度過大部分的時光。那是一個由水平線條組成的世界,那里的字詞一個接著一個,每個句子和每一段話都位于特定的位置。那個世界可能非常豐富,或許比尚未書寫的世界更加豐富。不過,仍需對它進行特別的修正方能置身其中。我離開已經書寫的世界,以便重新找回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位置,也就是那個由三維空間、五個感覺,以及幾十億個和我們一樣的人組成,通常被我們稱為“世界”的那個世界里。對于我來說,這兩個世界之間的每一次穿越,就等于是再次經歷出生時的創痛,是賦予所有那些混亂的感覺一種實際而清晰的形象,是選擇一種策略,以便在面對未知世界時不至于被擊敗。
這種新生每一次都伴隨著特殊的儀式,意味著進入一種不同的生活。比如說戴眼鏡這個動作:我眼睛近視,閱讀的時候不戴眼鏡。所以,在讀書之后會重新戴上眼鏡,而大部分的老花眼要做的動作卻恰恰相反,也就是讀書之后要把眼鏡摘掉。
[……]
經歷了幾個世紀,閱讀的習慣已經將有知識的人變成了閱讀的人,這個閱讀的人不一定比先前更有知識。不讀書的人能夠看見和聽見很多我們感知不到的東西:狩獵的野獸的足跡,還有風雨欲來的征兆。他們知道如何在白天通過樹木的影子,在夜晚通過地平線上星星的高度來辨別時間。至于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他們比起我們所具有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說到這里,最好澄清一下,我到這里來并不是為了建議回到文盲的狀態,以便找回舊石器時期部落的智慧。我為我們有可能已經失去的東西感到遺憾;但是,我也永遠不會忘記獲得的東西比失去的要多。我所試圖弄明白的,是我們今天能夠做到的事情。
[……]
我正在寫的一本書里講的是五種感覺,目的是說明現代人已經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們。在這本書的寫作上遇到的困難,是我的嗅覺并不十分靈敏,聽覺不夠集中,味覺不是很好,觸覺只是湊湊合合,而且還是個近視。針對五種感覺中的每一種,我都要下功夫,才能掌握一系列的感覺和其間細微的差別。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不過,和之前的幾次一樣,我的目的不只是寫成一本書,而是要改變我自己。我認為這也應該是人類所做的每件事的目的。
你們可能反對這種做法,而且更加喜歡能夠指引人們進行一次真正而且徹底的體驗的那些書。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的目的也是一樣。不過,在我的經歷中,完成一本書的動力總是與希望了解和擁有某種東西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某種被我們忽視的東西。我非常了解這種動力,而且覺得在那些偉大作家身上也能見到它。他們的聲音仿佛是從一種絕對經歷的頂端傳到我們的耳朵里。他們傳遞給我們的更多是經歷一種體驗的意義,而不是業已經歷的體驗本身的意義。他們的秘密是知道如何保存愿望的力量,使之不被破壞。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認為我們總是在書寫某些未知的東西,也就是說,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尚未書寫的世界能夠通過我們來表達自己。當我的注意力從規律排列的一行行寫好的文字上面移開,跟隨任何句子都不能包含或者窮盡的復雜多樣的含義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馬上就能理解,在字詞的另一邊有某些東西正在試圖走出沉默,試圖通過語言獲得某種意義,就像是在敲擊監獄的墻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