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精通:輕松到不可能放棄的技能學習手冊
- (英)羅伯特·特威格爾
- 5269字
- 2019-03-29 09:53:42
微精通內核
有些事你不大容易忘記,比如看到某人在森林里鉆木取火、某人做了一個完美的煎蛋卷,或是某人帶你在舞池中跳了一曲奔放灑脫的探戈。這些富有技巧的活動看上去都有難度,不過真正的困難其實是如何依據必要的結構來管理學習進程,并最終實現目標。
每一種微精通都有精確的結構:
1. 入門技巧
2. 協同障礙
3. 背景支持
4. 成功回報
5. 可復驗性
6. 可實驗性
了解結構有助于學習微精通,并幫助識別其他潛在的、可學習的微精通。同時,在開始研究新課題時,能使你分辨出哪些部分可以實現微精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及耐久性。
1. 入門技巧
我們此前已經領略了入門技巧是如何使你邁開步子走上微精通之路的。所有新的微精通在實踐初期都會存在障礙,而入門技巧能夠克服這些障礙,其中有一些是需要增強自信心和熟悉度,有一些則是需要針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部分分配合適的重視程度。入門技巧能讓你快速地對事物有基本把握,雖然到最后階段時你可能就不需要它了,不過在最初階段,它是你最好的朋友。
入門技巧有多種形式。它可以是簡單的改進方法,比如握筆位置高一些、做煎蛋卷前先分離蛋黃和蛋清;也可以是專注訓練某一方面,比如要掌握站上沖浪板的技能,可以先在家里客廳地板上練習跳起的動作,又比如用滑板做360度空翻動作前,要先轉動眼睛和腦袋,然后身體跟上;還可以是對某些事情加以特別關注,比如鉆木取火時,保證所有東西干燥并遠離地面是比較有用的——真奇怪,濕氣怎么都聚集到地面了呢。(如果你覺得說這些有點走馬觀花,不用擔心,我們會在本書的第二部分再詳細討論這些好玩的微精通案例。)
入門技巧使你能夠很投入地做事情,你安心地告訴自己,知道了技巧就能做了。即便不能很快做好,起碼可以提高速度,讓你有耐心忍受長達幾小時的練習。
有些微精通包含好幾個技巧。比如畫禪圓時,你可以改變握筆高度,也可以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面。有些微精通則蘊含相當微妙的技巧。例如街拍,只是“靠近些”,就能使你的攝影效果得到不同尋常的提高。
隨著學習的推進,或許到某個節點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這些技巧了,這說明它們已經完成了助你走向完美微精通的光榮使命。
2. 協同障礙
微精通有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很多技巧在運用時會遇到協同障礙(也稱作技能對抗障礙①)。你可能找到了兩個有助于開始任務的技能,但它們卻不能同時運用。乍一看,你覺得這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嘗試過后你會發現,這幾乎不可能。終于,你會更關注其中的一個技能,使其得到充分運用,另一個技能則只是捎帶著,直到成功完成任務。
我們常常把學習技術想得比較簡單。你只是把幾種技能簡單粗暴地堆在一起,不是嗎?但是技能既可以對掌握更多技能起積極作用,也可以起消極作用。掌握技能并觀察其和其他技能在實踐中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也很有用。來看一下汽車駕駛這種需要多種技能配合的復雜任務,換擋就對轉向毫無幫助,反而會起干擾作用。所以,把獨立的單一技能練到極致,要好過讓各種技能互相對抗,那只會讓自己受罪。
在這類矛盾里,協同障礙最突出,它是你學新東西時所要解決的最大麻煩。若能將其清除,就能事半功倍。將相互對抗的技能隔離開是有好處的,這會幫你減少對新事物的神秘感和恐懼感,還有助于將新課題分解成可管理的多個部分。
嘗試學習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時,都會遇到協同障礙,因為大腦需要用不同的路徑來控制不同的技能。但是轉換焦點并不容易,學習任務常常會“碾壓”我們,讓我們抓狂,進而放棄。“我就是搞不定!”我們只好這樣給自己開脫。
學習看起來很難的新東西時,速學者常常會無意識地關注每個元素細節,這使他們看上去似乎有點學問。但是在太匆忙的情況下,你無法培養自己的學習注意力。你需要不被時間束縛才行。(我發現如果我有2個小時可以學習,那我很快就會忘記時間,學習進程也會很順暢。但是如果給的時間較少,我就會變得慌亂。)入門技巧對此也有幫助,它能緩解技能間的沖突,并輔助其達到平衡狀態。
知曉協同障礙的存在,會使微精通實現得更容易——你會因此而集中精力攻克難題。
讓我們再回到禪圓的案例上。這里的協同障礙不算太糟——雖然有人因此確信自己不會畫畫。動作的快與慢是畫禪圓時遇到的兩個相互矛盾,需要平衡的因素。畫得慢會使線條更精細,但太慢的話,畫出來的就不是圓而是“變形蟲”了;畫得快會讓曲線弧度更圓潤,但太快就成了布滿毛刺的雞蛋,類似卡通人物的頭發。
有些微精通遇到的協同障礙不難跨越,很容易對付。在平衡壘石案例中,一旦找到了入門技巧,并有足夠的石頭,協同障礙也只不過是越想平衡就越難壘上去而已。你需要找到并調整小突起,保持上下平衡,同時要保證整個石塔的穩定。一次讓其中三塊石頭保持完美平衡的移動,卻可能會導致整個五層石塔倒塌。因此前后移動石頭時,要同時保持局部和整體的平衡,這就像兩手要同時摩擦腹部和輕拍頭部,有點難。
而對于另一些微精通,協同障礙就是最大的“攔路虎”了。雜耍就是這樣的,你得同時一手拋一手接。這里的技巧是,注意力先集中于拋,再轉換到接。分離并建構這些技能,會幫助發展相關的神經通路,從而使你玩起來更游刃有余。
如果你愿意,可以為每項技能的專注力或把握程度設計分值,比如拋是9分,接只有2分。努力嘗試運用兩種技能,會對人產生壓力,而量化技能的核心元素是釋放這種壓力的極佳方法②。如果一味想突破協同障礙,結果往往會遭受挫折。所以,最好不斷退回先前狀態,調整各項對抗技能的分值,減少它們之間的沖突。
玩皮劃艇的人會用“愛斯基摩翻滾”動作來復位傾覆的皮劃艇。這一動作開始可能看著很嚇人,不過其間的協同障礙很容易克服,只是需要同時用臀部和雙手來實現翻轉而已,可以分開練習。你可以把皮劃艇停靠在碼頭邊,手扶住碼頭邊沿,以這種可控方式來練習臀部用力技巧。預先識別協同障礙可以幫你消除很多恐懼感。
如果想更上一層樓,那要學習合氣道的“hajime訓練方法”(hajime在日語中是“初始”的意思)。一開始,你盡可能快速地練習各種技能,不管做得有多差,只要達到自己的最快速度就好。這將迫使你進入“心流”狀態而無暇思考。然后反過來,盡可能慢地做同樣的練習。這種差異訓練能樹立學習意識,使基礎對抗技能深深地根植于大腦。
運用對抗技能意味著同時用到大腦的兩個部分。大腦“似乎”同一時間只能做一件事,如果你非要這么認為的話。如果能拋棄這種想法,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能駕馭需要同時用到大腦多個部分的多種復雜技能。“思考”——我是說在大腦里反復念叨并遵守各種說明的那種思考——使人看上去像個傻瓜。然而,對某件事能越快抓住感覺并馬上去做,效果越好。
操作指南也有用處。學開車時,教練有時會在后車窗上做標記,這樣你每次停車時都能恰好使車平行于街邊的路緣石。練習過一段時間后,對方位有了感覺,你就可以不靠標記而只用自己的眼睛了。這對于初學者來說簡直是一門藝術,不過實際上,我們本來就很擅長靠眼睛來做事情。19世紀,車匠們不用測量工具,只靠他們敏銳的感覺就能制作出精良的車輪。靠眼睛來做事意味著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妥善運用對抗技能。
3. 背景支持
嘗試一項微精通之前,需要良好的裝備、時間和開放思維,它們會為你創造最大的成功機會。你不該太倉促,甚至需要考慮合理利用閑暇時間——喜劇演員史蒂夫·馬丁(Steve Martin)學習班卓琴的時候,在家里每個房間都放了一把琴,包括浴室。你需要掃除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礙。
任何能幫助摧毀協同障礙的工具都屬于合適的裝備。比如練習自由潛水時,協同障礙是難以平衡下降速度和耳壓。下降速度太快會讓你的耳朵疼得不堪忍受,太慢又潛不下去。很多人會用簡單的工具——醫用耳塞——來突破這一點,它們能讓水緩慢流過其上的一個小洞,從而均衡壓力,還能減小耳朵感染概率,音樂家們也在用它們。對于街拍,協同障礙存在于快門速度和抖動模糊之間,這可以用一臺能夠快速對焦的小型相機來解決。
總之,正確的裝備意味著適合你自己的裝備,能夠激勵你一遍遍堅持練習。在膠片攝影中,有人會即興用速溶咖啡+維生素C作為顯影劑,是的,這可行。盡管用起來比專業用品要麻煩,但它是合適的裝備,而且好玩,有吸引力。
擁有一支心愛的筆有助于畫禪圓。藝術家和插畫家往往有自己的喜好,舒·雷納偏好德國紅環藝術鋼筆,作家兼插畫家丹·普萊斯(Dan Price)喜歡日本櫻花纖維筆。而我已經愛上了漫畫家使用的日本派通毛筆,用它畫起禪圓來樂趣非凡。
背景支持不僅限于裝備,還包括周圍的環境和人。在我女兒幾乎要放棄吉他的時候,我幫她請了另外一位老師,結果是,她不但學得更快了,而且更有熱情了。合適的老師能帶來巨大的改變,他們并不需要有多么卓爾不凡,只要能讓你愿意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投入更多精力就行了。就像醫生輔助人體自愈一樣,老師會引導我們的注意力,并幫助我們自學。
4. 成功回報
所有微精通結構中都含有某種成功回報,使你愿意重復實踐。微精通有難度(例如玩雜耍,用折紙來驗證畢達哥拉斯定理等),這一事實將帶給你動力。你可能有不錯的動機,或面臨自我挑戰,或二者兼而有之,但無論如何,在實現微精通的過程中,你都需要取得明確的、毫不含糊的成功。所以說,烹飪、汽車駕駛、劃皮劃艇都不屬于微精通,而做煎蛋卷、手剎轉彎、愛斯基摩翻滾確實是微精通。
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大小也有差異。越是亮眼的成功,得到的掌聲越多。我們都需要別人的關注,這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重要方式。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不只是嬰兒階段,人的一生都需要處于群居狀態。我們發現在野外,在一群人中遠比獨自一人容易存活,而得到旁人的注意意味著我們是群體的一員。當然,就像斷奶一樣,你需要戒除過多的關注需求,那樣才是健康的,不過你仍然需要一些關注。我們給自己的關注甚至都是一種個人回報,不論他人是否知曉,我們陶然自得,盡享溫馨。
對于某些人,公眾回報會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史蒂夫·查普曼(Steve Chapman)是教練和創造力講師,他向公眾宣布自己的挑戰,用可能蒙羞的危險來驅使自己勇往向前。這是用恐懼來克服懶惰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獨創性案例,用一種消極來戰勝其他消極品質。
僅僅是變得“更有用”,就是一種巨大的動力,也是一種你所需要的回報。如果你能烹飪美食,是個開心果,特別有趣,還懂修理,那你得到的回報就綽綽有余了。
不論事情有多小,微精通都能讓你感到有所收獲。我畫禪圓的時候,常常畫滿整頁但不讓它們重疊,由此呈現出的氣泡效果也增加了我的回報。
5. 可復驗性
微精通必須能被不斷重復,因此它不能太無趣、不靈活或一成不變。最重要的是,你要能越做越好,一遍遍實踐,看著自己持續進步,那真令人驚嘆。
我曾給自己布置過一個微精通任務——無論何時去咖啡店,都要畫出里面的杯子、勺子、碟子。有時我畫得很精心,真的是靜物寫生呢。有時卻非常匆忙,隨便劃拉幾筆畫出草圖就算完,連1分鐘都用不了。這沒關系,只要我堅持下去,不斷重復這個簡單的任務就好。我能感覺到自己越來越自信,觀察力也越來越好,能注意到更多周圍的東西。因為即使在畫得匆忙時,我也沒有處于既怕畫錯又怕因故畫不完的半恐慌狀態。這些不大的、對自我表現的擔心,會伴隨我們,甚至盤踞心頭,使我們不能輕松地嘗試新鮮事物。通過設定時間和可重復模式,你可以趕走那些惡魔般的自我懷疑。
市場營銷人員的“殺手锏”是增強事物的可游戲性,這意味著過程可重復,結局令人驚喜,從而讓人上癮。如果太容易預測結局,就會讓人覺得無聊。每次煎蛋卷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每場雜耍、每個禪圓都不一樣,你有機會在下一次做得更好,這就是可游戲性。要想做到這一點,微精通就需要易重復,比如寫小說就不算微精通,但寫一百字的微小說就算;攀登珠穆朗瑪峰不是微精通,而攀爬巖墻就是。
6. 可實驗性
微精通就像一間微型實驗室,是一個可做無數實驗的地方,它能拓展知識面,帶你深入課題研究。實驗不屬于科學范疇,因為科學只是擅用了人類好奇心的深層形式而已。
通過實驗,你能對反復做一件事情增加興趣。你進步神速、收獲滿滿,這讓你愿意持續不斷地練習、完善改進。
很久以前,我決定實現皮劃艇“J”形劃法的微精通,這種劃法在你位于艇尾或獨自操控加拿大皮劃艇時會用到,“J”是俯視時船槳劃水路線的形狀。我研究了相關資料,并到附近的河里去練習,但總是做不好。
然后我請教了我的表弟西蒙(Simon),他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是前奧運會代表隊的皮劃艇選手。他很謙虛地告訴我,大多數情況下他會劃成“C”形,而不是“J”形。我豁然開朗,他是讓我做實驗啊。我應該早就開開心心地劃“C”形、“L”形、“J”形,甚至“Z”形,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鉆研操作指南。我立刻劃得好起來了,找到了自己的有效劃槳方式。
每項微精通的實現都是螺旋上升的過程,總能讓你樂在其中。這種方式能讓你了解各種變化——這些變化能夠推進到什么程度,它們是怎么相互影響的。學習成果型教學的一個致命錯誤是,快速地進行沒完沒了的實驗,浪費時間。你該堅持畫圓,用黏土做頭骨,練習自行車前輪離地的平衡特技,不去想學習結果,那才是真正的學習。
①神經學認為,對正常人來說,一手摩擦腹部,同時另一手輕拍頭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譯者注
②這個方法源于對提摩西·葛維(Timothy Gallwey)的《靈魂游戲》(Inner Game)系列書的研究,這些書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