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探索未知
- 亂世最強領主
- 噴云撼雪
- 2517字
- 2019-05-18 23:51:26
陳縣令的動作很快,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派人通知俞滄,海邊的地已經安排人清理出來了,隨時可以開工建設。
原本這十幾畝地里就沒什么地面建筑,只有幾戶漁戶搭建幾個臨時窩棚,陳縣令的方法簡單粗暴,派人把窩棚直接燒掉,漁戶全部離開這片區域,否則立即拿人下衙門大牢。漁戶們自然不敢跟官差較勁,罵罵咧咧地搬走了。
關系到了切身的利益,陳縣令做事十分利索。
俞滄也沒閑著,這幾天的時間和小翠一起擬定了兩份協議。
一份是跟衙門的租地協議。約定俞氏產業集團向政府租用沿海的十幾畝地用于建設漁港,最低租賃期限三十年,每年的年底向衙門繳納本年度租金。租地期間,享有土地的完整使用權,如果衙門在三十年內違反約定不再租賃土地,就需要一次性賠償俞氏產業集團大額的違約金。而俞氏產業集團如果想要不再租賃土地,只需要提前一年通知衙門,無需賠償。
這份契約是要跟衙門簽的,其中的條款明顯是偏向俞氏集團。但陳縣令既是衙門的一把手,又是漁港的投資人,俞氏產業集團投資漁港,賺了錢是按比例分給陳大人的,所以這種坑朝廷的契約,陳縣令眼都沒眨就同意畫押了。
另一份是跟陳大人的合作協議。約定在東昌漁港的規劃、建設、運營事項上,陳大人出資一萬兩白銀,其余資金全部由俞氏產業集團承擔。漁港盈利后,所有的利潤由兩方按比例分成,如果虧損,那么陳大人不承擔損失,并且在不影響漁港正常運營的前提下可以隨時把這一萬兩白銀抽回去。
漁港的運營則完全由俞氏產業集團負責,陳大人不能插手運營事務,但可以隨時查賬,享有對財務的知情權。
這份契約就明顯對陳大人比較有利了,盈利了有分紅拿,虧損了還不用損失本金,這么好的事上哪找去?
陳縣令覺得俞滄越來越上道了,小伙子有前途!
兩份契約簽訂完,俞滄算是徹底放心了。漁港作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俞滄的規劃中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俞氏產業集團現在涉足的行業不少,尤其是鋼鐵業和制造業,是俞滄的主要利潤來源。因為從開采礦產到生產成品,俞氏產業集團控制了一條龍的產業鏈,所以產品的綜合成本是很低的。現在這個時代,唯一制約產業進一步擴大的瓶頸就是交通運輸了。
之前一直采用的是陸路運輸,馬車、牛車等是主要的貨物運輸方式,成本高不說,恰逢亂世,沿途還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
如果能在虞國幾個重要的沿海城市建設一批專用碼頭,那么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還能順帶著接一接大宗貨物的物流運輸,這可是當前沒有人涉足過的新領域。
現在要投資建設的漁港,既是一個海產品集散地,更重要的,是一座真正意義的港口,正是俞滄為將來布局港口而提前進行的試點。這座港口不同于東昌現在已有的肖記碼頭,那種小打小鬧的碼頭,撐死能停靠幾艘吃水幾百噸的木帆船。俞滄要的是地處深水區、能夠大規模接卸貨物的大型港口。
契約簽訂完畢,俞滄就一心投入到漁港的規劃設計工作當中。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放在異世的現代,也是需要專業的設計團隊進行詳細的調研后,集團隊的合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但俞滄的腦袋里集聚了團隊所需的所有專業知識,在規劃設計方面,唯一的限制就是當代并沒有先進的測繪計量工具,需要大量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實地的人力測繪。
俞滄在獨力完成了漁港的初步規劃后,第一時間在俞氏產業集團內挑選腦子靈活的工匠,組織了一個工程技術基礎掃盲班,要求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用一個月的時間把俞滄之前編寫的工程技術基礎資料全部學會。
開課前的致詞中,俞滄承諾,掃盲班畢業并且考核合格的學員,會得到集團的重用,薪資待遇翻著番往上漲,而學習不合格的學員,該干什么干什么去,以后將很難再獲重用。
這些工匠的職業本來就多多少少跟工程沾點邊,只是從來沒有受過系統的培訓教育,他們對工程技術的領悟能力比起天天讀著圣賢書的書生可高多了。再加上俞滄的獎罰并舉的機制,一個月時間里,參加培訓的絕大多數工匠都考核合格,順利畢業。
俞氏產業集團的第一批具有現代理念的工程技術人員算是暫時有了著落。
漁港的事情有了眉目,但距離俞滄的目標卻還是差得很遠。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與港口匹配的大型船只。
虞國地處大陸最南端,與外國的交流基本沒有,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片大陸,有多少個國家,沒有人知道。人天生就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未知的探索是推動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俞滄作為擁有現代意識和掌握現代知識的暴發戶,對探索未知抱有濃厚的興趣。
想要了解遠洋外的世界,就必須擁有能夠航行萬里的大型船只。
通過多個渠道的問詢,俞滄對虞國現在的船只發展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
當前的船只發展仍停留在木質帆船和人力槳船的水平,虞國南部常年刮的是從海洋吹來的南風,所以使用大型帆船向南探索航行是不可行的,虞國歷代往南航行的最遠距離也就不到一百里。而虞國東西兩側的海域,更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旋渦,靠風力或是人力搖槳的船只行駛到這里,無一例外都是船毀人亡的下場,久而久之,大家對探索海洋不再抱有希望。
當前的海洋船只,只有沿虞國的海岸線在幾個沿海城市進行貨物往來的單一航線,并且只有在春夏風力較大時才能出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靠風力進行遠洋探索或是近海貨運的可行性太小了,但是暫時又造不出蒸汽機等合適的動力設備,因而想要催動大型船只航行,還是得采用人力或畜力帶動的原始動力模式。
既然碼頭已經在規劃建設了,俞滄自然不會造大籠子裝小鳥。原始動力的大型船只,是可以實現的。只不過俞滄想的不是一大群人拼命搖槳的槳船,而是拋棄木漿,采用畜力作為動力,利用傳動裝置帶動槳輪推進的槳輪船。
這種船歷史上曾經輝煌過,后來被螺旋槳船替代。但是如果采用螺旋槳船,以當代的技術水平,俞滄沒法保證螺旋槳的使用壽命。因而退而求其次,采用技術稍微落后但是穩定性更強的槳輪船方案。
只用了幾個晚上,俞滄就把槳輪船的設計圖紙繪制完成了。設計船只采用槳輪和風帆兩種動力,順風時升起風帆前進,無風或逆風時用畜力帶動槳輪推進,由于不使用木槳,船身空間大大節省,只要船足夠大,吃水量足夠多,完全可以運載大批量的貨物。
俞滄計劃先按比例建造一艘小型試驗船,如果測試合格,就在適當的時候投資建造一艘大型貨運船,作為俞氏產業集團的運輸旗艦。
當然,眼前的主要任務還是漁港的建設。技術人員培訓到位后,俞滄從東嶺產業園調集了上千名勞工,在現場工程人員的指揮下,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漁港建設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