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讀滄海

作畫是筆的舞蹈,墨的狂歡。

何謂筆?《筆法記》云:“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何謂墨?“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采自然。”

好畫必定是筆墨的“老友相聚”、“知己聊天”,甚或是戀人的“新婚”。筆端夭矯不可狀,白紙盡出意無窮。

因此,蘇東坡作畫是,“當其下墨風雨驟,筆所未到氣已吞。”一位蔣姓古人貽恭,也寫有一首作畫的詩:“應有鬼神看下筆,豈無風雨助成形;威疑噴浪歸滄海,勢欲拏云上杳冥。”

用這些前輩大師的經典體驗來形容滄海的畫,似也十分地妥帖。他的大畫最能表達其奇崛縱橫、沉雄大逸的氣勢,幾乎都是“噴墨”成象:“翛然落筆雷與電,墨氣淋漓通鴻蒙!”

其代表作《火燒云》《雄關漫道》等是紅與黑的對抗。一團團扭結律動的黑,牽動著大片翻滾的紅,在勁扯中或重或輕,或深或淺,或遠或近……紅如火燒天,黑如云摧城。

《誦經日月山》《獨有豪情》是藍的升華。圓渾,健拔,直可幻龍化鳳,上達九天。渲染巧妙,其妙入神,意象閑和嚴靜,神邁高識。

《自有天機貫胸臆》,蒼潤,幽邃,由上面所說的驚世駭俗的濃墨重彩,陡然轉為一片靜虛。明凈,雋爽,氣厚心和,神留于幽。老樹鐵枝任縱橫,神助筆力能扛鼎。

《加勒比海速寫》,黑團團接黑團團,波瀾卷處生波瀾。大有“落筆海變色,墨花生濕云”之勢……

——到了這個境界才稱得上是創造,已見大家氣象。

所有繪畫無不以形寫神,畫家和畫匠的區別也在于“寫神”上。這樣說沒有絲毫對于“畫匠”的不敬,當今社會最缺的就是高級匠人,工廠里缺大工匠,教育行業缺好的教書匠,農村缺好的莊稼把式……因為做個好的匠人也很難。更何況匠人開竅“破繭而出”,就可成大家。但畫匠若只停留在技法爛熟、精于臨摹、只求“形真”上,就會“失神”。雖惟妙惟肖,卻不能象外生意。

真正的畫家應該是,“險絕雖從筆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古人稱畫技為“絕藝”,是“終身寶”。怎樣的畫技方為“絕藝”?——“方寸巧心通萬造”。心通造化,筆才能通神。筆有神助,墨當繁則繁,當簡則簡。

這樣畫家較之畫匠就多了一副“神來之筆”。這才是人們被吸引被感動被震撼的主要因素,恰如滄海辛卯年重畫的《識鉤否》,畫面只有寥寥數筆,卻精妙傳神,令人心頭一震。好像是自己突然面對一個精巧而險惡的釣鉤,不由自主地會遲疑,會思索……而那只青蛙,筋肌強健,力道十足,它成了設鉤者旗鼓相當的對手。最后到底是誰將被鉤所釣,還真說不準。而兩年前滄海第一次畫《識鉤否》中的青蛙,柔媚、憨直,已露貪相,幾乎可以斷定它是會吞鉤的。

還有一組淡逸高古、借“寫禪”而發本心的作品:簡潔靈性的《墨戲圖》《亦有所思》,因機生變,養趣入情,荒寒的《空塘》《天橋》;樸拙的人物寫生,活脫的《人體素描之三》……落筆見形,意象奇特,都有意想不到靈光激射。甚至輔以“鬼才戲墨”“文人醉寫”,或筆到天機、縱橫幻誕;或搜妙創真、騁懷味象。

“神來之筆”是靈魂出彩,從生命內部發出光芒,只能用心靈感受,給人帶來綿綿不絕的喜悅。好畫本來就具有神性,得于心,而應于手。米開朗基羅有名言:“好的繪畫不過是神的完整性的一個拷貝,神的畫筆的一個影子。”

從掌握普通畫筆,到有了“神來之筆”,須經過艱苦漫長的歷練。有人縱然追求終生,也未見得就能得到。這原是可遇不可求的。

滄海何其幸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汶上县| 阳谷县| 屯昌县| 霍邱县| 连云港市| 云安县| 来凤县| 望江县| 靖宇县| 柘城县| 睢宁县| 册亨县| 大庆市| 清镇市| 洪湖市| 英吉沙县| 高要市| 新乐市| 台中县| 嘉兴市| 乐安县| 双牌县| 丁青县| 黎城县| 长泰县| 喜德县| 泾阳县| 清河县| 长海县| 鄂伦春自治旗| 芦溪县| 太原市| 镇沅| 武城县| 松原市| 临桂县| 宣城市| 连云港市| 和田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