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揮師南下
- 大宋我為王
- 言不喻
- 2143字
- 2019-06-28 17:59:25
“光美在金陵?”
應天府(宋州),御駕親征途中的大營里,趙匡胤聞言也驚訝非常。
趙普回答道:“沒錯,消息都傳開了,李處耘也輾轉(zhuǎn)送來密報,確定無疑?!?
“光美帶了多少人?”
“呃……一人。”
“胡鬧!”
趙匡胤不免有些生氣,有些焦急,那可是金陵,唐國的地盤,雖說奉宋為正朔,可宋國實際上卻鞭長莫及。
單槍匹馬就這么下江南,入金陵城,這要是有個閃失,該當如何是好?
“光美年輕不知輕重也就罷了,李處耘和老耿竟也不攔著,任由他胡鬧……”
趙普暗自腹誹,揚州城里明明是人小鬼大的三殿下為主導,李春云和老耿攔得住嗎?何況現(xiàn)實也不容許??!
“官家莫急,也是迫不得已,揚州生變,北歸的路線幾乎全被封鎖,三殿下身份貴重,自然不能有所閃失。
當時要緊的是離開揚州,所以反其道而行,逃脫追捕,不失為一招妙棋。雖說金陵鞭長莫及,但官家只要下道旨意,或者修書一封,唐國人恐怕不僅不敢傷害三殿下,反而會以禮相待,盡可安心?!?
“話雖如此,則平,你應當知道朕擔心什么?”
“臣知道,唐國確有可能……”
趙普沉吟道:“臣以為三殿下肯定也發(fā)現(xiàn)了什么端倪,此去金陵,不單單是為了脫困,也是為了安撫或者震懾唐國。”
“興許吧,光美雖然年少,偶爾沖動,卻也不是無的放矢的莽撞之徒,也許他此去確有目的,又會給朕一個驚喜。”
“官家靜候佳音便是?!?
趙普道:“不過有個有趣的事情,李重進派了翟守珣出使金陵,據(jù)說是要將他家女兒嫁與李璟次子李從善。“
“哼哼,朕厚恩聘他女兒為兒媳,他竟不知感恩,血濺定親宴,起兵謀反,反倒想將女兒嫁去江南。”
趙匡胤面帶怒意道:“且看李璟如何抉擇,朕不要的兒媳婦,他家敢要嗎?”
“李璟必定沒有這個膽量,耐人尋味的是翟守珣的行蹤,這時候他沒有跟隨李重進在軍前,也沒有留守節(jié)度使府,反而出使淮南……”
趙普沉吟道:“如此,我們少了個通報消息的內(nèi)應,臣還擔心……他的身份興許被發(fā)現(xiàn)了。”
“興許,他在揚州或多或少與光美有過接觸,被懷疑不足為奇。他是有功之臣,平安無事最好。
至于出使江南……若是暗地里沒有派出其他人,李重進可就真的有些鬧笑話了?!?
趙普道:“這正是臣的擔心,翟守珣與三殿下可有相互有個照應,但背地里整個人……可是莫大的威脅?。 ?
“這樣,立即派出使者,攜朕的親筆信前去金陵,并且派人提醒光美,多加小心,務必讓他安全返回?!?
“是,臣這就去辦。”
安排妥當三弟的安危,趙匡胤隨即召見了隨軍諸將,商議戰(zhàn)略。
淮南十四州,從東到西狹長分布在淮水與長江之間,淮西是大別山區(qū),東側(cè)瀕臨大海的則是平原與河湖。
趙匡胤此番行軍基本是沿著運河南下,數(shù)萬大軍,糧草軍械不計其數(shù),運河下游的出口山陽。
此處肯定是進攻的重點,但是想要迅速占領(lǐng)淮南,平定叛亂,淮西也是重點。
“石卿,昔年壽春之戰(zhàn),可還記得?”
趙匡胤的目光落在石守信身上,這位昔日的兄弟,如今的股肱驍將,潞州之戰(zhàn)馬到成功,此番征討淮南,又將他帶在身邊,委以重任,可謂相當信任。
“記得,昔年世……周世宗率部征伐淮南,臣與官家也一同前往,壽春是塊難啃的骨頭?!?
石守信回憶往昔,悠悠道:“臣記得,唐國有一虎將林仁肇,逆風火焚正陽橋,一度阻擊大軍,險些不能攻克?!?
“是啊,唐國要是多幾個林仁肇,想要收復淮南談何容易?”
趙匡胤輕嘆一聲,也不知是回味,還是惋惜,續(xù)道:“好在,壽春之戰(zhàn),石卿出馬,一舉破城?!?
“官家謬贊,臣不過是僥幸而已?!?
石守信謙虛道:“倒是官家,在清流關(guān)、滁州驍勇無比,大破皇甫暉,助周世宗一舉收復淮南?!?
“不過數(shù)年,又一遭征討淮南……”
趙匡胤追憶往昔,似乎有些感慨:“此行不若仿照當年,石卿負責淮西,王(審琦)卿中路下鳳陽,朕從山陽、楚州渡淮水,最快時間,一舉動蕩淮南,卿等以為如何?”
“此計自無不可。”
石守信道:“臣自當竭盡全力,盡快攻克壽春,只是……”
“有何顧慮,但說無妨?”
石守信道:“分兵之后,李重進若是集中兵力對付一路,或有優(yōu)勢,若有小勝,恐對平叛不利。而且……臣更擔心他擊敗一路兵馬之后,渡淮水北上,那可就糟了?!?
“哈哈哈哈,李重進若是有石卿的見地,朕當真會有些擔心。”
趙匡胤放聲大笑,說的一點不錯,小小淮南根本守不住,縱然唐國加入也比未必。畢竟昔年鼎盛的唐國,也不是周軍的對手,何況如今。
可是,如果李重進能舍棄淮南,集中兵力消滅一路官軍,或者避開主力渡河北上,流動作戰(zhàn),結(jié)果當真未可知。
八個月的時間,一茬秋糧還沒收,百姓對于大宋的認同很有限,懷念后周,甚至以為仍舊是大周天下的人不在少數(shù)。
李重進以大周懿親的身份登高呼應,或許真能吸引,甚至裹挾不少人,興許真有與趙匡胤一較高下,圖謀天下的可能。
畢竟東京汴梁,距離淮北也不算遠,孤軍深入,奪取都城,改天換地不是沒有可能。
“李重進多半沒有孤注一擲勇氣。”
王審琦道:“臣也這么認為,只是分兵之后,官家身邊護駕的兵馬便有限……”
“不是還有左右虎廂嘛!”
趙匡胤笑道:“何況,張令鐸已經(jīng)奉命先一步趕到淮北,整頓防線,叛軍沒能渡過淮水,便是他的功勞。
如今張令鐸就在山陽左近,再加上潘美的中軍親衛(wèi),以及左右?guī)谋R,朕的東路軍……可是最強的,你們可不要怪朕藏私哦!”
“豈敢?官家言之有理,那臣遍奉旨行事,必不叫官家失望。”
“朕相信,此戰(zhàn)務必速戰(zhàn)速決,以免唐國卷進來,那樣,就真的有些麻煩了?!?
說話間,趙匡胤抬頭眺望南方,一抹憂思又不由自主地飄向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