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正文(1)
- 中國經濟的再平衡
- 霍德明
- 4095字
- 2019-03-18 18:07:07
我們今天看到中國的實際情況,絕對不是一切都很美好,有很多需要再重新平衡,所以我演講的主要一個主題叫做“rebalancing Chinese economy”,以前是怎么個不平衡法,現在將要怎么再平衡,以及我們將來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發展。我們從相對于全世界來講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后的國家有了不少的發展。對中國人來講,經濟發展三十年以來使我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了;對外國人來講,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僅使中國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它把中國當作一個市場,隨著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當然這個市場也越來越重要。對于我們中國人,除了經濟增長,還有另外一個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叫做商業循環。這個課題一直是宏觀經濟學的主流。在我以前學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大概就是在講商業循環,我們叫做波動。我今天會花多一點的時間談循環。循環,嚴格來講,跟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一般的老百姓生活的相關程度更密切,今天在座諸位大概都是國內生國內長的,所以對于國內的循環肯定要有一個概念。我把這個簡單的數字跟大家介紹過以后就會談原因,然后從歷史上的原因以及現在的原因等角度分析。把這個原因分析完以后,大家可以進行提問。
一、中國的商業循環
我想給大家看的第一個圖就是1985年到2010年的圖(圖1)。其實如果從1980年開始起算,大的形式沒有太多的變化。盒線是GDP的增長率,實線是通脹率??醋筮呥@個軸,你會看到,盒中國經濟的再平衡線跟實線大概在1997年1998年以前是波動得非常大的。就增長率平均而言,過去30年也就是1985年到2010年,平均大概在10%左右。實際上算一下,大概是在9.69%和9.7%到九點,跟10%沒有差太遠。所以過去30年里面如果用增長來想這件事情,其實我們的增長沒有變化太多,沒有降下來,當然也沒有漲上去。變化就是在波動的幅度非常大,增長率的波動幅度在1995年以前非常大,在1995年以后就小很多了。增長率是這種情況,通脹率更是驚人,在1995年以前,紅色的線,最高將近到25%,最低也到4%、5%,而1995年以后最高也不過才6%的年通脹率,最低還有負的通脹率。所以如果比較這兩段,1995年做個分界點或者20年做個分界點,隨便怎么分,中間這里切一刀,那么前半段的中國可以說是在坐過山車,后面這半段,尤其是把1997年1998年金融危機或者香港回歸做一個分界點,后半段相對來講,這個過山車非常平穩,沒有什么太驚險刺激的事。當然,你自己想想看,在座諸位可能年紀上面稍微年輕一點,所以你不會記得1995年以前發生什么事情,但至少你現在看到,1995年以后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北京市,不可能是在1995年以前的那個情況。塞車,汽車上面的空調,現在的各式的生活上的享受,1995年以前是不太能想象到的。所以一般來講,由于經濟增長率,這么長時間在10%左右的水平,相當平穩,是我們中國人的福利。1995年以前,通脹率也是非常高的。通脹率,你把它想成是一個不好的事情,通脹率很高,而且還是valuable,變異數,非常變異的,量非常大,對老百姓來說肯定是不會生活得很舒服的。后半段時間嚴格講就是大家熟悉的時間了,大部分人都生在1995年之前,到現在為止20年的時間,肯定知道我們過去十五年的時間,我們發生了什么事情:生活越來越好。我想大部分人絕對承認比1995年以前要好很多,可是是不是代表我們現在的生活都無憂無慮呢?隨便問路上一個人,他就會告訴你我會擔心很多事情,對不對?在座諸位年輕的朋友,第一件擔心的事情就是就業的問題,第二個,買房子,對不對?將來要娶老婆,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有沒有買房子。當然我現在最主要要跟大家分析的,就是這種經濟循環的現象是什么東西造成的,前面15年什么東西造成的,后面15年什么東西造成的,將來的怎么看,這個事情會怎么發展。宏觀經濟學講的是cycle為主,不過大家很多人上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宏觀經濟學的書里面也會講增長,不過在本科這個階段,宏觀經濟學講增長的篇幅一般都比較少,所以還是以cycle作為主要的論證的內容。這個是15年的經驗。
這個是過去的10年,從2001年的第一季度開始起算,一直到10年十年的時間,10年時間,你看這個藍色的線,當然它看起來不是那么的平滑,因為它是以季資料來算的,不過大概可以看到,最高的時間點大概在2007年左右,接下來就往下走到最低點。一般只要看過去十年的資料,最低點全世界都一樣,如果以季資料來計算的話,全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過去10年里面,大概最低點都是在2009年的第一個季度,我們中國也是一樣,2009年的第一個季度。增長率大概是6%,不過黑色的線(黑線是通脹率),通脹是看右邊的軸的,由于在1995年以后,通脹急速下降,所以通脹跟增長不可以放在同一個軸來比較,藍色的線是看左邊的軸,紅色的線是看右邊的軸,最高也就不過8%左右,在2008年的大概是2月份,第一個季度。所以,大概中國過去的這十年來,通脹高高低低,最高大概是8%,最低大概是負二左右。經濟增長,最高大概到14%,超過十四以上,最低也是金融危機以后,7%左右,振動的幅度要遠比前15年小很多。而通脹率就絕對數值來講,絕對要比前十五年低很多,但是它的高跟低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從你自身的經驗來看,通脹率是買一般的東西比如青菜蘿卜、牛肉面、冰激凌、衣服的價錢。通脹率里面,CPI的通脹率里面,住房的價格、房子漲價是不會在里面反映出來的,所以對于這樣一個通脹率的圖,你必須再配合你自身的經驗,就是在過去的五六年,甚至大概不到10年的時間里,房價漲得非常快。如果投資股票的話,你對股票也會有一些特別的感受,股票最高點,漲到6000多點是在2007年的10月份,6000多點,這里面沒有股票的價格。不過2008年的年初,通脹率到最高點。股票的最高點大概在2007年的第四季度,所以比紅色的線稍微早一點點。之后股票的價格和指數就跌下來了。所以這個圖不能表示所有的事情。你把自身的經驗加進去,過去的10年中,應該可以想到哪一年發生什么事情。
我的演講其實說是在rebalancing,就是說中國在過去的30年里面,一直在平衡自己。平衡跟均衡不一樣,我上課是講均衡的,不過這邊不用均衡這個名詞。均衡跟平衡是兩個概念,平衡是一個比較口語話的概念。什么叫口語化的概念呢?我給大家看下一個圖,這是我們中國的經濟學家宏觀經濟學家最喜歡說的一個故事。Investment share of GDP,投資占GDP的比重,一百塊錢GDP里面,投資大概是占多少呢?從1978年起算,大概沒有低過30%,從1978年起算,高高低低,但基本上如果把它想成一個趨勢的話,應該是往上的趨勢啊,而且從32%起跳,甚至高會高到45%、46%。所以,投資是我們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重中之重,或者說是痛中之痛。為什么痛呢?很多中國的經濟學家,包括很有名的經濟學家,都把投資的這種高低起伏當作是中國的循環的主要原因。投資高的時候,GDP就增長得比較快,投資低的時候,GDP就增長得比較慢。這好像有一些道理。因為大概是1993年投資高的時候,前面的GDP增長率,1993年非常高。投資是不是能夠完全解決經濟的波動呢?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投資可以解決這個事情。那投資如何解釋通脹呢?大家看這個圖,GDP跟通脹,在這之前是有一點關系的,而且你說它在這個之后呢,1995年之后,好像也有一點關系。投資如果可以解釋GDP的話,那投資可不可以解釋GDP和通脹這兩件事情呢?
二、商業循環的原因
也有經濟學家給我們解釋投資跟通脹之間的故事,有兩位經濟學家,一位就是我們經濟中心的林浦老師,還有一位經濟學家,清華經管學院的龔剛教授,兩位老師在2008年的時候,發表了一篇文章China Economy Review,這篇文章就是用中國的投資作為一個解釋變量,解釋紅線跟藍線之間的關系。而這個關系是很容易解釋的,投資多的時候,GDP就上漲,由于投資是總需求的一部分,在有些宏觀經濟學的課本上面,會有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一個圖來解釋這個事情。如果想象一個平面坐標,橫軸是Y,縱軸是P,做一個供給跟需求的關系。投資增加時,如果Y跟P的這個軸上面,AD增加,P就會往上長,所以GDP增加的時候,通脹也會往上升。為什么后來通脹會下降呢?由于投資是這期的流量,一旦投資以后,下期的投資就變成資本財產或是資本的機器了。投資把機器做好,下一期機器就開始生產了,這個時候,一般國內的經濟學家就會說,有超額(excess capacity)的產能。超額產能就是有過多的產能。以做汽車為例,原來市場上面每年只要買1000萬輛汽車,結果汽車廠的全部產能加起來可以生產2000萬輛汽車,這個就叫超額產能。所以很多經濟學家,比如林老師、龔老師的就認為這投資是會造成今天的產出和通脹增加,會造成之后的通脹下降。為什么通脹會下降呢?因為生產的產能增大,產量變高,價格就會下跌。這個是兩位經濟學家做的論文的一個主要的主軸。這種說法固然在國內的經濟學家里面很受歡迎,因為國內的經濟學家大部分都認為我們這個國家投資率太高。所謂太高,就是投資率都在30%以上,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的投資率,一般都是15%—20%左右,而中國投資率是如此高而波動如此大,就會造成經濟business recycle。可是,這個說法只是在用AD、AS的模型來分析時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是里面其實有個很大的缺陷。產能增加就會造成通貨緊縮,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道理。試想如果大家只愿意買1000萬輛汽車,而現在建了很多汽車廠,每個汽車廠的產能加起來變成甚至超過2000萬輛,就要生產很多汽車,于是汽車的價格就會下降。聽起來好像對,但這種說法對于通脹來講是非常不科學的。它把宏觀經濟學跟微觀經濟學混在一起了,固然在微觀經濟學里面某一類商品的供給增加,那個商品的價格會下降。汽車的產能增加,鋼鐵的產能增加,鋼鐵的價格會下降或者汽車的價格會下降。假設種一個幾十萬畝的蘋果的地,生產出來大量蘋果,蘋果的價格格肯定會下降。但是微觀經濟學里面個別商品的價格下降和宏觀經濟學里面一般個別商品的價格下降完全是兩回事情,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提醒同學一件事情,就是在想宏觀經濟學的時候,尤其是在談通脹、談價格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微觀經濟學那種直觀的方式去想。如果要講宏觀經濟學里面的一般價格水平,你一定要把所有的最后帶進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這樣一個分析架構里面去分析。因為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會決定物價水平,而通脹其實就是物價水平的變動。所以任何的說法,如果講通脹但不講貨幣供給跟貨幣需求,我就說它是異端邪說。它是沒有道理的,是把宏觀跟微觀混合在一起的。還好在經濟學界里面有人沒有犯這個錯誤。大部分中國經濟學家我覺得都犯了這個錯誤。純粹用一件事情來講,就是用投資這件事情來講這個Cycle是不對的。
桃花折江山(孟子義、劉學義主演《桃花映江山》原著小說)
趙國有美人桃花,為求自保一心向夫君,魏國有俊朗丞相,擁護明主誰也不疼惜,美人曰:我又美又聰明你還有什么不滿意?丞相云:你小心思太多防不勝防讓人心驚。美人嘆氣:好好好我說不過你,不過雙贏合作的計劃,相爺您再考慮考慮?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僧斔姷搅吮┚?,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