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炊具

灶頭[ts?3t???22]

灶是家里的重要設施,民間除了便利因素的考慮,還有風水上的講究,比如灶門禁忌朝東?!敖Y灶”[ki55ts?5]建造灶子,須擇良辰吉日來舉行儀式。灶的一側設立供奉灶神的位置(見圖2-2)?!霸羁吡盵ts?3fuo55l??42]是指爐膛。

圖2-1是“三眼灶”,可放三個鍋。里側的是做飯、炒菜的鍋,外側的是用來燒熱水的。一般情況下是兩口鍋,一個是“前鍋”[ts?e22k?42],一個是“尾鍋”[muo33k?42]。連城話有“前鍋唔曾滾,尾鍋呱呱滾”一說,指次要人物或旁人插嘴。

當地人認為,在灶上不適合敲打、斬切。另外,睡前須記得清理灶門口,叫作“掃火路”[s?3f?21i?35]。運氣不好,叫作“高毛倒灶”[k?33m?33t?21ts?5]。

2-1◆培田

2-2◆下余

飯甑[p?a55ts??i5]

米在鍋里先煮至半熟,撈起后放入一個底板透氣的木桶,蓋上蓋,放在鍋里蒸熟米飯。這連蓋的木桶叫作“飯甑”(見圖2-3),蓋子叫作“飯甑蓋”[p?a55ts??i3koe5],底部透氣的則叫“飯甑箅”[p?a55ts??i3pi5]。小的可蒸一二升米,大的可放三升米飯。蒸飯時,等水開了再放入飯甑。蒸飯的同時鍋底也可以放些蛋、芋頭等。蒸飯時,飯甑蓋上滴出的汁液,叫作“飯仁水”[p?a55ie?22?i?213],可以用來治療嘴角發炎。盛飯時,民間認為不可從中間舀取,不然會“懵心”[m??22s??i42]健忘。不能打了飯,在碗里壓實再裝,相傳這樣做,孩子會長不高。

2-3◆培田

2-4◆上枧

火鉗[f?21k?e22] |火鍬[f?21ts?i?42]

燒柴火時,用于撥拉爐膛內柴火、遞送柴草的鉗子。燒煤時使用的鉗子叫作“鐵鉗”[t?e55k?e22]。清理火爐灰的鏟子叫作“火鍬”。

2-5◆下余

匏勺[p?i?22??5]

由成熟的匏瓜對半剖開后,掏去瓜瓤、瓜子后做成的水瓢,輕便而堅固。木頭做成舀水的勺子,現也叫“匏勺”。當地有俗語諷刺過于挑剔,最后得到不好的東西,叫作“揀揀擇擇,揀到一個爛匏勺”。

2-6◆下余

繅籬[s?22ti22]

用于撈起半熟的米飯及需要過水的食材的竹編器具,也可用于過濾酒糟。過去,臉上有麻子的人被稱為“繅籬”,自以為是、敏感多疑的人被叫作“繅籬婆”[s?22ti22p??22]。用舊了、廢棄的“繅籬”,還可以用來撈取水田、魚塘上的浮萍。

2-7◆下余

飯籮□[p?a55le22k?io35]

刷鍋用的炊帚。多以竹子的一端劈開成細密的篾條做成,也有用竹枝的尾梢扎起來的。這個詞語中間的音節在城關有很多變體,有人說[l?22]、[luo22]、[ie22]、[la22],也有說“飯頭□”[p?a55t???22k?io35]的。它的竹絲頂端因長期刷鍋細如針尖,叫作“飯籮□精”[p?a55le22k?io35ts??i42],人們也用來剔牙或挑刺小塊的食物。

2-8◆廈莊

亂濟粗[luo55tsi3ts???42]

絲瓜老熟后,泡在水里一段時間后撈起,除去瓜瓤、瓜子,晾干后切成一段,就成了一個滿布纖維的刷子。可用來擦洗碗筷、鐵鍋、桌子等。“亂”“濟”“粗”三個都是同音字,本字不明,其中“粗”是搓擦的意思。

2-9◆文地

桃印[t??22ie?5]

做米糕時用于壓制圖案的模子,以木、瓷做成。模子為單面,凹陷部分刻了“壽”

“囍”等吉祥字樣及一些美麗的圖案。也有人叫“粄印”[pa21ie?5]。民間有“乞桃印、粄印出來一般般”一說,用來形容兩人長得相似。

2-10◆隔川

研缽[ne21pa35]

以鑿開石頭或澆鑄生鐵做成,用以搗爛和研碎中草藥、胡椒、蒜頭、姜塊等的器具。


2-11◆培田

擂缽[luo22pa35]

陶制,用于擂粉制漿的器皿。內有突出螺紋,便于摩擦。多用于擦碎薯、芋的塊莖,制作淀粉。形容小孩頑皮粗野,也說“擂缽子”[luo22pa55ts??213]。

2-12◆下余

碗櫥[va21t??i?22]

放置碗筷的木制立櫥。通常因食物殘留,容易滋生蟑螂,當地采用擺放鮑魚殼的方法,利用其散發的特殊氣味驅除它們。

2-13◆下余

筷子筒[k?ua3ts??21t???22]

筷筒。多用一節竹筒制成的,也有陶瓷燒成的,釘在墻上。底部有孔,可以濾干水滴。

2-14◆培田

砧棚[ts??i33p?a?22]

以楮樹鋸下的橫切面做成的切肉砧板,比較厚實牢固,耐水浸。因其厚實,有人形容臉皮厚為“乞砧棚般厚”;肉大塊,也可以說切得如“砧棚般厚”。“砧”不合聲母對應,是訓讀用字。

2-15◆蓮峰

[t?i?22t??i213]

用于砍切肉骨的大砧板,以一截樹樁做成,可以承受斧頭的劈砍。一般用于賣肉的店鋪。小孩長得壯實,可以形容為“乞屠 般”。

2-16◆下余

笪子[ta55ts??213]

竹篾編成,用于隔水蒸的平面架子。

2-17◆下村

蕨□笪[kui55la?33ta35]

一種用于蒸熟“米桃”[mi21t??22](參看圖4-11)、“珍珠丸”[t???i33t?i?33ve33](參看圖4-10)及“蕨□丸”[kui55la?33ve22]淀粉捏成的丸子的隔水墊子,用竹篾編成。

2-18◆北團

甑蓋[ts??i3koe5]

鍋蓋,多以杉木做成,圓形,中間有把手。

2-19◆廈莊

絲刨[s??22p??22]

即銅制的礤床,是用于把瓜、蘿卜、地瓜等擦成絲的器具。

2-20◆下余

葉蓋[i3koe5]

以竹黃竹篾除去篾皮外層留下的部分編織,用來蓋住飯碗、剩菜的透氣竹罩子,可以防蚊蠅、擋灰塵。尖頂的更早有,平頂的是后起的。

2-21◆羅坊

2-22◆蓮峰

樵[ts?i?22]

連城多山,多數人家還直接在山林伐薪燒火。柴火,如同多數客家話,連城叫作“樵”,乃古詞遺存。大塊的叫作“大樵”[t?a55ts?i?22],細小的叫作“嫩樵”[n??i55ts?i?22]。極細的樹枝做成的柴火叫作“樵須”[ts?i?22si42]。結疤多、紋理不順、難以劈開的柴火,叫作“刮屎樵”[kua55???21

ts?i?22],也用于比喻難以對付的人。

2-23◆培田

松光[ts???i22k??42]

松明。在連城有特別的民俗意義,紅白大事、年節慶祝都用得上。新年時,將其劈成細條,搭成三角或者正方形,點燃后擺放在門口,叫作“歲火”[si3f?213],當地人認為可以表示喜慶與驅邪。娶親時,新娘須“□火”[k?ia?55f?213]跨火,跨過的就是一堆“松光火”。出殯時,前頭帶路的須執一個長長的“松光火把”來引路,辦理喪事后的人員以及從醫院病愈歸來的人回來也都要“跨火”。夜里行走,也有將“松光”枝條裝在鐵罩子里點燃,當作火把用。“松”在城關本應讀[ts?i??22],在這個詞中發生了音變,韻母為[??i]。


2-24◆上江

竹繼[t???55ki5]

裁好并劈開的竹片,常見于連城縣東部山區人家,用于生火。其特點是燃燒充分、火旺煙少。民間有“爛竹繼”一說,是對女子的譏罵。

2-25◆羅勝

粽葉[ts??3i5]

用于包扎粽子的箬葉,也用于做斗笠、草鞋的填充物。鄉下的居民可以直接在山上采來用,城里居民是到了端午節前后可在市場上購買。也有人為了節省,頭一年包過粽子后,剝下粽葉洗干凈,第二年再用。

2-26◆蓮峰

棕皮葉[ts??33p?i22i5]

棕樹的葉子,其纖維質地堅韌,可以用來做“桌掃”[ts?55s?5]。其葉脈去除后,可以捆扎粽子,也可用來掛在蚊帳內,驅走夏日的蚊蟲。

2-27◆黃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浙江省| 邯郸市| 富川| 福建省| 和龙市| 华池县| 夹江县| 汕头市| 永登县| 乐清市| 湄潭县| 桂平市| 扬中市| 周口市| 神农架林区| 镇雄县| 广灵县| 九寨沟县| 永宁县| 小金县| 连云港市| 梓潼县| 大城县| 茌平县| 宝坻区| 句容市| 西平县| 城口县| 芦溪县| 宜宾市| 灵川县| 防城港市| 确山县| 德州市| 东方市| 南溪县| 达日县| 上栗县| 普安县|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