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傳記研究(第7輯)
- 楊正潤
- 565字
- 2020-08-19 15:17:21
結語:“菊花與刀”
日本這個民族被公認具有獨特的民族性格,本尼迪克特用了“菊花與刀”這兩個對立的意象概況了日本民族矛盾的文化人格特征。日本兒童傳記在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期間似乎也是這樣,在呼喚英雄、崇尚征伐的粗豪中閃耀著科學與理性的光芒,在不遺余力地吸納西方近世文明的同時堅守大和武士的陽剛勇武之魂,在擴張戰爭的刀光劍影中,依然出現了《皇國的農人:老農渡部斧松的生涯》《宮澤賢治》《芭蕉大師》《與謝蕪村:鄉愁的詩人》這些傳記作品。這些農人、詩人、俳人、畫家和兒童作家,在戰爭中給孩子脆弱而又饑渴的心靈帶來慰藉。這些傳記即使今天讀來,也還是那么溫柔貼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兒童傳記的道路似乎是繼續在“菊花與刀”的張力中鋪展。但是,日本作為戰敗國被美國軍隊所占領,社會政治、文化和價值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兒童傳記也出現了某種新的形態。對此我們將另文論述。
陳玲玲:日本名古屋大學文學博士,專攻比較文學。現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任教。中國魯迅研究會會員。2012年完成課題“近代以來上海與日本在文化上的互動與影響”;現為“境外中國現代人物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第六子課題(日本)負責人。主要論文:《日本司馬遷傳記研究給我們的啟示》(2012);《中國易卜生傳播史上的魯迅與胡適》(2012);《愛的啟蒙——魯迅與易卜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