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心有千千劫(1)

  • 太陽最紅
  • 何存中
  • 5575字
  • 2018-05-29 20:24:29

《好為窮人爭自由》

人生在世幾多秋,若不革命怎出頭?

奉勸人人入農會,好為窮人爭自由。

——摘自《鄂東革命歌謠》

注釋:這首歌是一九二六年冬紅安、麻城各地動員農民參加農民協會,向土豪劣紳們展開清算而作。這首歌用“孟姜女”曲調演唱,風靡一時。

十一

一場雪落在地上沒化,娘又聽見天在下冷子兒。

冷子兒就是冰粒兒。冷子兒一遍響地砸在屋面的瓦上。許多的傳言像霧一樣在娘心頭彌漫著。娘根本就沒睡。娘夜里點著燈,和衣靠在架子床頭。娘不讓燈熄,閉著眼睛,讓燈一直陪她到天亮。娘心醒著,耳朵醒著。

天在一遍冷子兒的響聲中亮了。接著又下雪,夾在群山里的石槽沖,就像一口死塘陡然沖進了活水,打破了素日的平靜。水滿了,塘闊了,山民們像魚兒一樣,有的按捺不住,跳出水面,看新鮮;有的深潛水底,惶惶然不知所措。平常熟得不能再熟的人,互相生了。見了面,你的眼睛望著我,我的眼睛望著你,都想從里面看出點東西來。就像精明的趕山獵狗,見了同類,怕是狼,不敢遠,也不敢近。互相瞪著眼睛看動靜,互相抵著地面聞氣味,誰也不敢先搖尾巴。霜打樹葉落,連著下雪,是農閑,田里地里沒事,但誰的心都不閑,清早起來天地一片白,就袖著手,聚集在一起聞氣味。

乘馬崗說鼓書的“肥肉”,踏著積雪,提著柳條編的簍兒,帶著苕婆娘,來到了石槽沖。柳條編的簍兒里裝著鼓板,那是他吃飯的“家業”。“肥肉”一只手提著吃飯的“家業”,一只手攙著他的苕婆娘走進了石槽沖的早晨。“肥肉”獨人一個,婆娘是他從說書的路上揀來的。婆娘曉得朝進吃曉得朝出走,曉得同“肥肉”做愛,“肥肉”就不嫌棄。“肥肉”一只腳不方便,是從娘肚子里帶出來的。“肥肉”不識字,沒有從師,說書是他隨心所欲漂出來的。北路的鼓書先生組織徒兒們幾次清理門戶,盤他的江湖,砸他的場子,但每一次他都知錯不改,誰都奈他不何,只有隨他放任自流。“肥肉”之所以叫“肥肉”,是因為他說書的時候離不開葷話,說到動情處,一口一塊“肉”,全是褲帶之下的。于是“肥肉”就成了他的號。

“肥肉”來到石槽沖的垸頭的時候,垸人正聚在一起說閑話。

“肥肉”走上前,松了婆娘,朝人群里王家的老三王幼剛打招呼。“肥肉”說,王老三,你曉得吧?天亮了。王幼剛笑了,說,我曉得天亮了,你嘵得吧?“肥肉”說,我也曉得。眾人就笑了,說,“肥肉”要你弄個鳥的玄?哪個不曉得天亮了?王幼剛當然曉得天亮。天剛蒙蒙亮,王幼剛就起床了,走到娘的房門,對娘說,娘,我到山上幫你打柴燒。弄得娘很感動。王幼剛拿條沖擔走出門,見了人他又不走。“肥肉”對王幼剛說,王家老三,還打什么柴?天要變了。前天順河一家養的狗忽然開口說人話,說前十年人羨飯吃,后十年飯羨人吃。“羨”在鄂東里就是想的意思。王幼剛問,這是什么意思?“肥肉”說,這你也聽不懂?“肥肉”說,有人看到一個白胡子老頭,站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云朵上,唱劉百溫的《燒餅歌》。王幼剛問,你聽誰說的?“肥肉”說,都傳遍了,你沒聽說嗎?半個月前,我到六安時就聽說了。王幼剛馬上警覺了,問,你去六安干什么?你是什么人?“肥肉”反問,你問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王幼剛說,我問你,唱的什么詞?“肥肉”說,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回故鄉!王幼剛笑了,說葷話,你曉得鳥是肉做?那是漢武帝劉邦的《大風歌》,不是劉百溫的《燒餅歌》。“肥肉”笑了,說,王家的兒,我知道你讀了幾句書,雅。你只曉得個鳥是肉做的,不曉得肉是鳥做的!那是漢武帝劉邦托劉百溫,劉百溫托白胡子老頭唱的。

眾人大笑。王幼剛的臉氣白了,拿著手里的沖擔要掃過去。

“肥肉”沖著垸子大喊,傅大腳!我曉得你家有錢!把錢準備好,你家的兒要打我!

老大王幼勇聞聲打開窗子,用手指敲得一遍響,對王幼剛說,老三,你干什么?俚語村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肥肉”沖著窗子喊,王家老大你說得真好!床上的老二王幼猛在被窩里蒙頭笑,說,哥,秀才遇著了兵。娘在隔壁的房間里梳頭,在梳妝臺上拍著梳子,大聲說,“肥肉”,你讓他打。我給你準備了一條老命。王幼勇隔著壁說,娘,你怎么這樣說話?娘說,我不這樣說話怎樣說?是不是又要唱戲?

“肥肉”不理眾人了。“肥肉”攙著婆娘上了路。冷子兒下得一片響,北風里,“肥肉”果真就唱。“肥肉”大聲唱,說新鮮,就新鮮,各位看官聽我言,張家有錢不會用,李家會用沒得錢!今日八仙來相會,張果老騎驢走在前!

娘的氣不打一處來。

從傅興垸消夏回來,娘就不理王幼勇這個兒。

娘指望這個省政法大學的兒,畢業后在省城武漢謀個好差事,一是光宗耀祖,二是衣食無憂娶妻生子,她這個做娘的不說享福,起碼料理了一個,不再為他操心。男人死早了,她一個女人靠娘家的嫁妝養七個子女成人不容易。娘沒想到這個兒竟然這樣的不同列。

娘沒想到她的兒不同列的事,接著發生了。

一天吃早飯的時候,一個頭戴破草帽的人,進了王家大門。來人掀了頭上的破草帽拿在手上,問,這是傅大腳的家嗎?傅家的老姑娘,名字別人記不得,一雙大腳與能干遠近有名。娘起身問,哪來的客?來人問,你就是傅大腳嗎?娘說,我就是。有什么事?來人說,你家老二欠了我的錢。娘問,欠你什么錢?來人拿出字據說,你自己看。娘拿過字據,字據上寫著:今欠到張天師現洋五十塊。字據上寫著名字按著鮮紅的手印。娘五雷轟頂,指著二子問,幼猛,你欠他什么錢?二兒不說話。來人說,欠我的賭債。娘氣得渾身顫,指著二兒問,有沒有這事?二兒說,有這事。娘問,你什么時候去賭博的?二兒雙膝朝娘面前一跪,前天。娘問,在哪里?二兒說,在土地廟。來人說,怎么樣?有這事吧?還我的錢!王幼勇拍案而起,問,你是什么人?來人笑了,反問王幼勇,你是什么人?王幼勇說,我是他哥!來人手朝腰里按,露出扎在褲腰里的刀,說,我是他爺!娘朝椅子上一坐,說,想干什么?不必多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于是將剛收的八擔凈花折合成五十塊現洋,給了來人。來人拍了一下巴掌,從崗頭上的松林里走出八個來,一人一條扁擔,挑著八擔凈花揚長而去。

日子里,娘的心涼透了。

地處鄂東的大別山屬季風性氣候。一場北風下來,大別山的山山嶺嶺就白了。先是霜,后是雪。霜和雪落下來,就在山頭上化不了。這時候山里就是三種顏色,一是青,二是白,三是紅。青的是松,山山嶺都有,越冷越綠,松針上冷出松糖來,愈是綠。白的是霜雪,鋪天蓋地,不到春天它不化。紅的是楓樹和木梓樹的葉,開始是紅,慢慢地變白,白得沒有了顏色,然后從樹上掉下來,被人和牲口的腳踐成泥,完成生命的一個輪回。這樣的季節,大別山里就是冷,冷在人的魂兒里。

十二

冷子兒下得一片響,北風盈門吹。

王幼勇用從籮筐上抽麻繩捆被子。從籮筐上抽下來的麻繩子很長,可以與北伐軍捆被子的專用帶子比美。王幼勇在學校時參加過國民政府組織的軍事訓練,訓練時用那種草綠色的布帶子捆被子。那種草綠色的帶子,一指寬,織得很好,能將被子捆成三橫兩豎,背后插一雙鞋,馱在背上。家里沒有那種軍用帶子,王幼勇只好抽籮筐上的麻繩子替代。做籮筐系的麻繩也行,有足夠的長,也能將被子捆成很好看的三橫兩豎,背后也能插上一雙鞋。

王幼勇將捆好的被子馱在背上,提著洗漱的用具,行軍樣地準備出門。這時候與王幼勇同床睡的大弟王幼猛在床上翻了一個身,臉從向壁的方向扭過來,朝著王幼勇,露牙一笑,問,哥,捆得這樣雄赳赳的,怕人認不出你是吧?王幼猛一笑,王幼勇就聞到了從王幼猛嘴里散出來的油面味。

王幼猛拜崗背垸的王老先生讀了五年私塾,讀完《三字經》《幼學瓊林》,將《古文觀止》讀到一半時,娘就讓他輟學回來,跟垸中的面師傅學牽油面。娘讓他輟學是沒有辦法。孤兒寡母的,雖然娘家給了些嫁妝田,每年可以收些租子,但一家八口日子仍是艱難,大兒有舅父的資助讀到了漢口的大學,其余的六個兒女,都是娘身上落下的肉兒,她得公平,得讓每個兒女都讀幾年書,識點字兒,以便今后過日子。娘對二兒說,猛,從你起你們兄妹每人讀三年。王幼猛只好回來。娘說,猛,牽油面是手藝。是藝好藏身。王幼猛不敢違抗娘的旨意,捧著書咽住了。娘說,你哭一場。哭出聲,心里就好過些。王幼猛換一口氣過來,哈哈笑。娘問,你笑什么?王幼猛說,娘,我不哭。牽油面好。牽油面有吃的。娘說,你慪我是吧?王幼猛說,娘,我不慪你,我慪我自己。于是王幼猛就學牽油面。王幼猛牽油面的時候,經常順手吃油面頭兒。油面是大別山里的山民們的傳統面食,就是還窮的人家,臘月間也要牽一盆,一是待客,二是過年。油面用菜油和鹽揉,纏在細叢竹做的面棍子上,放在用土磚砌的面塒里發一會兒醇,然后拿出來,插在面架子上牽,牽出的油面,根根銀絲樣的細,等到曬干用皮紙條兒束成一把兒一把兒。油面里有油鹽,太陽下山油面風干下架扎把時,面棍子上就留下許多油面頭兒,小孩子們就圍過來,饞吃。十八歲的王幼猛領著孩子,邊收油面邊將竹桿上的面頭兒,朝身邊的孩子嘴里塞,同時不忘朝自己的嘴里丟,津津有味地嚼,滿嘴冒白地吞,往往吃了油面頭兒就不吃夜飯。回家對娘說,娘,我跟你節約一餐。恨得娘只有嘆氣的份。娘沒想二兒居然瞞著她去賭博,一下子輸了十八擔凈花。娘追問他,為什么輸那么多?他說,中了圈套。娘問,二回再賭不賭?他說,不會有二回。娘想,浪子回頭金不換,也就算了。

王幼猛用帶油面味的口氣對王幼勇說話,王幼勇很不屑。王幼勇說,老二,等你嘴里的生面味干凈了,再同我說話好不好?王幼猛說,你吃你的熟食。你不管我嘴里的生面味,我跟你說,你這樣走肯定不行。王幼勇問,為什么?王幼猛說,你吃熟食的人,連這事都不明白?要我教你?王幼勇笑了,知道讀了一半《古文觀止》的二弟對他用了典,說,肉食者,未能遠謀。王幼猛說,孺子可教。王幼勇問,昨天晚上你為什么雙手抱著我的腳,連身都不翻?王幼猛問,哥,被子不能捆。王幼勇問,不捆怎么背?王幼猛說,疊成條子,像山里守夜人斜背著,那就自然。王幼勇說,你跟我王顧左右而言它?王幼猛說,我說的是實話。王幼勇說,我要你教訓我?王幼猛問,哥,你干的事很神秘是不是?王幼勇說,教書有什么神秘的?王幼猛說,準我參加嗎?王幼勇說,不要瞎說。王幼猛問,哥,你看我的覺悟怎樣?王幼勇說,賭債還清了是吧?王幼猛問,哥,你過來。王幼勇走到王幼猛的身邊。王幼猛貼著王幼勇的耳朵說,有人叫我監視你!王幼勇吃了一驚,問,誰?王幼猛笑了,說,你緊張什么?是娘。王幼勇松了一口氣,說,我早知道了。王幼猛說,我向你告了密,你就要收我。王幼勇說,你說什么?我聽不懂。王幼猛說,我不跟你說得玩。我可是出賣了娘的。王幼勇吸了一口涼氣。王幼猛問,哥,你為什么不說話?王幼勇說,放心,我不會這樣走。就像燕子,清明回白露去。回得清去得白。我這就去見娘。王幼猛說,這就對。

王幼勇放下肩上的被子,朝娘的房間走。

王幼勇對外的職業,是石槽沖平民學校的教員。平民學校是武漢國民政府在鄉間設立的啟蒙機構,國民政府為了提高民眾素質,在鄉間設立平民學校。平民學校是縣民眾教育館的分支,民眾教育館歸縣政府教育科領導。平民學校不收學費,平民學校的教員都沒有薪水,每月由縣政府教育科發兩袋米或面粉,作為伙食補助。平民學校屬于季節性學校,利用冬閑的夜晚召集山民掃盲。不分老幼,只要愿意去的都收。山里的老人們有貓冬的習慣,霜雪下來,守著火塘,不愿出門,說是學會道士老了鬼,所以只有年輕的男女愿意去。石槽沖的平民學校設在王姓的祠堂里。王姓世代是庶民,按照制度,祠堂只能一進三重,不像熊姓的祠堂煌煌然一進九重。因為熊姓的祖先是楚國國王,屬于天子級,祠堂可以九重。作為平民學校的教員的王幼勇,為了便于秘密開展革命活動,組織上指示他離開家,住進王氏祠堂后面的廂屋里。

王幼勇穿著長衫,夾著書,來到天井后娘的房。娘早起床了,將房間和自己收拾得一塵不染。幾十年來,娘就這樣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地過日子,叫王幼勇很心酸很感動。古老梳妝臺前的太師椅子上坐的有條不紊,一塵不染的娘,正等著王幼勇。王幼勇站在房門里,說,大!叫娘叫大是大別山的習俗。王幼勇本來是要叫娘,他是政法大學畢業的學生,受過新教育,叫大是不新的,但王幼勇不叫娘而叫大,是為了讓娘聽著心里溫暖。娘背對著他,問,就這樣離家出走嗎?王幼勇低下頭,說,是。娘問,是不是參加北伐?好男兒志在四方。兒啊,你把衣裳脫了,讓娘在你的背上剌字:盡忠報國。王幼勇囁嚅了半天,說,娘,兒當初是想參加北伐軍,報了名的,可是拉了一場痢疾,北伐軍開走了。娘問,兒啊,北伐軍開走了,你到哪里去?王幼勇說,兒到應該去的地方去。娘問,你應該的地方在哪里?王幼勇說,王氏祠堂。娘說,王氏祠堂?那不是石槽沖你們王姓這一支的小祠堂嗎?王幼勇說,是。娘問,兒呀,王小祠堂太小了,離家太近了,不是你應該去的地方!王幼勇說,娘,兒記得你從小對我說,不因善小而不為。我在那里教書,離開家是為了方便。娘問,方便什么?王幼勇說,娘,有些事跟你一時說不清楚。娘說,兒啊,娘老了,娘老糊涂了。娘昨天夜里做了一場夢,夢見了那個東西。幾十年不見了。你幫娘找回來。王幼勇問,什么東西?娘說,你不要問,把柜頂上碼著的箱子朝下搬。

娘掇張椅子放在柜子前搭腳,說,上去吧。王幼勇上到椅子上。娘說,搬。那些箱子整齊地碼在柜子頂上,全是娘出嫁時的嫁妝,裝著被子和衣裳。這些被子和衣裳夠她穿一輩子。王幼勇將那些箱子一口口地朝下搬。搬到最下面的一口。娘說,就在這口箱子里。娘拿出一串銅鑰匙,擇一根,遞給王幼勇,說,打開。那口箱子放著娘出嫁時穿的鳳冠霞帔,還有幾件手飾,有金的,有銀的,也有玉的。娘都沒有戴,封在箱子里,以防急用。王幼勇一件件朝出拿,都不是娘要找的。一桿三尺長的竹桿銀嘴的東西躺在箱子底。娘指著說,兒呀,我要找的是它。

王幼勇一驚,那是一桿燒煙土的煙槍。

娘說,你給我拿出來。王幼勇說,娘,你找它干什么?娘說,娘需要精氣神跟你說話。王幼勇說,這是吸鴉片的。娘說,娘比你清楚。王幼勇說,鴉片是毒品。

娘說,娘知道它是毒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保山市| 镇平县| 嵊泗县| 敦化市| 保康县| 海阳市| 通江县| 西畴县| 盐池县| 白河县| 侯马市| 师宗县| 涿州市| 都昌县| 海丰县| 阿荣旗| 泽普县| 淳安县| 通海县| 九寨沟县| 梨树县| 钦州市| 阿坝| 昌江| 长寿区| 普兰县| 禹城市| 竹溪县| 万年县| 逊克县| 泽普县| 呼和浩特市| 洪江市| 海南省| 法库县| 鹿邑县| 鸡东县| 沁水县| 丹江口市| 彰武县|